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X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力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就要始终着眼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提炼展示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北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增强对中华文化呈现形态的认同
中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其绵延不绝、从未中断,而且始终有源有流、有根有脉,成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这种突出的连续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和生存密码,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这种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北疆文化的多样性类型呈现,始终是中华文化的天然构成。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要着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连续性,更加自觉地科学认识北疆文化的内涵与特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挖掘北疆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内蒙古的具体实践,真正把北疆文化建设聚焦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浇筑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加强对古籍的搜集、整理和保护,支持、扶持和培养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增强对中华文化活力之源的认同
中华民族很早就认识到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从“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到“上下求索”“舍生取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