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为了使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更科学合理化地进行,教育部于2004年和2006年分别出台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两部文件。文件在强调公共艺术课程在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同时,对课程目标、设置等方面做了明确指导。近十年来,全国普通高校都在文件的指导下研究开设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艺术课程,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走进艺术的课堂,启迪丰富的人生美感,并且通过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提高了艺术教师与学生们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让美育与德智体育相辅相成,以培养我国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与此同时,由于实际情况的差异,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仍然存在着比较具体的问题,在绝大部分高校中仍然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
区别于专业艺术院校,普通高校开设的艺术课程应该是普及性与实践性综合,更强调普及性。把审美作为教育核心,通过对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戏剧等艺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具备感知、鉴赏、表现艺术美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