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芜湖日报/2024 年/2 月/2 日/第 004 版要闻
关于芜湖市 2023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 年 1 月 10 日在芜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邢晖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芜湖市 2023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 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 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3 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 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提效” 的总要求,认真执行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各项决议,不断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14.3 亿元,增长 6.6%,为调整预算的 100.6%,加上级税收返还及补助收入 213.9 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 53.2 亿元、上年结余收入 14.1 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 86.4 亿元,收入合计 781.9 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19.2 亿元,增长 6.2%,为调整预算的 97.1%,加上解上级支出 52.6 亿元、调出资金 0.4 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 85.2 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6.2 亿元,支出合计 763.6 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 18.3 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市级(含市本级、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0.4 亿元,增长 8.6%,为调整预算的 97.9%,加上级税收返还、补助及下级上解收入 118.7 亿元、上年结余收入 4.4 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 53.8 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其他资金 28 亿元,收入合计 365.3 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57.4 亿元,增长 10.9%,为调整预算的 98.1%, 加上解上级支出 43.6 亿元、 补助下级支出 2.3 亿元、 一般债券还本支出 53.9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3 亿元,支出合计 360.2 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 5.1 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85 亿元, 下降 26.7%, 为调整预算的 103.6%, 加上级补助收入 4.5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 306.2 亿元、调入资金 31.3 亿元、上年结余 31.2 亿元,收入合计 558.2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414.9 亿元,增长 31.9%,为调整预算的 97.6%,加专项债券还本支出 110.7 亿元、调出资金 22.5 亿元,支出合计 548.1 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 10.1 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33.2 亿元, 为调整预算的 100.5%, 下降 30%, 加上级补助收入 1.5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 171.3 亿元、调入资金 22 亿元、上年结余 27.6 亿元,收入合计 355.6 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238.6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7.5%,加专项债券还本支出 85.6 亿元、补助下级支出 11.7 亿元、调出资金 13.7 亿元,支出合计 349.6 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 6 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8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100%,加上级补助收入 0.1 亿元,收入合计 1.9 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0.4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100%,调出资金 1.5 亿元,
第 1 页 共 7 页
支出合计 1.9 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8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100%,加上级补助收入 0.1 亿元,收入合计 1.9 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0.4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100%,调出资金 1.5 亿元,支出合计 1.9 亿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132.4 亿元,为预算的 105.3%,加上年结余 161.5 亿元,收入合计 293.9 亿元。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116 亿元, 为预算的 114.8%。 收支相抵, 年终结余 177.9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112.6 亿元,为预算的 102.6%,加上年结余 109.2 亿元,收入合计 221.8 亿元。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106.7 亿元,为预算的 115.6%。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15.1 亿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1253.8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423.9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 829.9 亿元。截至 2023 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 1236.8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 415.7 亿元、专项债务 821.1 亿元。市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665.3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200.9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64.4 亿元。截至 2023 年末,市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 656.8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 196.2 亿元、专项债务 460.6 亿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
6.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深化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机制,“ 事前” 强化绩效评估,将 500 万元以上的新增项目和延续类项目全部纳入评估范围。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健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推动绩效目标设定与预算编制有机融合。“ 事中” 监控预算执行,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 双监控”,确保绩效目标按期保质完成。“ 事后” 完善评价问效,指导市级预算部门(单位)对全部 1924 个项目支出和 278 个部门整体支出开展绩效自评。在自评全覆盖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和人才政策、重点民生项目等领域,启动 22 项市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 200 亿元。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市级 2024 年 14 个重点项目(重大政策)开展财政事前绩效评估,科学削减项目预算资金 1.9 亿元。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获得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充分肯定。
2023 年,各级财政均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上述预计执行情况在年度决算后,可能还有
一些变化。待决算编制完成并经审计后,再按程序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市级财政政策及重点领域预算支出成效。
