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石嘴山日报/2025 年/6 月/17 日/第 003 版民生
春风化雨润无声
红果子镇“ 四个聚焦” 绘就残疾人事业新图景
本报记者 朱玉浩
六月的阳光透过惠农区红果子镇“ 残疾人之家” 的玻璃窗,洒在正在采摘玫瑰花的残疾人张洪(化名)的手上。这双曾因肢体残疾而颤抖的手,如今正灵活地穿梭于一丛丛玫瑰花枝上。“ 摘花能挣 500 元,够给孙子买奶粉了。” 他抬头一笑,眼角的皱纹里漾着暖意。,会员享受50万+最新公文资料 ,日日更新
在红果子镇,这样的场景正成为残疾人生活的日常剪影。近年来,该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 四个聚焦” 的“ 绣花功夫”,在贺兰山脚下编织出一张有温度的助残服务网。
X建领航助残路 让组织成为“ 主心骨”
“ 王哥,这个月的康复训练表我给你带来了。” 一大早,身着红马甲的助残志愿者袁芳已敲开独居残疾人王兵(化名)的家门。这支由社区X员、医务工作者和法律专员组成的“ 新支点”志愿服务队,如今,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红果子镇的每个角落。
在X建引领下,红果子镇优化调整残协组织结构,将联建企业的车间变成“ 就业驿站”,把驻村工作队的办公室设为“ 需求收集站”,让社区“ 大X委” 的成员单位化身“ 资源后盾”。社工姚凯,如今每天穿梭在网格中,她的工作日志里记着 32 户残疾人家庭的具体需求:“ 李大爷需要适配轮椅,王姐想参加家政培训⋯⋯” 墙上悬挂的残协工作流程图旁,“ 专职委员日志” 专柜里,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 200 余条帮扶轨迹。从过去“ 有牌子没服务” 到如今“ 有事找残协”,组织的“ 神经末梢” 正精准触达每个需求节点。
项目建设强根基 让服务阵地“ 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