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东莞日报/2025 年/4 月/14 日/第 A05 版权威发布
关于东莞市 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 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 年 2 月 27 日在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东莞市财政局局长 姚慧怡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东莞市 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 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 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紧紧围绕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决落实X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资金资源统筹,推动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力以赴实现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保障有力,推动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总体来看,2024 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2024 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89.38 亿元,下降 1.95%,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预算的
95.2%。其中,税收收入 565.4 亿元,下降 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 71.6%,主要是受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房地产税收下降明显、2024 年新增调库规模未能足额下达等因素影响; 非税收入 223.98 亿元, 增长 12.2%, 完成预算的 124.5%, 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 28.4%,主要是加大力度盘活配建物业等政府性资源资产。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增发国债、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其他调入资金以及上年结转结余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03.48 亿元。
第 1 页 共 10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912.57 亿元,完成预算的 93.3%,加上上解上级支出、再融资一般债券支出等,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 997.36 亿元。其中,市本级支出 471.7 亿元,包括:派驻镇街及园区单位基本支出 45.65 亿元, 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 100.67 亿元, 市直部门基本支出 107.03 亿元,一般项目支出 202.29 亿元 (含预备费支出 1.19 亿元, 主要用于执行中不可预见的专项经费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 16.06 亿元。
收支相抵,一般公共预算年末结转结余 6.12 亿元,全部为上级转移支付结余。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滚存余额 27.51 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163.98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5.1%。其中土地出让收入 126.88亿元,下降 62.6%,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影响,土地成交规模远不及预期。加上上级补助收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专项债券收入、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及上年结转结余后,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 634.68 亿元。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 597.19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6.8%。其中,市本级支出 47.24亿元,包括:一般项目支出 24.45 亿元,基本建设支出 22.79 亿元。
收支相抵,政府性基金预算年末结转结余 37.49 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结余 14.15 亿元,
本级结余 23.34 亿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1.99 亿元, 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后,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 12 亿元,完成预算的 98.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 12 亿元,完成预算的 98.2%。
收支相抵,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年末结余为 0。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级统筹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 223.71 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支出 188.4 亿元,收支相抵,2024 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当年结余 35.31 亿元,年末累计结余 291.04 亿元。
5.财政收支预算汇总情况
汇总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剔除重复计算的部分,2024
年我市当年收入 965.35 亿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增发国债、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调入预算
稳定调节基金、其他调入资金和上年结转结余等,我市财政总收入 1,640.51 亿元。财政总支出
1,596.9 亿元。收支相抵,年末结转结余 43.61 亿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和超长期国债等专项结余
20.27 亿元,本级结余为 23.34 亿元。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滚存余额 27.51 亿元。
(二)2024 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1.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截至 2024 年底,省初步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1,996.52亿元。 2024 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1,989.59 亿元,其中, 一般债务 519.35 亿元、 专项债务 1,470.24亿元,严格控制在政府债务限额内。
2.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省财政厅 2024 年下达我市地方政府债券 437.49 亿元,其中:新增债券 372 亿元,全部为专项债券;再融资债券 65.49 亿元,包括一般债券 26.88 亿元、专项债券 38.61 亿元。
3.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本息情况。2024 年全市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金 70.54 亿元,包括一般债券本金 27.11 亿元,专项债券本金 43.43 亿元。全市支付地方政府债券利息 53.58 亿元,包括一般债券利息 16.61 亿元、专项债券利息 36.97 亿元。
(三)2024 年预算调整情况
经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2024 年进行了两次预算调整。 经调整后, 2024 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调整为 570.01 亿元, 比年初预算减少 17.02亿元,总支出调整为 559.35 亿元,比年初预算减少 17.02 亿元,收支相抵结余 10.66 亿元,结余与年初预算相比无变化;一般公共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无调整。
