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5 年/1 月/23 日/第 001 版
擦亮美丽中国绿美底色
——2024 年各级财政部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 吴宇宁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4 年,中央与地方各级财政强化资金投入、创新制度政策,不断夯实财政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保障,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推动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 真金白银” 保障有力
近年来,中央财政着力在“ 增投入、转方式、建机制” 上下功夫,通过持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推动财政资金向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聚焦,推进生态环境等领域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翻开国家账本,2024 年,中央财政坚持将生态环保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保障:安排
691 亿元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及农村环境整治;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 1121 亿元,引导地方加强生态保护;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并安排 120 亿元,全力支持打好“ 三北” 工程攻坚战⋯⋯
放眼地方,过去一年以来,各地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着力推动资金投入与生态文明建设
任务相匹配,统筹各类资金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重大项目落地——
在支持环境污染防治方面,湖南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健全“ 空天地网”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持续打响“ 夏季攻势”,2024 年统筹国省投入 110 亿元,实施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财政奖补政策;湖北安排资金 71 亿元,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河南安排污染防治资金 19 亿元,支持实施城市空气质量提升进位、工业行业改造升级、黑臭水体消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在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方面, 广东安排 84.78 亿元、 可比增长 11%, 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 六大行动”,包括实施林分优化提升 200 万亩、森林抚育提升 200 万亩计划,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等;四川安排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资金 83.1 亿元,支持天然林和古树名木保护,加快发展竹、油茶等特色产业,支持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等;重庆安排 42.5 亿元,提质建设“ 两岸青山· 千里林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浙江下达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资金 131 亿元,深入实施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优化财政奖罚机制,探索实施“ 双碳” 财政奖惩政策、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江苏安排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资金 5 亿元,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并综合运用“ 环保贷”“ 环保担”“ 环基贷” 和绿色债券贴息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集聚;辽宁安排省能源结构优化专项资金 2 亿元,支持高端风电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利用、氢能研发应用、新型储能技术突破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