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雅安日报/2024 年/1 月/27 日/第 002 版要闻
关于雅安市 2023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 年 1 月 10 日在雅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雅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雅安市 2023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 年预算草案提请雅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 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雅安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多渠道组织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财政支出强度,持续深化财政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圆满完成“三年跨千亿”目标任务,全市和市级均实现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87,946 万元,较上年增长 20.17%,为预算的 112.31%;加上省补助等收入后,收入总量为 3,126,563 万元。预算支出 2,236,163 万元,为预算的 77.29%,增长
20.74%。 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 上缴省支出等支出 2,403,161 万元, 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66,412万元后,结转 656,990 万元下年继续使用。全市各级均实现收支平衡。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75,743 万元,较上年增长 7.86%,为预算的 85.16%,财政收入符合预期; 加上省补助等收入后, 收入总量为 1,498,778 万元。 预算支出 611,367 万元, 为预算的 72.3%,增长 42.26%。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上缴省支出、补助下级支出等支出 1,222,233 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42,272 万元后,结转 234,273 万元下年继续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全市和市级结余资金均为有指定项目的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结转资金(包
含 2023 年 12 月增发国债 102,398 万元) ,按预算法规定,需全部结转下年用于原项目继续使用。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初安排预备费 4,013 万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
2023 年初市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 30,617 万元,加上按规定补充 42,272 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0,000 万元后,2023 年末余额 52,889 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392,184 万元,为预算的 80.76%;加上省补助等收入后,收入总量为 1,145,885 万元。预算支出 953,448 万元,为预算的 95.59%。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调出资金等支出 1,101,948 万元后,结转 43,937 万元下年继续使用。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52,919 万元,为预算的 63.16%;加上省补助等收入后,收入总量为 454,566 万元。预算支出 242,129 万元,为预算的 96.33%。收入总量减去预算支出、补助下级支出等支出 445,353 万元后,结转 9,213 万元下年继续使用。
第 1 页 共 8 页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4,495 万元,为预算的 106.12%;加上上年结转 2,379 万元、转移性收入 235 万元后,收入总量为 17,109 万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13,579 万元,为预算的 87.94%。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 7,409 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170 万元后,结转3,530 万元下年继续使用。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7,450 万元,为预算的 112.64%;加上上年结转收入 1,344 万元、转移性收入 177 万元后,收入总量为 8,971 万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6,627 万元,为预算的 81.46%。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 3,727 万元、补助下级支出 207 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693 万元后,结转 2,344 万元下年继续使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332,577 万元,为预算的 100.12%;加上上年滚存结余,收入总量为 713,415 万元。支出 264,367 万元,完成预算的 100.43%。收入总量减去支出后,滚存结余449,048 万元。
2023 年起,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收统支市级统筹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与市级数据一致。
5.地方政府债务
2023 年省转贷新增债券 785,500 万元、再融资债券 90,730 万元、外债 17,086 万元,偿还到期政府债券 233,333 万元和外债 4,023 万元后, 债务余额为 3,671,183 万元, 较 2022 年增加 655,960万元,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债务限额 3,931,478 万元内。近三年,争取地方政府债券 2,074,285 万元,全市各级政府债务余额均不同程度增加,但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分类型看:全市一般债务限额 1,161,088 万元,余额 1,081,112 万元;专项债务限额 2,770,390万元,余额 2,590,071 万元。
分级次看:市级债务限额 1,486,872 万元,余额 1,374,330 万元;县(区)债务限额 2,444,606万元,余额 2,296,853 万元。主要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乡村振兴等。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预算的 85.16%, 主要原因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市级重点纳税企业减收。为缓解减收造成的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财政部门全力以赴开展跑项争资工作,2023 年全市财政部门班子成员带队向上汇报争取 380 余次(其中市财政局
105 次),全市转移支付较上年增加 30.66 亿元,增幅 21.65%,有效弥补减收影响。同时,受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整体低迷等因素影响, 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短收, 市委、市政府成立专班,多次专题调度,全力实现收入预期,按照以收定支、保刚性、保重点要求,通过减少支出,实现收支平衡。
以上 2023 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批准。
(二)2023 年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3 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预算决议,广泛听取并积极吸纳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监督指导意见,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全力以赴抓收入,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结构保重点,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提升财力保障水平。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升政策效能,强化对市委确定的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的财力保障。统筹安排激励资金 5,997 万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助力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预计退税减税降费 34.21 亿元。统筹安排财政金融互动奖补资金 6,561 万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超过 963 亿元。
2.强化资金资源统筹,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投入 6,600 万元人才专项资金,支持“雅州百千英才计划”等工作开展。统筹安排资金 33.84 亿元,支持高质量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
第 2 页 共 8 页
