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每月总结汇编№ 22
2023 年 7 月
目 录
一、X委
安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营商环境综述 1
咸阳市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综述 4
巴彦淖尔市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综述 8
运城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11
赣南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打造模范机关工作综述 15
中卫市书写文明城市创建新答卷综述 17
湘潭市住建局深入开展X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综述 21
凤县纪委监委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综述 23
西峰区民族工作综述 26
凤翔区扎实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综述 29
郴州市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工作综述 32
乌海市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综述 37
三、政府
海勃湾区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40
海勃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综述 43
鹤壁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综述 47
铜仁市中心血站 2022 年工作综述 52
张掖市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55
珲春市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综述 58
湖南财政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工作综述 60
咸丰县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63
云南省教育工作综述 66
信阳市着力花园城市建造综述 69
汉中市双拥创建工作综述 73
相山区全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76
陇东市双拥工作综述 79
巴州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81
陇东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84
郴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86
石家庄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89
名山区全力以赴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工作综述 92
广元市深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述 96
互助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99
巴彦淖尔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综述 102
拉萨市强力推进“强经济”行动综述 105
巴州深入推动双拥工作发展综述 107
36.2022 年漳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综述 109
珲春市防汛备汛工作综述 114
教育援青综述 116
山城区持续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综述 120
宝山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123
定西市档案工作综述 126
日喀则市第十一批驻村工作综述 129
四、政协
云南省各州(市),县(市、区)政协机关以文化“宣廉”情况综述 132
五、政法
撤地设市十年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综述 135
珲春市新安街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综述 143
十堰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综述 145
新余市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148
陕西省新时代“六好司法所”创建活动综述 153
西藏自治区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156
滁州市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综述 159
上饶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162
鄢陵县人民法院重点工作综述 166
朔州市公安工作综述 171
海东市公安机关打击“两卡”集中收网行动综述 174
城区公安推进“四个一”体系省级示范点建设综述 177
六、统战
重庆市侨联五年工作综述 180
八、群团
西藏共青团五年来工作综述 183
朔州市少先队工作综述 186
新余市总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190
五年来共青团中央直属机关X建和X风廉政建设工作综述 193
珲春市妇女事业发展综 199
团市委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综述 201
共青团深入开展青年思想ZZ引领综述 203
平顶山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综述 214
山西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综述 221
五年来少先队改革发展工作综述 225
五年来共青团巩固扩大青年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综述 230
共青团辽宁省委五年工作综述 235
九、企业
中国石化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综述 237
湖南烟叶高质量发展综述 245
中国黄金集团权属企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读书班综述 252
中国石油 2022 年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257
濮阳市强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综述 260
“清风护企”纾困解难 打造“安阳最安心”营商环境
安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营商环境综述
(2023 年 6 月 15 日)
推动项目建设,提振企业信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关键。
今年年初,安阳市吹响全力“拼经济”打赢“十大攻坚战”号角,全市上下凝聚强大合力,争分夺秒拼起来、干起来。市委书记袁家健反复强调,要打响“安阳最安心”营商服务品牌。
在这场必须打赢的战斗中,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冲锋在前,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ZZ监督的“头号工程”,紧盯各种影响决策实施、阻碍政策落地、缺乏服务意识、破坏市场秩序等突出问题,靶向发力、综合施策,以最硬的措施、最严的纪律、最高的标准,全力保驾护航,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让企业安心谋发展。
一、疏通堵点、规范执法,确保惠企助企政策落实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无事不扰、有事上门,让惠企助企政策落实落地,是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
“这条路搁了两年,现在终于开工了,真是帮我们解决了难题。”安阳市万熙达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朱涛感动地说。
原来,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留言板收到了一封诉求信,企业反映通过招拍挂获得地块后,周边一直没有一条可以通行的市政道路,严重阻碍企业开发项目正常进展。今年4月19日,市纪委监委有关领导带领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专班的同志对该问题进行实地督导调研,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协调解决,市、县纪委监委监督治理工作专班跟踪督办项目建设情况,困扰企业的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为破解惠企政策知晓率低这个难题,市纪委监委将市直各涉企职能部门助企惠企政策汇编成册、统一发布,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红利”;组织市工信、财政、人社、环保等涉及惠企政策的23个局委,遴选专家深入县区宣讲, 3500多家企业参加并受益。
今年5月,市城管执法中队到一家房地产公司执法时,递上了一份《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重点涉企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告知书》,提醒企业若遭遇不规范执法,可以立即“扫码”向纪委反映。这一举措让执法人员感叹道:“这
相当于纪委就在身边,咱的言行举止都得严谨再严谨。”
如今,这项制度在全市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中已成为常态。
围绕税费减免、财政贴息、金融扶持、稳岗稳产等助企惠企政策的贯彻落实,市纪委监委组织7个督导组开展专项监督,对政策棚架、措施不力、责任空转等落实不到位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核实,督促各职能部门切实扛起责任。
二、明察暗访、公开公示,助力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政务服务事项是否全部入驻?”“窗口工作人员有没有迟到早退、岗位空置现象?”
“遇到过业务不熟、推诿扯皮的吗?”
为监督推动全市政务服务环境持续向好,市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工作专班成立9个察访组,通过实地暗访、查阅资料、个别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下沉一线听呼声、问意见。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政务服务中心(大厅) 开展明察暗访共156次,察访发现问题186个。
市纪委监委认真研判,将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涉企、纪律、服务分为三类,分类交办整改、统筹推动提升,共整改问题187个,印发营商环境监督治理问题交办函97份,督促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涉企职能部门认真整改落实。
在安阳比亚迪项目工地前,一块巨型“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重点建设项目公示牌”格外醒目。牌子上详细列举了在项目建设中易发的“吃拿卡要、擅自设立审批项目、重复检查”等诸多问题,所有企业和群众发现类似问题可立即“扫码举报”。
“这么大的公示牌树在这里,对我们项目来说又多了一个定心丸。”企业负责人说。
向企业公开监督治理范围和问题反映方式,这项举措不仅提醒相关责任主体履职尽责,也让企业看到了纪检监察机关“实意护航”的良苦用心。
三、网络监督、直面诉求,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今年年初以来,市纪委监委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办的
《营商环境看亲清》节目备受关注。
安阳钙瑞益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留言反映,该企业的钙果项目在育苗大棚建设、育苗培育技术上遇到了困难和瓶颈,希望林业等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
面给予支持。
《营商环境看亲清》节目上,市林业局副局长秦玉亮当场表示,将与该企业有效对接国家林业产业有关扶持政策。节目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带领相关负责人和林业专家,前往该企业实地跟踪调研、解决问题,受到该企业的称赞。
《营商环境看亲清》节目采取网络直播问政的形式,以通报典型案例、曝光“四风”问题、解读惠企政策、回答企业疑问、帮助解决难题为主要内容, 邀请市政务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涉企职能部门参与,搭建起了经营主体广泛参与的政务监督互动平台。
节目自去年8月开播以来,近40位一把手带队业务骨干参加问政,累计100 多个企业来到直播现场反映诉求。政府职能部门和经营主体就发展中遇到的难题面对面、红红脸、出出汗,帮助经营主体解决问题2000多个。
市纪委监委对损害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大起底”,澄清问题线索底数。对涉企问题线索及时分办、优先处置、挂牌督办,通报经营主体反映强烈、对政商关系影响恶劣的重大典型问题118起,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65份,精准督促整改案件暴露出的制度建设、权力配置、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监督、整改、治理有效贯通。
八方英才聚逐梦兴咸阳
咸阳市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综述
(2023年6月10日)
人才兴,则事业旺。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
人才沃土咸阳,自古群贤毕至。商鞅徙木立信、范雎远交近攻等历史典故均发生在这片沃土上。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更离不开人才的助力。“要认真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系统推进人才兴咸计划, 厚植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强大人才支撑。”2022年11月9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夏晓中为新时代人才工作锚定了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咸阳深入贯彻中省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坚持政策、机制、环境三管齐下,育才、引才、用才一体贯通,人才工作格局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劲动能。
一、政策引领,构建留才“强磁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X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如何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为此,我市创新人才制度,优化人才服务,出台了一批具有咸阳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X管人才,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举全市之力招引贤才。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级科技工委,增设1个业务科室和增加12个人员编制, 在市区县设立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强化投入保障,投资10.3亿元建设与西安交通大学西部创新港“零距离” 相连的跨渭河大桥。投资约200亿元建设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提供8万平方米孵化基地、4.5万平方米专家公寓、2.5万平方米众创空间, 为西安交大3000名学生提供教学、住宿场地,打造人才“栖息地”和创新“策源地”。设立5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亿元的科创种子基金、1.4亿元的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加大政策的支持引导力度。
强化制度建设,主动融入秦创原,制定了《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
区实施意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和《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包)》《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聚焦“九个先行”,明确先行区建设的思路方向。出台了《咸阳市科技型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年)》,推动企业“小升规、规做优、优做精、精上市”,以更优惠的引才政策、更有效的聚才良方、更贴心的人才服务,吸引高端人才会集咸阳核心区创新创业。
在此基础上,我市打出了聚才引才的“组合拳”:
——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形成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张敏团队、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巴宏波团队等组成的75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三年来,驻咸科研院所累计转化各类科研成果79项,孵化了一批企业。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在特种橡胶密封制品研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其带动下,孵化了100多家橡胶类企业。陕西地矿区研院发现了陕西省公馆汞锑矿等100多个矿床,其中在彬州— 旬邑地区发现超大型油页岩矿1处。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承担并主持了国家重点专项“工业及城市大宗固废制备绿色建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动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已与49所高校院所签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85所高校院所选聘195名“科技大使” 作为产学研合作桥梁纽带,共吸引高层次人才2104名。2022年,西安、杨凌高校院所向我市推荐科技成果941项,实际转化168项。邱爱慈院士团队的“强电磁脉冲检测及防护综合实验室”项目、房喻院士的“新概念传感器与分子材料实验室”项目、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试验测试中心等一批高能级项目落地咸阳。
——举办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咸阳),与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共签订32 项意向协议,合同金额1340万元。举办中国西部人才发展战略高端智库论坛, 搭建共话平台,强化人才交流,推动创新驱动,助力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举办第一届“咸阳科技大使智享会”,促进高校创新链与咸阳产业链深度融合,助推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做实见效。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构建了引才“强磁场”,最大限度优化了咸阳人才发展环境。
二、平台赋能锻造聚才育才“新引擎”
入驻秦创原咸阳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后,让陕西通瑞电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王鹏感到非常吃惊的是,一个月招了30多名熟练的技术工人,一下子解决了过去招不到工人的大难题,他说,咸阳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真是投资兴业的沃土。
近年来,我市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新模式,破解人才困局。
实施“兴咸人才计划”。计划利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0名(个),培育300名行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区域发展人才。
建立科研“飞地”引才,实现共享人才资源,加速高端人才智力的承接转化,助推产业发展。中船重工第十二研究所地处兴平市交通不便、人才难留, 通过在秦创原建立协同创新中心,走出一条人才研发在“飞地”、生产在兴平的高端引才新路子。陕西正泰集团与西安交大联合建设的智能电气创新中心, 聘请产业顶尖人才团队技术攻关,承担了44项省级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11项通过省级鉴定,新产品创收17.5亿元。
聘请“科技顾问”引才,向咸阳之外的院士发出招贤帖,集中聘请35名两院院士担任“科技顾问”。向咸阳籍在外院士伸出橄榄枝,实施人才回归工程, 常态化联系咸阳籍在外院士15名。市财政每年为每名院士提供调研经费,鼓励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
搭建合作“金”桥引才。在全国地市一级率先召开“人才兴咸创新发展” 大会,与119家高校、76家科研院所和31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人才交流。签约合作科技项目371项,总投资642亿元。坚持一年一主题,聚焦电子信息、中医药等产业,连续5年举办高端学术论坛。
实施揭榜挂帅引才,面向全市300多家企业征集筛选确定37项技术难题,形成难题“榜单”悬赏4116万元,单个项目悬赏金额最高700万元,对外招引全国科研团队联合技术攻关,实现“难题攻关在高校(院所),技术升级在企业” 的协同发展。同时,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奖励揭榜成功者。
去年以来,新增16位科技大使,科技大使总数达到195位,优秀大使的奖励金额提升到15万元;争取国家级外国专家项目12个,执行省市外国专家项目22 个,支持外国专家280人次;新增科技经纪人220人。
一个个引才措施,敲开了人才愿意来咸阳、愿意留咸阳的心门。
三、尊贤敬才培育育才“厚沃土”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我市始终秉承爱才惜才的理念,倾力塑造人才服务品牌,让更多千里马在咸阳大地竞相奔腾。人才服务是个复杂的工程,要做到家,就要为人才提供更细致周到的服务。我市坚持把做好人才服务作为留才重要手段,出台系列人才工作政策,在全市上下营造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落实X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坚持“月沟通、季拜访、年慰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一对一联系高校院所,邀请西安交大、空天院等校所领导专家来咸阳考察28次。
给予省级“产业领军人才”最高100万元项目资助,招引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发放5万元生活补贴。
加大资金支持,设立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列支1500万元, 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载体建设。
出台《咸阳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细化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事项。
开展暖心服务,修订《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管理办法》,将专家津贴由每月200元提高到500元。
在咸阳高新区建立高层次专家人才之家,开展政策宣传、成果展示、会议洽谈、交流联谊等活动。
在咸阳市中心医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专人陪诊服务,全方位、高质量服务专家人才。
天下英才,逐潮流而动,择热土而栖。今后,咸阳将通过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引才政策等措施,邀请八方英才汇聚咸阳,共谋发展大计、共创美好未来, 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
X建汇聚力量 赋能富美乡村
巴彦淖尔市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综述
(2023年6月5日)
X支部领办合作社,蹚出强村富民路。
近年来,我市将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将X组织ZZ引领功能、合作社抱团发展优势、群众增收致富愿望有机结合起来,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一、高位推动同频共振聚合力
