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海东日报/2025 年/5 月/18 日/第 002 版综合
托起残疾人群体“ 稳稳的幸福”
——互助县推动残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巴迎桂 祁鑫
当土族盘绣变身承载爱心的文创产品,让众多残疾人打开就业创业的大门,实现从“ 受助者”
到“ 贡献者” 的角色转变;
当全市首家脊髓损伤患者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基地建成,众多残疾人经过多次免费手术矫治和
专业康复训练,让他们实现了重残变轻残、轻残变复能的梦想;
当全市首个残疾人“ 共享辅具空间” 落成,通过“ 互联网+辅助器具” 和“ 科技助残” 新途径,将X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精准送至残疾群众的心田;
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助残行动从未止步于口号,而是化作一个个触
手可及的温暖实践。【更多写作资料+微信:nuo18091 4】
近年来,互助县残疾人联合会聚焦残疾人生活需求,以创新为驱动、以政策为支撑,将关爱
与支持融入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多维度书写助残事业的新篇章。
铺就幸福就业路
“ 要让线参差对齐,才能绣得平整、好看。” 5 月 14 日,在位于互助县威远镇的互助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巧手绣品制作有限公司里的多名残疾绣娘身着土族服饰,正在一针一线耐心细致地缝制精美的盘绣图案,忙着赶制订单。
来自互助县台子乡多士代村的残疾人绣娘祁成芳坐在绣案前,绣花针随着祁成芳的一双巧手
在绣布上上下翻飞,她不断拈动着绣花针,指尖灵动,神情专注。
银针起落,丝线穿梭,在空中不时划出优美的弧线,于是,一朵色彩艳丽的土族太阳花在绣
布上缓缓生成。
互助县巧手绣品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彩云向记者展示着近期收到的各类订单: 挂件、 旗袍、手提包等,“ 订单多的时候大家都很忙,目前我们固定的绣娘有 21 名。”
祁成芳,肢体二级残疾,以前一直忙碌在家的方寸之间,面对漫漫人生,祁成芳不禁思考:“ 我还能做什么?” 想起儿时,她最喜欢的事就是坐着看母亲绣花,16 岁时,她就能拿起绣针做针线活。
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6 年前,互助县巧手绣品制作有限公司向祁成芳抛来了橄榄枝,随后,祁成芳多次参加了互助残联举办的盘绣、服装裁剪及制作技能培训班,被盘绣一针一线里的精湛技艺深深震撼。
“ 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一件刺绣作品,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接触到盘绣技法后,祁成芳更加坚定了走刺绣之路的信心和决心,一干就是 6 年。
作为残联就业培训活动的受益者之一,祁成芳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收获到满满的成就感,这让
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她说:“ 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获得认可,是我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