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华夏时报/2025 年/6 月/2 日/第 004 版民生
汲取自强模范力量 陕西残疾人事业向“ 新” 向“ 质” 发展
本报记者 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近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陕西西安举行。
报告会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按摩项目冠军王俊、 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文本处理项目冠军陈良杰、 巴黎残奥会中国射箭项目首金获得者陈敏仪、 江西吉安革命老区乡村医生陈桂平、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柳树台村村民牒林平、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红岩派出所教导员何巧、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有限公司负责人宋虎杰等 7 位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代表生动讲述了在各自领域勇敢克服困难挑战、积极追求人生梦想的奋斗故事,其动人事迹和精彩分享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此次宣讲地在西安交通大学。作为“ 西迁精神” 发源地,西安交通大学将“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 的精神内涵与新时代助残事业深度融合,旨在增强自强奋进的力量,凝聚扶残助残的道德共识和行动自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更多人文关怀与实践动能。
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王一纯在宣讲会后说“ : 对于今天参会的诸位模范老师而言,他们身上所发生的奇迹,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她也希望能够参与到智能感知技术相关研发中,如触觉反馈或语音交互系统等,让工程技术成为“ 帮手” ,让有特殊需求的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