2022年,我市将推进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列为市委抓基层X建“书记项目”,作为破解抓X建促乡村振兴课题的重要抓手,推动嘎查村X组织ZZ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有效衔接,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激活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开辟出一条具有巴彦淖尔特色的X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乡村振兴之路。
我市充分发挥X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倾、力量下沉,做到群策群力合力攻坚。市、县、乡各级干部全力推动X组织领办合作社在基层开花结果。
在市级层面,由市委书记挂帅领题,通过前期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 印发《关于推行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实施意见》,从财政、土地、金融、人才、服务5个方面予以政策保障,为全市推动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导意见。市委组织部将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抓X建促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组织召开全市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部署推进会、专题培训会和高质量发展论坛等。农牧、乡村振兴等14个市直部门的有关人员下沉一线靠前指导,从财政、供销、农业、税务等各方面为嘎查村X组织出点子、想办法。
在旗县区级层面实行差异化领题、组团式破题。7个旗县区X委书记、59个苏木乡镇X委书记主动统筹谋划、锐意攻坚,构建形成上下一体推进强大合力。
在苏木乡镇层面,把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鼓励嘎查村“两委”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担任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让嘎查村X组织站在最前沿带领合作社发展产业、开拓市场。
二、互利共赢产业兴旺促发展
农牧业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我市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
因素。在X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推动下,基层X建和产业发展实现“双提升”, 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实现“双增长”。在今年年初的分红大会上,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的入社村民共分得234.05万元红利。“我入了40股,领了两万元。”四义堂村四组村民张安龙说。自从该村成立了X支部领办合作社,入社的村民不仅能享受到分红,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或到外面打工再增加收入。
近年来,四义堂村因地制宜发展辣椒种植,开办了村企义堂红辣椒食品加工厂,集体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于2021年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2 年1月,村X支部领办成立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以1000元为1股,吸收290名村民和2个集体入社,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内蒙古百椒荟农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集中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辣椒、流转2000亩土地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2022年,合作社对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贡献达50万元。同年,四义堂村获评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我们的村集体收入全部用于惠民工程。从集中供暖改造到幸福小院建设再到乡村振兴馆的建设,充分说明村集体经济有收入才能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发展。”四义堂村X支部书记齐跃飞说。
据了解,到2022年底,我市652个嘎查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目前,全市共有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98个,带动6450名农牧民和98个嘎查村集体以现金、土地、牲畜等作价入股,平均收益率在10%以上。
三、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助振兴
X支部领办、资源整合、利益联结各地积极盘活尘封资源,激活生产要素, 推动X组织领办合作社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按照“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定位,充分利用酒庄码头、百亩百香果采摘园、河套非遗小镇等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将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有机融合,盘活土地资源,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让资源活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美起来。
“这片农事体验区占地30亩,共划成650块,每块定价666元。目前已全部被市民认领。”进步村X支部书记陈茂伟指着绿油油的菜地说。他所说的,是进步村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项目内容。该项目是进步村X支部创办的旅游服务型合作社以“X支部+合作社+ 农户”模式打造的农夫壹号庄园掌上智慧农场项目,总占地100亩,以农耕文化
为主题,分为农事体验区、露营区、户外烧烤区、农家美食区、民宿区等8个功能区,一经开放便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
“按照强支部兴产业带民富的总体思路,我们将以X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持续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让广大群众在基层X建工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发挥好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人翁作用。”临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根树说。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我市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实现了强村、富民双赢,激发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嘎查村X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强村富民、提升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载体,做到成熟一个领办一个、领办一个成功一个,持续走好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路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厚植文明沃土 培育时代新人
运城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2023年6月1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城市文明、社会和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主线,聚焦“融注价值教育、融合文化传承、融通阵地体系”,突出“立德树人” 精准化、“春风化雨”立体化、“青春护航”常态化,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促进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培根铸魂
树立崇德新风尚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问题。我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贯穿于全局工作始终,不断强化未成年人文化阵地建设, 根据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坚定远大理想、筑牢信仰之基。
以德育人,让未成年人时时处处接受教育和启迪,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样的理念,早已渗透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阳光心理健康教育”“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未成年人爱X爱国、阳光自信、茁壮成长。同时,依托各类优秀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传承活动,用红色革命文化、河东历史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滋养未成年人的家国情怀,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在全市积极开展“童心向X”“向国旗敬礼”“X的光辉照我心”“X的故事我来讲”“请X放心强国有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唱经典歌曲、讲红色故事,聆听X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家乡发展变化、身边未成年人榜样故事等内容,激发学生爱X、爱国的朴素情感,全面展示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先后评选“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手抄报优秀作品50幅、“童心向X”优秀合唱歌曲“云”展演作品32件。全市54万余名中小学生线上线下参与“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网上“向国旗敬礼”和寄语点击率达百万,有效激发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把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与“优秀家风传承”、文明城市创建、“四严禁五倡导”活动相结合,由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带动社会,推动X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立德树人
培育正确价值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孩子成长的土壤,滋养着每一朵“鲜花”的绽放。我市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突出价值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实践,引导未成年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我市不断深化拓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结出了累累硕果,让每朵“花儿”都在文明的阳光下灿烂绽放。实施“大思政课”教育计划,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系列读本》《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读本——德与行》等本地教材,统筹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环环相扣,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取得明显成效。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德孝文化进校园”“优秀家规家训进校园”等主题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师生的言行,并充分利用主题班(团)会、国旗下讲话、报告会、演讲会、文艺展演、知识竞赛、书画摄影比赛、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和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不同类型、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融
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文明校园3所、省级文明校园39所、市级文明校园95所。
让道德的种子在未成年人的心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需要榜样的力量。我市借助榜样示范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邀请全国“五好家庭”代表张昌勤、全市“最美家庭”代表董晓丹分享家风故事,让家长和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优秀家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以学习宣传“新时代好少年”为载体,培养树立“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截至目前,我市共评选出356名“新时代运城好少年”。
合力共育
思想道德润心灵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全社会的呵护与关爱。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各级各职能部门群策群力,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感受温暖和幸福。
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山西省蒲剧艺术院(市文化艺术学校) 联合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传承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主题活动,不断加深未成年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培养高雅生活情趣,切实增强未成年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市妇联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助力孩子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帮助和引导监护人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传递科学家教理念,依托阵地广泛开展亲子阅读、亲子实践、家教培训等活动。团市委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建立反映未成年人利益诉求沟通机制;开展“聚爱助学金秋计划”活动,对20名家庭困难学生开展资金援助;在市群众接待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对因遇到紧急事件陷入困境、孤立无援或生产生活遇到困难的未成年人提供援助服务,推动形成关注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关工委创作推出优秀文化作品《关公故事》,围绕立德树人,讲中华经典故事,宣扬忠义仁勇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让未成年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成才。
今年3月,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运城市青少年民族乐团
和运城市青少年合唱团相继成立,成员都是从各初中及小学中选拔产生的。成立以来,两个团队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宗旨,精心创作、排练、演绎经典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市未成年人的良好形象,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激发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连日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将庆祝“六一”活动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根植于心,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根基更加牢固。
一项项措施的实施、一场场活动的举办、一个个成绩的取得,在社会各界的精心“浇灌”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各级各有关部门正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作风,力争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坚持X建引领 当好“红色管家”
赣南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打造模范机关工作综述
(2023年6月15日)
日前,赣州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印发《关于表彰2022年度全市打造让X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被授予“2022年度全市打造模范机关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全市机关X的工作会议上代表市直获奖单位接受颁奖,这是该中心创新“红色管家”X建工作特色品牌获得的又一殊荣。
据了解,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以打造“让X放心人民满意”模范机关为契机,以X的ZZ建设为统领,创新“红色管家”X建品牌,在聚焦“四个过硬”, 搭建“六个一”平台,做实“三个融合”上下功夫,着力打造模范、勤廉机关, 当好“红色管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中心形成的《打造模范机关当好“红色管家”》成为市直机关X建创新案例,先后被确定为市X建工作示范点、2022 年度全市打造模范机关工作先进单位。
建机制、补短板,聚焦“四个过硬”,推动X建基础提质增效。该中心突出ZZ过硬,认真落实“第一议题”,抓实“三会一课”、主题X日、谈心谈话等X内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通过宣传专栏、主题宣讲等形式,抓实X的二十大精神及X建理论专题学习研讨,提升X性修养。突出组织过硬,建立X组书记领导抓、总支书记督促抓、支部书记直接抓、各科室负责人联动抓、X务干部具体抓的责任机制,做到抓X建年有清单、月有计划、季有考核。突出保障过硬,中心X总支、各支部均配齐配强懂业务的高素质专职X务干部,加强X建基础建设和业务培训,确保X建工作经费应保尽保。突出作风过硬,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常态化开展模范、勤廉机关创建,努力锻造一支业务精、作风实、清正廉洁、勇担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形成“忠诚、担当、为民、高效、勤廉”住房服务行业形象。
搭平台、定主线,用好“六个一”,推动X建内涵赋能聚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梳理住房服务领域27项为民办实事事项清单,挂图履诺作业,动态推进更新,100%销号管理;并在中心公众号开设线上《晒答卷》专栏和线下公开栏,接受群众监督。开展每月一学,通过X组会、行政会、X员大会等形式,学习X建理论、时事ZZ、业务知识,通过举办“怎么行”大讨论专题研
讨,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展每月一讲,开设“红色管家·模范讲堂”,将模范讲堂与X员ZZ生活、作风建设、业务开展相结合,推动理论与业务水平双提升。开展每月一赛,丰富学习形式,将“学习强国”挑战答题、学习X的二十大精神答题、学法普法答题等列入主题X日活动内容,开展限时答题竞赛。举办每月一读,打造集X员活动、X建书吧、干群园地于一体的“悦读悦享”书吧,每月定期组织读书分享活动。开展每季一评, 以个人述职、集体测评的方式,每季开展一次“红旗科室”“五星管家”评选活动,将评比结果作为年度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惠民生、优服务,做实“三个融合”,推动X建引领作用发挥。搭建X建业务融合载体,深入实施“X建引领住房服务”行动,通过“红色物业”“X建+住房保障”“X建+人才住房”等载体,引导X员干部在服务一线作示范。做实X建引领促发展融合举措,与深圳市光明区住建局签订X建结对共建协议, 与华能秦煤瑞金电厂开展“政企连心、亲清暖心”结对共建“五个一”活动; 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与驻市5家商业银行签订300亿元授信贷款战略合作协议;牵头成立市物业行业综合X委,提升社区物业X建联建工作水平。树立服务群众融合导向,创新一系列惠企惠民服务举措:推行人才住房“即申即享”, 在全省首创建立维修资金信用监管等机制;推行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 研发并投入使用业主决策电子投票系统;强力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销号率达97.96%,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建成“赣州串通投标犯罪预警模型”平台系统,电子化招标率100%,“不见面开标”占比85.8%。
满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情
中卫市书写文明城市创建新答卷综述
(2023年6月15日)
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是什么?
是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的城市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利民工程。
中卫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魅力之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 一直铭记为民创建的初衷,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始终把创建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次次完成蜕变、一次次创新发展、一次次用成效换取群众口碑。
时下,驻足城市街头,车水马龙秩序井然,干净整洁的路面让人舒心;在小区、在路旁、在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处处可见;流连社区家园, 邻里和睦互助友善这种随意中展现的轻松、恬淡、平和、安宁的生活图景,正是中卫的魅力,这一切彰显着这座城市的人文程度,也不断充实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
一、文明城市创建:一项没有止境的系统工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追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城市文明涵养的持久提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
中卫市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始终紧扣“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创建目标,制订《中卫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构建X委统一领导、X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体制,接续实施文明城市创建“七大工程” “九大攻坚战”“六大提升行动”,凝聚各方资源,坚持靶向发力,统筹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着力打造文明中卫方阵、文明城市品牌。
中卫市还不断细化《中卫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格化管理清单》,建立“财政+创建”的保障机制、“测评+调度”的推进机制、“社区+单位”的捆绑机制、
“礼治+法治”的管理机制等,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创城工作提质增效,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城市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得到实惠,看得见变化,感受到温度。
