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安徽日报/2025 年/5 月/29 日/第 008 版区域风采
六安 聚焦零基预算促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六安市财政局
零基预算改革是优化预算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是应对当前财政收支形势变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基础和重点支柱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2 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六安市着力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从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全流程入手,破立并举、提质增效,在探索零基预算改革新路子、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新提升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改革做法获得省财政厅肯定,河北、湖南、新疆、湖北等地多市财政部门前来考察学习。
清理规范财政政策 破除支出固化格局
清理规范政策就是清理无效的资金使用。改革前,六安市级财政支出政策分散、项目重复现象较为突出,甚至过期多年的“ 僵尸” 政策仍未及时清退。改革后,市政府以清理规范政策为突破口,从源头上解决预算支出固化格局、政出多门、交叉重叠等问题,努力实现有限资金与政策目标的高效匹配。【更多 写作资料+微信:】
清理存量。坚持政策一年一定,资金一年一排,建立“ 政府牵头、财政配合、部门参与” 的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政策清理。2023 年,市级率先对 40 余项产业类政策“ 动刀”,2024 年将清理范围扩大至所有政府文件并推动县区同步实施, 2025 年进一步覆盖X委部门文件。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取消执行政策 391 项、调整优化 62 项,减少资金投入约 5.7 亿元。
控制增量。在全省率先建立新增财政支出政策评估论证工作机制,对新增设立、提标扩面、到期延续等政策,按照“ 部门评估、财政论证、政府审定” 流程开展审核,未通过评估论证的,将不予安排资金,2024 年市级利用评估论证机制核减新增支出 0.4 亿元。同时,全面开展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新出台政策同国家和省有关要求保持一致、同宏观政策取向一致,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 以前,一些预算部门‘ 护盘子、守基数’ ,有的政策项目到期没有清理退出,有的部门资金甚至固化到内设机构。改革后,通过清理存量政策,规范增量政策,打开了预算安排的新局面,‘ 该保必保、应省尽省’ 成为新常态,一些固化、分散、低效支出得到清理和压减,为保民生、促发展腾出了更多财力空间。” 六安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加强资金统筹整合 增强部门工作合力
攥指成拳方能凝聚合力。在改革前的调研中,六安市发现各领域的政策资金存在画地为牢、各自为战的问题,“ 东边栽树、西边挖渠、南边修路” 的分散投入模式,单个看都是完成部门的任务,放在一起就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甚至浪费,缺乏政府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为突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困局,避免“ 合成谬误”,实现“ 小钱大用” 的集约效应,六安市从产业资金、部门专项、上级补助等三个领域发力,打破传统行政壁垒和部门利益屏障,推动资金跨部门统筹整合、工作跨部门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集聚作用。
产业资金归并。2023 年 3 月,六安市级出台市级产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将以往分散在部门的 43 项产业发展类资金合并压减为农业、工业科技、文旅、服务业 4 项。2024 年,根据财力状况等进一步归并为 1 项,主要通过股权投资、财政贴息、财政奖补等市场化方式进行精准投放。2023 年以来,六安市市级累计安排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 20 亿元。
部门专项取消。从 2023 年起,六安市级将体检、会展、培训、法律顾问等经费,分别编入市卫健、商务、组织、司法等部门预算,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取消其他部门此类专项,既解决过去审核不严、 标准不一的问题, 也实现公平公开、 由暗转明, 资金节省率达到 12.8%。 编制 2025
第 1 页 共 3 页
年预算时,再次扩大统筹范围,将物业、信息化运维等项目委托市属国有企业作为业主统一招标
采购、运维管理,按照原经费下调 10%左右作为招标控制价,资金节省率提高至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