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每月总结汇编№ 3 3
2023年12月
目 录
一、X委
湘潭市直机关工委全面深化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1
乌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3
池州市人才工作综述 6
晋城市人才工作综述 10
新时代天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综述 14
6.2023年山南市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综述 19
7.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全面加强X建工作综述 22
8.2023年辽宁省X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25
宁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29
鹤壁市2023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34
雅安市直机关工委全面推进机关X建工作综述 37
12.2023年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43
13.2023年汉中市组织工作综述 48
14.2023年甘肃省纪委监委机关X建工作综述 51
15.加格达奇区开展基层X建工作综述 56
二、人大
16.2023年拉萨市人大工作综述 59
永州市六届人大常委会2023年度工作综述 61
天水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综述 64
19.2023年昌都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68
三、政府
20.十堰市商务局推动全市外贸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73
21.2023年乐山医疗保障工作综述 77
22.淮南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综述 80
23.2023年吕梁市金融工作综述 82
七师胡杨河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综述 88
零陵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91
新习镇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97
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100
甘南州档案工作综述 103
和政县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105
自治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31.2023年吉林省经济工作综述 111
32.菏泽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117
33.2023年濮阳市住房公积金保障和服务民生综述 120
34.2023年毕节市经济工作综述 123
常德市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综述 129
临夏县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133
37.2023年定州市为民办实事、增进民生福祉综述 136
38.2023年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139
39.2023年常德市人社工作综述 144
40.2023年常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综述 149
汤阴县2023年城乡建设工作综述 153
濮阳工业园区以“三抓三优三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156
闻喜县打造高效便捷政务服务环境综述 159
淮南市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综述 163
新建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165
安阳市公安局2023年工作综述 171
常德市2023年应急管理工作综述 175
48.2023年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181
谢通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综述 185
四、政协
玉溪市政协2023年常委会工作综述 188
岳阳市政协2023年履职工作综述 194
天水市政协2023年工作综述 198
53.2023年山南市政协工作综述 201
54.昌都市政协2023年工作综述 205
55.2023年民进通化市委会工作综述 210
56.2023年永定区政协工作综述 212
四川省政协加强X的建设工作综述 217
山西省沁水县政协工作综述 221
五、政法
河南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综述 227
德阳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234
61.2023年海原县人民法院工作综述 238
滁州市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综述…241
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工作综述 243
64.2023年常德市检察机关工作综述 248
吉林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252
旬阳市甘溪镇平安建设综述 259
平安韶关建设工作综述 262
乌拉特后旗公安局2023年工作综述 265
今年以来濮阳工业园区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267
六、统战
湘潭市汇聚统战力量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70
昌吉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综述 274
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四强”活动综述 278
七、脱贫
明光市推进乡村振兴综述 281
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283
八、群团
玉林共青团五年工作综述 287
钦州市妇联五年工作综述 289
钦州市科协五年工作综述 293
78.2023年武胜县妇女联合会工作综述 295
太原市总工会2023年工作综述 298
金昌市总工会2023年工作综述 301
日照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综述 305
全州共青团五年工作综述 308
玉林市妇联五年工作综述 311
西宁市总工会2023年工作综述 313
钦州市总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319
86.2023年陕西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324
经开区总工会工作综述 330
九、企业
国网天津城西公司推动思政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纪实 332
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336
江西有色建设集团三年改革发展综述 341
陕西麟北煤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344
华电西藏大古公司与桑日县达古村结对共建综述 349
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横山煤电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352
陕西神木泰和煤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358
东航甘肃分公司推进高质量发展综述 361
榆林市榆阳中能袁大滩矿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纪实 364



“清”风徐来“廉”花开
湘潭市直机关工委全面深化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建设风清气正的ZZ机关。这为新时代清廉机关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清廉湘潭,机关先行。去年2月我市启动清廉机关建设以来,市直机关工委作为清廉机关创建的牵头单位和前沿阵地,紧扣“机关作风正、干部形象佳、办事效率高、营商环境优、群众评价好”的创建目标,把全面从严治X要求落实到X的高质量发展和业务提质增效全过程,全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ZZ生态,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了“廉动力”。
X建领航,强基固本铸“廉魂”。握紧清廉建设“方向盘”,市直机关工委将清廉机关建设与机关X建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市直机关各级X组织以机关X建工作引领清廉机关建设。在机关X建网上开辟廉洁文化专栏,积极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发动X员讲“微X课”, 观看警示教育片、举办“青年读书班”、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网上祭扫、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平里冲旧址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引导机关X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多措并举抓机关作风建设,在严纪律、转作风、提正气上下功夫,以制度规范扎清廉篱笆,以提醒教育敲清廉警钟,以明察暗访传高压态势,教育引导广大X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绷紧纪律之弦。
协同联动,齐抓共管聚“廉力”。打好清廉创建“组合拳”,市直机关工委探索构建“1+X”的联动工作体系,指导市直机关各单位不断丰富建设载体, 创新活动方式,培树清廉标杆。抓载体促活力,举办市直机关“两优一先”表彰暨“敢在湘潭·比在市直”成果汇报会、“清风廉心提正气、聚力‘四敢’ 创佳绩”等内容丰富的机关X建活动,机关干部踊跃参与廉洁为主题的文创、演讲、绘画、家书等,有效强化机关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把廉政操守、清廉家风辐射到每一名机关X员干部及其家庭。抓点线促全面,市直机关工委将清廉机关建设作为全市“模范机关”、“四强”X支部评选的硬指标;市纪委结合查办案例,组织机关干部观摩职务犯罪案件庭审,以案释纪,强化警示教育; 市委组织部拍摄廉政教育宣传片《莲荡清风入组工》;市公安局打造“清韵莲
