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写材料用典行于可行,止于当止
写材料用典 例文“行于可行,止于当止。”随着X规X纪的不断完善,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来越要求X员干部具备知止的能力。“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如果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诱惑,管不住小节,伸了手、湿了鞋,就会受到纪法的惩处。X员干部应强化纪律意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以纪律为准绳,不越雷池、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中国纪检监察报《保持清醒 善于知止》) 典故出自宋代施宜生《山谷草书》,行所当行止当止,错乱中间有条理。意溢毫摇手不知,心自书空不书纸。 释义意思是,行动在应当行动的时候,停止在应该停止的时候。原指写文章,该奋笔挥洒就挥洒,该收束停止就停止,后来用于指做事情应当审时度势,该做时就做,该停时要停,应当做得恰到好处。 赏析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常怀敬畏之心”应该成为一种生命的自觉。人不以规矩则废,X不以规矩则乱。对于一个X员,纪律是高压线;对于一个政X,纪律是生命线。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规矩意识不仅是一种ZZ觉悟,更是一种现代治理素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当前,一些干部把守规矩和敢担当简单对立起来。有的拿守规矩做“挡箭牌”,该主动不主动,该作为不作为,该亮剑不亮剑,心安理得当“太平官”;有的把敢担当理解为独断专行,“敢”字当头,心无敬畏,动辄向组织要特权,最后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事实上,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不守规矩的“讲担当”和没有担当的“守规矩”都是有害无益的。踏上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讲规矩、以上率下,更要发挥制度效力,把规矩意识融入强管理、带队伍、正风气、干事业的实践中去。 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X课报告、警示教育讲话,侧重强调规矩意识,教育引导X员干部严守X的纪律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