为您找到约 1,255 条结果,搜索耗时:0.0048秒

材料用典】君子怀刑

【写材料用典】君子怀刑【例文】“君子怀刑”更要居安思危、慎独慎行。曾国藩有一副自箴联:“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战战兢兢”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文档 发布于2024-11-14

材料用典】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写材料用典】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例文】“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这是对世间万物客观规律的描绘。“日用而不知”的含义为每天都在用它而不察觉,即普通...
文档 发布于2024-11-13

材料用典】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

【写材料用典】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例文】清浊自古不两立,如何选择,可洞见一个人的境界操守。古语有云:“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这句话意在告诫世人,就算生活清贫些,只要身正行端,仍能保持轻...
文档 发布于2024-11-12

材料用典】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

【写材料用典】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例文】“自省吾身,常思己过,善修其身。”反躬自省,是一种深度的、系统的、持续的自我观察和评价,是一个终身课题,同时也是必修课题。做得到“吾日三省吾身”的人,...
文档 发布于2024-11-11

材料用典】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写材料用典】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例文】“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社会与国家治理中,同样必须正确把握义利关系。对为政者而言,利民为公是义,利己为私是不义。为政者唯有一心为公,以义治国,才能...
文档 发布于2024-11-10

材料用典】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写材料用典】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例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我国古代许多智者都非常重视、推崇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通权达变精神。例如,男女授受不亲,是古代礼制中的一条规定。由于有这样的规定...
文档 发布于2024-11-08

材料用典】厚人自薄谓之让

【写材料用典】厚人自薄谓之让【例文】“厚人自薄谓之让。”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历来注重一个“让”字。“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我国历史上关于“让”的佳话不胜枚举。王泰让枣、孔融让梨,换来的是兄弟和睦、...
文档 发布于2024-11-08

材料用典】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写材料用典】无心者公,无我者明【例文】“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是一种境界情怀。为政者坦荡做人、清白做事,存公心而“无心”、为大我而“无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认同,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四有...
文档 发布于2024-11-08

材料用典】养心莫善于寡欲

【写材料用典】养心莫善于寡欲【例文】“养心莫善于寡欲。”一个人若是不节制欲望,就容易在诱惑面前陷入浮躁,最终导致利令智昏,甚至铤而走险。正所谓“做事当以勤为先,为官当以廉为鉴”,青年官兵要“扣好人生第...
文档 发布于2024-11-08

材料用典】克己慎独,守心明性

【写材料用典】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例文】“克己慎独,守心明性”,当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时,能否时刻自省自警自重自律,考验的是“不畏人知畏己知”的高度自觉。明代薛瑄提出清廉自守的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
文档 发布于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