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一、基本情况
我县有医疗卫生机构XX家,公立医疗机构XX家(含2家县级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23个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水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25家,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XX家,民营医院XX家。其中:中医类医疗机构1家,中西医结合医院2家,中医诊所22家。全县共建设医疗床位XX张(千人口XX张),执业(助理)医师XX人,注册护士XX人。共有正高级职称XX人,副高级职称XX人,其中中医类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XX人,中医类全科医生XX人,中医执业医师275人。全县形成了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2023年工作总结
(一)“三医”联动改革。
1.稳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打造市级高水平医院,加强专科医院建设,建设更有特色的中医医院;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提升临床专科能力与水平,信息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提升高质量发展新效能,健全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建设高质量发展新文化,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始终坚持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各环节和全流程,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患者友好、老年友善医院。
加强医联体建设,依托省级医院托管优势,县医院、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我县肿瘤、心血管、精神类等重点科室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老百姓不出县就能享受到省级救治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立医院共选派了XX人次到牵头医院坐诊;省中医院共选派XX人次到牵头医院坐诊。今年以来,县医院住院XX人次、手术XX人次、医疗服务收入XX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XX%、X%、X%;县中医院住院XX人次、手术XX台次、医疗服务收入XX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XX%、XX%、XX%。
2.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是以县医院、县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县乡一体化管理有序推进,实现了影像、心电等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同质化管理促进县域内住院人次、手术人次、医疗服务收入等重要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二是加强指导,压实牵头医院“八统一”责任,推进牵头医院医共体“五大中心”建设。做好“有人办事,有章理事”,确保医共体的各项任务两家牵头医院能接得住、签得好、见成效。三是理清责任,推动县乡分级诊疗见效。县医院、中医院成立“双向转诊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既畅通危重病人上转的通道,更打通向乡镇卫生院下转病人的“阻道”,切实解决“上转容易下转难”的问题。今年以来,医共体内上转病人XX例,下转病人XX例。四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提高县域内医疗救治能力。一方面,上联三甲,提升县级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下带乡村,提升基层承接能力。既把患者留在县内、减轻患者负担,又提高了本县医院医生的接诊能力。五是以惠民为导向,发展“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全民健康平台一期建设投入使用,逐步构建了“慢病先行、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三级共管”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县级优质医疗服务。今年以来,县医院共在乡镇卫生院开展带教查房XX次,外科手术XX次,“万医轮训”XX人次;中医院共在乡镇卫生院开展带教查房XX次,外科手术XX次,“万医轮训”XX人。
(二)双创首创成功。
1.省级卫生县城创建。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精神,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抓手,累计投入经费近X亿元,用于市容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治、城区环卫作业、农村改水改厕等,县域整体卫生环境全面提升。2023年9月荣获“安徽省卫生县城”称号。
2.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为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我县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契机,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组织管理,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组织,建立中医药联席会议制度,对创建内容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职责,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会议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4月份顺利完成示范县现场评审验收工作。
(三)县级中医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以县中医院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为契机,实施名院名医名科建设。县中医院建成三级中医医院。肾病科、内分泌科获批省级中医特色专科。脑病科、肾病科、外科、肺病科获批亳州市“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