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芜湖日报/2025 年/2 月/7 日/第 002 版要闻
关于芜湖市 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 年 1 月 13 日在芜湖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何红旗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芜湖市 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 年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X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见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26.8 亿元,增长 3%,为调整预算的 100.1%,加上级税收返还及补助收入 210.6 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其他资金 33.2 亿元、上年结余收入 36 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 24.5 亿元,收入合计 731.1 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31.9 亿元,增长 2%,为调整预算的 95.6%, 加上解上级支出 31.8 亿元、 一般债券还本支出 22.5 亿元、 调出资金 1.6 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4.5 亿元,支出合计 702.3 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 28.8 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市级(含市本级、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66.4 亿元,增长 3.7%,为调整预算的 97.1%,加上级税收返还、补助及下级上解收入 114.5 亿元、上年结余收入 9 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收入 24.5 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其他资金 21.7 亿元,收入合计 336.1 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50.2 亿元,下降 2.8%,为调整预算的 94.3%,加上解上级支出 26.3 亿元、补助下级支出 7.8 亿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 10.3亿元、一般债券转贷支出 14.1 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2.3 亿元,支出合计 321 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 15.1 亿元,全部结转下年。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67.5 亿元,下降 9.5%,为调整预算的 100.6%,加上级补助收入
26.8 亿元、 专项债券转贷收入 347.9 亿元、 调入资金 26.7 亿元、 上年结余 8.6 亿元, 收入合计 577.5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329.6 亿元,下降 20.6%,为调整预算的 95.1%,加专项债券还本支出 222.7 亿元、调出资金 8.4 亿元,支出合计 560.7 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 16.8 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15.9 亿元, 下降 13%, 为调整预算的 101.9%, 加上级补助收入 13.9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 347.9 亿元、调入资金 19.4 亿元、上年结余 3.8 亿元,收入合计 500.9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192.7 亿元,下降 19.2%,为调整预算的 96.8%,加专项债券还本支出 154.6 亿元、补助下级支出 1.2 亿元、调出资金 5.4 亿元、专项债券转贷支出 140.7 亿元,支出合计 494.6 亿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 6.3 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3.3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100%,加上级补助收入 0.1 亿元,收入
第 1 页 共 8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合计 3.4 亿元。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0.5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4.2%,调出资金 2.9 亿元,支出合计 3.4 亿元。收支平衡。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3.3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100%,加上级补助收入 0.1 亿元,收入合计 3.4 亿元。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0.5 亿元,为调整预算的 94.2%,调出资金 2.9 亿元,支出合计 3.4 亿元。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143.5 亿元,为预算的 106.1%,加上年结余 178.7 亿元,收入合计 322.2 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107.1 亿元,为预算的 98.3%。收支相抵,滚存结余215.1 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 121.7 亿元,为预算的 102.8%,加上年结余 115.8 亿元,收入合计 237.5 亿元。 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 95.8 亿元, 为预算的 97.2%。 收支相抵, 滚存结余 141.7亿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全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1489.6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434.7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 1054.9 亿元。截至 2024 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 1461.3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 425.8 亿元、专项债务 1035.5 亿元。市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789.8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 206.1 亿元、专项债务限额 583.7 亿元。截至 2024 年末,市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 773.4 亿元,其中一般债务 201.1 亿元、专项债务 572.3 亿元。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债务限额以内。
6.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坚持绩效导向,深化绩效全过程管理机制。“事前”管控预算源头,选取 15 个 2025 年市级重大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科学削减项目预算 1.7 亿元,整体削减率 31.5%;“事中”监控预算执行,通过“零基预算”与“重点监控”双管齐下,收回执行进度慢和绩效目标难以完成的项目资金 3.7 亿元; “事后”完善评价问效,围绕产业政策、重点民生、专项债项目等领域,启动 12项市级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 48 亿元。在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成本意识,2024 年首次探索开展成本绩效分析工作,深入分析市本级政务信息化运维、园林绿化养护领域成本,形成支出标准,逐步解决“重投入轻成本、干事不计成本”等问题。
2024 年,各级财政均实现收支平衡。上述预计执行情况在年度决算后,可能还有一些变化。待决算编制完成并经审计后,再按程序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市级财政政策及重点领域预算支出成效。
2024 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加强资源统筹、精准优化支出结构、保持合理支出强度,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引才汇智、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五个层级”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聚焦支持产业发展“强引擎” ,全面提升产业层级。
投入 20 亿元,支持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加快推进“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投入 11.3 亿元,支持“一事一议”重大项目落地,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资金 2.2 亿元,聚焦支持十大新兴产业 25 个细分领域发展。投入
2.3 亿元,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投入 1.6 亿元,支持抓好“三头三尾” 、智慧农业、现代种业、地方优势畜禽等,推广种植芜湖大米,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聚焦支持科技创新“主战场” ,全面提升创新层级。
投入 48.3 亿元保障科技支出,加快推进“鸠兹科创湾”建设,强化与 G60 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的创新合作, 以 “产业+科创”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投入 4.7 亿元,支持骨干企业加强重大平台与研发机构建设,开阳实验室、启智实验室、赛迪科创中心等一批重大研发平台揭牌成立。投入 2 亿元,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研究院和科技成果中试基地,鼓
第 2 页 共 8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励在芜高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投入 3.6 亿元,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我市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实施企业发展“共同成长计划” 。
3.聚焦改善对外开放“大枢纽” ,全面提升融通层级。
投入 16.4 亿元,支持九华南路、通江大道等快速化改造,优化完善城市快速路网,打造市域“半小时快速通行圈”。投入 5.6 亿元,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打造通算、智算、超算、量算“四算合一”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投入 4.5 亿元,支持芜宣机场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开通国际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增长 88%。投入 4.2 亿元,支持芜湖港长三角城市群核心枢纽港建设,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投入 11.1 亿元支持江北新区建设,持续提升“双招双引”和产业承载能力。投入 1.5 亿元,支持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创新产业园建设,促进自贸区高质量发展。
4.聚焦建设引才汇智“强磁场” ,全面提升人才层级。
投入 8.2 亿元,支持新时代“紫云英人才计划”迭代升级,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适配度。支持举办“全国百所高校大宣讲” “人才芜湖行”等品牌活动。支持靶向培育和引进院士团队、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新引进领军人才 325 人、 高端人才 3735人。支持高校毕业生、留学人才来芜创新创业,新招引大学生超 10 万人。支持加快实施“鸠兹英才”培育工程,深入推进“行知计划” “华佗计划”等专业人才培养行动。
5.聚焦提升城市品质“硬支撑” ,全面提升服务层级。
投入 31 亿元,支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投入 25.3 亿元,支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品质发展、职业教育创优发展。投入 25.2亿元,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能力,保障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投入 3 亿元,支持高质量文化供给,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投入 7.3 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投入 21 亿元,支持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