二、文明素质培育:激发文明创建的内在动力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永远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主角。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冯玉琴把爱心倾注在中卫市康养中心,用温暖呵护这里的每位老人;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周文军从事公益事业9年,募捐物资累计金额70万余元;荣登中国好人榜的沙坡头区长安社区居民雷建国,古稀老人照顾患病妻子16年传为佳话他们向世人演绎了一座城市的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支柱和基本道德规范。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文明城市创建的主题思想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创建不但要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突出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更要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
近年来,中卫市着力构筑“一城好人、满城春风”新时代道德高地,常态化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寻找身边的“雷生勇”、点赞一等功臣撒占才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先后有6名志愿者、4个组织、5个服务项目、7个社区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十佳”先进典型。
同时,在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0个、实践站511个,延伸建设沙坡头区雷锋纪念馆、中宁县南河子公园、海原县文化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基地(广场)45个,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
中卫市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快速响应机制,精准对接百姓需求,成立中卫市社工服务基地、社工实习基地,常态化组织开展“周五有约”等志愿服务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用志愿精神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从“神经末梢上”入手,在“麻绳最细处”攻坚。中卫市出台《中卫市市民公约》《中卫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把文明创建的“大道理”落到群众“小利益”上;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各类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 设置“善行义举四德榜”,容失德者改错,让有德者有得;完善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等免费开放保障机制;完成市文化馆软硬件改造、市博物馆陈展内容提升项目;建成图书馆分馆、城市阅读书房、24小时微书房、共享阅读空间48个文明城市创建,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露滋润社会。
三、办好利民工程:文明城市创建惠泽百姓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让群众尽享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成果,赢得民心、群众满意,正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终极目标。
在创建过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如鲲鹏之两翼、流马之双轮,才能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卫市把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作为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加快推进。制订了《中卫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 开展生命线工程普查,实施城市路网畅通、基础设施补短板、智慧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貌塑造等十大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截至目前,中卫市完成了海绵型市政道路、排水防涝、火车站广场改造等项目,建成新墩桥、文昌桥、利民桥,对机场大道、平安路等10条出入城区道路部分路段进行维修,改造鼓楼东西南北街、丰安路等11条道路人行道,着力解决了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问题。
同时,中卫市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开工实施“蚂蚁森林”造林裸露空地、生态驳岸等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补绿项目,对新老城区32处道路、公园广场绿化带缺株断带及斑秃区域进行补植补造,改造游园14处,累计绿化1028.61 亩,栽植树木和花卉6.07万株,铺设草坪和绿篱9.68万平方米、鲜花12.37万盆, 城市生态持续改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体现城市的温度,对于细节的执着,是城市管理应有的“绣花”之功。
为解决城市的“如厕难题”,中卫市改造城区原有移动公厕,建设新式公厕63座,积极动员人流密集区的企事业单位、商户免费对外开放“共享卫生间” 29座。安装电子公交站牌54个,累计建设充电桩745台,新增施划机动车停车位
4206处;巩固提升“以克论净”环卫保洁工作成果,积极推行“垃圾不落地” 理念,城市环卫机械化清扫率达84.1%。坚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理念,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448项服务事项实现“跨省(域)通办”,22件事
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这些,展现了城市担当,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拥护和点赞。
步履不停,攀登不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 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提升”,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人人都是践行者和监督者。
文明风、和谐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卫市将全力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让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中卫篇章最华美的章节。
清风廉韵沁人心
湘潭市住建局深入开展X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综述
(2023年6月12日)
自5月X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启动以来,市住建局以“弘扬廉洁文化,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为主题,通过责任助廉、文化育廉、监督护廉等措施,提高X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树牢廉洁、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机关干部廉洁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了廉政建设浓厚氛围。
一、以活动助推廉政教育
“作为X员干部要有清醒的认识,为官从政必须懂得知足知止知戒,学会算好ZZ、经济、名誉、家庭、自由、健康等人生账。”日前,市住建局开展“镜鉴”专项活动,对干部职工开展了集体廉政谈话。截至目前,市住建系统分级分层谈心谈话人数共281人,其中县处级11人、科级270人,敲响了廉政“警钟”。
机关是X员最集中、执政骨干最集中、权力与责任最集中的地方。市住建局始终抓好X委领导这个“火车头”,筑牢X组织这个“前沿阵地”,把稳X员干部这个“风向标”,夯实责任,抓牢抓实清廉教育。
在此基础上,该局在全局系统组织开展“镜鉴”专项活动、廉政参观活动、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报告会、培训班清廉课堂等系列活动,将清廉教育蕴含于各式各样的活动当中,以活动促进住建干部职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引领住建系统上下闯新路、破险阻。
二、以文化培育廉洁阵地
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方能行动上自觉自律、规矩规范。
4月底,由市住建局质安监站举办的“清廉工地”建设观摩交流活动在市中医医院搬迁项目部举行,全市10个项目工地负责人前来观摩。作为湖南省清廉医院样本培树单位,市住建局全力打造“清廉工地”建设样本,筑牢思想上的廉政防线,促进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工程项目建设体量庞大、程序繁多,如何强化对工程招标、验收决算、资金支付等关键环节的监督,防范廉洁风险,成为建设工地的“必答题”。为推动廉洁意识深入人心,市住建局全力打造“清廉工地”,通过制定一个“清廉工地”建设要点、开好每季度一次五方廉洁会议、作出一次廉洁公开承诺、建
设一个“清廉工地”宣传栏、开展一次廉洁风险排查,让清廉工地成为保证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的重要手段。
“清廉工地”建设仅是该局文化育廉的一个侧面。今年以来,市住建局通过打造“三块阵地”,营造廉洁文化氛围,筑牢反腐倡廉坚固堤坝。
同时,市住建局通过将《清风常伴、廉洁齐家》倡议书发到每个职工家中, 设立清廉文化走廊、清廉书吧、清廉展板,将清廉文化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让廉洁文化阵地进职工家庭和机关场所,构建全方面育廉体系。
三、以监督确保廉字托底
“站位之问、能力之问、标准之问、姿态之问、清廉之问、大局之问,大家要对标对表,提高站位,时刻警醒,经常自查,通过提高ZZ‘三力’、常念纪律‘紧箍咒’,设置作风‘高压线’ ”深化作风建设暨警示教育大会上的“六问住建作风”,既敲响了全市住建系统干部职工心头的警钟,也拉开了住建系统作风大整顿的序幕,全局X员干部反思差距,全面全力改进作风、全面净化ZZ生态,激发干劲斗志,服务高质量发展,使“三牛”精神和“四敢”要求在住建系统生根结果。
住建部门是接触群众最广泛,服务市场最直接的民生部门、窗口单位,市住建局坚持以监督护廉,廉字托底、持续正风肃纪,全力构筑知敬畏、守底线、重操守的住建清廉本色。
“清廉建设的内核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直言, 着眼于实际,市住建局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不断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坚决防止权力设租寻租。通过梳理分析住建职能职责及行政权力,明确14个重点科室、重点单位负责人为监督重点,抓风险排查;聚焦住建重点改革任务,抓权力监督;开展“推进作风大转变、服务全力拼经济”专项行动,抓作风督查。
排查廉政“高”风险点18个;对重点监督的9类行政审批事项开展检查,抽查项目24个,发现问题10个并督促立行立改;截至5月局系统共开展廉政谈话203 人次,修订完善作风建设方面的制度9份住建领域的风清气正,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全力守护民生民利
凤县纪委监委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综述
(2023年6月8日)
构建“三督三盯三促”机制,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监督凤县经验;建立清风驿站,聘请网格廉情监督员,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推行“田保姆”椒园托管和“菜园子”托管套餐,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凤县纪委监委以群众关切为导向,构建“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联点包抓,X风政风监督室牵头统筹,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职能部门合力攻坚”的联合协作工作模式,瞄准小切口,围绕6个重点领域集中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握指成拳聚合力
“请问您在哪里务工?是否按规定给您发放了转移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 您家占补平衡项目补助金有没有及时兑付?”今年以来,凤县纪委监委深入农户家面对面了解情况或电话问询,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凤县迅速部署,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督导调度,建立行业联治、纪委联督、成效联评机制,明确县纪委监委牵头抓总,
8家牵头部门和36个参与单位协同作战。
“我们坚持月派单监督、月调度指导、月研判分析、月汇总反馈,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一线蹲点督导,压实各镇各部门X委(X组)全面整治主体责任, 推动整治任务落实落细。”凤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特别是紧盯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结合县域实际,创新构建出“三督三盯三促”机制, 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聚力一线强化监督,助力乡村振兴更好开展。
此外,凤县纪委监委还将整治内容、监督举报方式等信息通过县、镇、村三级公开窗口、多媒体公告公示,提高群众知晓率,为专项治理聚力蓄势。
二、强基固本增活力
“村上出台的花椒园管理‘套餐’太好了,不仅替我们管好了花椒地,而且能节省开支,真是一举两得。”说起村上对花椒园实行的“托管套餐”管理模式,凤县双石铺镇安沟村村民梁涛忍不住说,多亏了村上“清风驿站”的廉
情监督员细心,让他享受到“套餐”福利。
梁涛口中的廉情监督员,是凤县纪委监委在推进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立足本职,在全县66个村和4个社区建立的清风驿站,聘请网格廉情监督员。“我们运用行业+巡察+审计+室组镇村+群众监督的方式, 紧盯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产管理三个关键环节,加强全链条、全网格、全清单监督。”凤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重点监督检查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各项惠民富民政策是否落实到位、项目资金是否监管到位及干部作风是否扎实有效等,以有力监督促进资金规范运行、促进项目效益发挥、促进干部作风能力提升。
今年以来,凤县纪委监委坚持小切口、大深入的治理思想,综合分析研判, 锚定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治理作为突破口,经多方调研、部门联动磋商、主要领导挂帅督战,构建“三督三盯三促”机制,加强财政衔接资金监督,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监督凤县经验。
三、系统施治提效力
监督执纪是纪检监察系统的主责主业,也是其落实全面从严治X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凤县纪委监委结合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以好作风推动监督执纪达实效。
“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通过12345投诉平台、七彩凤县智慧管理平台、12388信访举报平台等,广泛摸排群众反映的问题。”凤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说,围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主题,全面摸排建立问题清单,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实“民生账”。
据悉,自专项治理以来,凤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多点开花、全力攻坚,破解了一批长期存在或影响县域发展的民生大事难事。
例如,住房保障领域推进解决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一区一策”行动, 攻坚解决全县28个小区办证遗留问题,现已成功解决9个小区办证难题;营商环境领域探索推行“项目审批管家”保姆式服务,累计服务项目410个,分别缩短政府投资类项目、社会投资类项目和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用时;乡村振兴领域探索建立了“三联五帮六带”村企联建新机制,共促集体经济高效发展。
与此同时,凤县纪委监委坚持靠前嵌入监督,统筹力量,开展“室组、组组和组巡”联动监督,将专项治理纳入县委巡察工作内容,不断延伸监督触角。
截至目前,凤县纪委监委通过下沉一线“找”、部门联动“移”、专项巡
察“捋”、畅通渠道“访”、存量起底“筛”,深挖侵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13条。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西峰区民族工作综述
(2023年6月5日)
西峰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近年来,西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实施五项工程、开展“十进”活动的“12510”工作思路, 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为目标,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X对民族工作领导全面有力
西峰区坚持把X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全区各级X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认真落实“四个纳入”“三个带头”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构建“任务分解—清单交办
—分类指导—督查问效”工作闭环,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各级X委、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内容,采取专项检查、重点抽查、会议约谈等形式,切实加大督导抓促力度。
2021年以来,全区各级X组织专题学习300余次,推动干部群众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新时代X的民族工作主线上来。出台《西峰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意见》,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高点定位、统筹抓促创建工作开展。各乡镇(街道)也都及时成立创建工作机构,步调一致研究部署、谋划推进创建工作。全区上下真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X政齐抓共管、部门综合协调、社会广泛参与、各方共促共进”的创建工作格局。
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西峰区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到家庭教育、国民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各级各部门广泛开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宣传教育,广泛开展X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创作发行《向幸福出发》《南佐村落、夯土下的诉说》等村歌,拍摄《向阳花儿开》《向阳花儿又开》等电影作品,制作《民族团结花开董志塬》《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
步示范区有我》《陇东年俗》等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片,积极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实现精准传播、有效覆盖,全面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
今年5月,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西峰区集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研讨、“民族团结一家亲”三下乡实践及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营造凝心聚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西峰的浓厚氛围。
全区已建成“一馆两村三园四校五区”及民族团结进步“十进”示范点30 余个,不仅为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提供了场所,也为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和X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搭建了平台。
三、夯实各民族繁荣发展经济基础
西峰区将民族团结工作与项目建设、城市更新、农业农村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等有效结合,始终把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民族工作的落脚点。2021年以来,累计向辖区内联合村、赵咀村两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投入各类资金600余万元。
围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建钢架大棚1586座、百亩露地蔬菜示范点7个, 引进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产业。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完成西峰区解放路等3个片区5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群众3600户。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健康西峰”建设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满意率达99%。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加,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四、深化主题活动促进交流交融
坚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深化拓展十大主题活动,策划了“石榴杯”主题书画展、少数民族趣味运动会、少数民族舞蹈大赛、民族特色美食烹饪技能大赛等活动。探索形成“五嵌入”“六推进”工作模式,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截至目前, 全区打造各民族“互嵌式”示范社区3个、“互嵌式”示范小区1个,“互嵌式” 社区创建做法被省民委表扬并作为经验在全省推广。
坚持以法治理念推动民族工作,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全区建成集综治、信访、维稳、司法、矛盾调处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西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积极探索“综治+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便民化、网格化、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在全区7个乡镇、6个街道、100个村、18个社区建立了“三位一体”民族工作网络、“四位一体”网格化工作联结机制、“多位一体”民情工作整合机制,不断推进城乡民族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五、加强宣传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西峰区健全防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完善涉民族因素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实行“日监控、周研判、月会商、季调度、年总结”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化解涉民族因素风险隐患。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机制,将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纳入三级管理网络和两级责任制中,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提高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处置能力,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热点,弘扬社会主旋律。
