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延安日报/2025 年/1 月/8 日/第 005 版县域纵横
点亮残疾人生活之光
——安塞区残联助残扶残工作纪实
通讯员 郝丽萍 记者 朱佳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体残障,却从未被生活遗忘。2024 年,安塞区残联从组织建设的精心谋划到服务水平的精准提升,再到真情关怀的倾心付出,残联X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残疾人搭建起一座通往美好生活的爱心桥梁,让温暖与希望在每一位残疾人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A 健全服务体系 守护美好未来
2024 年 9 月 13 日,安塞区残联组织召开了全区专职委员业务培训会,区残联全体干部职工与各镇(街) 、村(社区)专委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残联业务知识。培训会上,各分管领导倾囊相授,围绕残疾人维权、教育、康复等政策进行了讲解,旨在全方位提升专委的业务素养与服务能力。
此次培训不仅让专委们通过持续学习、实践与交流,将政策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让他们能怀揣着对残疾人的赤诚关爱,主动深入残疾人家庭,深入了解其生活状况、需求痛点,以无私奉献和用心服务,搭建起与残疾人心灵相通的桥梁,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安塞区残联在“ 我为群众办实事” 的征程中笃定前行,全力推动X和政府的惠残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区 7134 名持证残疾人建档立卡,常态化保持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创新性地构建起从发证到注销的“ 闭环管理” 新模式,为残疾人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在残疾人证办理流程上不断优化,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省通办,将办证权限下沉至基层,极大地缩短了办证时长,提高了办事效率,让残疾人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在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和维权等关键领域,安塞区残联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借助残联微信公众号和全区残疾人工作者及残疾人(区、镇、村三级残疾人工作)微信群,构建起上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传递政策信息,第一时间收集残疾人的需求和建议。以残疾人访视为抓手,深入了解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大力推行“ 代理代办” 和上门服务,真正做到让残疾人少跑腿甚至不跑腿,切实打通了服务残疾人的“ 最后一公里”,将温暖与关怀精准送达每一位残疾人身边,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B 残疾人就业 为幸福生活“ 添砖加瓦”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种植生产作为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基石,在残疾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4 年 4 月中旬,正值春耕大忙时节,砖窑湾镇李盆窑子村的安塞区映山红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旋耕机在田间轰鸣穿梭,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播种作业,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田园画卷。而在这春种的关键时期,安塞区残联为农场送去了有机肥、种子等农资,暖心支持如春风化雨,助力农场在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
映山红家庭农场负责人白晓满怀感激地说: “ 这几年区残联对我这个家庭农场扶持很多,农场如今已带动 11 名残疾人就业。今天他们又送来了化肥和种子,让我对农场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一定全力以赴,把农场经营得更加出色,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