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写材料用典】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例文】“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是一种境界情怀。为政者坦荡做人、清白做事,存公心而“无心”、为大我而“无我”,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认同,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四有书记”谷文昌一心为民,被群众尊称为“谷公”。(中国纪检监察报《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典故】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处事类》,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释义】意思是,没有成见的人,对人对事公正;没有私心的人,做人做事清正廉明。
【赏析】古人讲:“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古人提倡的这种为国忘家、为公忘私的精神,与当今倡导的公私分明的为官之道是一脉相通的。南宋《竹坡诗话》中记载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当时的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上自家的蜡烛。私事不燃官烛,这样的举动看起来有点过于计较,但背后折射的是公私分明的高尚情操。周恩来曾定下十条家规,有几条是这样的: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去看看;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