城”清廉文化长廊;市委老干部局举办“清廉湘潭·书画润心”廉洁文化书画展;市交通局推进“清廉交通”系列活动,以机关带系统,发动全市1300余台出租车车载顶灯循环展示“清风聚力、廉行湘潭”标语充分释放示范带动的叠加效应,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担当的良好氛围。
互融互促,服务发展见“廉效”。构筑清廉机关“强堡垒”,市直机关工委聚焦各市直单位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服务提质、服务中心增效,全力以赴推动ZZ生态持续优化、清廉文化深入人心、机关环境正气充盈。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市委办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 实现分层分级交流谈心全覆盖;市审计局强化审计项目监督约束和闭环管控, 让清廉之风贯穿审计全过程;市民政局探索并形成民生项目资金管理“三三” 法,确保民生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造退役军人“阳光安置” 清廉品牌。在管理服务提质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清廉机关建设与“清廉大厅”建设有机结合,推动清廉高效阳光政务。在服务中心增效上,市直机关工委以清廉机关建设赋能市委中心工作,靠前调度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助推31个子项进度达到或超过60%,排名全省第2名;融入“情暖莲城·连心先锋”X员志愿服务品牌,发动市直机关7000余名在职X员下沉到110个城市社区,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469个,开展志愿服务3.8万人次,帮助实现“微心愿”2300 个,让群众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市税务局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纾困解难,将清廉机关建设成果转化为服务发展大局成效。
扬清风正气,建廉洁机关。市直机关工委将持续引导市直各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广大X员干部廉洁理念,以实际行动做清廉干部,让群众在清廉机关建设中受益,努力实现ZZ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文化清朗、作风清新,为湘潭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春风化雨 浸润人心
乌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0日)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要让X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文明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契合基层实际、适合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之路,围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人来”总要求,充分发挥“X建+治理+文化”的融合引导作用,将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便民利民、为民育民的实践阵地和基层堡垒。
如今,行走在乌海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接地气”的理论宣讲; 社区活动室、文化广场上,群众喜闻乐见的惠民演出接连上演;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内,公益活动聚集人气,“红马甲”志愿者活跃街头巷尾, 各类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一、“大道理”变“小故事”文明实践品质不断提升
传思想、学理论、种信仰、育新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首要任务。我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形式,将“理论语言”转换为“群众语言”,第一时间把X的新思想、新政策传达到基层,激励干部群众感X恩、听X话、跟X走。
“竹板一打响连天,各位朋友听我言。银发宣讲员走向前,把一刻钟生活圈来宣传 ”在海勃湾区林荫街道海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银发宣讲团的志愿者们用幽默风趣的快板,诉说着如今的好日子、好生活。志愿者王义娥说: “我们时常会对照X的创新理论,并结合当前老百姓的生活状态,通过三句半、快板这种群众喜欢的方式,把X的创新理论传递到每一名群众心中。”
“我们社区挑选ZZ素质强、理论水平高、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老X员和文艺骨干,组建了银发宣讲团,以自编自演的小品、歌舞等形式宣传X的创新理论,让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更加贴近生活。”海馨社区X委书记王玉静说。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传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我市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依托建成的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方言快板、自编歌曲、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
宣传X的理论方针政策,广泛凝聚民心共识。
我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始终把学习传播X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ZZ任务。坚持“一盘棋”思维,整合搭建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优化盘活道德讲堂、红色教育基地、X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建立文明实践阵地,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目标任务。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坚持把向群众讲与听群众说相结合、固定讲堂与流动宣传相结合、开展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群众当“主人”,主动融入活动中来。
二、做实“实践为民”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需要衔接贯通关键环节,瞄准群众关切,把牢供需对接“清单化”、衔接联动“一体化”、服务群众“精准化”,谋划好服务内容。
“原来不太愿意出门,现在社区活动多,送文化、送知识,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老有所乐’。”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蓝天社区居民王泽山说道。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文明实践就开展什么。这两年,社区群众的思想觉悟越来越高,凝聚力越来越强,去年我们社区还获评自治区文明社区称号。” 蓝天社区X委书记冯五喜介绍,蓝天社区有8支志愿服务队伍、近400名志愿者, 文明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包括环境卫生、道德讲堂、平安建设、文化文体、尊老爱幼等,一年来,蓝天社区已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上百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开展到哪里。我市坚持将志愿服务队伍作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主要力量,建立“志愿服务总队、专业志愿服务队、部门志愿服务队、镇村志愿服务队”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成“8+N”志愿服务队伍模式,形成X员干部“带头”、社会力量“合奏”、乡土人才“常驻”的志愿服务力量。定期实施骨干志愿者孵化培训项目, 对文明实践骨干、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行培训,激发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如今,全市组建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760余支,注册志愿者超11万名,他们主动参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文化体育等志愿服
务活动,探索出“文明实践+文明小区创建”“X建+社区志愿服务”“互联网+ 志愿服务”等形式的35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孵化培育具有乌海特色的“我帮你”志愿服务项目45个,打造司法系统、金融机构、警务工作站、公园广场、城市公交等2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助力形成“一刻钟文明实践圈”, 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奏响了文明实践新旋律,焕发出文明实践新风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乌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正以多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为城市描绘出生活更加美好、风尚更为文明的魅力画卷。
春来潮涌东风劲 “万马奔池”正当时
池州市人才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7日)
今年3月,万物逢春,2023年池州市人才“缤纷周”活动拉开大幕,“宾至日”“菁英日”“助企日”“工匠日”“帅才日”“引才日”“校园日”7个主题日精彩纷呈。池州张开怀抱诚邀天下英才共成长。
从初夏到深秋,18场人才招聘夜市 创业市集活动在每个周五晚准时相约, 216家次企业、5000余个就业岗位“摆摊”招聘,2000多名求职者实现梦想。大家点赞“我的家乡真好!”
