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财经报/2025 年/6 月/5 日/第 008 版三农
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浙江样板
——浙江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综述
浙江省财政厅
近年来,浙江财政始终把农村综合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聚焦“ 补短板、树标杆、探新路”,形成了以“ 农村公益事业奖补强基补短、国家级试点试验示范引领、省级改革试点创新实践” 的立体化改革体系, 有效推动了浙江农村高质量发展, 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公益事业奖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深入实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变“ 政府配餐” 为“ 群众点单”。近年来,每年在全省支持建设村内公益设施近 4000 个,年度评价群众满意度均在 96%以上。
“ 三级筛选” 让项目选得好。一是村民提议定需求,广泛征集群众需求,通过线上议事、现场协商或“ 线上+线下” 相结合方式,形成村级公益事业项目“ 需求清单”。二是竞争立项促公平,按照村民需求迫切优先、受益面广优先、自筹资金到位优先的“ 三优先” 原则,通过项目评审择优立项。三是省级监管防偏差,严守“ 必须村内户外”“ 必须村民民主议定”“ 必须是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类项目” 三条底线,省级不定期抽查,对问题项目责令限期整改。
“ 全过程监管” 让项目管得好。一是强化源头把控,指导各地建立公益事业项目库,按照“ 储备一批、实施一批、验收一批” 的方式,动态管理、滚动推进。二是强化流程监管,推动各地采取多种方式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比如,有的建立“ 3+N” 提醒机制,在项目资金拨付时同步将信息发送村书记、村主任、村监委主任和镇级相关人员,实现实时监管。三是强化结果问效,定期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比如,有的地方对项目推进不力的行政村进行失信惩戒,三年内不得申报同类项目。
“ 精准滴灌” 让资金用得好。一是严格限定奖补范围,资金使用范围限定为“ 村内道路、村容村貌改造、村内坑塘沟渠”,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二是合理分配奖补资金,省财政采取“ 因素法+绩效调节” 方式分配资金,因素法体现向加快发展地区倾斜,绩效调节体现成果导向。三是科学确定奖补标准,由地方结合财力情况、村级自筹能力及项目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投资规模和奖补标准。
国家级试点试验:高标准打造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