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襄阳日报/2025 年/6 月/6 日/第 005 版理论· 实践
从近五年纳税百强企业变迁透视我市产业发展
襄阳市财政局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纳税百强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柱,对分析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五年我市纳税百强企业变迁情况,反映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更有效发挥财政部门从收入看经济的优势,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本文“ 纳税百强企业” 均指在襄注册企业,且不考虑各级融资平台公司)。
2019 年以来,全市经济突遇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出现震荡下行,而后逐步企稳回升,纳税百强企业在全市经济恢复增长过程中有效发挥了压舱托底的关键作用。,会员享受50 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从入围门槛来看,2019 年—2023 年,全市先后共有 228 户企业进入纳税百强榜单。五年间,我市纳税百强企业门槛从 0.35 亿元上升到 0.41 亿元, 户均实现税收从 1.88 亿元提高到 1.96 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五年间,全市纳税百强企业共涉及 12 个行业门类。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稳居前三,制造业无论是税收贡献、份额占比,还是上榜数量均表现突出,与我市制造业大市地位相符。同时,从行业变迁来分析,房地产业、信息软件和科学技术三个行业变动较大。
从产业结构来看,五年间,全市第二产业纳税百强企业年均纳税额 143 亿元,占比 73.9%,年均上榜户数 54 户,均处主导地位。
从税收格局来看,年均纳税规模排名前三的中烟、风神、武烟地位十分稳固,且中烟纳税规模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排名三强之后的企业存在明显的断档现象,税收贡献呈现出“ 3+N” 的格局。
从税收贡献来看,五年间,全市税收收入从 393.8 亿元恢复至 395.7 亿元,年均增速 0.1%。同期全市纳税百强企业缴纳税收收入由 188.5 亿元增长到 196.1 亿元,年均增速 1%,高于全市税收增幅 0.9 个百分点。同时,全市纳税百强企业以不到万分之二的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市一半的税收收入,拉动效应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