持续开展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聘用专职律师进宗教场所担任法律顾问,为宗教界人士宣讲法律、解疑答惑。2021年以来, 累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9起(其中无重大案件),办理各级转办民族宗教信访件3件,办结率为100%。
铁腕整治守护民生福祉
凤翔区扎实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综述
(2023年6月15日)
为辖区1315户业主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保障群众权益;创新“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药品经营许可证办理时限从60天压缩到20天以内;从严从快查处彪角镇某村民小组组长截留挪用村民天然气安装款和姚家沟镇某村干部违规出卖土地私分款项问题
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凤翔区高度重视,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有效根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突出“四个抓手”
(抓部署、抓自查、抓整治、抓问责),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严查群众身边“蝇贪蚁腐”,严惩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推动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提高站位抓部署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得靠好作风来保障。特别是如收了一包烟、一瓶酒、一张卡的“四风”问题,必须钢牙啃硬骨、重拳破沉疴。
在省市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后,凤翔区纪委监委迅速行动,立即召开区纪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工作安排,并专题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同时,该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组成8个小组,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8篇,提早摸清底数,为专项整治方案制定和工作开展提供了遵循。
“我们还立足近年来专项整治的工作成效,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区级实施方案,将中省重视、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细化分解为乡村振兴和村级‘三资’管理两个领域。”凤翔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经过专门征求各牵头单位意见建议,再次修改完善后予以印发,促使责任更明确、任务更清晰、整治更精准、推进更有力。
二、聚焦重点抓自查
“我们终于拿到房产证了!”前不久,凤翔区西城国际、秦都大厦、凤林家园一期3个住宅小区的1315户业主拿到了不动产权证书。这是今年凤翔区纪委监委在扎实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过程中,针对群众住房办证难问题,及时督促相关部门,多方对接协调,完善工作资料,而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我们全面深入排查问题,印发工作提醒,督促各责任单位按照边查边改边提升的工作思路,运用走访调研、座谈了解、查阅资料、工作检视等方式, 全面深入自查排查各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做到底子清、问题明。”凤翔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已完成第一轮问题排查,共摸排问题56个,其中共性问题27个、个性问题29个。
与此同时,凤翔区纪委监委还坚持运用清单管理,扎实推进整改。“我们对自查排查出的问题认真分析研判,摸准症结、查清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精准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台账,确保真正把存在的问题改正过来。”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共制定整改措施67条,已完成整改问题20个。
此外,在全面自查排查的基础上,针对日常工作中的短板不足和重点岗位、关键环节上的隐患风险,凤翔区纪委监委还安排各镇纪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 结合各监督单位职能职责,排查更新廉政风险点133个,摸清可能滋生腐败的风险隐患,为后续问题整改和精准监督提供可靠依据。
三、多措并举抓整治
监督执纪是纪检监察系统落实全面从严治X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凤翔区纪委监委结合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聚力主责主业,多措并举抓整治, 努力让监督执纪达实效。
“我们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举报方式,列明各领域整治的具体内容和牵头单位,统一设置区纪委监委举报电话、邮箱和二维码,方便群众举报反映问题。” 凤翔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凤翔区纪委监委坚持把严肃监督执纪问责作为推进专项整治工作的有效方式,从严落实。“区纪委监委持续对各领域牵头单位进行全覆盖式督导检查,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纠偏,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各镇纪委立足监督第一职责,将专项整治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畴,紧盯各领域的重要环节、重点岗位和对象,切实把监督挺在最前面。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根据巡察和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凤翔区纪委监委深挖细刨,从严从快查处彪角镇某村民小组长截留挪用村民天然气安装款和姚家沟镇某村干部违规出卖土地私分款项问题,追回并返还群众涉案资金20余万元,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督促案发单位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形成了强
烈的警示震慑效应。
据悉,凤翔区纪委监委多渠道摸排和处置问题线索,全力推动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全区共立案查处6个领域违规违纪问题15 件15人,已给予X纪政务处分12人。
扬帆起航风正劲
郴州市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6月13日)
近日,中共郴州市委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对2023年一季度全市“四敢”先进典型通报表扬的决定》,对在办好旅发大会、打好“发展六仗”、推进高质量发展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于攻坚、成效良好的先进典型予以通报表扬。
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今年年初以来,这四个“敢” 犹如奋进之歌,激励全市上下以奋发图强的状态、奋勇争先的干劲、奋不顾身的担当,全力以赴推动郴州高质量发展。
人心齐促事业兴,事业兴必须作风正。近年来,郴州以深化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为抓手,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全市X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
一、坚持ZZ引领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3月21日,市委书记吴巨培率队来到桂东县,对桂东县各项工作进行全方位检阅检查、督导督战。
督战是郴州一项创新举措,2022年,郴州曾以市委督战会议的形式,对全市11个县(市、区)和自贸区郴州片区(高新区)、郴州经开区进行全面督战。今年湖南省第二届旅发大会在郴州举行,市委主要领导又率队督战11个县(市、区),“面对面”找短板,“硬碰硬”查问题,“心连心”聚力量,全面激发X员干部“坐不住、放不下、等不起、拖不得”的优良作风。
郴州坚持以ZZ建设统领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 纵深推进作风建设。郴州市委坚决扛起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ZZ建设考察和年度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 并出台了《中共郴州市委常委会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大ZZ任务,推动X委(X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职责相贯通,形成同题共答、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推动作风建设的重要保证。郴州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 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在去年3月全市文旅项目、城市大提质大融城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市委书记吴巨培仅用一支麦克风即宣布开工,10分钟就完成了2个开工仪式,刷爆朋友圈。高质、高效、务实的做法广受好评,谋事想事干事干成事的作风也被传导给了各级领导干部。
郴州创新的“”工作法,更是激发出广大干部“走路一阵风、工作往前冲”的工作作风,“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跟着一级走”,成为引领郴州高质量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翻开2022年成绩单,郴州创造了DP增速、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等9项经济指标全省第一,固投增速等7项全省第二的历史好成绩,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今年,在全X大兴调查研究之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多次深入开展沉浸式、穿透式、蹲点式调查研究,围绕解决新老问题,聚焦主题,精准点题,直面问题,系统破题,上下答题,先后为百姓和企业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二、靶向纠治“四风”着力清除作风顽疾
“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北湖区委原书记蒋利民干预插手工程项目为亲友牟利问题”“郴州经济开发区X委原副书记、管委会原主任靳卫利用影响力为其子承揽工程项目牟利问题” 3月29日,郴州市纪委监委通报了5起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ZZ定力和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的坚定决心。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方可善作善成。郴州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老问题和新情况,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树新风,坚持X性X风X纪一起抓。2022年9月,郴州聚焦理论学习、执行中省市决策部署、联系服务群众、履职尽责促进发展、文风会风、纪律作风6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深化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出台干部作风建设“十严禁”规定, 成立由市纪委书记任组长的干部作风建设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市、县两级牵头组建69个明察暗访小组,对市直单位和县市区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处理X员干部406人,免职停职24人。
2022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扎实开展违规收送红包礼金、违规征订报刊加重基层负担等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整治“庸懒散”提振精气神专项行
动,建立推广“码上监督马上办”在线投诉机制,全市共发现“庸懒散”问题线索269件,处理371人,其中X纪政务处分143人,挽回经济损失757万元。今年3月,郴州又在全市部署开展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牟利专项整治,出台《关于护航“身在郴州、办事无忧”一流营商环境“十严禁”》《关于防治利用领导干部名义“打牌子”“提篮子”的十条措施》,切实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郴州开展了“七减”行动和整治借调乱象,全面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全市性会议和时长下降28.1%、32%,文件印发数量减少37%,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清理清退工作群组6000余个,全市范围内清退借用干部1300余名,有效解决基层人手不足、机关人浮于事的问题。
此外,郴州还对督查事项实行年初计划管理、清单管理,市本级仅按规定保留督查考核事项18项,郴州督检考事项连续多年为全省最少的市州之一。创新推行“机关食堂一卡通”,实现市、县、乡镇三级数据互通,目前已覆盖900 多个机关事业单位,超过4.27万名干部职工使用“机关食堂一卡通”。建立“双通报”制度,共对26家单位通报表扬、9家单位通报批评,让干得好的“有面子、有帽子”,对干得不好的“打板子、抽鞭子”。
三、整治身边歪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宝安岭村改厕工作任务50户,目前仅完成28户,是什么原因?”近日, 苏仙区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走进飞天山镇宝安岭村,发现该村落实“厕所革命” 民生工程工作严重滞后。
经过深入调查,原来宝安岭村地处山区,由于缺水、地势险要和长居住户不多等原因,一直有单独修建旱厕的传统。下发整改书后,宝安岭村召开村民会议,在大部分村民同意村里修建公厕计划后,积极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申请立项,尽快落实修建公厕计划,着力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厕所虽小,关系民生。近年来,郴州市纪委监委以厕位、学位、床位、车位,以及惠民惠农资金“一卡通”、社保基金、医保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的突破口和发力点,坚决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郴州还深化纠树并举、注重严管厚爱,形成真管真严、长管长严的常态,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检视、靶向纠治。2022年以来,郴州共查处违
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42起,处理652人,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处理245人。以整治群众身边“歪风”,助推作风转变,引导领导干部担当作为。郴州
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敢为的十条措施》等文件,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等工作力度,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2022年,全市共容错免责13件,对20人免责追究或从轻处理,为15人澄清正名,为3.76万名干部精准出具廉政意见,提出暂缓或否定性意见340人。
四、深化系统治理巩固作风建设成果
4月13日,郴州市纪委监委组织全市近200名领导干部到资兴市人民法院旁听郴州市委原副秘书长郭薪受贿案庭审。当天下午,郴州市纪委监委又在郭薪曾担任县委书记的嘉禾县,召开领导干部“镜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
当天,郴州市纪委监委正式启动为期一年的嘉禾县“镜鉴”以案促改专项活动。接下来一年里,嘉禾县除了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外,还将组织一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一次集体谈心谈话、开讲一堂廉政X课、处置一批问题线索、启动一项专项整治、完善一批制度机制。通过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深入查找问题根源、梳理风险漏洞,不断修复和净化嘉禾ZZ生态,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X向纵深发展。
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是郴州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手段之一。近年来,郴州多次开展同级同类警示教育,拍摄警示教育片《底线》《失守的家风》及微电影《系不上的扣子》,编发领导干部忏悔录,推动案件旁听常态化,用身边事教育警醒身边人。
认真研究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违纪违法案件中暴露的突出问题, 查找症结,补齐短板,健全制度。郴州出台了《关于对全市重点领域安全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腐败问题开展特别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严肃查处安全事故和安全隐患背后的责任问题、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出台了《关于重申X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有关规定的通知》《关于开展违规发放奖金及津补贴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堵塞制度漏洞,扎牢制度笼子。
与此同时,郴州不断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深化清廉郴州建设、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贯通起来,举办“传承正气家风共建清廉郴州”宣讲会,挂牌“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等16个廉洁文化教育基地, 培养选树各类清廉单元示范点200余个,筑牢廉的根基,不断增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ZZ自觉。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郴州将持续在深化作风建设中下更大功夫,巩固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以作风建设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厚植X在郴州的执政基础。
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
乌海市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综述
(2023年6月7日)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家庭幸福安康工程”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
家教家风活动,激活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池春水”,让优良家庭家教家风“走” 进大街小巷、“吹”进千家万户,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传递榜样力量
“最美家庭”诠释好家风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作表率 ”“维护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社会也才会更和谐 ”
5月17日,“激扬家国情奋斗新征程”2023年我市“最美(五好)家庭”揭晓仪式暨家风家教宣传月主题活动举办。活动现场,自治区“五好家庭”郭忠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肖翠平家庭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家风故事;揭晓了2023年我市“五好家庭”10户、“最美家庭”7户。这些家庭成员用凡人善举讲述着乌海家庭的最美故事,展现着小家大爱的强大力量。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多年来,市妇联联合市文明办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有计划、分类别、不间断地开展不同主题的寻找,引导广大家庭培育优良家风,促进家庭文明。
寻找中,一批批“最美家庭”脱颖而出——
王乐家庭恪守诚敬勤勉的优秀家风,作为企业经营者的王乐饮水思源反哺社会,以实际行动履行着社会责任;韩在玲是纳税人喜欢的税务工作者,是同事敬重的好大姐,是丈夫心中的好妻子,是儿子深爱的好妈妈,更是公婆疼爱有加的好儿媳;70多岁的褚立志老人义务修路,夫妇俩辛勤劳作,将原本满是碎石的道路慢慢铺平;退休工人孙国军为群众义务理发,每次理发他都很认真地对待,有的人行走不方便,他就上门去服务。
榜样是一座灯塔,给人方向,激励前行。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4户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五好家庭”“五好文明家庭”,86户家庭荣获自治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市级“最美家庭”及标兵户、“五好家
庭”593户。这些家庭成员用自身优良的家教家风,展现当代家庭文明风采,凝聚和传递家庭美德正能量,为推动乌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家庭力量。
“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选树‘绿色家庭’、推选‘书香家庭’等特色创建活动,培育和宣传新时代文明家庭观,带动更多的家庭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形成人人学习‘最美家庭’,家家争做‘最美家庭’ 的浓厚氛围。”市妇联家庭儿童部负责人宋秀兰说。
抓好教育指导
凝聚家庭教育合力
“我发现跟儿子沟通很难。上次他考试考得不好,我们也没发脾气,就是问他为什么没考好,孩子却特别抵触。”近日,海勃湾区妇联携手蓝天社区开展“完整的成长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活动现场,家长向家庭教育专家咨询问题。
生活中,一些父母重视家庭教育却心有余力不足;一些父母忽略对孩子身心健康、运动能力、生活能力的关注,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 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养而不教”,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针对普遍存在的教育难题,我市积极开展线下线上家庭教育服务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者能力和水平。
今年以来,市妇联组织我市家庭教育指导者参加“依法遵纲科学施教”家庭教育指导者线上培训5期,共计10节课,来自镇(街道)、村(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的负责人3000余人参加了线上培训。
社区是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市所有社区均建立了家长学校, 为家长提供就近的、面对面的、科学多元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打造“在你身边”家庭教育服务新模式,让科学家教理念传播开来。
近年来,我市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拟定相应的授课计划,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农区活动,以“妇女之家”、社区家长学校为依托, 组织最美家庭“智慧妈妈”宣讲团,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宣讲活动,与社区居民面对面、一对一地开展分享、咨询、交流活动,积极帮助和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推动家庭教育更上一层楼。
建强平台载体
培育家庭文明风尚
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与教育等部门合力推进,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各级妇联组织把家庭文明工作作为创新妇联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持续广泛开展“书香伴童年”亲子阅读活动,举办家庭读书会、亲子阅读展示大赛、“故事妈妈成长营”“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家风家教宣传月”等活动, 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家风家教内涵。
