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情商高的同事都有什么特点?
一、界限感 上个周末,我正跟家人在商场吃饭,手机收到同事小米发来的微信: “对不起,你的包裹被我取错了,我还拆开了,无心之失,向你赔礼道歉” 小米解释,她正在办公室加班,快递员打电话来让她下楼取包裹,一共有5个。 她急匆匆地拿了就走,也没注意核对名字,回到办公室拆开后,才发现有一个是我的。 小米是比我晚两年进单位的女同事,处了很多年,关系也还不错。所以我对她拆错包裹一事完全不介意。 我当时想的是,我最近没买东西往单位寄啊,那这包裹是什么呢?所以我顺口问了小米一句: “没关系,你放那儿我周一来找你拿就好。我的包裹里是什么呀?” 小米是这么回答我的: “我不知道,压根没往里看。我拆完就发现不是我的名字,立马就封上了。我们办公室刘哥也在,他可以帮我作证啊,绝对没有偷窥,嘿嘿。” 星期一,我到小米办公室取回了自己的包裹,是朋友寄给我一些小东西。 她给我再次封得好好的,完全看不出被拆过的痕迹。 我猜想,小米明明已经拆开并看见了包裹里的东西,却担心我会因此产生不快,于是选择装傻不提,让我们双方都别有思想负担。 这正是小米的厉害之处:界限感极强,关系再好,她也不会越界。 二、分寸感 如果这件小事不足为证的话,我再说一件关于小米的小事。 我有一年突发急性阑尾炎,紧急做手术,请了病假。 第二天,我还在病床上输液,她跟几位玩得不错的女同事到医院来看我。 来看我的女同事都表示好奇,纷纷询问:“到底有多疼啊?跟生孩子比起来如何?”“做手术的时候你有知觉吗?” 这一系列问题八成是不带恶意的,只不过是吃瓜群众好奇地问询罢了,我也耐着性子,一一进行了解答。 我在回答时,唯有小米全程完全不感兴趣,她只是远远地坐在一旁,既不提问,也不搭话。 聊完我生病的事后,大家开始没主题地闲聊,她这才以更务实的方式,走过来向我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叮嘱我好好养身体,别着急上班,吃东西不要太辛辣等等。 在整个探视的过程中,她给我的感觉是,她很关心和牵挂我,但关于我病情的隐私和细节,她完全不感兴趣,一个字也不瞎打听。 小米一直是我周围的同事里情商上的典范,在分寸感和界限感这一点上,做到了令我膜拜的境界。 同事多年,尽管大家相处很愉快,她也一直是个有温度、有感情的人,但却从来不会假借“关心我”的名义,问出让我有一丁点难堪的问题。 三、开玩笑请慎重 你或许会说,这难道不是正常标配吗? 不,大部分人都会在同事关系处得稍微有点温度时,不知不觉就会忘记分寸感,愈发没有界限。 能长期像小米这样保持谨慎自持的人,少之又少。 我说一个典型的反面翻车案例你就懂了,跟小米的“守规矩”形成鲜明对比。 这故事发生在上海一家大型外企,是我大学同学跟我聊起的。 外企的风格不像机关这般严肃守旧,气氛更偏活泼明快,同事们时不时开开玩笑打打闹。 有一天,两位关系亲密的同事X跟Y,同在茶水间准备泡咖啡。这时,X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 离得更近的Y走过去瞥了一眼,发现来电名字赫然显示“亲爱的”。 Y就以一种亢奋的八卦嗓音,嚷嚷着让X来接电话:“快快,赶紧的,你亲爱的来电话了” X赶紧跑过来,一边紧张兮兮地拿起手机,一边很不自然地看了Y一眼。 茶水间里特别安静,Y听到X听筒里传来的声音,有点像是部门经理那颇具辨识度的男低音。 电话很短,说了两句就挂了。 Y凑上来打趣:“哟,该不会咱们经理就是你亲爱的吧?不过你俩还挺般配,郎才女貌呀。” 其实,Y在说这话时压根没往里心去,她甚至都不确定对面到底是不是经理本人,就是单纯想逗X好玩而已。 没过多久,Y就被公司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辞退了,虽然按规定拿到了赔偿金,却失去了绝佳的工作机会。 真实的理由你八成也猜到了:那“亲爱的”就是部门经理本人,只不过经理是已婚人士,X只不过是“亲爱的地下X”而已。 Y一不小心把玩笑开出了界,知道得太多又说得太多,经理岂能容得下她? Y的教训,给我们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无论你跟同事的关系有多好,有些话就是不能问,有些玩笑就是不能开。试想,如果当时跟X站在茶水间的是小米,那她一定会看到“亲爱的”三个字就转身借口出去了,等X接完电话再回来。 跟同事关系再好,一些敏感个人事宜要是能做到既不打探又不八卦、落落大方地回避,哪会有不必要的麻烦 四、微妙的旁观者 听完小米和Y的故事,下次再遇到以下场景,你自然懂得该怎么应对、哪些话会令人感到难堪了。 场景一: 领导早上9点开大会,你一个玩得不错的同事却在9:10才偷偷溜进会议室,匆忙找了你旁边的座位坐下。 这时,你该如何回应? 错误姿势:连珠炮式发问——你干嘛去了,怎么才来?天呐,被领导发现迟到你就完了 (你不是领导,没有资格去盘问他、吓唬他。这些问题只会显得你“爹味”十足,加速他的尴尬与窘境,让人感觉你咄咄逼人。所以,不妥) 正确姿势:你头上这么多汗,跑急了吧,赶紧擦擦,没事的,领导应该没看到你。(顺便递上一张纸巾) (作为战友,你要做的就是静静站着,关心和安抚。不该你问的问题坚决不要问) 场景二: 领导:小陈,这个纪检委员的身份你考虑一下,我觉得你挺适合的,想要举荐你。 小陈:领导,我真的不想当,不适合啊千万别推举我,真的。 领导(不乐意地拂袖而去):别人想当还当不了呢行,我问别人去,你可别后悔 这时,一直在旁边围观的你,该做如何反应? 错误姿势: 我的天呐,这么好的机会你给拒绝了??你这样肯定会把领导给得罪的呀,哎呀你到底在想什么 (既然他已经想好了、拒绝了,说到底也是别人自己的事。你犯不着给他分析后果、逼问缘由,这只会让人觉得心烦意乱,觉得你话多很讨厌) 正确姿势: 没事,这事领导肯定得尊重你本人的意愿,你要是真不想当,领导也不能强迫你。不过我是觉得这机会其实挺好的,要不你仔细想想,再找领导谈一谈? (身为好同事,你要做的只能是给出建议、提供参考,不打压和否认其本人的做法) 总而言之,跟同事关系再好,也别忘了自己的身份——别人的事,你终究只是一个身份微妙的旁观者罢了,不宜说太多、问太多。 认清这一点再去为人处世,会让你更加可爱哦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笔杆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