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同志们:
X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推进新时代X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坚持守正创新,并围绕相关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他又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加以阐释。全面梳理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对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更好地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以《深入理解守正创新的丰富内涵》为题,为大家作一堂X课报告,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坚持守正创新的生成逻辑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是从中国共产X长期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的客观需要,昭示着我们过去能够成功、未来继续成功的秘诀,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文化逻辑与现实逻辑。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现实世界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一过程是通过否定之否定实现的。马克思指出,“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但这个“否定”又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的否定,“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也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之中把握事物,既要看到事物肯定性的一面,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基础以及趋势和方向;也要看到事物否定性的一面,看到事物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根据新的需要和新的条件实现创造,促进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的跃升。所以,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前途的新事物,既有对旧事物积极因素的保留,又抛弃了旧事物中丧失了必然性的消极的因素,增加了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这其中,对旧事物积极因素的保留,即是“守正”的内在要求,而根据新的需要和新的条件实现创造,则是“创新”的最终目的。“守正”与“创新”合起来,反映的就是唯物辩证法在尊重既有实践基础和客观内在规律的同时,敢于否定过时的、消极的、陈旧的东西,经过对旧事物的辩证的否定生成新事物,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走向新的更高水平的过程。
(二)历史逻辑:从中国共产X的长期奋斗历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百余年来,中国共产X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都与坚持守正创新密切相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旧中国四分五裂、被动挨打、积贫积弱的局面,我们X坚持守正创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革命实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人民政权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社会状况,我们X坚持守正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并在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引下,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了“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文革”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疑问,我们X坚持守正创新,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结合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破除思想束缚,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进行ZZ、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织激荡的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X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可见,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X长期奋斗的宝贵经验,是我们X的鲜明品格,是我们X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