时间来到12月,尽管寒意袭人,但“海聚英才智绘池州”2023年海智人才池州行、“万马奔池博创未来”百名博士池州行、长三角60科创走廊池州科创中心开园等“重头戏”轮番“登台”,让池城的冬天“热力”十足,充分展示出池州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望。
…………
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全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注重发挥人才引领发展作用,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努力构建“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大幅提升、结构更趋合理。近三年,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22支,新增大学生和技能人才4.53万人,为池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
一、广开才路,诚意满满聚英才
对一座城市而言,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根基。对于人才的渴求,池州也从不缺诚意。纵观这些年,我市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坚持以“放权、松绑” 为核心,着力破解瓶颈制约、释放改革红利,不遗余力拓展引才聚智渠道。
从政策上看,不断迭代升级是我市一大亮点。立足服务高质量发展,顺应人才所思所想所盼,推动人才政策从1.0版到4.0版优化升级,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尊才、爱才、留才、用才的决心和诚意。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加快打造区域性
人才强市的若干措施》,各部门配套制定实施细则类人才政策文件10余个,政策覆盖产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含金量高的“1+N”人才政策新体系。
瞄准经济主战场,根据企业实际,我市拿出一系列引才聚智“新菜单”。比如:调整优化人才ABCD分层分类认定体系,将薪酬待遇作为人才认定的
标准之一,创新建立产业人才举荐制度,把人才认定权交给企业,对企业认可的人才给予相应待遇。通过“企业提需求、政府搭桥梁、专家来解决”的方式, 从省内外高校院所首批遴选12名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还比如:创新编制使用方式,定期更新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目录, 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用编“即来即保”。“池州给予人才的支持力度是实打实的。” 舒海生教授曾任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现已是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科优秀专业带头人。
另外,我市已连续两年面向知名高校公开引进储备人才博士、硕士超百人。今年还围绕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计划通过“政企双聘、政录企用”方式引进博士人才,目前一批来自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高校工科专业博士已经完成面试。
对于人才的吸引,健全激励机制不可缺位。我市定期开展市拔尖人才、“322”产业创新团队评选,给予3年左右稳定支持,目前累计评选拔尖人才四届145人、创新团队8批80个;支持高层次人才申报省级以上人才计划,成功入选的市财政给予1:1配套奖补;推进市场化引才,选聘首批市“引才大使”12 人,设立引才“伯乐奖”,对成功推荐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个人或中介机构给予奖励拿出真招实策、舍得真金白银,“近者悦、远者来”生动局面正在加速形成。不拘一格,广阔舞台显身手幼苗需要沃土,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人生需要舞台,才能绽放光彩。我市把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作为激发人才活力、助推人才建功立业的关键举措,努力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在池州经开区安徽高芯众科半导体有限公司里,韦孟德耐心地指导着工人们操作生产设备。在池州工作5年的他,一直深耕特殊涂层生产一线,因业务能力突出,去年被推荐为半导体领域产业人才。
现在,在园区和公司的支持下,韦孟德拥有了更强大的团队。今年上半年,
他和团队成员研发出一种特殊的涂层工艺,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极大地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这么好的平台,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池州对人才的重视,让我对事业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我市一直以来发力的重点。近年来,我市先后组建江南轻合金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公共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累计建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个,有序推进池州学院半导体产业学院建设。推动200多家企业与5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吸引优质项目落地发展。
我市还大力实施“一企一平台”工程,建立省级创新平台培育库,采取个性化措施孵育打造。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9家,建成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5个,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人才,要重视引进,更要注重培养。“在本土人才培育上,我市通过‘老带新’‘师徒传承’等方式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在青阳腔博物馆,柯敏既是讲解员也是青年演员。平日里,她口齿伶俐, 为来访者介绍“中国戏曲活化石”青阳腔的前世今生;舞台上,她动作优雅, 与省级非遗传承人江进一起演绎古老艺术。
博物馆运营方青阳县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公司办公室主任童丽娜告诉记者,依托“名师传戏”“名师带徒”工程、举办人才培训班及建立校企协作等机制,公司持续加大订单式培养和艺术人才引进力度,一批优秀学员在这里走向“聚光灯”。而放眼全市,目前已遴选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60个次,选拔名师75人带徒226人。
近年来,我市“名师带高徒”制度已结出硕果,“秋浦工匠”技能人才品牌也越擦越亮。目前,全市认定国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达到68个;35 家职业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组成的职业教育联盟,已培训技能人才2.8万余人。
各类人才在池州大地上各尽其才、各美其美。
二、尚贤礼士,此心安处是吾乡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一座城市聚才“强磁场”如何锻造?环境吸引人、服务温暖人或是答案。
把人才的事当自己的事,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专属“人才生态圈”,努力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池州一直这样做。
健全X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定期开展“点对点”“面对面”联络服务,帮助解决困难。
在全省率先推出人才服务专员制度——遴选68名人才服务专员在政策解读、待遇落实、人文关怀等方面为人才提供“现场办、代理办、陪同办”等定制化服务。
创新人才恳谈机制——以“小切口”办好人才实事,12月25日召开的首场人才恳谈会共收集意见建议40条,现场答复解决的16条。
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细化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保障措施,先后帮助120余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园入学、随迁配偶就业安置等需求。
“回池州发展快10年了,市委、市政府不仅在产业发展上给予我很大的支持,也在生活中给我很大的便利,让我和企业安心发展,无后顾之忧。”钜芯半导体公司负责人曹孙根高兴地说。
