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公文写作的几点认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好公文,关键在一个“知”字,首先要清楚公文是什么、写什么、为了什么。要跳出公文写作的误区、盲区、雷区,完整、准确把握公文本质、内涵和要求,做到知事、知理、知治、知势、知人,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感悟、沉淀、升华、自然、超脱。 01文以行事,公文不是文学创作,是统筹工作 公文的本质是交流,是以文字的形式传递公务意图,达到上传下达、安排部署的目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推动工作上。写公文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实,就是务实而谋、据实而言。我们经常说不讲大话、空话,首先就是要接地气、聚人气、添生气,模棱两可的话少写,和事搅局的话不写,多研究地方、部门的实际工作,多写大家能够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有意义的话。其次,要有办法、有措施,管用的实招硬招比任何道理都具有说服力。特别是议事决策性质的文稿,必须提出可行的决策建议。 ——事,就是以事为重、就事而论。公文中的每一个思路建议,如果最终形成决策,影响的就是全局工作。写公文必须紧扣工作实际,紧盯领导意图,始终围绕着谋事任事来发力,总结要看干了哪些实事,要抓哪些要事,能摆布哪些急事。如果从头到尾找不到几件事,那就失去了价值,这样的材料也只不过是以材料落实材料,是应付公事,是压迫基层,是粉装门面,是徒增笑耳而已。 ——求,就是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写公文是一个求知、求证、求精的过程,每一个字都要力求准确、规范。两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哪个更实用?两个相近的词语,哪个更妥贴?两个相近的描述,哪个更规范?都需要用心斟酌。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诚是谓也。特别是遇到不了解的事物、不熟悉的领域,必须认真研究,仔细推敲,反复琢磨,熟知其中的门道,才能抓住破题关键。 ——是,就是明辨是非、心怀天下。写公文,讲ZZ是第一位的,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眼内有人、笔下有情、手里有为,特别是领导讲话、决策作参考时,一旦出错就可能谬以千里,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其次就是讲规律,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符合实际和规律,确保经得起缜密推敲、实践检验。第三就是讲民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写文思想,做到文内有疾苦、笔下有呼声、政策有普惠,真正做到民之所望、写作所向。 02文以载道,公文不是抒发情感,是凝聚共识 公文写作的灵魂在思想,有思想的文稿,更具穿透力、感召力、引领力,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起到引领和推动工作的作用。要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在思维方法、思想观点、思路主张上下功夫,文稿中才能有真知灼见。具体要把握好“五个度”: ——要有高度。“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划工作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有宏观思维、战略思维,善于站在战略全局高度来思考、认识、分析,才能把上级的安排部署理解透,提要求、讲工作才能方向明、思路清、方法对、措施实。 ——要有深度。多用纵向思维,入木三分地“剖”,写出来的文稿才厚实、厚重。比如,我们经常写到的“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对每个方面都有深度思考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写出X性、写出正气、写出风采。 ——要有角度。一篇文稿不需要包罗万象,关键在选准角度、找好切口。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意指向,带着问题思考,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提出办法,行文才能有的放矢。 ——要有力度。力度决定一个文稿的基调,决定是否能提神鼓劲、给人以力量感。力度要用观点来彰显,做到鲜明、笃定、深刻,把文稿的骨架立起来,切忌写成快餐式文章。力度要从语势中体现,鼓舞人心的讲话要注重气势、一语定乾坤,不要搞“一个哈哈两个笑”,不要搞“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要看“怎么看怎么是”,要让人看了有一种马上就办、坚决执行的冲劲。 ——要有广度。就像一道大餐,既要讲究营养搭配,更要色香味俱全,切忌一“要”到底或者穿插混乱。特别是讲道理、讲意义,应尽量避免说教的写法,尝试多用一些新鲜素材,往往一个比喻、一个案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文以辅政,公文不是畅所欲言,是为公立言 公文与一般文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公”属性,必须有章法、有规矩。