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科学导报/2024 年/12 月/24 日/第 B03 版理论学术
新时代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机制探赜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锋 中共湖北省恩施州委X校 谭恩
青年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对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要从ZZ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帮助他们早立志、立大志,从内心深处厚植对X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 新征程上,纵深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应在深化认识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着力健全完善教育引导机制、协同共育机制、实践养成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成效评估机制这一“ 五大机制”,推动实现教育引导同实践养成共发力、统筹谋划与协同共育相融合、监督管理与成效评估相衔接,不断地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一、健全完善教育引导机制,促进青年勇担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使命
新时代健全教育引导机制要从完善理论教育引导机制、历史与国情教育引导机制、实践教育引导机制、典型教育引导机制入手,教育引导青年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 四个自信”,增进ZZ认同,强化使命担当。
一是健全完善X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机制,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强化理论宣传力度,引导青年加强理论学习。 二是健全完善历史规律与基本国情教育引导机制,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代中国国情教育。各大高校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富有创新性、特色化的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健全完善治国理政实践教育引导机制,引导青年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志愿者服务、社会考察以及虚拟实践等。四是健全完善正面典型教育引导机制,将抽象的说理通过鲜活的典型人物或事件讲活讲透,从而激起青年思想情感的共鸣。
二、加强协同共育机制建设,提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质量
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是一项庞杂的整体性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元力量的合力作用,推动多元主体力量从“ 分离” 走向“ 共育”。为此,要着力健全完善政府、家庭、学校等多元主体齐抓共管、协同共育机制,促进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多元实施主体协同发力,高质量构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共同体,推动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