今年,我市扎实开展“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制定人才政策“口袋书”, 依托“惠企通”平台上线人才服务功能模块,对认定类、称号类、荣誉类等27 项人才奖补项目纳入“免申即享”清单,提高政策兑现水平;在6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设立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整合60个人才服务项目,集成37个咨询事项,提供全方位、高品质服务;高标准打造池州中韩会客厅、池州青年人才驿站,筹集440余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加快教育、医疗、休闲等人才最关心的配套设施建设,让人才安得了身、扎得下根。
从政策引才、平台育才,再到环境聚才。我市将永倾一城真心,持续优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政策举措,让天下英才对池州从“一见倾心”到“再见归心”,成为城市发展的生力军、新力量。
近悦远来 智汇晋城
晋城市人才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0日)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2022年以来,晋城市全力打造“全国中小城市一流人才生态”,广开才路, 以才兴业,以才引才,全市引进各类人才8166名,其中柔性引进院士9名。技能人才总量达47.75万人。人才集聚度、活跃度、贡献度持续提升,奏响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乐章。
一、广开才路近悦远来聚英才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动力之源。
今年以来,晋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X管人才原则,紧扣人才“引、育、用、留、服”全链条,谋长远、出政策、搭平台、抓协调、强服务,走出了一条紧贴晋城实际、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强市之路。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条件成就人才。”4月14日上午,晋城市“引凤兴晋·城就未来”(北京)宣介会举行。市委书记王震作主旨宣介,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学子发出“英雄帖”, 邀请大家积极参与晋城高质量发展,与家乡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5月1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薛明耀率队赴武汉大学洽谈市校合作,开展“引凤兴晋·城就未来”政企进名校宣介活动,真诚希望武汉大学把最好的科研成果、创新理念和优秀人才带到晋城。
为让更多的学子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今年市委、市政府采取“1+2+N”市县联动、一体推进“结对进高校”模式,集中开展“引凤兴晋·城就未来”主题宣介,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走访北京、上海、武汉等14地、41所高校,累计达成93个合作项目。
晋城市大力实施“七个一批”引才活动,即引进一批晋城籍医疗专家、一批高水平教育团队、一批专业型央企高管、一批高校博士、一批“1+5”现代产业高端人才、一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一批“双师型”高层次技能人才。市委人才办迅速响应,统筹协调25家成员单位及各县(市、
区)积极搭建以才兴业、赋能发展“大舞台”,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引进110名北京、重庆、郑州等地医疗专家(团队)利用周末时间在晋城
开展门诊、手术、教学等活动;全省率先进入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院校开展校招。如“人才服务月”期间,累计组织500余名中医专家开展“中医夜市义诊活动”48场,服务群众数万人;成立山西晋城(兰花)全省首家煤炭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邀请各领域专家、高管338名,发布科技成果216项,签约项目38个, 签约总金额204.6亿元,接收2718名省内外高校在校大学生来晋城实习实训…… 一组组数据,诠释着广聚人才的底蕴与活力。
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一次次“双向奔赴”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广纳天下英才的胸襟,是一座城与一群人努力打造新时代“才聚城兴”的生动实践。
二、不拘一格广阔舞台显身手
2023年3月7日,一封来自山西明源集团沁泽焦化有限公司的感谢信在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工作群流传开来。在信中,特别提到一个人——廖俊杰。
今年39岁的廖俊杰是省第二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晋城市生态环境局X组成员、副局长。今年2月,晋城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入企帮扶时,了解到沁泽焦化热回收焦炉烟气氮氧化物有效控制难度大的问题,迅速成立了帮扶队伍。经过多次研究论证,该公司最终采纳了廖俊杰技术团队提出的解决措施。生产实践证明,该技术成本低、运行简单,可为企业节约资金1000余万元。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早校,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山西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刘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科—脊柱外科中心副主任、疼痛科副主任楚磊,山西省杂粮学会会长、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原向阳一个个青年才俊、专家教授在晋城成长奋斗的故事,俯仰皆是。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求所为。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敢闯敢试的晋城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晋城市“一事一议”引进和培育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团队)实施办法(试行)》《晋城市柔性引才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通过创新柔性引才借智、深化校企合作、邀请晋城籍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举办“归晋启航,逐梦凤城”晋城归国留学青年创新创业主题沙龙、光机电产业招商推介会、煤层气领域高端学术交流会、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基层行等活动,吸引各类人才和项目来晋城。同时,盘活本土人才资源,为各类人才提供大展身手的广阔舞台。目前,晋城市共有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晋城技师学院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吴洪兵技能
大师工作室等各类技术创新平台305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92家。
一批批教授、专家请进门来指导,一位位高端人才带着项目创业、一个个研发基地挂牌成立,一拨拨专业骨干走出去学真经 如今的晋城,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让晋城成就人才,让人才成就晋城。人才红利加持下,企业纷纷闯出新路子,捧回了真金白银。截至目前,晋城市与35所高校在煤层气、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合作开展97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果转化费达2164.36万元。
三、尚贤礼士此处安心是吾乡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究竟体现在哪里?环境打动人才,服务温暖人才,或许是最好的答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揽人才,以求贤若渴的态度爱惜人才,以精益求精的服务留住人才,精准聚焦人才所需、所盼、所急,积极构建全方位、精细化人才服务体系,把人才没想到的做到位、想到的做完美。晋城,一直在努力。
出台《关于落实和的补充通知》《晋城市高层次人才医疗保障服务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启动建设晋城市“码上通办”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建设, 以打造“晋城人才码”为牵引,实现各类人才事项“码上通办”;为让各类青年人才在晋城“住有所居”“住有宜居”,2023年4月17日,占地面积约55亩、总投资规模约5亿元的晋城市青年人才公寓项目正式奠基;为满足人才购房多元化、个性化需求,2023年4月,沁水县推出人才团购住房优惠政策。9月17日, 沁水县高层次人才生活馆也正式启用。