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服务站点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方案》, 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理念,从阵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活动载体等方面,全面加强社区(村)家庭教育服务站点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海勃湾区37个社区和5个行政村、乌达区21个社区和1 个行政村、海南区11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实现城镇社区、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全覆盖;创建了自治区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和自治区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6个。
同时,我市家庭教育工作坚持面向家长、面向家庭、面向儿童,以家长学校为阵地,搭建家庭教育服务平台,依托遍布全市各社区的“妇女之家”建立“巾帼家庭教育志愿者服务队”,聘请我市教育、卫生、文化、法律等方面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热心家庭教育的人士担任巾帼家教志愿者,并为志愿者颁发家庭教育骨干教师聘书。目前,各级妇联组织共聘请家庭教育志愿者110人,有效发挥家庭和志愿者的作用。
我市还依托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以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着力点,结合家庭的实际需求,宣传好科学育人理念,不断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开展各类家庭教育讲座及活动120余场次,覆盖家庭1万余户。
围绕家庭教育,全市各级妇联持续开展“书香伴童年”亲子阅读活动;举办家庭读书会、亲子阅读展示大赛、“故事妈妈成长营”等,通过各种活动平台的建设,带动更多家庭重视阅读,以书香家庭建设推动“书香乌海”建设。
聚沙成塔,聚水成涓。随着我市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持续推进,良好家风将不断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正在形成,为全市汇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绷紧安全弦织牢责任网
海勃湾区安全生产工作综述
(2023 年 6 月 14 日)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以X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条主线,主动履职,积极作为,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坚持统筹协调
构建应急管理大格局
海勃湾区充分发挥安委办协调职能,根据全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制定了X委、政府及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推动全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精神,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同时,海勃湾区印发《海勃湾区安全督察制工作方案》,构建坚持反复工作、坚持灌输意识、坚持敲响警钟的自上而下工作主线和提升发现问题能力、隐患治理能力、安全水平能力的自下而上成果主线,完善了月通报机制,进一步夯实X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督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紧盯重要节点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海勃湾区结合各生产经营单位建设活动进入高峰、企业大面积复工复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各类风险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要求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国务院15条硬措施、自治区53条配套措施和我市65项具体分工,组织开展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排查安全风险隐患。大检查期间,全区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99家次,查整隐患550项,累计罚款42.88万元。
为了抓实安全生产基本盘,海勃湾区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了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逐条推进工作落实。排查期间累计检查发现10 条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5条;组织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矿山安全综合整治,立案数量7个,检查企业3家次,发现问题隐患18条, 已整改8条,下达整改通知书3份。
聚焦重点领域
持续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海勃湾区部署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督促各有关部门在全国两会前对所管领域进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盯办,对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实行“日调度”,不折不扣推动当前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落实到位。
海勃湾区还开展各行业领域在建工业企业项目全面排查整治工作,强化作业现场风险辨识,规范技术交底与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防护设施, 强化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危险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多措并举切实提高企业安全防护能力,增强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压实工作责任
推进“生命通道”专项整治
为切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住宅小区消防通道管理,海勃湾区全面清理整治违规堵塞和占用消防通道、车道等行为,保持消防通道时刻畅通, 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小区“生命通道”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各部门职责,推动形成整治合力。
随后,区安委办牵头组织各责任部门开展小区“生命通道”专项整治行动, 扎实有力推进各居民小区消防安全工作。截至目前,第一阶段摸底调查工作已完成,391个小区实现全覆盖,共排查隐患801项。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隐患整改取得实效
今年3月9日,自治区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第四组对海勃湾区进行了督导检查, 反馈全区存在问题隐患20项。为做好自治区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发现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海勃湾区印发了《自治区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第四组反馈问题隐患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部门。目前,问题隐患均已整改完成。
5月8日—12日,自治区安委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督导第四督导组对我市开展督导检查,延伸抽查了海勃湾区政府和部分企业,查出隐患84项。海勃湾区督促认真整改,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77项,还有7项问题隐患正在限期整改。
下一步,海勃湾区将继续加强监管责任落实,持续推动安全生产大检查走实走深,结合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底数,突出整治隐患排查不到位、整改质量不高、培训演练不实、安全标
准不高、责任落实不力等5类问题,使全区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得到系统治理, 有效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防范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增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意识,带头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企业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夯实安全生产根基;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宣传活动、安全宣传“十进”等工作落实到位,强化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引导,普及公众安全知识,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的社会氛围。
碧水蓝天景色美 绿意盎然满目新
海勃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综述
(2023年6月7日)
夏日乌海,地绿、天蓝,云白、水清,处处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海勃湾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各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海勃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 2023年)》及“七治”工作加快实施,研究制定了《海勃湾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高水平保护行动计划》《海勃湾区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环境质量根本改善行动计划》等,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并建立了由全区县级干部按区域包联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机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X政同责、一岗双责,压紧压实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切实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一、“治矿”水平不断提高
海勃湾区加快推动矿业权整合,按照《乌海市海勃湾区露天煤矿采矿权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3个露天煤矿、3个非煤矿山整合主体,签订了整合框架协议,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办理;同时,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全区29家矿山,督促完成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及土地复垦方案》26家, 完成露天煤矿排土场治理面积60余公顷,对2处历史遗留采坑完成治理面积0.66 平方公里。
去年以来,海勃湾区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动神隆煤矿、神华骆驼山煤矿申报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对5家存在问题的企业移除绿色矿山名录;同时, 还加强矿山企业监督检察,督促矿区企业安装扬尘自动监测设施台,并接入矿区环境智慧管控系统。目前,6家露天开采煤矿已完成建设封闭料仓,2家已签订合同,1家已停产等待整合,其余5家均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排土场覆盖草帘1.83平方公里,喷洒抑尘剂0.82平方公里。
二、“治企”成效明显提升
海勃湾区着力加强能耗双控工作,66家规模以上企业一季度综合能源消费
量为123.86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为8.7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1%。为了更好地推动实施焦化产业重组升级行动,海勃湾区制定印发了《2023
年—2024年海勃湾区焦化企业有序关停淘汰实施方案(试行)》,有序淘汰关停现有5家焦化企业,新建300万吨/年焦化项目已于今年4月18日开工建设;同时,开展淘汰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专项行动,淘汰机电设备212台,关停并拆除千峰水泥2#水泥熟料生产线。
去年以来,海勃湾区积极促进传统工厂持续向绿色化转变,成功申报包钢建龙等3家绿色工厂和1家绿色设计产品单位。今年,海勃湾区重点推动万晨石灰和长宏矿业申报绿色工厂,目前,工程建设部分已完成90%以上。海勃湾区不断强化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完成市恒创工程有限公司渣土整治项目,还引进年产30万立方米高性能工业废渣资源综合利用新兴建筑材料工程项目,已完成建设50%,带动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加快调整工业企业运输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39辆,推动内蒙古黄河能源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陕汽达成合作协议,预计年底完成200辆氢能重卡替代。
三、“治气”成果持续巩固
海勃湾区所辖6家焦化企业均已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涉及VOCs重点企业均已建立VOCs深度治理“一企一策”台账,实施清单化管理,并按照《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DAR)工作,建立DAR 长效管理制度;同时,全面启动园区企业超低排放改造,4家焦化企业(千里山焦化二期、华信焦化、广纳焦化、源通焦化),1家钢铁企业(包钢万腾)均已启动超低排放改造;辖区内34台工业炉窑均已完成深度治理。
为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海勃湾区积极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申报工作,应急减排清单所有涉气企业全覆盖,制定了“一厂一策”应急响应减排操作方案。
四、“治水”能力稳步增强
海勃湾区始终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推动全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去年以来,海勃湾区积极争取跨盟市黄河水权转让指标645万立方米,缓解用水指标短缺问题,加快推进海勃湾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调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编制完成《海勃湾区水资源现状分析和智慧管控实施建议》, 新建地下水超采区监测观测井6眼,巩固地下水位下降监测效果;投入2630余万
元,实施了1753.33公顷农业用地节水灌溉改造工程,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喷灌、微波等高效节水技术。
海勃湾区还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各副区长任河长带头巡河履职,共计巡河1051人次;全面清理整治侵占河湖“四乱” 问题15个;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工作,完成111个排口前期摸排。
五、“治场”效果持续显现
去年以来,海勃湾区进一步强化了煤矿生产扬尘及洗选企业治场工作,加快洗煤企业整合工作进展,编制印发了《海勃湾区洗配煤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与16家洗配煤企业签订淘汰承诺书,与2家整合主体签订了《整合主体确定书》;同时,加大对煤矿、洗选企业治场工作执法检察力度,共开展现场巡查156厂次,出动巡查人员248人次,清理处置外堆煤21次,处理企业14家; 对违规小配煤厂发现一处清理一处。
海勃湾区还常态化开展巡查治场,开展现场巡查143厂次,建立巡查整改台账发现问题45条,落实整改43条,整改率95.5%;共出动深度清扫车和吸尘清扫车289次,累计清扫里程约5.1万公里。
六、“治车”“治路”体系更加完善
海勃湾区研究制定了《海勃湾区道路扬尘治理网格化管理方案》,全面压实矿区道路扬尘污染治理责任,路长管理覆盖率100%;同时,投入7500万元完成矿区全部道路全封闭管理,设立路肩板66公里、立柱66公里、波形梁66公里、会车区40个、绿化种植69000株、监控53处、路面修复13000平方米,增设边沟、挡墙和喷淋设施,完成123个矿区道路土路口的封闭和硬化工程,矿区道路扬尘得到有效改善。
海勃湾区还不断严格矿区车辆管理,督促企业设置进出冲洗台,对车胎、车体及车厢进行全方清洗,加强路面管控力度,建立道路扬尘联合执法机制, 提高巡查频次,共查处道路遗撒、未苫盖、超载等违法行为1359起,处罚352万元;实施矿区道路第三方保洁,聘请第三方实施道路清扫保洁,服务费用由矿区各企业承担。
下一步,海勃湾区将坚决完成中央环保督察整治任务,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执法监管态势,并建立乌海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定期会商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保障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
治机制有效运转。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新生活
鹤壁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6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自2020年8月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来,我市将其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载体、城市转型的有力抓手,着力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树品牌,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各类资金70.7亿元,已在121个社区完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如今的鹤壁,城区群众已经实现了从家里出发,步行5分钟可达社区综合服
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小型游园、幼儿园、小学等;10分钟可享社区卫生服务、全托养老服务、淇河书屋、公交站点等;15分钟可见购物中心、大型商超、体育场馆、城市公园等。
一、探索“四制三化”鹤壁模式建成九大“圈”
什么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我市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以市民步行15分钟的范围来组织生产生活空间,强调与市民日常生活规律相衔接,实现空间与人的活动相对接,有效分配公共资源,发挥服务效能,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如何有效推动规划蓝图“圈”变成生动现实“圈”?在建“圈”过程中, 面对居民诉求的多样性,我市始终秉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靠民的工作原则,高水平谋划建设新机制,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探索形成了“四制三化”鹤壁模式,即通过业主会议、调查问卷,由社区居民决定建什么、怎么建的共议制;统筹部门、县区、社会、市场各方协调参与的共建制;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共同管理,同享优质服务的共享制;县(区)、街道、社区“一把手”分级管理、合力推进的;实现了社区建设项目化、社区管理智慧化、社区服务便民化。
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精。如今,我市已形成了覆盖百姓生活的综合服务圈、全民健身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社区文化圈、就学便利圈、绿色出行圈、便捷消费圈、市政提质圈等九大“圈”。“圈”内的服务大到就学、养老服务、健康医疗,小到买菜、吃饭等生活所需,15分钟生活半径内的功能不断“上新”,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丰富、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体验,使居民品质化生活稳步提升。随着一个个便民生活圈的建成,如何长效保持“圈”的功能,各
相关部门做足了功课。市、县(区)、街道、社区建立了四级“圈长制”,坚持先规划、再建设,整体谋划、分步实施建设,常态长效管理;持之以恒、自觉自律、科学完善的长效机制,为生活圈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我们还注重示范带动,先行选择条件较好的生活圈试点推进、积累经验,形成可复制的生活圈建设模板。”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进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二、高品质建“圈”满足群众新期待
在鹤壁,你会深刻地感受到有种幸福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稳稳地“圈”起百姓幸福生活、“圈”出民生幸福答卷。
围绕“一老”,打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46家,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0 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31家,面积6.1万平方米,床位1525张。
围绕“一小”,城区已建成中小学和幼儿园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校园配套102项,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到85.3%。
围绕“一青壮”,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万余人次,新增技能人才近3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万余人,持证人员总数达到48.37万人。
围绕“社区文化”,打造书香社区、国学教育、家长学校等活动场所82处, 建成淇河书屋65座,社区书屋134座,投放图书35.8万册,服务群众68.5万人次。
围绕“绿色出行”,在城市主次干道增设、提升95条慢行通道,新增297个公交站点,打造公交港湾35个,建设骑行专用道48条,改造充电桩2万余个。
围绕“健康医疗”,增设、修复健身器材720台,修缮健康步道、社区健身路径468条,新建体育场馆45个,室外综合健身场地201个,社区游园及小型公共开放空间210个,多功能运动场地103个。高质量建设卫生服务中心15个、卫生服务站46个,残疾人康复站37个,家庭医生签约百万余人。
围绕“便捷消费”,改建便民消费市场19处,建设提升小型便民超市448个, 建设智能快递箱、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327个。
围绕“市政提质”,社区内新建垃圾分类收集站520座,新增智能化垃圾分类柜195个,社区及周边新增绿地435万平方米,增设停车位2.7万余个;新建车棚893座,爱心驿站62个,智慧安防小区建设314个,公厕、无障碍化设施高标
准改造和建设258处,直接惠及23万户69万多人。
围绕“综合服务”,新建、改造高标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4个,自助政务服务站10个,增设证件办理、缴费、纳税等自助服务设备36台,24小时便民服务站20个,社区综合服务站52个,智慧警亭4个。
一组组数据是我市高品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具体体现,彰显了我市多年发展的“民生温度”与“幸福质感”,让人民群众的高品质幸福生活可“圈” 可点。
董女士居住在淇滨区东方社区,她告诉记者,近两年社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她的退休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社区有钢琴教室,有话筒、音响等整套音乐设备,全部免费使用,我没事儿就跟老姐妹去唱歌。社区还有一个共享厨房供独居老人使用,我们还经常去那里搭伙做饭。”董女士说。
在淇滨区淇河书屋东方站看书的李慧如说:“这个书屋离我家很近,走路五六分钟就到,非常方便,而且环境舒适。”
说起家门口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居住在佳和社区的王先生感到很满意: “街对面就是菜市场,一早起来就有早市,果蔬都很新鲜。买菜回来路上经过社区附近的小铺,我还能给家里小孩儿捎点儿零食,多好!”
