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经济报/2025 年/5 月/16 日/第 T08 版理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杨文卓
引 言
积极推进电动汽车等替代能源车型的发展,是达成我国汽车行业变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规划相契合。自 2010 年起,国家各部委及地方行政单位公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壮大的财政与税收支持措施。众多政府资金补贴涌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使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上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国。然而,实际政策成效与初衷之间往往存在偏离,尤其是政府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给予了较高补贴并采取了较为宽容的管理措施,进而催生了众多汽车制造商“ 骗补”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当前发展状况,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建议,包括健全财政补贴政策监管、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实行差异化税收优惠政策等,以期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壮大。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的现状分析【更多写作资料+微 信:】
第一,财政补贴政策。我国拟对补贴对象作出调整,将现行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补贴资格拓宽至更多类别,涵盖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等。这些机构在新能源车辆技术开发、人才培育等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对其施以恰当的财政资助,有望进一步点燃它们在新能源车辆领域的创造热情。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主要针对某些特定车型或者具有特定续航能力的车辆,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