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深圳特区报/2024 年/2 月/21 日/第 A06 版要闻
关于深圳市 2023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 年 1 月 30 日在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深圳市财政局局长 代金涛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深圳市 2023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4 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人大代表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 年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3 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全市财税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2023 年预算收支有关情况
1.全市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2023 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645.2 亿元,其中中央级收入 6532.4 亿元;地方级收入 4112.8 亿元、同比增长 2.5%,包括税收收入 3467.5 亿元、非税收入 645.3 亿元,税收占比达到 84.3%,收入质量持续提升。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112.8 亿元,加上一般债收入和各类转移性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 5874.1 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012.1 亿元,加上一般债还本支出和各类转移性支出,支出总计 5874.1 亿元,收支平衡。
2023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225.6 亿元,加上一般债收入和各类转移性收入,收入总计 3659.2 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265.5 亿元,加上一般债还本支出和各类转移性支出,支出总计 3659.2 亿元,收支平衡。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2023 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839.9 亿元,加上专项债收入和各类转移性收入后,收入总计 1751 亿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500.7 亿元,加上专项债还本支出和各类转移性支出后,支出总计 1751 亿元,收支平衡。
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3 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84.8 亿元,加上结余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后,收入总计 86.2 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58.6 亿元,加上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 26.1 亿元等各类转移性支出后,支出总计 86.2 亿元,收支平衡。
4.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3 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不含省级统筹的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收入 1088.2 亿元、支出 635.6 亿元,当年结余 452.6 亿元,年末累计结余2960.5 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为预计执行数,待中央财政正式批复我市 2023 年结算后可能有所调整,届时将在年度决算草案中依法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3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的特点
2023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财税系统坚决贯彻落实“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的重要要求,推动各项财政政策加快落地见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不折
第 1 页 共 8 页
不扣落实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部分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等 808.3 亿元,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依法依规加强税收征管,科学组织全年税收收入。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财税营商环境,出台深圳财政服务高质量发展方案,集中财力支持“ 20+8” 产业集群、“ 民生七有” 等大事要事,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开展财政领域“ 双招双引”。引入高质量资本活水赋能,举办深圳市产业投资人大会,推进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专项基金落地深圳;扎实推进行业招商,出台《加快我市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吸引全国百强、国际知名会计评估机构落户。引导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活用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融资担保基金,资金池累计入库贷款 1.76 万亿元、涵盖 27.8 万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基金累计为 3.2 万家企业提供再担保增信支持,累计撬动银行贷款 632.4 亿元。
2.树牢“ 大财政、大资产、大预算” 理念,着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财政收入质量更高。加大对区级“ 招大引强” 的支持力度,强化重点领域“ 双招双引” 和市场主体培育,夯实税收增长基础。2023 年全市地方级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 84.3%,收入质量持续提升。资产盘活成效明显。 滚动编制政府资产盘活三年计划并出台年度实施方案, 大力盘活利用政府资金资产资源。债券拉动更加有力。利用地方政府债券 702.6 亿元,继续赴香港发行 50 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债,被列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首批典型案例、荣获“ 杰出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发行人-卓越远见绿色及社会责任债券框架” 奖项。
3.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和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落实重大改革举措。全面落实《财政部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出台我市实施方案,着力推进高等教育、住房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公用事业补贴、轨道交通投融资等民生领域改革,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市民。积极在引导基金重构及招商引资、河套税收政策改革、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地方债发行管理等方面优化创新,全面提高管财用财能力。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坚持常态化抓支出进度, 推动重点领域和项目支出提效提速,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012.1 亿元、政府投资支出 1458.9 亿元,支出规模保持在合理水平。提高财政政策效能。及时清理失效低效财政政策,释放财力用于高质量发展亟需领域。有序推进财政奖补资金免申即享、容缺审批等,每月支出进度均高于时序进度,支出进度创近年来新高,政策“ 红利” 加速释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争取中央和省直达资金 226.3 亿元、支出进度 99.6%,惠及 2.1 万家企业和 336.5 万名群众。成功入选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等,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全面加强财会监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 ,与巡察、审计、税务、公安、证监等部门及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等行业协会建立横向协同联动机制,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重点民生资金专项整治等专项监督工作,严肃财经纪律。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教育、卫生等九大类民生支出 3310 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 66%。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市教育支出 1001.5 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构建“ 义务教育投入足额保障、非义务教育成本合理分担、规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格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 20.7 万个,新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和中小学。完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卫生健康支出 619.1 亿元,丰富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强化公立医院财政投入绩效考核应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力保障住有宜居。全市住房保障支出 214.6 亿元,通过专项债、REITs、国企参与等多渠道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03.6 亿元,支持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出台普惠托育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劳动者提技赋能,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127.5 亿元,推动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21 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 150 万平方米,“ 开放共享、一键预约” 体育场馆累计达 1930 所,全年接待游客 1.7 亿人次。