“之前去街道办事得请半天假,现在社区服务站就在家门口,出门买个菜顺便就把事儿办了,真是方便!”华府天下小区居民陈女士高兴地说。
山城区奔六巷65岁的居民胡国顺说:“我患有高血压15年了,自己在家里测血压也不知道准不准,在社区有专业的护士帮我测,确实很放心。”
“以前打印发票得去税务局,现在不出社区就能办理,省了不少事儿。” 2021年4月6日,我市首家街道“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站”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聆海御园社区启用,配备公安、税务、不动产登记、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自助服务终端16台,可办理查询、审批等业务143项,并且24小时开放。办完业务的社区居民张晨对记者说,政务服务进社区,实现了全天办、就近办、智能办、不见面办,办事效率、生活品质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社区有老人反映需要一套康复器材,我们不仅引进了健身设备,还购置了爬楼机”“有居民问能否在社区成立一个假期班,让孩子不出小区就能有人照看学习,我们就在小区找到了退休老教师,社区免费提供场地。”山城区朝阳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社区居民有需求,社区就会想方设法满足居民
的合理需求。
我市高品质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利化程度显著提升,在住宅小区, 居民步行15分钟的时间内,即可满足日常政务服务、品质消费、健身娱乐、养老托幼、就学就医、绿色出行等需求,让便民服务抬眼可见、触手可及、迈步可达,真正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得到百姓点赞,还受到了央视关注。
三、因地制宜建“圈”打造鹤壁样板
我市在着力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持续增强民生福祉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打造亮点,彰显鹤壁特色,树立鹤壁品牌,打造鹤壁样板。
郁郁葱葱的竹林,淇河缓缓流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朝歌文化园完美再现了《诗经》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和谐优美的画面。
昔日破旧煤球房,今日浪漫爱情小巷。山城区朝霞街南巷改造而成的爱情小巷古老又时尚,挂满红飘带的爱情树寄托着浓浓的相爱情谊;装修考究的婚姻登记大厅营造了满满的仪式感。现如今一走进山城区红旗街中段红六巷内的向上园,浓郁的工业气息便扑面而来,工业挂件景墙、矿工群雕、铁轨栈道等工业风装饰,让人们回忆起机器轰鸣热火朝天忙生产的峥嵘岁月。
浚县关帝庙街通过展现关羽的历史故事,打造了古香古色的旅游环境;淇县锦绣路运用光影融合、移步换景的手法,将法治元素融入街区的每个角落。
鹤山区打造的鹤源里古街曾是鹤壁的起源地,古街以鹤源、煤源等元素演绎鹤壁的厚重历史。淇滨区二支渠、鹤山区紫薇花城、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主题公园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除此之外,改造提升后的中凯商业街、示范区朝歌里人文小镇步行街、浚县古城商业步行街等商业街区,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增加了城市烟火气。
这些亮点特色不仅让群众成为受益者,还为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贡献了力量。我市的相关经验做法已被商务部收录。可以说,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已经成为鹤壁的一张新名片。
荣誉是激励,更是动力。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进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为民理念,围绕生活更幸福, 实现全域服务、聚焦重点、智慧服务“三个提质”;围绕优势更突出,打造标准化建设、领先性社区、老城区提升“三个示范”;围绕建管更有效,深化“四制三化”、示范学习、督导验收“三项机制”;围绕品牌更响亮,坚持品牌塑
造、媒体宣传、氛围营造“三个着力”;围绕服务更便民,突出电动自行车棚建设、淇河书屋提升、便捷消费提升“三个专项”,把生活圈画得更细更小, 让建设实绩更有“厚度”,让民生答卷更有“温度”。
丹心护健康热血铸辉煌
铜仁市中心血站 2022 年工作综述
(2023 年 6 月 14 日)
一、无偿献血架起“爱心桥梁”
在去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公布的《关于表彰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中,铜仁市再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全市880名无偿献血者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星星之火,更需众人拾柴。
铜仁是一座有爱的城市。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颁布实施,全市就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献血热潮。
而作为其中的主角——市中心血站更是担起了无偿献血践行者、宣传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弘扬“无偿献血、关爱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和动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无偿献血事业中来。
创新是方法,实践是路径。去年以来,市中心血站以深入挖掘无偿献血典范的感人事迹,影响和带动更多团体和个人主动参与,同时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志愿活动,使无偿献血理念深入人心,广泛科普无偿献血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举办各类联谊活动,注重与献血者、用血者的联动,回报社会、热心公益。
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广泛参与下,市中心血站以节假日和各种纪念日为重点,以打造“月月有无偿献血宣传主题活动” 品牌为契机,扎实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 全面普及市民无偿献血知识,极大提升市民献血热情,提升了采供血优质服务水平,营造了无偿献血浓厚氛围。
这股火热的激情宣传,澎湃了整座城市,去年市中心血站全血采集22317人次,同比增长16.3%;全血采集量达31900.9单位(约6.4吨),同比增长18.3%; 单采血小板1143人次,同比增长12.4%;单采量为1896个治疗量,同比增长8.8%。
此外,2022年市中心血站供血区域就为临床用血报销1669人次,总计报销返还412.77万元,辖区内所有临床用血医疗机构均实现现场直报。
去年9月,贵阳疫情出现以来,部分地区开始实施全域“临时静态管理”, 在全省血液联动“一张网”机制下,为保障临床救治用血和应急需要,我市积极响应,在全力保障铜仁市临床医疗机构用血同时,驰援贵阳、遵义等地8批次献爱心血液,共计红细胞808000毫升,机采血小板62个治疗量。
如今,从机关到工厂,从校园到军营,从城市到乡村,白衣天使、公安干警、人民教师、环卫工人、乡村农民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走上街头走进献血屋, 处处涌动着无偿献血爱心潮,成为铜仁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硕果。
二、坚守安全守护“生命之源”
要筑牢这座“爱心桥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健全的献血网络。随着全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整体医疗水平大幅上升,各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的需求逐年增长。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市卫生健康局的坚强领导下,市中心血站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着力采供血服务能力建设,把满足用血需要和保障用血安全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助推采供血工作与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筑起捍卫血液安全的铜墙铁壁。
血液质量是血液安全的重中之重,作为连接献血者与患者的纽带,市中心血站严把血液“安全关”,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每一项操作规程, 规范处置每一个环节,形成从血液采集检测、成分制备、储存运输、质量监控等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持续改进,确保了血站工作流程合理,同时也保障了血液安全。
过去的一年里,市中心血站全体干部职工聚焦主业,精益求精,持续优化提升服务水平,对站各科各岗位常态化监督,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研究落实对策,群策群力保证采供血环境符合质量要求,严把血液及其制品质量,确保每一份从血站发出的血液安全有效。
而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血液信息化建设,去年该站血液信息化升级通过国家二级等保验收,并在市公安局网安大队进行备案,对采供血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各类采血、制备、温控、发血等仪器设备全部接入信息系统,做到了从血液采集至发血全程信息化管理追踪,下一步将实现全市血液信息化联网。
三、X建引领夯基固本促发展
做好血站各项工作,离不开一支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去年以来,市中心血站进一步加强X建引领,将X建阵地前移至采供血一线,引领和
教育广大X员干部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实现X建和业务相得益彰、融合推进。“我们始终把ZZ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X,推动X建和X风廉
政建设工作与血站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X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每一名X员模范带头作用,创新推动采供血事业高质量发展。”市中心血站站长冉茂宝介绍。
市中心血站X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团结X员干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X建+业务”融合并进的工作新格局,紧密结合采供血公益事业特点,不断深化“热血先锋”X建品牌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服务品牌,X员走街头、入社区、进医院,与献血者和受血者面对面,解需求、破难题,在血液采集等重点工作中作表率、当先锋。
而其中创建的“热血先锋·红心向X”支部品牌,组织全体X员参与疫情防控,累计在铜仁火车站疫情防控卡点为2467名群众提供了疫情防控等服务, 参与市妇联组织“花蜜行动”与留守未成年人结为对子,给孩子当“爱心妈妈”, 多人获得“国家级无偿献血奉献奖”。
除此之外,血站支部带领X员干部和全体职工履职尽责,打造出一支讲ZZ,讲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队伍,确立了“抓两头、带中间”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对干部选拔聘任、教育培养、考核评价、监督问责作出明确规定, 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推广新技术新项目运用,两名同志获得“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优秀护士”荣誉称号。
“服务人民,建设一流现代化血站,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冉茂宝表示, 血站将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站干部职工创新前行,为全市人民筑起一道守护生命的“热血长城”。
砥砺奋进新时代 谱写兰台新篇章
张掖市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6月9日)
档案无语,薪火相传文明史;兰台有情,无私奉献天地宽。近年来,我市各级档案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四个好”“两个服务”要求,不断强化担当作为,扎实推进“四个体系” 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获评“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中国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市档案馆被表彰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 档案工作经验做法两次在《中国档案报》头版头条报道,甘州区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国家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2022年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 我市荣获全省第一。今年3月,全省档案业务培训班在我市举办,张掖档案工作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一、X管档案,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以听取汇报、工作调研、作出批示等形式关心指导档案工作,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对档案工作指方向、明路子、提要求,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各级X委政府支持下,市、县区全部建成档案馆新馆,全市所有乡镇全部达到规范化档案室标准,80%村和社区、机关单位建成规范化档案室。
二、局馆协同,提升档案治理效能
坚持完善X委、政府领导,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将档案工作纳入市X政督考一体化平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季度评价,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全力推动档案法治建设,严格档案行政执法, 大力开展档案普法宣传,深入推进《档案法》《甘肃省档案条例》落地实施, 全市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局馆联席制度,坚持办局一体、局馆联动,重要事项提前协商、重要工作协同推进,切实做到工作一盘棋、分工不分家,全市档案工作步调一致、协调推进,市县区上下贯通、互动共进, 档案治理效能有力提升。
三、加快转型,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抢抓张掖被列为全省档案信息化试点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发展。2022年5月,张掖市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立项,12月开工建设,计
划今年底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争取通过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验收。甘州区数字档案馆建成待申请验收,民乐、高台、山丹、肃南县档案馆建立计算机中心机房,正在积极筹建数字档案馆。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推动传统管理向数字化、智慧化管理转变,推动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大提升、大跨越。
四、盘活资源,用档案讲好张掖故事
树立档案“大资源”理念,积极加强红色档案史料和民间档案文献、地方特色档案、音像多媒体等特殊载体档案收集,改善资源结构、提升资源层次, 有力促进全市各级档案馆藏资源结构多元化。围绕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强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着力推出一批有档案特色、能吸引观众、适应现实需求的档案文化产品。市档案馆编纂出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丛书》
《张掖人物》《张掖市档案志》等图书20余种,其中《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张掖市档案馆卷》待终审通过后将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六县区档案馆编纂《甘州记忆》《沙河望春》《文化里的高台》《我的艾黎情怀》《韩正卿与民乐》
《祁连英魂——红西路军在肃南》等图书资料40种。拍摄《守护历史的记忆》
《存史鉴今·资政育人·服务三农》《镌刻历史·资政惠民》《万水归库》《肃南裕固族口述档案》等档案专题片12部。精心策划争取档案项目,“张掖市档案馆抗日战争档案史料编研”被国家档案局批准立项,“河西走廊红西路军档案史料征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等一批科技项目被省档案局立项。积极举办陈列展览,精心制作布展“永远不忘来时的路”X史资料展、“百年风华忆初心、凝心聚力开新局”张掖市X史资料展、张掖市发展成就展、馆藏珍品档案展、“甘州荣誉”“记忆民乐”等线上线下展览12个,策划推出档案特色红色研学系列活动,接待参观、考察2万多人次,档案利用服务达到新水平。
五、锚定方位,主动服务中心大局
聚焦“一屏四城五区”建设,及时跟进归集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活动档案,高质量完成重点项目的归档指导和验收工作,全面收集生态建设、产业转型、科技创新、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城市改造和X的建设等有关资料。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要工作,积极打造全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试点,建成脱贫攻坚及疫情防控“两类档案”专题数据库。市档案馆与省档案馆、兰州大学课题组合作,完成国家重点档案保护开发项目《祁连山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档案调查与叙录》张掖卷的档案梳理与编写工作,建
成祁连山生态保护档案专题数据库。跟进全市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建设,加强红色档案收集保护,建成红西路军档案史料陈列展和专题数据库。
端稳就业“饭碗” 兜牢民生底线
珲春市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综述
(2023年6月14日)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珲春市聚焦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主线,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推动创业带就业,积极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目前,珲春市城镇新增就业64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02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75人,已全部实现帮扶就业。
年初以来,珲春市积极开展“春风行动”“职引未来、就在珲春”“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3场次,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沟通桥梁, 保障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充分运用省“96885吉人在线”、延边州人才网、珲春就业创业公众号、视频号等公共就业平台,为272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布2285个用工岗位信息。赴吉林市、桦甸市开展优质劳动力现场招聘,赴省内高校开展人才回引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为企业招聘1688人。其中,高校毕业生573人。
今年以来,珲春市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2人,目前,全市城镇公益性岗位在岗1189人。帮助珲春市谷丰专业种植农场被认定为2022年省级返乡创业基地,另有7家单位正在申报市、州级返乡入乡创业基地,共带动就业6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25万元,成功帮扶1家企业、31名创业者,带动就业150余人。开展面点师、育婴员、焊工等10余类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59班次, 培训学员1776人。开展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8期,培训合格人数215人。
同时,珲春市积极落实全省“万名人社干部进万企”活动,市人社局成立工作专班,“一对一”包保48家规上及重点企业,制作发放惠企政策明白卡, 解决企业人才分类定级、职称评定等问题24个。推动政校企深度合作,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活动,组织延边大学珲春校区8个学院相关负责人、27个专业毕业生导师、学生代表到吉林紫金铜业、华瑞参业两家规上重点企业和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进行走访、交流,政校企三方就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优化在校生指导服务、凝聚企业就业资源等方面达成共识。积极向延边大学珲春校区的1148名应届毕业生发出“扎根吉林、奋斗吉林、圆梦珲春”的邀请,特邀8家优质企业为延边大学珲春校区毕业生提供20余类89个就业岗位,近500名毕业生
与招聘企业实现对接交流。其中,40余名毕业生现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20 余名毕业生向企业投递了简历。
珲春市将持续抓实抓好“万名人社干部进万企”活动,深入开展走访调研, 与企业保持沟通联系。适时开展域外劳动力引进,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支持企业开展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加大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指导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提供就业创业帮扶,加大就业见习、公益性岗位等开发力度,依托国家、省、州、市各级公共人才服务平台全面进行招聘,密集开展就业援助月等各类招聘活动,全力做好新形势下稳就业工作。
珲春市将积极为本地高校提供实习、实践、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服务,赴省内外高校开展招聘宣介,促进毕业生来珲、留珲就业。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训中心建设,让更多优秀青年集聚珲春,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聚财力 统筹资金增效益
湖南财政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工作综述
(2023年6月15日)
近年来,湖南省财政厅以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为目标,持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全面盘活存量资金,多措并举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腾出更多财力保障基层重点民生领域需求,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百姓的“好日子”。
一、支出结构深度调整财政资金“秉要执本”
省级率先示范,腾出财力厚实基层。湖南省财政厅提请省委、省政府印发
《关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通知》,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全面清理省级支出,“有保有压”深度调整支出结构,腾出财力支持基层“三保”。2019年以来,省级一般性支出压减31.1%,而省对县区财力性转移支付增长1.7倍,年均增长20.4%,是县区地方收入年均增幅的两倍多,县区财政支出占全省支出比重达到64.6%,较全国平均占比高10.6个百分点。
强化激励约束,督促市县节用裕民。提请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区财政平稳运行工作的通知,加大对县区“三保”监测力度,实行“分级负责、分色预警、分类管理”,部署高风险县区“一县一策”制定支出管控方案,大力压减运转经费,严控“三公”、会议培训、委托业务、信息化建设运维等一般性支出;清零重构项目支出,除落实X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外,其他项目支出一律收回,优先用于“三保”;精简规范编制人员,临聘人员在只减不增基础上逐步清理规范,公益性岗位尽量采用兼职方式,着力节约人力成本;续本降息隐性债务,引导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替接他盘”,降低贷款利率,推进隐性债务防断链、优结构、降成本。对工作力度大、成效好的县区,省财政在分配财力性转移支付时给予专门奖励。
二、扩大结转结余资金清收范围沉淀资金“颗粒归仓”
近年来,财政支出盘子持续扩大,出现了跨年度项目资金连年结转,以及结转结余资金笔数多、核实难等问题。对此,湖南财政对症下药,多措并举。一是加大结余清收力度。在中央要求统一收回结转2年以上资金的基础上,将部门基本支出、“三公”经费、结转1年以上的资金全部收回。二是改革预算安排方式。由“当年报批、一次安排”调整为“一次报批、分年安排”,超期结转
一律收回,以后年度确需资金的,按不低于10%的比例调减预算,资金缺口由部门统筹解决。三是优化预算执行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简化流程,将应收回的结转结余资金在系统中自动识别、自动锁定、自动扣回;符合保留条件的资金于年初自动批复下达,推动结转结余资金尽快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产生实际效益。
三、强化预算安排与执行进度挂钩滞留资金“涓滴归公”