而在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4.68万平方米的全省首个人才主题公园风景如画,102套高层次人才住房和480套人才公寓已建成。一花一树,一物一景, 都在表达着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最真诚礼遇。
……
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暖心举措,让各类人才切实感受到了“晋城温度”, 安心在晋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海归博士碗海鹰作为引进人才回到家乡后,先后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市级重点项目,获得专利30多项。在市能源局的积极推进下,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瓦斯抽采封孔材料有望打造全国瓦斯抽采的“晋城样本”。今年3月,他联合多个顶尖能源领域团队成立了晋城市三一能源研究院,通过以才引才模式,
打造晋城市新型智库。如今,碗海鹰博士团队已成为晋城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一个品牌。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晋城对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关爱, 以及渗透在服务理念、流淌在发展环境中的点点滴滴。
晋城是晋善之城、晋美之城、晋级之城、晋升之城。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这片热土或许并不是生命的来处,但一定是情感的归处。在这里,可以和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成长。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截至目前,全市引进各类人才8166名,其中柔性引进院士9名、博士488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47.75万人,占从业人员比例的37.2%。市县两级在人才补贴、创业资助、平台奖励等方面的人才支持经费累计达5.29亿元。
这是一项改革创新的伟大事业。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伟大时代。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
当万千人才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一个个闪亮的梦想在这里激情燃烧。晋城必将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强基固本增效赋能 为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时代天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1日)
培训各级各类干部近236万人次,局、处级X政领导干部每年人均脱产培训学时达到125学时,网络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这,是我市五年来教育培训干部的一组数据,也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体现。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X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就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天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X的使命任务,按照组织工作“八大抓手”任务安排,持续深化X的创新理论武装,强化ZZ训练,加强履职能力培训,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创新,教育培训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增强,为深入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思想ZZ保证和能力支撑。
聚焦主题主线
坚持不懈用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
开春之时,市委X校涌动着浓郁的学习热潮。2023年2月23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在这里开班。
聆听报告、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 市管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区X政主要负责同志等,围绕主题深入学习思考,畅谈发展举措。
从去年11月到今年5月,天津认真组织开展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举办培训班、读书班700余期,实现应训尽训全覆盖。
拥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X的根本优势、制胜之道,也是广大干部的立
身之本、履职之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南针”“金钥匙”“定盘星”。
天津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贯穿教育培训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推动大学习、大教育、大培训、大普及。
每年举办局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读书班,组织开展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常态化学习培训,系统学习、贯通领会X的创新理论和X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高水平举办20期全市干部学习大讲堂,示范带动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同步举办,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品牌。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开展X内集中教育,组织干部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 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带着ZZ站位学、带着深厚感情学、带着强烈责任学、带着良好作风学、带着行动自觉学,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深入研究X的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市委X校专门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2”课程体系,讲全讲准、
讲深讲透X的创新理论,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X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突出ZZ训练
着力提高干部ZZ判断力、ZZ领悟力、ZZ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ZZ能力是第一位的”。干部教育培训本质上是ZZ教育、ZZ培训,必须突出旗帜鲜明讲ZZ的要求,把提高ZZ觉悟、ZZ能力作为重中之重。
构建完善以X的理论教育和X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ZZ训练体系——
市、区两级X校主体班次设置“X性教育”教学单元或开设X性教育课程。红桥区打造展现爱国人物红色主题教室,蓟州区依托盘山烈士陵园等资源开发精品教学课程,ZZ训练的感染力、震撼力、穿透力不断增强。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精心打造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觉悟社等15个具有天津特色的X史X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宁河区打造“重走方舟路”红色教育基地,形成沉浸式、体验式的研学路线。
注重把新时代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搬上课堂,用最现实、最生动的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干部,激发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充分发挥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用好各级警示教育基地,强化警示震慑。
坚持把ZZ训练贯穿干部成长全周期——
统筹安排区、街道(乡镇)X政领导班子成员每2至3年到X校、干部学院至少接受1次系统的X的创新理论教育和X性教育,每年在市委X校举办局、处级干部进修班、任职培训班。
强化“一把手”ZZ培训,有计划地选调区和市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到X校、干部学院参加专题培训。市委教育工委每年安排100名左右的高校院系X组织书记参加示范培训。武清区实施“一把手”ZZ能力提升工程,举办集“理论研学、X性修身、思维拓展、知能并进”于一体的进修班。