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把握使用者的身份,站准所代表角色的位置,写角色该说的话、想说的话、能说的话。 ——要站好“公”位。就是要秉公行文,强化公务意识,站在地方X委和政府的角度想向题,站在单位职能、岗位本责的角度谋事情,站在守土一方、造福一方的角度写工作,体现公文的权威性、指导性、实操性。特别是要把法治意识、综合思维贯穿始终,在政策性文件制定、决策参考中,做到每一项措施都合法、合规、合理、合情、合时。 ——要站好“民”位。习近平总书记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落到公文写作中,就是要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安排工作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办好民生实事上多一些思考,在贴近群众、融入群众上多一些人情。 ——要站好“帅”位。就是善于用领导思维来思考,从领导的岗位职责来审视,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尤其是起草领导讲话类文稿,需要平时多学习领导的思维方法,研究领导的思想和观点,适应领导的讲话风格、语言习惯。如果同一个领导有多重身份,就要根据需要进行角色切换,确定以哪个身份来讲,或者以哪个身份为主。 04文以时迁,公文不是新瓶旧酒,是焕然一新 我们经常讲文无定法、字无常形,公文写作是创造性工作,要在“新准精”上下功夫,要搞成有意义的X内八股。苟周于事不必法古,苟利于民不必循俗,不能在内容上陈于一时、形式上拘于一格、思维上囿于一域。 ——新,就是立意新颖。新意有三个来源,一是新思想、新理念。对上级最新决策部署要紧跟学习,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准确把握,对外地一些先进理念经验要广泛借鉴。二是新态势、新情况。比如,针对经济工作,国内国际形势在变化,企业在成长发展,项目在引进建设,需要我们以变应变,分析新的挑战、解决新的问题。三是新任务、新目标。不管干什么工作,每年都会有几项重点和抓手,文稿就要紧扣这些重点,随时关注上级工作动态、基层推进情况。 ——准,就是彰显主题。完成公文起草任务的第一步,就是先命题、再破题、后扣题,搞清楚主要任务是什么,找准整篇公文的靶心、靶向、靶规。比如,重要活动致辞,重在凝聚共识、促进交流,就要统筹把握活动主题预期目的、宣传效应等,选准立意和方向,完成构思、理出框架、最后行文,整篇文稿才会有灵魂、有主线,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精,就是简洁有力。一篇公文的篇幅有限,必须在取舍上琢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重“达意”,同一个意思用四五组对仗排比,就成了画蛇添足。要重“点睛”,点到要害,所拟标题能精准表达核心思想,所选词语能恰如其分传递主要意图。要重“炼彩”,精雕细琢去打磨,能短则短,不多用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切忌搞文字堆砌。 05文以化人,公文不是指令灌输,是沟通协调 公文也是一种交流媒介,是要给人看、给人听、给人落实的,最终目的就是贯彻执行。尤其是讲话类、交流类的文稿,一定要强化“供给侧”意识,把握受众的思维、心理、接受度,把文字写到大家心坎里。把握这一点,就要处理好亲和清的关系。 ——亲,就是亲和力、代入感。讲话文稿的第一步就是要拉近距离,先让听众有一个身份认同,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可能把“你们”换成“我们”,带来的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要注意互动交流,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填鸭式”为“沉浸式”,善于运用设问的方式,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调动受众一起思考。要注意语言风格,什么样的语言生动鲜活,更接近受众的语言习惯,就多用什么样的语言。比如,在基层群众面前,就要少用“高大上”的词,多讲通俗易懂的话。 ——清,就是观点清新、思路清晰、文字清爽。公文不同于诗词、散文、小说,更多时候需要的是干净利落、直切要害,写得明了、易于理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开题单刀直入,分析鞭辟入里,论证顺藤摸瓜,结论水到渠成,让人听了以后感到思路很清晰,观点很明白,重点很清楚,要求很具体”。要注意掌控全局,动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行文过程既能跳出来、又能沉进去,做到深入浅出、详略得当,切忌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把核心观点埋没在冗长的文字中。要注意行文布局,同一件事情一次就写到位,避免多头交叉、重复表达,更不能绕弯子、转圈子、搞乱子。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希望大家正心诚意、知人论世,永葆谦逊、豁达、谨慎与善念,恪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追求,保持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创作定力,敢走荆棘之地,勇过礁石险滩,真正犯其难而图其致远,从而成全他人,成就自我,成名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