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四川日报/2025 年/2 月/10 日/第 006 版文件
关于四川省 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 年 1 月 20 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财政厅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四川省 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 年预算草案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是实现“ 十四五” 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X代会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全省和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
财政收入大盘基本稳定。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全省各级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始终坚持“ 依法征收、应减尽减、应收尽收” 原则,既“ 放水养鱼” 涵养优质税源,又依法合规组织非税收入,科学应对政策性、周期性减收压力。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635.1 亿元,增长 1.9%。其中:税收收入 3600.5 亿元,下降 2.7%;非税收入 2034.6 亿元,增长 11.3%。省级实现收入 975.1 亿元,下降 1.8%。全省和省级收入不及年初预算,主要是受减税降费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下行等因素影响,与全国形势基本一致。
重点领域支出保持强度。积极调存量、优结构、转方式,有保有压安排资金,实现重点领域支出强度不减,急需方面切实保障到位。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3445.3 亿元,增长 5.6%。其中:省级支出 2241.8 亿元。全省民生保障支出 8828.6 亿元,占 65.7%;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2494.5 亿元,占 18.5%;行政成本支出 2122.2 亿元,占 15.8%。
财政收支实现总体平衡。全省各级通过积极组织收入、争取中央转移支付、使用上年结转资金、举借一般债务等,共筹集 16435.9 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3445.3亿元;上缴中央等 84.7 亿元;偿还一般债务 732.8 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759.8 亿元;剩余 1413.3 亿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省级共筹集资金 9902.8 亿元供安排使用。其中: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241.8 亿元;上缴中央等 82 亿元;偿还一般债务 82.8 亿元;补助市县 5931.1 亿元;转贷市县一般债务 904.2 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53 亿元;剩余 407.9 亿元结转下年继续使用。面对执行中多重困难挑战,全省通过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等举措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 3761 亿元, 下降 16.7%(其中: 土地出让收入 3181.2 亿元, 下降 19.5%) ;加上中央转移支付、专项债务等来源,实现支出 6036.3 亿元,下降 2.8%(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安排支出 2966.6 亿元,下降 10.1%)。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 131.9 亿元,增长 2.1%;支出 160.8亿元,增长 186.3%。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201.8 亿元,增长 23%;减去调出资金等,实现支出 91.2 亿元,
第 1 页 共 10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增长 12.1%。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31.3 亿元,增长 2.4%;支出 16.4 亿元,下降 29%。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省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6826 亿元,增长 6.4%;支出 5964.5 亿元,增长 6.9%;执行完毕后,历年累计结余达 9304.4 亿元。 省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6228.1 亿元, 增长 5.3%; 支出 5606.3 亿元,增长 6%;执行完毕后,历年累计结余达 7912.7 亿元。
综上, 全省 “ 四本预算” 收入 16423.8 亿元, 支出 25537.3 亿元; 省级 “ 四本预算” 收入 7366.4亿元,支出 8025.3 亿元。
(五)地方政府债务
2024 年,全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5079.2 亿元。其中:抢抓机遇争取化债专项债券 615 亿元、结存限额再融资债券 219 亿元、 隐性债务置换专项债券 1148 亿元 (2024—2026 年每年 1148 亿元,合计 3444 亿元) ,共计 1982 亿元全部下达市县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最大限度帮助市县缓释偿债压力、减轻利息负担,腾出财力保民生、促发展。
在此基础上,加上新增举借外债 2.6 亿元、减去偿还到期政府债务 1322.7 亿元后,全省政府债务余额 24028.9 亿元,较 2023 年末余额 20269.7 亿元增加 3759.2 亿元,控制在国务院批准的26902.7 亿元限额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分类型看:全省一般债务限额 8301.4 亿元,余额 8074.3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 18601.3 亿元,余额 15954.6 亿元。
分级次看:省级债务限额 1536.8 亿元,余额 1406.5 亿元;市级债务限额 7504.1 亿元,余额
6854.5 亿元;县级债务限额 17861.8 亿元,余额 15767.9 亿元。
2024 年,全省新增政府债券主要聚焦交通、社会事业、产业园区等领域,有力支持了成达万高铁、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
以上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详见《四川省 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等。2024 年省级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查批准。
二、落实省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24 年,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 发展战略,对财政高质量发展和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多次就预算管理作出决议、提出意见。全省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不断夯实财源基础,强化重点保障,防范运行风险,切实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
构建“ 大财政” 收入管理格局。围绕资金、资产、资源、资本做文章,依法依规拓展生财聚财渠道。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重大产业项目提能增效财政支持政策,加快形成一批高质量骨干税源。对国有资产资源开展“ 起底式” 清查,分类推进盘活利用,拓展资产资源收益。完善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提升国资国企贡献。