结合开展“瞪羚淬炼”“雏鹰培育”,分类分级开展年轻干部培训。分批选调900余名局、处级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市委X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各区各部门各单位有计划、分步骤安排年轻干部参加专题培训和实践锻炼,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0余期。
河东区建立200余个年轻干部学习小组,举办“琢璞计划”系列讲堂,邀请专家学者、业界大咖、领导干部讲授专题课程,有效拓宽培训广度、提高培训质效。
坚持把ZZ训练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
完善干部培养帮带机制,X委(X组)负责同志讲好“开班第一课”,严肃培训期间X内ZZ生活,开展X性分析、过“ZZ生日”、重温入X誓词等, 锤炼X性修养、提高ZZ觉悟。
河西区在青干班开设军事训练,在作风锤炼中淬炼理想信念。南开区、北辰区分别组织赴焦裕禄干部学院、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等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市人社局持续开展“青年干部在一线”活动,推动年轻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强化履职能力培训
培养造就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优秀干部
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功能,就是培养造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天津紧扣X中央决策部署,聚焦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入
实施干部专业素养提升计划,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制造业立市、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班,着力提高广大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滨海新区聚焦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举办生命科学、自主信创、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专题培训班。市应急局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执法能力、应急救援、灾害防治等47期专题培训。
拓宽培训渠道,持续优化“部委办局+X校”办班模式,每年在市委X校举办30期左右市管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班,会同市级机关工委每年在天津大学举办10期处级干部专题研修班。积极探索与京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合作, 和平区、河北区、市国资委利用广东、浙江等地优质资源,举办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题班。
坚持“干而论道”,积极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先进典型等授课,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有经验的人谈经验、会方法的人教方法。市委政法委牵头举办政法干警“同讲一堂课”系列活动,紧扣执法司法实践中重点难点问题,安排业务骨干进行解惑答疑。
紧贴业务实操,灵活安排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教学,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西青区、静海区坚持以学促干,组织优秀年轻干部在招商引资、环境治理、防汛抗洪等急难险重一线“攻营拔寨”。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X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作支撑。
那么,如何构建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关键在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真正做到硬件软件一起抓、同提升。
——推进培训机构建设。市委高位推进市委X校扩建工程,推动部门行业X校整合,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强化市委X校对全市X校系统的业务指导,完成16家区委X校办学质量评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津南区高标准完成区委X校新校园改造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举办中青年教学骨干和X校系统师资培训班, 选派40余名教师到基层一线实践锻炼。积极推进领导干部上讲台,市领导以上率下,形成“干部教、教干部”的浓厚氛围。东丽区、宝坻区选聘一批兼职教
师,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深化共建共享。实施干部教育培训“三百”工程,推选百名优秀教师、评选百门精品课程、遴选百个典型案例。依托互联网建立全市干部在线学习平台,上线网络课程3000余门。建成“网络培训+综合管理+电子档案”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培训计划生成、组织调训、学员考核、教学质量反馈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坚持从严管理。大力弘扬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出台《关于加强重点班次跟班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选派市委组织部干部到中青班等重点班次跟班学习,加强对学员的日常考察和管理。坚持X校姓“X”,严肃讲堂纪律,对教学活动开展全过程监督。
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干部教育培训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天津将紧紧锚定X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担当起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职责使命,忠诚履职、奋发进取,不断开创新时代天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为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润民心 聚合力 奏强音
2023 年山南市宣传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6 日)
发展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2023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山南市宣传思想
文化战线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主动融入大局、积极应对变局、有力服务大局、有为开创新局,持续奏响了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的时代强音,为山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舆论支持和文化引领。
一、突出固本培元,拧紧思想阀门
思想之旗引领新征程,理论之光照耀奋进路。今年以来,山南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着力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民性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X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推出16集“二十大精神怎么看山南怎么干”电视访谈理论栏目,在各媒体推出“理润山南·每日一习话”等理论学习栏目260余期,营造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
同时,充分发挥全市1100余名农牧民骨干宣讲员作用,持续打造“百姓讲堂”“甜茶馆里话X恩”等宣讲品牌,并通过举办市、县两级培训班和基层宣讲员比赛,不断提高宣讲员的宣讲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宣讲队伍共开展基层理论宣讲1.25万余场次,受众达104.31万余人次。
