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华夏时报/2025 年/6 月/16 日/第 003 版民生
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书写残疾人事业温暖答卷
本报记者 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残疾人文化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6 月 10 日,2025 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在安徽合肥开幕。由中央网信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开展的 2025 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在主论坛现场揭晓结果。其中,由中国残联推荐、中国盲文图书馆申报的“ 指尖云游” 项目被列入“ 道德建设” 领域范本。,会员享 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日日更新
据了解,“ 指尖云游” 北京中轴线主题馆以盲文实体资源、数字资源为依托,让视障参观者通过触觉去“ 看到” 北京中轴线的风貌,通过听觉去“ 听到” 其中所蕴含的故事,通过动手操作模型来“ 建造” 出自己心中北京中轴线,从而让更多视障人士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面推进残疾人文化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23 年 6 月 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 两个结合” 的重大意义,发出“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的时代强音。同年金秋,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
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残疾人文化建设逐渐迈向深层次人文浸润,从基础保障向深化发展跃迁,持续书写残疾人事业温暖答卷。
以文化塑人,筑牢精神根基与技能平台
平等、共享的无障碍文化是可量化、可感知的。
在北京故宫文创融合馆,通过声音装置,残疾人可以聆听故宫中轴线上的钟声、鼓声,触摸琉璃正吻、脊兽等古建筑构件,感受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在 2025 年蛇年无障碍春晚直播节目中,工作人员采用“ 现场画面+字幕+手语转播” 方式助力 2700 万听障人士“ 看见” 旋律、1700万视障群体“ 听见” 华彩。这些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无障碍建设及残疾人关怀的缩影。
2023 年 6 月,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一年多来,相关建设进程全面提速,并由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渐延伸至文旅、教育等领域。文化服务无障碍作为人文关怀的具象化呈现,既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为特殊群体构筑起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温暖桥梁,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成就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中,更注重个体命运的价值实现和群体幸福的人文关怀。建筑可触、历史可闻、现场可感,这些从实处落脚的举措措施,不断拓宽着文化服务覆盖范围,增强着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