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河南日报/2024 年/1 月/21 日/第 001 版
紧盯高质量 用好“ 钱袋子”
——河南省 2023 年财政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曾鸣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 十四五” 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
年。
这一年, 全省财政系统在省委、 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坚持 “ 紧日子保基本、 调结构保战略”,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圆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有效支持全省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势的蓄积壮大,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亮眼成绩单。
顶压奋进 财政运行稳中向好
2023 年,中国经济疫后复苏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经济大省河南勇挑大梁,顶住多重压力、
克服多种困难,持续巩固稳的基础,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河南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从财政运行方面
来看,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
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积极培育财源、涵养税源,努力构建“ 水深鱼多” 的良性循环。通过各方共同努力,2023 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 6972.5 亿元,增长 1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12 亿元,增长 6.2%;地方税收收入 2855.1 亿元,增长 10.2%;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63.3%,同比提高 2.4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总的来看,财政收入企稳回升与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相适应,圆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
财政支出平稳有序。收拢拳头、统筹资金保障重点支出,确保各类财政资金“ 跑步到位”。
2023 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1062.6 亿元,增长 3.9%,重点领域得到较好保障。
积极争取中央支持。 2023 年, 中央对我省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合计 5970.3 亿元、 增长 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54%。分配我省新增政府债务限额 21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6 亿元,规模持续在全国领先。成功争取生态领域、海绵城市、数字城市、普惠金融、流通保供、中医药传承、农村综合改革等 17 项国家级试点,示范期内可获得奖补资金 39 亿元⋯⋯抢抓政策窗口,立足河南实际,积极争取中央支持,为我省发展注入强大保障、带来宝贵机遇。
握指成拳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不该花的钱,再少也不能花,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少。省财政坚持集中财力、优化结构、
节用裕民,确保把“ 真金白银” 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千方百计扩消费。消费的前提是老百姓“ 有钱消费”,我省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筹措 15.3 亿元,为全省近 354 万名登记在册的困难群众每人发放 300 元“ 爱心消费券”,支持各地发放零售、餐饮等消费券,对促消费工作开展较好的省辖市予以奖励,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
“ 项目为王” 抓投资。统筹 361.4 亿元,推进“ 三个一批” 重大项目集中攻坚。发挥专项债券稳投资、补短板、促增长作用,全国省级首单发行、发行速度连续 5 年走在全国前列,全年发行新增专项债券 2111 亿元,有效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统筹 26.4 亿元,支持郑州机场三期、“ 两河两港”、中欧班列、口岸经济和枢纽经济等项目实施,有力支撑全省开放型发展。
打好助企纾困“ 组合拳”。中小企业好,经济才会好。深入落实“ 万人助万企”,梳理汇总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 10 大类 53 条财政政策,去年 1—11 月,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 533.5亿元,3.7 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直接拨付至 2263 户企业,政府采购合同融资、
第 1 页 共 3 页

“ 专精特新贷”、“ 科技贷” 全年为近 5000 家中小企业实际融资 200.2 亿元, 极大缓解了企业困难,帮助企业轻装上阵。
强力支持科技创新。全面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财政政策,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全省财政科技支出 463.8 亿元、增长 13.3%,高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 9.4 个百分点,有效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嵩山、神农种业等省实验室高标准入轨运行,促进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 三足鼎立” 科技创新大格局加速形成。
助力激活新质生产力。统筹 31.5 亿元,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支持技改示范、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等 575 个项目和 4.6 万个 5G 基站建设,服务制造业换道领跑和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统筹 15.8 亿元,支持 3 万余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科学布局,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
推动农业强省建设加快步伐。全省农林水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