为持续推进X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化群众教育,山南市一方面统筹各级各类媒体创作推出15期藏汉“双语”系列微动漫《“嘎嘎”“吉吉”带你学X的二十大精神》,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X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深挖报道各行业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组织开展好“三个意识”宣传教育。与此同时,还继续推进村(居)“文化银行”试点工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农牧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引导各族群众凝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讲好雅砻故事,汇聚奋进力量
借助新媒体对雅砻文化旅游节4场活动全程直播,全网总观看量达400万余人次,点燃全国各界对山南的向往之情;出台山南市文艺创作扶持奖励政策,
调动全市艺术人才创作积极性,推出《信——X的光辉照边疆》等优秀作品, 并开展巡演;全力做好“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参访团参访工作,协助中外记者以国际视角生动讲述新时代山南故事。
2023年,山南市持之以恒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出了一篇篇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作品、一部部“带露珠”“沾泥土”的文学文艺作品,充分展现了雅砻大地的发展新面貌。
——山南市、县两级艺术团创作舞蹈《江山如画》、歌曲《奋进新征程》等150余部文艺作品,持续开展好文化下乡惠民工程,成功举办首届思金拉错旅游民歌盛典,赴广州、武汉等多地开展文化旅游推介及文艺交流文化演出活动。
——组织开展“山南市老旧小区建设成效”等15场新闻发布会,通过中央及省级媒体推出《探访全国海拔最高的边境派出所:“生命禁区”里的戍边生活》《“温泉”村:“热气腾腾”的好日子》等一批优秀新闻报道和纪录片、专题片,提升了山南市的知名度。
——进一步强化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发现并有效处置相关网络舆情370余起;全面排查清理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扫除各类文化垃圾,有力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三、践行文明风尚,激扬时代新风
文明实践出新彩,雅砻大地逐新风。2023年,山南市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和活动创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系列树新风、学榜样、倡文明的实际举措,推动文明创建再结硕果。
一年来,山南市创新开展“墨香四溢迎新春文明创建沁民心”“听时代新声树文明新风”等志愿服务活动1.23万余场次,受众61.9万余人次,“人人参与文明实践、个个争当文明公民”的社会氛围逐步增强。
一年来,山南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童心向X”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895场,总参与人数达12.1万余人次,格桑土旦、巴桑顿珠等2名学生被评为自治区“新时代好少年”,广大青少年的“人生第一粒扣子”进一步系紧系牢。
一年来,山南市3名同志、1支志愿服务队、1个志愿服务项目、1个社区被评为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浪卡子县浪卡子镇浪卡子社区边巴达杰荣获第七届自治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榜样的力量在山南大地涌动。
与此同时,山南市扎实推进首届“最美守边人”、第七届“感动山南十大
深化X建引领 打造模范机关
湘潭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全面加强X建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8日)
抓好X建就是最大的政绩。今年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X组以模范机关创建为目标,以“奋进新时代机关红管家”X建品牌建设为抓手,以X的ZZ建设统领机关各项工作,在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了机关事务力量。2023年,局机关X支部获评“市直机关先进基层X组织”。
一、抓规范强基础抓学习强X性
一直以来,市机关事务局X组始终把机关X建工作摆在首要位置部署推进, 通过抓规范强基础、抓学习强X性,着力锻造一支理论水平更高、业务能力更强、破难办法更多的机关事务队伍,教育引导X员、干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建设作出新贡献。
健全机制激活力。X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制度、X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和机关X建工作基层联系点制度落实落细;制订的《X员“争当五星红管家”积分制管理办法》,将X员积分情况作为民主评议、考核奖惩、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对X员规范化管理与有效激励,全面提升X员队伍整体素质, 努力把机关X支部建设成为ZZ功能强、支部班子强、X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坚强战斗堡垒。
学习入脑入心。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局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灵活运用领导示范学、专家辅导学、个人自觉学、集中研讨学、现场体验学、调研座谈学、结合实际学等形式,推动学习常态化。积极开展“一月一课一实践”活动,引导机关X员干部上台讲理论、讲业务、讲实践,营造学业务、强素质、练本领的浓厚氛围。全局X员干部通过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
学习知行合一。积极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号召X员干部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建立支部问题清单,制定的6条整改措施已全部完成。该局X员干部还“走出去”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做法,并与来潭的外省、市同行互学互鉴,做到补短板、谋发展。
二、抓创新强品牌抓融合强保障
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X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X
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
市机关事务局X组围绕业务抓X建,抓好X建促业务,积极创建“奋进新时代机关红管家”X建品牌,促进机关X建与业务工作合心、合拍、合力,推动机关事务工作更加管理严格、保障有力、服务精致。
为强力推进重点工作,市机关事务局在重点任务项目中设立“X员示范岗”, 充分发挥X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取得成效。今年以来,该局有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力推进市级公物仓国家级试点建设,联合多部门扎实推动10个重点盘活示范项目,有效盘活闲置国有资产,
实现收益6.52亿元,上缴财政非税收入1.03亿元。
服务保障大局,市机关事务局时时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中。今年,为全力保障第六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有序开展,该局组建“X员突击队”,“白加黑”值守在活动场馆,为活动安全顺利举行贡献力量。每天前往市民之家的办事群众不少,该局派驻X员干部下沉市民之家,做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降低公共机构运行成本。
把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局今年通过走访收集问题73个, 办结率100%。组织机关食堂经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签订蔬菜、肉蛋等购销协议,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组建“奋进新时代机关红管家”志愿服务队,为局属物业项目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600余次,在市民之家开展政务服务帮代办、赠送防疫饮品等活动,累计服务1200余人次。
三、抓重点强监督抓作风强动能
作风务实,则工作扎实。去年以来,市机关事务局持续开展清廉机关建设, 以清廉国有资产、清廉公车、清廉食堂、清廉项目、清廉干部管理等5个清廉单元建设为着力点,瞄准管人、管物、管钱等重点领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及整改,让清风正气充盈机关事务部门。去年,市机关事务局获评全市清廉机关建设先进单位。
把人管好, 强化廉洁意识。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谈话、廉政约谈市机关事务局抓牢X风廉政建设,落实好述职述责述廉、民主生活会、谈