推进东向融入和西向开放相统一。统筹安排资金 17.62 亿元,支持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助推国家公园内小水电清理、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统筹安排资金 1.55 亿元,支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统筹安排资金 103.25亿元,支持 G318 名山区黑竹至雨城区多营段改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安排资金 11.52 亿元,保障安全生产、灾害防治等工作。
3.精准聚焦群众期盼,支持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 66%以上,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投入 22.96 亿元办好 27 件省下民生实事、投入 4.42 亿元办好
20 件市定民生实事(其中 5 件为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 。“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项目 97 个、金额 15.53 亿元,惠及 325.86 万人次。投入 27.53 亿元,支持川西教育中心建设,稳步提升全市教育水平。投入 23.05 亿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深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人均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 55 元提高到 89 元,为全市 143 万常住人口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 2.8 亿元,支持川西医养中心建设、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分级诊疗等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财政补偿政策持续落实。统筹安排 25.58亿元,全力助企纾困稳岗、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落实低保、特困和孤儿保障制度,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统筹安排 7,269 万元,支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等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或低收费开放,支持举办骑遍四川·2023 年“环茶马古道”雅安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雅安市第四届运动会等体育赛事活动。统筹安排 635 万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
4.聚焦重点巩固优势,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投入 10.6 亿元,支持壮大绿色产业体系,支持工业、大数据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发展。投入 19.37 亿元,支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做好耕地保护、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投入 2.56 亿元,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 、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活污水“千村示范”工程。投入 2.4 亿元,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等惠农补贴,激励粮食和大豆生产,支持生猪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投入 6.34 亿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开展新一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每村财政投入资金较上一轮增长 50%。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 7%以上。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全市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投保覆盖率达 88.73%。
5.加强风险防范化解,确保财政稳健运行。加强财会监督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各类监督协同配合,推进财经纪律专项整治。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严格落实政府债务偿还责任,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稳妥化解存量,超额完成 2023 年隐性债务化解任务,债务余额始终控制在省政府核定的限额内。强化“三保”支出预算管理,确保“三保”风险事件“零”发生。高效开展财政评审业务,评审项目预算 149.52 亿元,审减 12.68 亿元,审减率 8.48%。全力防范财政运行风险,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2023 年,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工作提升年”部署,系统运用、集成组合各类财政政策,精准投向、提升质效,始终保持“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年来,高效推进灾后重建成效明显。强化资金调度,指导相关县(区)多渠道筹集资金。截至2023 年12 月底,“6· 1”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筹集资金19.2 亿元, 资金到位率59.68%;“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共筹集资金 53.31 亿元,资金到位率 59.85%。经多方努力争取,2023 年 12 月,省政府同意,明确按政府投资总额的 50%予以宝兴县县城功能疏解单列补助支持,省级补助总额为 6.99 亿元。牵头研究制定《关于放大使用“6·1”芦山地震和“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引导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资金闭合的工作方案》 ,尽力缩减政府开支,统筹安排市级预算资金 1 亿元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引导专项资金,通过资本金补助、融资贴息等方式,引导各类资金约 31 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
第 3 页 共 8 页
一年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成效明显。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意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 将绩效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全过程, 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深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狠抓预算执行分析,严控预算追加,有效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我市获评2022 年市(州)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全省第 1 名,绩效结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省政府绩效考核,并应用于 2023 年度省对下转移支付资金分配。 《四川雅安: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文章在《中国财政》发表。
一年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成效明显。持续打好跑项争资大会战,建立向上请示汇报、积极争取支持工作机制。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 78.55 亿元,增长 17.24%,再创历史新高。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 58.06 亿元,增长 21.94%。争取到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天府鱼子酱项目三年共 1.2 亿元。争取到全省仅有 2 个名额的“省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在芦山县落地,获得省级6,0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有力保障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争取到 2023 年一季度“开门红”分区整体激励资金 2,000 万元。争取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 1.18 亿元,增长 18.55%。
一年来,财政工作质效提升成效明显。受到省财政厅、市委市政府表彰表扬 15 次,财政总决算工作连续 19 年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2022—2023 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获省财政厅通报表扬,成功入选“工作提升年”专项行动责任单位“红榜”9 次。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公务用车购置。健全市属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系,出台市属国有金融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等。
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