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精神、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参与2008年奥运会志愿服务、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服务,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三下乡”服务、敬老爱幼服务、扶贫帮弱服务等领域。这些服务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锻炼了大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另一方面,也为缓解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行政色彩仍然存在
长期以来,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仍以政府为主导,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志愿服务活动较少。传统意义上的政府管控为主的志愿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使志愿服务失去了自身本来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活力。各级政府为了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做出了一些具体要求,以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向符合行政要求,但这种约束间接导致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创造性都受到阻碍,使志愿服务的平台和渠道受到限制。
(二)缺乏政策法规支持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