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8-10月,XX自治县社会建设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县医疗保障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重点听取了XX自治县医疗保障局和乡镇医疗保障工作情况介绍,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人大代表、相关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形式,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政策落实,提升医保待遇
1.参保征缴超额完成。近年来,通过抓政策宣传、待遇保障、部门协作、责任落实和激励考核等措施,畅通缴费渠道,优化缴费服务,参保征缴工作成效明显。2022、2023年,全县常住人口参保率分别为106.46%和104.76%,超额完成省、市要求常住人口参保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的目标任务。2023年7月,XX自治县医疗保障局荣获XX省城乡居民参保征收工作表现突出单位;今年,全县“四到位抓实城乡居民参保缴费”“三举措促进医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等工作经验获省医保局内刊专题推荐。
2.防止返贫成效明显。2022年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医疗救助办法。通过落实参保资助、开展集中缴费期“清零行动”、加大信息比对和共享、加强部门协同配合等措施,近年来,全县困难群众和稳定脱贫人口100%实现参保。在强化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机制上,每个月通过医保报账系统比对筛选出经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报销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较重的人员信息推送至民政、乡村振兴和乡镇,进行甄别和精准救助,确保全县不出现一例因病返贫致贫现象发生。2022年至今,全县医疗救助共救助77135人次,金额4033万元,其中参保资助1016.25万元,资助45724人次;直接医疗救助3016.75万元,救助31411人次,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更为凸显。
3.门诊保障更加惠民。在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方面,今年6月底,为有效打通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报账“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直接享受门诊看病报账,医保卫健部门通力配合,加强数据交换,将全县符合条件的295家村级卫生室全部纳入门诊统筹医保定点,提前完成省市下达村卫生室门诊统筹医保定点全覆盖工作任务;针对乡镇村两级基层卫生机构在门诊报账政策不清、业务不熟情况,抽调精干力量,采取领导包乡镇、干部包村方式,沉下去对乡镇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员进行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确保城乡居民400元的普通门诊统筹政策落实落地。今年7月以来,全县村级卫生室共报账41873人,报销金额111.26万元。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政策方面,一是做好政策宣传,通过印发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和门诊共济保障政策温馨提示,发到各参保单位邮箱,要求各参保单位大力宣传,让所有干部职工知晓“在职职工每年可报账1500元,退休职工每年可报账2000元”政策;二是培训和指导医院和药店,如何规范和熟练使用好城镇职工门诊统筹政策和门诊共济政策。今年1-9月,全县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已结算73224人次,医保报销金额1388.61万元。在“两病”门诊用药政策方面,全面取消“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申请和审批,纳入卫健部门规范化管理的“两病”患者可直接在基层卫生院直接享受门诊待遇。2021年至今,全县参保患者“两病”就诊211489人次,共支出基金959.25万元。
(二)抓改革创新,明确医保管理
1.推进药品耗材集采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省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加强对各医疗机构集采情况及行为进行常态化监测监管,严格约束公立医疗机构不得采购非中选药品超过该药品总量20%,及时约谈无故不完成集采任务相关医疗机构,确保全县集采工作实现应报尽报、应采必采、实报实采。近三年来,全县共落地执行25批国家、省、市集采药品和12批次高值耗材中选结果,共采购药品6345万余片、高值耗材0套,采购金额4227万余元,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2%,耗材价格平均降幅55%,为全县群众节约医药费用超3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全县种植牙带量采购完成87个,占全市采购量71%。8月24日,XX自治县医疗保障局在全市医保半年工作座谈会上就带量采购工作作典型发言。
2.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22年开始,按照《XX省DR/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全县13家医疗机构纳入DIP付费管理,多次召开DIP工作推进会,加大对各县级医院政策宣传及业务培训力度,推动各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主动降低医疗成本,各医院DIP付费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医疗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向精细化迈进。据统计,今年1-7月,全县DIP付费金额为1.29亿,与2022年同期比增加2186万元,盈余比105%,同比增长16%。同时,参保人员住院次均费用降低454元,降幅8.17%,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市医保半年工作座谈会上获市医保局高度肯定,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真正实现了医、保、患三方共赢。
(三)抓基金监管,筑牢医保防线
1.巩固“不敢骗”的高压态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