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经济报/2025 年/1 月/9 日/第 T02 版理论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萧县县委X校 李文玲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所以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接江苏、山东、河南,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徐州都市圈重要节点县城。近年来,萧县聚焦“ 全省进十强、全国争百强” 发展目标,坚持“ 工业立县、产业强县” 发展战略,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聚焦十大产业链,纵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3 年,萧县全县生产总值 443.9 亿元,同比增长 5.7%,连续入选中国县域投资百强县、全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百强、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域发展潜力百强、营商环境样本百强和安徽省县域产业竞争力十强。目前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 175 家,其中新材料、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共拥有规上企业 112 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 15 家,有 82 家规上新材料企业产值达 126.3 亿元,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5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1 家,高新技术企业 56 家。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谋划新蓝图,高效率推进县域新质生产力
萧县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 抓紧抓实省际毗邻区域合作、 拱墅萧县结对合作帮扶、上海张江省际合作共建园区建设以及与上海长宁区合作等重点工作。健全发展县域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构建适应未来产业规律的政策体系,完善发展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数字萧县建设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完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制度水平,完善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激活县域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