健全“ 集中财力办大事” 支出保障机制。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扭转资金零散现状,进一步强化大事要事财力保障。统筹省级建设发展资金,设立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基金,提升省级财政调控能力。建立财政资金跨部门跨级次整合机制,对各类资金依法依规“ 拼盘组合”,集中支持综合性改革发展任务实施。点对点定制“ 政策包”、打好“ 组合拳”,强化专项资金、引导基金、财金互动等政策工具协同,聚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强化 “ 奖勤罚懒” 促进发展政策导向。 在财政政策制定和资金安排中注重效能提升, 避免 “ 平均主义” 和“ 吃大锅饭”。出台税收贡献激励政策,引导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接续出台“ 18条”“ 16 条” 稳增长政策,让真抓实干、贡献突出的地区“ 多劳多得”。大力推进建设发展资金竞争性分配,真正做到项目优中选优。重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迭代实施第四轮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强化“ 四两拨千斤” 的政策引导带动功能。
坚持“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方向。建立健全制度机制,统筹兼顾财政管理短期提升和高质量发展长效治理。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
第 2 页 共 10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求,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完善预算安排、资金分配与绩效监督结果挂钩机制,推动管资金、管项目、管政策的部门必须履行绩效管理和财会监督职责。强化“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全生命周期管理,率先建立全口径预警评价、全覆盖综合化债、全链条监督问责的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制度体系,坚决守住财政安全底线。
通过上述努力,进一步增强了全省财政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保障能力,重点支持了以下
方面:
(一)加力支持培育新质生产力。筹集 20 亿元支持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推动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等 6 个重大科技专项首批项目实施。完善高能级创新平台保障机制,投入 13 亿元支持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投运。构建“ 1+ N” 省级中试研发平台体系,推进全国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高质量运行。投入 30 亿元实施工业领域技术改造,深入推进制造业“ 智改数转”。支持 124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478 家。安排 6.4亿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低空经济市场。投入 77 亿元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全省汽车报废更新、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过 650 万件。支持创建 30 个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积极培育服务业领跑型企业。
(二)切实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坚持财力下沉,下达市县转移支付 5931.1 亿元,规模为历年最大,切实增强基层保障能力。下达 35.7 亿元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启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投入 178.9 亿元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建设、污水管网治理和市政设施完善。投入 228.5 亿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财政支持力度不减。足额落实“ 天府粮仓” 建设年度筹资任务,投入 105.6 亿元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 425 万亩。支持 2000 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力度,足额落实五大片区特色发展政策资金。投入 5.9 亿元支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下达 39 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财力补助 10 亿元,加快补齐均衡发展短板。持续支持泸定、芦山、马尔康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
(三)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安排专项债券 1542 亿元支持 1800 余个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发挥促投资稳增长作用。投入 116.3 亿元推动重大铁路项目加快建设,渝昆高铁渝宜段、巴中至南充高铁、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等开通运营。投入 198 亿元支持都香高速、康新高速等项目建设, 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 1 万公里。 投入 16.2 亿元提升全省机场航线网络通达性,支持乐山机场建设和泸州云龙、甘孜康定等中小机场运营。全面落实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枢纽等重大水运项目建设筹资任务, 支持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港口群。 投入 199.4亿元保障亭子口灌区、观口水库等国家骨干水网和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完成 746 公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和 369 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支持达州、遂宁建设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投入 44.4 亿元实施 8523 个老旧小区、110 个城中村项目和 1.1 万套危旧房改造。
(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 2276 亿元办好 30 件民生实事,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落实民生政策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等保障标准实现提标升位。投入 41 亿元落实就业保障和创业支持政策,聚焦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基本盘。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与市(州)支出分担机制,基本医疗保险实现省级统筹。投入 11 亿元落实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财政补助政策,为 32 个县域急诊急救中心和临床服务中心配置基础设备。投入 14 亿元新建 51 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护理能力提升和老年助餐网络建设等。做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财政保障,新增普惠性托位 1 万个。投入 11.3 亿元筹集 7725 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和 6.2 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发放租赁补贴 4.3 万户。及时发放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助,加大残疾人关爱服务力度,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五)积极促进教育文体事业发展。投入 138.8 亿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学段间财政资金配置,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寄宿制中学建设,落实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政策,支持在川高校“ 双一流” 建设和标志性成果创建。支持邓小
第 3 页 共 10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