2023 年,财政部门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在持续优化支出结构的基础上,确保支出强度,聚
焦保障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投入资金 19.9 亿元,加强科学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支持梦溪路科创走廊、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人才专项资金 5.5 亿元,持续实施“ 紫云英人才计划”,推动靶向培育和引进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投入数据集群中心建设资金 9.8亿元,稳步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培育壮大。
2.坚持政策精准发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整合投入资金 24 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做大做强。统筹资金 10 亿元,支持“ 双招双引” 重大项目落地。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资金 5 亿元,出台十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导则,采用项目“ 赛马评比”,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安排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7.6 亿元,鼓励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投入支持服务资金 1.2 亿元,加
第 2 页 共 7 页
快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兑付消费券资金 1.2 亿元,支持举办“ 徽动消费· 生活芜优” 消费促进活动。举办芜湖市“ 有奖发票” 活动,有效带动餐饮、零售、住宿行业消费。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严格落实“ 四个不摘”,投入乡村振兴专项资金 2 亿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落实“ 藏粮于地”,投入 2.7 亿元,支持 13 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12 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落实“ 藏粮于技”,投入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化专项资金 2.6 亿元,推动科技强农,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推广“ 智慧芜湖大米” 种植模式。落实粮食补贴发放政策,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 4 亿元,覆盖全市 100 多万农户。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资金 4 亿元,用于和美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4.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宜居城市品质。
投入 28.8 亿元,支持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提升城市硬件设施,加快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投入 33 亿元,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持续支持优化完善高快速路网,加快铁路枢纽、机场港口、公路交通、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健全完善公交扶持机制和政策。投入 9.8 亿元,支持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增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交通安全、消防救援、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体系建设。投入 3.2 亿元,持续支持城市书房建设运营,加快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口袋公园等建设,保障公益场馆运行管理和免费开放。
5.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建设更高水平美丽芜湖。
持续提升大气环境,投入 15.1 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充电桩等设施建设;投入 0.7 亿元,支持海螺等企业废气排放改造。推进水土环境治理,投入 2.5亿元,保障污水处理、污泥处置、黑臭水体整治等项目建设,支持长江岸线整治、污水治理、科技护江等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落实水环境补偿政策。支持建设“ 无废城市”,投入 0.6亿元,支持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等建设,大力推进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支持焚烧发电运营。投入 0.5 亿元,支持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道路建设等工作,推深做实林长制。
6.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 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投入 17.9 亿元,确保教育支出“ 两个只增不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和高等教育培优。聚焦“ 病有良医”,投入 27.5 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及医疗救助,支持北京天坛医院芜湖医院等项目建设。聚焦“ 住有宜居”,投入
5.4 亿元,支持开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加装电梯、物业整治等公共配套完善工作。聚焦“ 劳有厚得、老有颐养、弱有众扶”,投入 27.6 亿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逐步提高,支持多层次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本民生兜底保障。
(三)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及财政管理改革情况。
按照市人代会关于 2023 年预算草案审查结果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抓“ 生财之源”,提升“ 理财之效”,夯实“ 运行之基”,走好“ 改革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精准培育“ 生财之源”,提升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延续、优化、创新的税费优惠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 75 亿元。依托市税源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税源建设与税收协同共治机制协调联动,提升税源转化成效,税收收入增长 12.2%。精准谋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218 亿元,同口径增长 10.9%,有效增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持续做好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谋划申报、额度争取、落地实施等工作。获批专项债券 201.5 亿元,增长 153%,创历史新高;积极谋划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解决方案,推动奇瑞超级二工厂等重点项目融资 60 亿元,有力保障了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强化财政金融联
第 3 页 共 7 页
动,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普惠金融全国示范地级市。
2.全面提升“ 理财之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制定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政策质效的十二条举措,出台大型活动经费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增强对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任务的保障能力。建立结余资金常态化清收机制,对项目结余资金、超期结转资金、低效无效资金等一律清理收回统筹使用,2023 年市本级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 3.8 亿元。快速分配直达资金 70.4 亿元,支出进度 95.9%,保障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推动惠企政策资金“ 免申即享”,率先实现“ 四网联通”,全市 1120 项惠企政策,通过平台无感化兑付资金 32 亿元,惠及企业和个人 7.4 万次。开展市级涉企政策评估清理,取消一批低效、无效政策。出台助企纾困、支持战新产业、市场主体贷款贴息等政策举措,产业政策体系更加集约、高效、管用。
3.大力夯实“ 运行之基”,财政风险管控稳健有力。
统筹做好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安排,妥善处理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将债务率控制在合理水平。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