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x月x日至x日,共和县D政代表团xx人赴xx省xx市、xx省xx市两地,就基层治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D的建设等重点工作进行学习考察,通过进社区、访企业、走农村,看现场、听介绍、问情况,xx发展的大思路、建设的大手笔、改革的大突破、城乡的大变化,让我们大开眼界、深受启迪,学习借鉴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经验,对积极探索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大有裨益。
一、xx调研印象
此次xx之行是一次解放思想、对标先进、打开视野的“取经”之行,也是一次“跳出共和看共和”的“回望”之行,两地历史人文的厚度、对外开放的广度、产业发展的高度、城乡建设的亮度,以及叹为观止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效,使我们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
印象一:“不甘人下,敢为人先”的争先意识。两地始终发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创新敢为、担当作为,创造出众多全国或该省第一、唯一。xx在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锤炼出“出则精品、干则一流”的xx品格和“经世致用”的xx工业精神,以“五年成势、十年成形、十五年成城”的长抓机制,探索打造出面向长三角、眺望全球的世界级生态创新湖区。xx虽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但始终立足自身优势,以灵敏的发展嗅觉,抢抓“xx协作”机遇,成立狠抓落实办公室,建立“市与市、县与县、乡与乡”互比的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周周晒成绩、人人争先进”常态化管理模式,有效传导了压力,比出了作为,提振了士气。
印象二:“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创新理念。创新是两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驱动力,也使两地始终走在现代化发展最前沿。xx市xx市在上世纪末引进试种xx白茶,从零起步,白手起家,走出了一条产业创新发展之路,目前xx湖白茶种植面积近x万亩,年产量达xxxx吨、年产值xx亿元,茶的质量、销量、名气均超xx白茶,并荣获“特色白茶之乡”“中国(xx湖)白茶小镇”称号,实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跨越式发展。xx市紧抓“xx协作”机遇,积极承接东部毛绒玩具文创产业转移,“腾笼换鸟”“借鸡下蛋”,仅用x年时间,从无企业、无订单、无厂房、无经验,到万物皆可毛绒玩具,跻身全国第四大毛绒玩具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海外。两地白手起家的创新过程,也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改革、与时俱进、一抓到底的艰辛历程,并在兼收并蓄中开辟未来。
印象三:“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的开拓精神。两地在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中“小题大做”的开拓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xx市xx区充分挖掘xx“山、水、茶、盐、药、泉、星、气”八大自然资源及道文化,采用“移花接木”方式,围绕一口盐井讲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关盐的历史、文化、化学、矿产、宗教,以及立法、战争等故事,将“小”资源合成“大”资本,蕴含着“不求所有、但为我用”的大智慧、大格局,打造出国内首个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展示、互动体验、山体运动等为一体的东方xx城。xx市立足蚕桑、富硒、汉江等资源,就地取材,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健全富硒产品全产业链体系,走出“种、产、销、体、游”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发展、群众增收注入绿色可持续的源源动力。
印象四:“勤快严实、精细高效”的优良作风。此次“取经”之行,感触最深的既有xx两地干部骨子里那种紧抓快办、立说立行、事无巨细的优良作风,也有他们身上那种善于谋划、巧于运作、勤于落实的本领。特别是在项目建设方面,左手拿项目,右手拨算盘,提前算好生态账、经济账、民生账,通过“前置、并联、容缺”等措施,实现“五证四书”齐发,拿地即开工,省时省力又省钱。xx市“两湖”创新区规划展示馆建筑面积达xxxx平方米,仅用xxx天将图纸变为现实,拿地开工几乎同时进行,成为xx展示速度和实力的平台和名片。两地在基层减负和整治形式主义方面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实施倒查工作法,向上溯源、向下追踪,基层干部不是在调研实情解决困难问题,就是在争取落实项目的路上,很少忙于开会发文。各级D委坚持开短会、开有用的会,会前准备工作扎实,会上不再逐字逐句审核讨论,D委常委会会议一般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做到了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办实事、促发展上。
二、感悟xx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xx的发展理念创新开放、发展模式新颖独特、发展势头强劲有力,面对困难约束敢于主动求变,勇于打破常规,善于抓住机遇,发展成就令人惊叹,成功经验弥足珍贵。看xx,想共和,有几方面值得总结借鉴: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志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D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与xx干部交流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常思勤虑“为什么”“怎么办”,带着问题常学常研新理论新政策,对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领会到位、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有一股使命必达的志气。看准的事,只要出于公心,就撸起袖子干,有困难踏平困难,有问题解决问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很多事情特别是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我们还在争论能不能干、可不可干,等政策、找依据时,人家早干在前、走在前、出了成果。思想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成就共和的事业,加快推动“泛共和盆地”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键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只有思想的大解放、作风的大转变、工作的大落实,才能推动共和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
(二)产业引领、虹吸聚能的活气。xx城市繁荣、乡村靓丽、百姓富裕的背后,最关键是有产业支撑。xx市工业门类全、底蕴深,拥有xx多万家市场主体、x万多家工业企业、近xxxx家规上工业企业、xxxx家高新技术企业、xxx多家隐形冠军企业和xx家上市企业。xx市先后出台支持中小企业“九条”、激活市场消费“八条”、促进紧急恢复增长“十七条”等措施,千方百计提振企业信心,培育“五上”企业xxxx家,位居陕南首位。两地以厚实的家底加速推进人口聚集的活气,基础建设、城市提质、民生改善等自然就有底气。相比之下,共和最大的短板在产业,最大的希望也是在产业。做优现代农牧业,做强清洁能源产业,做精全域旅游,仍是共和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四地”建设,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很多“不可能”就会成为“可能”,xx的今天就一定是我们的明天。
(三)碧水青山、乡情如画的灵气。城市之美在于有灵气,而灵气源于滋润万物的水,以及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关系。xx地处长江三角洲,境内水网连江通海,河湖星罗棋布,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两湖生态优化、绿色发展转型、生态绿城深化、生态品牌建设五大工程,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xx凭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涵养区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这两座城市就是最好的例证,让我们深切感悟到“两山”理论的真理力量。共和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和xx湖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是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绿色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我们树牢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就一定能让共和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发展更好、人民更幸福。
(四)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