第 2 页 共 10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四)2024 年市本级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市本级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支出 436.81 亿元。按资金来源分,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支出 386.51 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支出 47.2 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支出 3.1 亿元。按支出类型分,包括基本支出 105.15 亿元、项目支出 331.66 亿元。
(五)2024 年功能区、园区及街道预算执行情况
2024 年,汇总松山湖功能区、松山湖高新区、水乡功能区、滨海湾新区、莞城街道、东城街
道、万江街道和南城街道预算执行情况,总收入 412.38 亿元,完成预算的 103.2%,总支出 342.99
亿元,完成预算的 95%。收支相抵,年末结转结余 69.39 亿元。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滚存余额
61.06 亿元。
(六)2024 年市本级重点项目支出执行情况
2024 年,市财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抢抓国家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机遇,紧扣大湾区战略,突出“百千万工程” ,聚焦“投资年”主题,有力有效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支持担负起经济大市挑大梁重任。大力支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 372亿元,增量全省第 1,获批国家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授信 1090 亿元,额度全省第 2,另外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 24.3 亿元,排名全省第 3,中央预算内投资 6.33 亿元,推动全市政府投资总支出超过 500 亿元,有力保障投资年行动,扎实推进“两重”项目建设,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综合运用税收优惠、专项资金、政府债券、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深入实施“两新”行动,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投入 2.27 亿元,支持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多渠道拓宽物流通道,推动进出口增长 8.3%,增量全省第 2。
支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投入 9.2 亿元,用于支持技术改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全链条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投入 7.85 亿元, 支持全面推进 “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 2.0 版,继续推进工程硕博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试点项目,实施百名博士专业人才引进计划。投入 5.18 亿元,保障散裂中子源、阿秒激光设施、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发展。统筹投入 6.4 亿元,用好用活应急转贷、汇率避险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投入 2.8 亿元,用于天使基金和其他市场型基金相关出资,有效发挥基金作为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作用, 不断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 投入 3.25亿元,加快推动我市产业立新柱、强支柱、壮集群。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财政 4 亿元专项资金,高质量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支持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 。全市共投入近 280 亿元用于支持“百千万工程”。其中,市本级投入 35.68 亿元,支持镇村统筹发展,加大对镇街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减轻镇街在治安、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的支出压力。投入 26.15 亿元,实施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补助,推动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首批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奖补资金。投入 5.75 亿元,支持推进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及万里碧道等绿美东莞生态项目建设。投入 3.07亿元,深入推进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支持市属园区等重大平台建设。投入 1.45 亿元,用于巩固拓展市内帮扶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维度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田园等“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建设。
支持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投入 113.17 亿元,支持加快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轨道交通 2 号线三期建设。市镇两级共投入 17.6 亿元,用于公交运营服务补贴。投入 17.55 亿元,用于环莞快速路三期、 银龙路跨江通道、 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 环莞路北延线等道路建设。 投入 11.25亿元,支持提高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效率,促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投入 8.18 亿元,用于水生态建设一至五期、 东引运河流域樟村断面和东江下游片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等 PPP 项目付费。投入 7.98 亿元,用于大湾区大学、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二期、东莞市技师学院、东莞市第十
第 3 页 共 10 页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一中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校建设。投入 6.18 亿元,支持轨道交通 2 号线运营。投入 4.08 亿元,支持国省道、县道、市直城市道路养护。投入 1.68 亿元,用于中心广场、市直管道路及黄旗山城市公园等公共设施管理与维护支出。
支持增进民生福祉。 市本级民生支出占比超过七成, 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投入 8.41 亿元,支持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位补贴。投入 19.98 亿元,支持市属高校办学,保障大湾区大学建设,支持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启动招生。投入 11.29 亿元,用于保障市属学校生均办学经费。投入
2.16 亿元,用于实施“就莞用”服务体系优化工程等五大提升工程。投入 10.94 亿元,用于城乡居民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缴费补助。投入 3.72 亿元,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投入 2.88 亿元,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发展,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投入 2.62 亿元,用于低保、特困及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救助。投入 1.13 亿元,用于关心关爱老年人活动,完善社区普惠型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投入 1.05 亿元,用于开展“民生大莞家”专项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投入 18.5 亿元,对口帮扶新疆、西藏、贵州省铜仁市以及韶关、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