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某市2023年四季度区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市属重点国有企业运行情况交流发言汇编(9篇)
目录
1.深化经济领域改革推动万州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于会文
2.改革创新精准施策以高质量招商推动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两江新区X工委书记罗蔺
3.聚焦聚力工业立区制造强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
4.聚焦三治两升一导入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实践样本
江北区委书记滕宏伟
5.构建“四办”全周期服务模式推动工业投资加速放量
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
6.坚持三化并举提升农业质效全力打造丘陵山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
7.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为建设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
8.创新走实产业发展之路全力促进强村富民增收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张华
9.立足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要求扛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市经济信息委X组书记、主任蓝庆华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
推动万州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于会文
万州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推动经济发展跑出新速度,累积加速度。2023年DP总量和增速均为全市第8,二产增加值增速、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全市第1,一产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第2。
一、坚持以改革抓落实强动力。万达开云28项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措施深入实施,40个重大平台有力推进。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货运值均增长5倍以上。开展“江清岸洁”集中攻坚,在全市率先开展转型金融试点,绿色信贷余额增长24.3%。
二、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强实力。聚焦加快构建具有明显万州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迭代升级“十个精准”抓经济真招实招硬招,建立健全“链长制”等十大机制,深入实施提升人气“十一条”等举措,实现百亿级企业“零”的突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7.9%、42.9%,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中央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
三、坚持以改革固保障强活力。坚决打赢国资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国有资产盘活改革攻坚战。迭代推出优化营商环境“3.0版”举措21条,市场主体总量达14.6万户,满意度超过90%。全面推行X建统领基层治理“五长制”,化解矛盾纠纷1.1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7%以上。
四、坚持以改革优生态强张力。健全改革需求和项目生成机制,迭代升级“三个一批”区级重大改革项目,滚动谋划“一件事”特色场景132个,全力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实效。出台整治“躺平”式干部10条等措施,打好容错纠错、澄清保护、重新使用组合拳,让“好人好马”上一线。
改革创新精准施策
以高质量招商推动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
市委常委、两江新区X工委书记罗蔺
两江新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2023年,全区签约金额超1400亿元,到位金额超400亿元,有力支撑新区DP同比增长6.5%。
一、聚焦完善机制抓招商。坚决改变拼政策、拼补贴的传统招商模式,加快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深化“全员招商”,“一把手”坚持每月带队外出招商,推动“招落服”一体化,形成从洽谈、签约、落地到投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突出“效益优先”,坚持亩均论英雄,杜绝“捡到篮子里就是菜”。
二、聚焦产业转型抓招商。根据产业规划确定招商计划,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围绕产业链条招商,组建8支产业链融合招商团队。根据产业图谱,突出招大引强,引进复星集团等头部企业,推动新区生物医药2023年产值破百亿、增长24.7%。瞄准产业前沿,抓好高成长性、专精特新企业招商。
三、聚焦服务企业抓招商。注重设身处地为企业“算账”,以过硬服务赢得企业认可。着力抓好园区服务,做深订单接洽、法务支持、银企对接等专业性服务。着力打造良好生态,依托生态圈引进美国康宁、日本豪雅等跨国企业落户。着力发挥基金作用,推动阿维塔汽车总部、太蓝新能源等一批项目落户。
四、聚焦创新方法抓招商。注重存量挖潜,推动京东方自2012年落户新区以来,连续投资项目8个、累计近900亿元,实现老树发新枝。注重借梯登高,引入昆山沪光、诚瑞光学等项目盘活闲置厂房建设新基地,实现腾笼换鸟。注重资源整合,抓住国药集团战略重组重庆太极的机会,推动国药集团使用重庆太极有关项目用地建设产业园,形成投资20亿,实现项目新生。
聚焦聚力工业立区制造强区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
涪陵区以高质量主题教育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1238”产业科创体系,持续强能级、强动能、强质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和产业科创高地。2023年实现DP1626亿元、增长8%,制造业占DP比重36.7%,一般预算收入区县第三,税收区县第二。
一、聚焦“三个重点”固本兴新强能级。稳存量扩增量,规上工业产值2471亿元、区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