第 2 页 共 8 页
二、2024 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 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ZZ,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进一步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以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为契机,更好发挥专项债稳投资作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 三保” 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X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完善“ 大财政、大资产、大预算” 格局,树立“ 精明财政” 理念,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财政制度支撑。根据上述指导思想,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要求:
(一)全面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实事求是合理确定年度财政收入增长预期目标,加强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做到招商引资与安商稳商双向发力,夯实税收增长基础。二是发挥地方债促投资、稳增长作用,常态化储备专项债券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三是加大预算统筹力度,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动态监控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以及单位资金信息,强化财政拨款收入与非财政拨款收入统筹。
(二)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部署要求,以及行业领域“ 十四五” 规划,推行“ 五年规划、三年滚动、年度计划” 的预算管理体制和“ 零基预算” 管理,强化全市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二是加快实现“ 民生七有”,坚持“ 三保” 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优先顺序,落实全市九大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 65%左右的要求。三是坚持制造业当家与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推动财政科研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增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三)优化财政预算资金安排。一是提高政策效能,定期开展财政支持政策清理工作,滚动优化调整各类补贴奖励政策,加快兑现财政支持政策,及时收回低效无效资金统筹用于其他亟需领域,更好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惠企利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二是加强预算评审,落实预算安排与项目入库、执行进度、绩效结果、审计意见、资产存量等“ 五挂钩” 机制。三是发挥市场作用,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通过市场可以解决的领域,优先通过市场机制解决。
(四)X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一是严格执行中央XXXX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禁违规将财政资金用于新建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和豪华装修,严禁超标准、超范围列支“ 三公” 经费。二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力精简会议、差旅、培训、论坛、展会等一般性公务活动经费开支,市本级公用经费综合定额在现有标准基础上继续压减。大力压减非重点领域支出,统筹资金用于高质量发展亟需领域。严控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运维成本,对重大项目开展招标控制价评审。三是落实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要求,严禁将应当由政府直接履职的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五)深入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一是严把事前绩效评估管理,重点关注存在预算测算不够清晰合理、新增规模较大、绩效目标不明确等情况的项目,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二是抓好部门整体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源头管理,聚焦市委、市政府重大部署要求重点审核绩效目标,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施“ 双监控”,不断提升绩效目标和指标质量。三是着力提升财政重点评价质量,逐步建立重点评价项目储备库。四是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按照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等“ 五挂钩” 制度要求,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五是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重大政策和重点
第 3 页 共 8 页
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等随同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人大审议、同步向社会公开(详见各部
门预算、决算) 。
2024 年财政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按照“ 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财政经济相协调” 原则,努力实现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 4700 亿元,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全市教育、卫生健康等九大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 65%左右,执行中将统筹资金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
——完善第六轮市区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市区转移支付,促
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2024 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一)2024 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有关情况
2024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代编数为 4155 亿元、增长 1%,主要是按照“ 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财政经济相协调” 原则初步预计。其中:税收收入 3540 亿元、增长 2.1%,主要是预计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以及剔除 2023 年缓税补缴等一次性因素;非税收入 615 亿元、下降 4.7%,税收占比达到 85.2%。加上提前下达的新增一般债收入 6 亿元和各类转移性收入后,预计收入总计 5459.7 亿元。
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初步汇总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4722.6 亿元,加上一般债还本支出和各类转移性支出后,相应代编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 5459.7 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各行政区预算由区人民政府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大鹏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和前海合作区预算与市本级预算一并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全市预算数以汇总市区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审查通过的预算为准。
结合全市收入预计和市区财政体制情况,预计 2024 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260 亿元,加上提前下达的一般债收入 6 亿元和各类转移性收入后,预计收入总计 3318.7 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166.1 亿元,加上一般债还本支出和各类转移性支出后,支出总计 3318.7 亿元。
(二)2024 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主要方面
2024 年, 全市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聚焦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的重要要求,继续深入落实《财政部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根据 2024 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全市和市本级预算安排的主要方面有:
1.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市安排九大类民生支出 3152.5 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 66.8%,年度执行中将进一步统筹资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1)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安排教育支出 1033.7 亿元,实现“ 两个只增不减”,推动健全教育“ 四个体系”,优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名师名校长,逐步配齐配强教研员队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开展区域教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