打通资金流转梗阻环节,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尽快将财政资金转化为实物工作量,是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生效的关键。一是完善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印发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的通知》,建立健全限期分解下达机制,强化考核通报机制,分处室、分部门、分地区逐月通报预算执行情况。二是建立资金安排与预算执行进度“三挂钩”机制。与年初预算细化程度挂钩, 对年初预算细化程度低于70%的省级专项资金,按一定比例扣减规模;与专项资金下达进度挂钩,要求各类专项资金要在每年6月30日前下达完毕,据实结算等特殊项目资金最晚不得超过9月30日,未按期下达的资金一律扣回;与部门预算执行进度挂钩,对执行慢的部门,直接扣减下年度预算。三是开展省直部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制定《湖南省省直部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办法》,明确将预算细化程度、预算执行进度、省级专项资金下达进度和分配情况、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情况等作为重要指标,开展综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硬约束, 对评价结果实行全面通报,评价结果靠后部门直接扣减下年预算。
四、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单位资金“百川归海”
印发《关于规范单位资金管理推进全口径预算的通知》,充分发挥各类资金统筹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使用绩效。一是单位资金纳入预算。从2022年起,各部门单位资金全部纳入部门和单位预算管理,与财政拨款、财政专户资金同步编制、统筹使用。二是统筹有序安排使用单位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和单位资金合力,除政策规定外,将各类资金中可统筹的部分打通盘活,用于保障部门和单位正常运转以及事业发展需要,在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非财政拨款收入可以满足支出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得新增申请财政拨款。三是清收盘活存量单位资金。强化财审联动,联合审计部门对单位资金来源实行穿透式审核,探索建立单位资金结余清理机制,将沉淀闲置、低效无效资金予以清收,清收后的单位资金余额纳入部门和单位下年度预算统筹安排。
五、开展单位银行账户专项清理隐匿资金“显形归位”
针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多头开户、私设账户、隐瞒收入、资金趴窝的现象, 省财政联合审计部门协同发力,把“藏起来”的钱找出来。一方面,从终端入手“查”。在部门自查自报、金融机构清查基础上,对760个省直单位1381个账户进行审计,对历年结存资金31.75亿元,采取撤销账户、整合使用、缴回国库等方式予以盘活。另一方面,从源头着手“管”。规范账户开设,除零余额账户外,国家部委下拨经费的一级预算单位、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保留一个专用账户,多余账户一律撤销。建立财政专户、银行账户定期清理机制,全省财政专户由2017年的近9000个压缩到1836个,省级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核减了三分之一。六、加大国有资产资源清查盘活力度唤醒“沉睡资产”
按照“全口径、全覆盖”的要求,对全省国有资产资源清查摸底,综合运用“用、售、租、融”四字诀,唤醒“沉睡资产”。2022年,全省通过开展国有资产资源清查处置实现总收益达1500亿元,其中入库收入超500亿元。一是能用则用。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资产调剂、资源整合。省本级打造共享共用公物仓样板,各市州比照组建;长沙、岳阳、娄底、永州等探索文旅、光伏、风电等资源利用;湘潭、郴州等腾笼换鸟激活园区闲置资产。二是不用则售。除不动产公开处置外,邵阳等多地通过竞争性方式转让特许经营权,增加财政收入。三是不售则租。将短期内难以出售变现的经营性资产,委托管理、统一公开招租。株洲等地归集零星分散门面,打包划转专业国企集中运营。四是能融则融。鼓励国有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长沙湘江集团成功发行全省国企首单类REITs项目,岳阳创新推进供应链ABS资产证券化,株洲、衡阳、怀化探索林权抵押贷款。
风景这边独好
咸丰县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2023年6月8日)
万物丰饶,咸庆丰年。
在武陵山腹地的鄂西南边陲,悠悠流淌的唐崖河滋润出一片神奇秀美的土地——咸丰。去年,咸丰县旅游接待6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
建州40年来,咸丰县通过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唱响“来咸丰·庆丰年”品牌等举措,旅游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绿水青山变旅游胜地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收入的增加与意识的提高,老百姓外出旅游愿望增强。
1992年12月,咸丰县旅游局成立,与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至此拉开旅游发展的序幕。
提到县内旅游业发展,坪坝营景区是标杆。
“呼吸新鲜空气、体验高山索道、俯瞰旷古森林来到坪坝营,如同走进一幅画卷。”6月1日,陕西游客王女士连连点赞此次坪坝营之行。
在咸丰县坪坝营镇坪坝营村村民罗丙双儿时的记忆里,都是大堆小码的木材、黑烟冲天的炭窑、斑秃的荒山。当年,村民扛着锯斧、喊着号子,在莽莽林海放倒一棵棵树木,仍然穷得叮当响。
2001年,坪坝营生态旅游区风景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咸丰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经营、群众参与”的思路,先后引进咸丰三特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鄂旅投公司等市场主体参与坪坝营旅游开发,成为恩施州内最早开发的景区之一。2010年,坪坝营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这片古老的原始森林已成为众多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地,实现从“卖木材” 到“卖风景”、从“卖药材”到“卖空气”的华丽转身。今年“五一”小长假, 坪坝营景区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
地下仙宫黄金洞、茶海羌寨麻柳溪、地心漂流 唐崖河风景名胜区于2011 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唐崖土司城址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申遗工作,2014年9月顺利通过国际专家的现场考察评估,2015年7月4日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短短两年时间就申遗成功,创造了中国申遗史上的奇迹,被业内赞誉为申遗史上的“唐崖速度”。
恩黔高速公路、黔张常铁路通车,让咸丰县旅游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沧海桑田数十年,咸丰县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要素日趋完善的全过程。目前,该县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美丽乡村景点50余处。相继荣获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中国天然氧吧、湖北旅游强县等称号。
二、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千百年来,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咸丰各族儿女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吊脚楼、民族服饰、南剧、傩戏等,成为咸丰县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文化是咸丰县最闪耀的名片,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最具辨识度。”咸丰县委书记郭玲表示,
把“文化咸丰”作为“五个咸丰”之首,旨在全力释放文化价值,以文兴业,焕发文旅新活力。咸丰县坚持以“文化咸丰”建设为核,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等旅游价值,着力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产品化、市场化。
擦亮世界级“金字招牌”,做好保护利用唐崖土司城址的文章,以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带活一个镇、盘活一座城,打造文旅融合的样板。定期举办唐崖土司文化旅游节,与贵州海龙屯、湖南永顺老司城强强联合,持续举办中国咸丰·世遗唐崖论坛,加快配套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让世界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以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为背景,以土家族传统文化为串珠,打造大型南剧《唐崖土司夫人》,进一步推介和宣传全县文化旅游。
“文化和旅游相伴而生,密不可分。”在咸丰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从简单的看风景到感受历史的底蕴,这既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认知与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又是丰富旅游产品、创新载体的绝佳方式,文旅融合产生叠加放大的倍增效应。
青山绿水养眼、蓝天净土养肺、民族文化养心、乡村生活养神。如今,咸丰县的氧心之旅、文化之旅、探寻之旅、红色之旅等深受游客欢迎,文化和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多元,生态和文化同频共振展翅飞,文旅事业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三、唱响“来咸丰·庆丰年”品牌
“插秧节办得好,让我们可以亲近自然、感受快乐。”重庆市黔江区的游
客陈涵说。
硒田插秧、浑水摸鱼、徒手抓鸭、田间拔河、泥地足球赛 5月,咸丰县忠堡镇马倌屯村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插秧节,每天吸引2000余名游客前往。
咸丰县以文体搭台,让经济唱戏,引来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今年以来,咸丰县已举办万人游咸丰、鄂渝边区首届油菜花节、首届“来咸丰、庆丰年”春社文化节、首届咸丰森林马拉松、首届富硒白茶节、第二届插秧节等“农文旅体”活动赛事。
与此同时,咸丰县还积极“走出去”,举办多场旅游营销活动,到武汉、重庆、长沙等客源地市场讲述咸丰文旅故事。
“感受到了咸丰人民的热情。”“19摄氏度的夏天,一定要去感受。”“咸丰的景色美、美食多、民风淳朴、气候宜人,期待今年夏天再次走进美丽的咸丰。”系列旅游推介活动赢得观众赞叹连连,同时,咸丰县与客源地旅行社签订大量合作协议,进一步激活和释放旅游消费市场活力。
40年风雨,40年变迁。如今,咸丰县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生态文化等优势和特色资源,精心策划推出“四季游咸丰”“咸丰等你来”等系列活动,吸引“来咸丰”的流量,形成“庆丰年”的品牌,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云南省教育工作综述
(2023年6月2日)
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全面贯彻X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步向前,全省各族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抓根本育新人
“创办女高只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把一批批大山的女儿送出大山,培养成为X的好女儿,是梦想的第二步。我和我的同事们仍在坚守、仍在奋斗。” 年初,张桂梅第三次站上“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的讲台,以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讲述“梦想的力量”,为师生们上了一堂思政“金课”。
我省始终把加强X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始终把X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X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和研究教育工作,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省、州、县三级X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全面落实高校X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中小学校X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创新实施民办高校X建积分制管理,完善大中小幼、公办民办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ZZ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在全省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在中小学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并加快推进分课堂建设,开展学校X组织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我省成为全国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地区。
在全国率先推进中考体育美育改革,大幅提高体育分值,增加艺术分值; 创建云南省“守望云心”心理服务平台,建立1个国家级高校心理健康与咨询示范中心。在全国率先出台初中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创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3个、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14个。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 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二、补短板提质量
我省加快补齐教育资源普及方面的短板,充分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权利,教育普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1年以来,我省连续3年将新建、改扩建200所幼儿园作为10件惠民实事之一,学前3年毛入园率提高到92.46%。统筹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部属高校托管帮扶、教师“省管校用”帮扶、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州(市)内优质高中帮扶和协议帮扶,共帮扶129个县(市、区) 的212所县中,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99%。全省建档立卡脱贫家庭辍学学生自2020年底起保持动态清零,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7.39%。建设17个州(市) 职教园区(中心),通过“3+2”贯通培养等模式实现了16个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全覆盖。高校数量从2012年的68所增至89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55.61%,进入普及化阶段。
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我省出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3所国家“双高”学校建设支持力度,遴选省级“双高”20个、“双优”45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46个,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高水平组建西南联合研究生院,遴选包括34名院士、291名“杰青”和长江学者等在内的325名“双导师”,成功举办导师论坛,打造了高等教育振兴的新增长点。出台振兴高等教育、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若干措施,推进学分制改革等在内的“121”工程。连续5年开展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建立基于质量评价的资源配置和经费分配导向机制,以评价为牵引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0个。全省博士学位授予高校10所,硕士学位授予高校增加到13所。云南大学成功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全省高校有4个A类学科,较上一轮新增2个;2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较2020年同期增加17个。实施“百万大学生兴云南”行动,连续多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总体稳定,10 年来高校累计培养输送近300万高素质人才。
三、增活力强保障
曲靖市印发“作业校内公示牌”“作业通报栏”参考模板;昆明市龙翔小学、楚雄市鹿城小学等学校因校制宜,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我省以巩固“双减”成果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我省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系统推进中考和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双减”,全省2553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减少至51个,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稳妥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全省96所“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完成规范治理。2022年,省政府与教育部签订部省战略合作协议、与29所部委属高校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19所部属高校与我省17所高校签订校校帮扶协议。积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辐射中心,做强做优“留学中国·学在云南” 品牌,全省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10720人,开齐南亚东南亚国家15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15个国别区域研究中心,打造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明论坛、澜湄职业教育联盟等标志性交流平台。
为持续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我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和学生资助体系,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从X的十八大以前的664.07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158.75亿元。全面推开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基础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教师编制“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累计奖励2500名从教20年以上的优秀乡村教师,稳步提高师资保障水平。实现义务教育网络全覆盖,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涵盖全学科数字资源9000多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建设实现“4个100%”目标,教育系统长期保持总体平稳。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信阳市着力花园城市建造综述
(2023年6月14日)
这是信阳城市建设的高光时刻!
马耳他当地时间6月2日,第21届国际花园城市全球总决赛结果揭晓,我市摘取最大人口级别组E类城市综合金奖和“艺术、文化和遗产管理”单项金奖, 这意味着我市向花园城市迈进了一大步。
城有山林市有园,是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的愿景。今天的信阳,这些已经触手可及。着力花园城市建造,以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双创” 为抓手,推动城市建设朝着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方向迈进, 这无疑是信阳城市发展史上重彩的一笔。
一、高站位谋划编制美丽愿景
站位决定方位,思路决定出路。
2022年1月,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系统谋划提出“1335”工作布局,高点站位、高位谋划,在实现“两个更好”重大要求、落实省委“十大战略”的高格局中找准了信阳发展的新坐标。
“5”中的着力花园城市建造既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又回应了信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通过不断提升路网、绿网、水网建设水平,构建
生活圈、健身圈、阅读圈,建设浉河景观带、科创新城、高铁新城、职教新城
和生态康养示范区五大片区,塑造生态休闲、健康活力、品质生活的城市特质。开门要善于找到门锁,抓工作也要善于找准抓手。对标与信阳地理位置相
近、气候条件相似、城市规模相等的友好城市浙江省衢州市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我市找出了推进花园城市建设的最佳抓手,明确了“2023年摘得国际花园城市桂冠,2024年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目标,将站位提高,跳出信阳看信阳,放眼世界发展信阳。
选准路子,就要迈开步子。“双创”构想正式转化为市级决策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组长、市四大家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高规格“双创”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纵向贯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横向联动市直相关部门的创建责任体系,并印发了《信阳市国际花园城市竞赛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创建工作,以创促建、以创促优,
着力打造信阳地域特色的花园城市。
“双创”涵盖城市建设、管理、环境、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系统化制定方案外,与之相应的项目建设和规划亦十分重要。
河南省鄂豫大别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中部地区重要文化传承区建设、淮河生态系统共建、鄂豫皖省际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城市打造、“健康信阳”建设,以及可持续示范区和示范社区建设等,是开展“双创”的底气,让信阳人民对于创建成功多了几分期待。
《信阳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2-2030)、《信阳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修编》(2016-2030)、《信阳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分步实施,分别从生态安全屏障、公园绿地建设、能源消耗增量等不同方面助力着“双创”的开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今年3月3日,全市花园城市建造暨国土绿化工作推进会又提出创建新目标,启动市县“花园城市”同创,用3年至5年时间,市辖各县全部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域打造花园式宜居城市。
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干群共参与的创建大格局自此形成,全市上下凝聚共识、汇集合力,开始擘画“花园城市”新蓝图。
二、满城皆是园着眼幸福愿景
“我喜欢花花草草,家里有绿色看着就舒心。”羊山新区幸福家园沈文秀家里,摆放着虎皮兰、长寿花、天竺葵等各种花卉植物,她却说,“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到户外去了。家里养的花草再多,还是有局限,外面到处是花草树木, 出门就逛园子,看哪儿都舒服。”
的确,“花园”已成为信阳人口中流传最广的关键词之一,大街小巷,各类公园星罗棋布,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 建成区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2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7%,市民对城市绿化环境满意度高达95.6%。
花园城市建造,其实就是打造一个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组合,兼具“生态城市”的科学因素和“园林城市”的美学感受。在这个进程中,信阳融绿入园入城,坚持“园林化”布局、“精品化”建设,推动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功能提升。
贤山郊野公园、白鹭湖公园、大别山主题公园、羊山公园续建工程等先后
