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大调研要来了,基层表示压力很大,接待之苦谁人知
伟人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次中央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是个好举措,疫情这三年,基层的情况变化了很多,只有下到基层真正的了解了实际情况,才可能出台有利于经济、有利于民生的好政策。但是,作为一个体制内人员来说,对调研是有点犯愁的,为什么呢?01接待太费精神了没搞过接待的人可能体会不到这里面的那种感觉,就是那种从你看到调研通知起的那一刻,一直到领导坐上车离开,这一段时间都没得消停。而且,现在本市的领导还好说,大一点的领导来,那必须要搞正规的接待方案,这个东西厉害啊,不仅要的既而且要的细。我觉得例子给大家看:比如一个领导要来了,通知到了,然后就开始要定调研的地点,参加的人员、上级陪同的人员、本级陪同的人员,汇报的会场,吃饭的饭店,乘坐的安排全部要做到手册里。而且这些东西全部会变的,不到最后一刻,都在变。最后一个接待手册,大概要分为这么几部分:一是乘车的安排。几点几分去哪里接领导,陪同人员谁,哪几辆车,每个车上坐哪几个人,要是大领导的车,你还要明确谁坐哪个位置。二是行程的安排。几点几分领导出发去调研,谁在现场等,谁在宾馆等,每一个行程要看好时间,如果超了,要在下一个行程缩短时间。要去调研的地方,还要提前准备企业简介,如果是会议的话,所有参会人员都要有,防止领导不知道谁是谁。三是座位的安排。参加座谈的座位,谁是前排谁是后排,要画一张桌子把名字标注上;吃饭的哪个饭店、哪个厅,几张桌子,每个桌子上坐谁,谁坐哪里,全部在手册上标注出来了。总之,一册在手天下我有的那种感觉。最恨的就是有些上级,定好了就别改了啊,每次都是临时变来变去的,手册都没时间印刷。02接待要求多,变化更多每次的接待,基本上你第一稿的接待方案永远是不可能实施的。尤其是跨个几级的接待,比如,你是街道一级,让你跨过区一级接待市一级的;你是区一级,接待省里或者中央的。拿区一级接待中央一级的领导来说吧,你会有好几层对你提要求的人,本部门领导、区领导、市里的领导、省一级的领导,每当你拿出一个接待方案,等本部门领导通过之后,上面各级就开始显示作用了,这个不行,不能展示全市的风貌;那个不行,上面的领导是分管什么条线的,要看对应条线的,总之每一层都要指挥你,落到你身上你要改无数稿,一般的接待方案七到八稿是常态。03接待经费报销难现在公务接待都是很严格的,明明白白写清楚了多少多少钱,而且还有什么同城不能公务接待之类的要求,要求严一点不要紧,但是也要贴合下面的实际啊。比如同城不接待,现在什么是同城啊,现在的城多大啊,以前一个城一个小时跑完了,现在呢?一会合并一个区,一会划进来一个县,再加上拥堵的交通,有的时候同城比你高铁去趟上海花的时间还多,就这样还不允许公务接待。然后接待的餐费标准上,100出头,现在是什么物价啊,100块能吃什么?不是说我们一定要超标准接待上级,问题是100块的标准有的时候连饭店都找不到。有一次我们搞的接待,外省的,本来领导说外面来的兄弟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去外面吃吧,结果按照100块钱的标准我找了5家饭店,没一家肯接的,桌餐嫌价格低,自助嫌弃人少。最后我们是在食堂里解决的,方便又经得起查。所以,接待上级领导上这个吃饭很难弄,吃的差了不光调研的领导觉得难看,你的上一级也觉得丢脸,吃的好了不光超标说不定人家还不高兴,觉得你是瞎弄,难道我下基层就是为了吃饭吗?我们是左右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