启动,龟山郊野公园、南湖公园、奥林匹克竞技园改造项目如期完工并向市民开放。同时,充分利用道路节点、拆违拆迁等闲置地块,将城市中的“小角落” “巴掌地块”打造成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口袋公园”,相继建成了低碳环保的临建公园、拆墙透绿的架子山公园、消防主题的坪溪园等30余个精品游园, 均衡了绿地布局,形成“满城皆园”的独特景致。
“这是我不认识的信阳!”6月10日,定居郑州的严炎回到家乡信阳,驱车经过羊山新区时,看着蓝天白云下一步一景皆成诗的怡人景致发出感慨。坚持生态空间为“绿”所用、为“民”所用的建设理念,我市在探索花园城市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阔,启动实施“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羊山新区东、西生态绿廊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绿廊沿线更多的居民享受到了“绿色福利”。
而立足构建“七山环抱、两湖相映、一河带城、水网纵横”的山水海绵城市生态格局,更是将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花园城市建设相结合,把全域海绵宏观目标细化落实到绿化项目地块,相继建成100多个绿色生态海绵项目,新改建海绵型公园游园20座,重点打造了南湾片区、湖东片区、羊山片区等3大精品示范区和北湖海绵管控示范区。
“出门不到5分钟就可以到达,园里慢跑半小时一天都神清气爽。”清晨的羊山森林植物园鸟鸣啾啾,夏日的阳光从树叶间隙穿过,照在晨练的杨文魁好气色的脸庞上。该园是羊山中轴线和“四水同治”城区补水项目中重要的蓝绿生态节点,今年2月,以“全域海绵”典范项目正式入选《中国美丽城市》2022 年度作品奖。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合乎自然和人性的城市发展, 让今天的信阳人得以在青山绿水的闲适中涤荡心灵,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三、共享新空间让城市更宜居
经过市行政中心的路人,每每都会被此处吸引,公共空间全面开放,花草高低错落,设计别具匠心,北通羊山植物园,南连百花园,俨然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大公园。
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全力以赴实现城市绿色空间共享,因地制宜开展“拆墙透绿”行动。还绿于民、共享空间,成为我市着力打造花园城市的重要举措。至今,已完成拆墙透绿1500多处,从封闭到开放,从部分闲置到全时使用,以围墙的“减法”换来城市景观的“加法”,最大程度提高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
福感,折射出信阳这座城市的善治、温情和文明。
“饭后散散步就到了,挑本喜欢的书静静地看,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小憩。” 6月9日,新七大道浉河区八小西侧的浉河远方书屋里,忙碌工作了一上午的胡
志翔用这种无目的的阅读方式,让自己放松下来。下午2时40分,充满了电的他又斗志昂扬地返回工作岗位。
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已建成城市书房76个,以城市书屋推进“15分钟文化圈”建设,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阅读服务。
6月8日下午高考结束,十几年的苦读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一位考生走出考场就扬声笑道:“终于可以去青年露营基地Happy了!”蓝天白云、湖水草地、人间烟火、精致美食,不用去远方,你所向往的爱与自由这里都有。这是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张霞雯对建在市中心的青年露营基地的描述。
五一期间同样火出圈的还有北湖江南景区,园内有滨湖沙滩、流水广场、房车露营基地和帐篷露营基地,被称作信阳的“马尔代夫”。不出城区即可露营,使信阳人得以以最好的方式回归自然,邂逅城市里的美好生活。
城市的核心是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共享空间,通过“生活化、场景化” 的打造,不断提升城市绿化空间的品质与活力,为市民提供更多游玩、休憩、阅读、健身和观赏的场地,使居住环境与城市发展高效协调、步调一致,信阳这座城市正散发出不一般的宜居魅力。
但共享绝非简单的“一敞了之”。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仅口袋公园,就有专门为青年打造的,结合青年群体的特点,增设了健身、“遛娃”设施,以及
“休闲茶馆”等服务;有充分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和老年友好型的,几乎成了老年人的社交场。同时,还有包括奥林匹克公园、南湖公园、花镜园及浉河南北岸滨河景观带在内的浉河带状公园,通过城市绿道、滨水栈道串联成滨河林荫
步行网络,形成一个串珠结构的公园体系带,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游览体验。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对美好环境的孜孜追
求,是城市发展应有之义。曾经的信阳,在“两山”理念指导下,拿下一连串国字号招牌,城市颜值不断提升。今天的信阳,犹如一位画家,尽情地挥动着画笔,用五彩斑斓的调色盘,以图绘就更宜居宜业宜游、令人向往的现代优美花园城市。
弘扬延安双拥运动光荣传统 谱写新时代军民共建新篇章
汉中市双拥创建工作综述
(2023年6月6日)
80年来,“军爱民、民拥军”这一我X我军的光荣传统历岁月沧桑而不变、经时代变革而弥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创造着新的更大辉煌。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服务X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不断改进创新、与时俱进,双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20年分别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汉中这片红色热土上赓续传承,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合力。
一、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双拥工作
我市各级X委、政府和驻军机关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ZZ任务,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 形成了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双拥办,落实编制、人员、经费和办公地点,驻汉部队明确了双拥工作联络员,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统筹抓、成员单位配合抓、军地领导共同抓的领导机制。常态化推进工作实施,定期召开X委议军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现场办公会、军地联席会,及时解决双拥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研究落实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重点任务、职责分工和推进措施。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体系,成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376个,安排专人负责双拥工作,为开展双拥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机构保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化拥军活动,双拥学校、双拥公园、双拥酒店、双拥影院、双拥门店等先后签约授牌,受理完成11.4万名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业务,2022年12月公布汉中市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清单目录(第一批),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惠优待服务。
二、全力保障部队促进战斗力提升
各级地方X委、政府聚焦不断提升部队战斗力,积极解决驻汉部队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优先保障国防建设支出,持续加大驻汉部队经费投入, 投入资金2.5亿元(其中市本级1.04亿元),用于驻汉各部队国防信息指挥系统、
官兵住房、文化器材、武器装备仓库、执勤设施维护建设以及官兵生活补助等, 建成了汉中市民兵综合训练基地和汉中市征兵大厅,助力提高部队装备信息化水平。安排双拥工作经费支出1974万元,其中用于驻汉部队、海军“汉中舰” 的春节和八一拥军活动经费1937万元。在全省率先出台实施《汉中市关于推行高校毕业生带编入伍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基础上,2022年8月制定出台《汉中市带编入伍高校毕业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带编入伍557名,从源头上改善提高军队人才素质结构,以优秀人才引领和支撑强军事业。召开专题会议,协助部队完成三处净空障碍物的整治工作,解决随军家属调动36人、驻汉部队官兵和汉中籍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449人。
三、用真情实举诠释尊崇军人理念
为了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完善优先、优惠、优待的褒奖措施,全面做好优待金、抚恤金发放和退役军人安置、就业等工作,全力保障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为享受国家定期抚恤优抚对象及时、足额发放抚恤生活补助31760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8898.99万元。组织开展“关爱烈士父母活动”,为全市45名烈士父母开展健康体检和疗养,赠送3.5万元医疗慰问礼包。组织慰问942名边海防官兵,为859名荣立“三等功”以上官兵送立功喜报、功臣牌匾和奖金;高质量安置16名转业军官和248 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参加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384人,常态化提供线上线下就业服务,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75场,参与单位、企业970 家,提供岗位27839个,签订意向协议35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退役军人60人。加大纾困帮扶力度,走访慰问困难退役军人4459人,走访慰问老复员军人、伤病残退役军人等重点人员3559人,共计帮扶慰问8018人、慰问资金280.3 万元。关爱基金共计援助帮扶困难退役军人50人,援助61万元。表彰市级“最美退役军人”53名、“最美军人家庭”28个、“最美拥军人物”30名。
四、急难险重当先锋支援社会建设
驻汉部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成为急难险重任务的“冲锋队”、支援社会建设的“生力军”, 为汉中建设发展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16名现役干部担任学校国防教育课外辅导员,为22所学校军训学生1.47万人,为汉中市实验小学、汉中市幼儿园等4所学校捐赠教学器材和学习用品,发动官兵向受灾群众捐款约24.62万元;圆满完成了勉县“8·21”特大暴雨、略
阳“8·26”特大洪灾、镇巴“9·9”山体垮塌救灾等抢险救灾任务及“两站一场”和高速路口疫情防控、专机警卫勤务、“十四运”安保等大项遂行任务, 确保了社会平安稳定;累计投入扶贫经费360余万元,组织种植养殖技术培训12 次,捐赠化肥、苗木等价值10万元,开展医院专家到贫困村巡诊8次,帮扶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好传统、好氛围在天汉大地生动展现。
新时代新征程。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双拥工作的形势任务,紧紧围绕服务X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弘扬双拥优良传统,不断挖掘新载体、新内涵,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奋力谱写汉中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厚植教育沃土 书写教育新篇
相山区全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6月14日)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教育,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教育,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回眸相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有太多的精彩。一路走来,相山区教育局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办更高水平、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教育,全区教育系统实现了平安和谐发展,教育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一、注重特色教育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课后服务时间,走进相山区钟楼中学,绿茵场上同学们扎扎实实地进行着基础的足球技术训练 身姿飒爽的同学熟练地运球、带球过人、传球、射门。这得益于相山区钟楼中学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基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开设的课后服务特色课。这些课程不断拓展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其中,校园足球亮点频频。在近期结束的相山区校园足球联赛中,参赛队伍达到40支,400余名足球“小将” 参赛,场次约百场。钟楼中学荣获初中女子第一及初中男子第二名的好成绩。“要打造学校的特色,把校园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推广,鼓励全体同学热爱足球热爱锻炼身体,强壮体魄,从而使同学们能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钟楼中学校长葛成民说。
这是相山区在校园足球特色化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稳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 全区共有21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4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预计今年全区又将增加5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021年相山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区。成绩的背后,是相山区教育局多措并举的力量。
相山区教育局立足区情、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 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倡导“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勇争一流、报效祖国”的“校园足球文化”,并贯穿到学校各个学科的日常教育教学之中。同时,加大政策及经费投入逐步解决部分学校场地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加大体育场地建设力度,特别是足球场地的建设, 通过绿色通道、聘任、培训及与淮师大签订用人协议等方式,进一步解决足球教练员师资不足问题,相山区与淮北盛大足球俱乐部、淮师大足球学院紧密合作对辖区体育教师进行培训,逐步提升师资水平。相山区将增强校园足球、社
会足球的人才培养意识,畅通优秀苗子从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到职业足球的成长通道。与此同时,相山区把体育卫生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教育经费,连续五年合计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为全区学校建设了塑胶运动场地;近年全区投入了600多万元,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例试行基本标准》为各学校配备了体育器材、体育设施设备;2020年用于校园足球活动的专项经费达150万元,每年均成增长趋势。
二、强保障抓基础推进安心托幼健康发展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打造家门口的托幼学校,让孩子有学上,让家长放心托,是群众的企盼,更是X和政府努力的方向。为了扎实推进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相山区教育局多方位整合托育资源。探索实施街道提供公办托育服务, 曲阳街道筹划建成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全省第一家街道公办托育中心。为了扶持民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发展,相山区教育局出台了《相山区普惠性民办托育机构补助经费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完善普惠性民办托育机构投入保障机制。除此之外,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相山区幼儿园实现延时服务全覆盖。通过坚持公益普惠原则,以幼儿和家长自愿为前提,按照“家长申请、班级初审、幼儿园核准、统筹安排”机制确定相关服务对象,让有需要的幼儿都能享受到延时服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离园时间点供家长选择。家长接娃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三、高速度强师资促进老人快乐学习
在淮海路北老城区繁华地段的淮北相城老年大学,每天有数百名老年人学习书法、绘画、钢琴、声乐、舞蹈等,通过学习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为了让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惠及更多的老人,相山区教育局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加大投入,扩容增量。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后,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研究部署和解决行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了
《相山区老有所学行动方案》和《相山区老有所学行动2022-2025年实施方案》。目前,相城老年大学改建提升工程已完工,9所镇街老年学校、88所村社区老年教学点全部建成开课,新增学习人数6878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已达16632人。
为了加强老年大学队伍建设,相山区教育局率先设立相山区老年教育中心, 指导全区老年教育工作。利用相城老年大学、淮北老年大学现有师资队伍,聘请在任教师、退休教师、文艺团体骨干、专业技术人员、有特长的社会人员,
初步建立相山区老年教育教师资源信息库。开发课程资源,结合辖区特点和老年人实际需求,制定下发《2022年相山区老年学校课程设置资源表》,供老年学校选用。其中,淮北相城老年大学被评为“全国示范老年大学”,锦华苑社区老年大学的“书香锦华育银龄”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下一步,相山区教育局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切实让“安心托幼”“老有所学”惠及民生,深入民心。
军民共发展鱼水情更浓
陇东市双拥工作综述
(2023年6月5日)
庆阳,一片红色的热土。无论是峥嵘岁月,还是和平年代,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一直在赓续传承。
如今,“军爱民、民拥军”的旋律响彻庆阳,庆阳也在不断书写双拥工作的崭新篇章。2012年、2016年,庆阳市两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2019年, 庆阳市及环县、华池县、镇原县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县)。
一项项荣誉背后,凝聚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凝聚着全市军民共同的奋斗和追求。近年来,军地双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强军思想,牢固树立“双拥强军”“双拥强市”理念,以推动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为目标,以创建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为载体,按照“强基础、攻难点、创特色、促提升” 的工作思路,充分汇聚军地优势资源,调动军地优势力量,加快推进庆阳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双拥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部队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市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庆阳市双拥工作要点》,明确当年“双十”工程援建、“双清单、三助力”、双拥文化建设、军地共建、社会化拥军等工作内容。落实军地联合办公,形成了X政军三位一体、三级联动、部门协调配合、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运行体系。
我市把双拥宣传同普法教育、爱国教育、军营文化、小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市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双拥工作的社会影响,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双拥、人人参与双拥”的良好氛围。依托南梁革命纪念馆、大凤川军民大生产纪念馆、抗大七分校旧址、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建立国防教育阵地25个,各县(区) 还开展“模范(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军民的爱国热情和参与支持双拥工作的积极性。
围绕“让部队官兵不为后路担心、不为后院分心、不为后代忧心”目标,
市上及县(区)公安、人社、农业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部门协同发力,多层级、多主体协调解决军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等实际困难。积极推行“直通车安置”,落实“阳光安置”,规范安置流程,安置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557人,发放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兵役优待补助金和大学生应征入伍、进藏兵(高原兵)一次性奖励金1.59亿元。
驻庆部队先后投资1281万元,为地方修建灌溉用水工程1处,完成村级道路硬化25.2公里,新修进户公路10.8公里。帮办援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项目实事90件,捐送产业扶贫物资、贫困户生活必需品等1625件,支持贫困村改善基础条件和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大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及共建文明社区(街道)、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平安知识宣传,广泛开展联防联治活动, 截至目前,完成城市武装巡逻、武装押解和处置突发事件等各类临时勤务662次, 参与灭火和社会救援421次,出动6236人次,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时代变迁,变不了拳拳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全市各级X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爱护军队,尊重军人,关心部队建设;部队尊重地方X委、政府,热爱人民,支持地方工作。如今,在庆阳,军政军民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支持,亲如一家。
蓝天碧水织锦绣 绿染巴州满目新
巴州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2023年6月5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X的十八大以来,巴州X委、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守护好一方水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为为政一方的责任和使命,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使“两山”论化作巴州的生动实践。
一、构建治理新体系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生态环境保护新动力
初夏时节眺望博斯腾湖,一条河堤公路穿过摇曳的芦苇丛向远处延伸。湖面碧波荡漾、水鸟翩跹,湖畔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芦苇湿地与蓝天白云、沙漠湖泊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博斯腾湖流域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人口基数、耕地面积、企业数量不断增长,资源过度开发、入湖水量减少、湖体水质变差问题逐步显现,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受到威胁。
州生态环境局X组副书记、局长敖尤特说,X的十八大以来,巴州积极践行“两山论”,努力破除体制障碍,先后研究并编制出台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20余项法规、制度、办法,涵盖流域规划、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防止地下水超采、生态保护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