话和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X内监督制度,深入开展“镜鉴”以案促改促建促治专项活动,加强对X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X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把财管好,守住廉洁防线。市机关事务局摸清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家
底,建立台账,把好资产“入口关”,同时建立健全全覆盖、全口径综合监管体系,实现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把好资产“出口关”。今年,市直单位清查处置闲置国有资产资源“百日攻坚”行动顺利收官,在提升资产处置效益的过程中,筑牢了资产管理廉政防火墙。
把物管好,提升廉洁效能。制定覆盖政府采购、项目建设、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的16项内控制度;出台车辆维修维护、油卡使用等制度,开展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专项整治;重点加强食堂食材采购监管,严格超市比价监管建制度、堵漏洞、促治理,市机关事务局多措并举推动清廉公车、清廉食堂、清廉项目管理,以廉洁促效能提升。
为全面振兴新突破凝聚强大力量
2023 年辽宁省X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5 日)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X治X,重在基层。
X的基层组织是确保X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X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2023年,全省各级X组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着眼增强基层X组织的ZZ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发力、统筹推进。
强基础、固基本,补短板、强弱项。一年来,全省X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X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把稳思想之舵
凝心铸魂永葆ZZ本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一年来,我省坚持用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推动基层X组织把牢ZZ方向、加强ZZ领导、夯实ZZ根基、永葆ZZ本色,教育引导广大X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省把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工作主线,作为各级X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必修课, 分层级、全覆盖抓好基层X员干部集中培训。
依托辽宁社区工作者学院、阜新市委X校彰武治沙分校,我省举办基层X组织书记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省级专题培训班30期、培训3500余人,示范带动市县两级分别开展重点培训和普遍培训。同时,分类抓好各领域X员干部培训,推动X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我省把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基层X建有机结合。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制定省直机关、省管企业、省管高校、县(市、区)直机关等11个领域主题教育方案,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抓好流动X员、青年X员、离退休干部X员等
重点群体主题教育,确保有效覆盖。积极推动广大X员干事创业,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振兴发展献良策”等活动,全省基层X组织共收到有效意见建议9.1万条,检视查找问题14.2万个、解决6.5万个,基层X员参加志愿服务299.6万人次。
全面提高X内ZZ生活质量,让每名X员在X内ZZ生活“大熔炉”中淬炼思想、锤炼X性。为确保民主生活会质量,我省要求对各单位民主生活会准备情况和召开情况全程记录、逐一评价。民主生活会的标准高不高、效果好不好、批评到不到位,皆有严督实导。同时,对“三会一课”、主题X日等每季度作出重点工作安排、进行活动提示,推动组织生活严起来、实起来。
筑牢两大阵地
X建引领城乡高质量发展
农村工作和城市工作是各级X委工作的“两大阵地”,也是抓基层X建的重要阵地。一年来,我省突出抓好“两大阵地”基层X组织建设,农村基层X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城市基层治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X建引领,深入推进抓X建促乡村振兴。“联合X委真管用!把我们菜农果农联合起来,既找销路,又找专家指导。”看到今年的收入翻了一倍, 铁岭开原市庆云堡镇合作社成员张建发喜上眉梢。
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我省深入开展“X群共同致富”活动,通过组建责任区、领办合作社、建立联合X委等方式,形成村集体、村干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富民强村。今年以来,各地先后组建X群共同致富责任区4.6万个,11.2万名农村X员致富骨干与66.6万农户结成对子,村X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3144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2亿元,村民增收6.7亿元。建立产业联合X委407个,辐射带动1925个村实现联建发展、规模经营。
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新一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计划开始实施,一年来协调各级财政资金4.51亿元,对纳入扶持范围的451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实行动态跟踪监管。推进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发挥红色村示范引领作用。
X建引领乡村治理进一步深化。各地加强农村网格化管理服务,研究推广用“积分制”引导广大农村X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持续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补齐配强乡村班子。同时,试点开展选派金融干部人才到县乡挂职工作,推动驻村干部履职尽责,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重点突破,提升城市基层X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X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延伸基层治理服务触角,各地持续优化网格设置并同步建立X组织。加强X群服务中心建设,支持X员教育活动场所修缮和教育设施更新,着力构建“15分钟服务圈”。充分发挥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小组作用,协调推动各职能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城市基层X建引领基层治理。
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智慧X建赋能城市基层治理持续深化。我省拓展辽沈智慧X建云平台功能,着力打造一套集基层X建、事务处理、社会治理、公众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智慧X群服务系统。
探索社区工作者发展新路径,打破职业晋升“天花板”。今年,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首次面向全省优秀社区X组织书记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切实把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基层干部选拔出来,在全省树立起重视基层、关爱基层的鲜明导向。“现在我的身份转变了,工作更有劲头,也更有奔头了。”大连市沙河口区西安路街道如意社区X委书记常虹说。
严密组织体系
X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
建强一个支部就是筑牢一个“堡垒”,提升一名X员就是擦亮一面“旗帜”。一年来,我省着力把基层X组织和X员队伍建好建强,把X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最基层,让X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
坚持扩面提质,持续加大新兴领域X建攻坚力度。我省大力提升X的组织和X的工作在新兴领域的覆盖质量,推动重点领域、行业X组织应建尽建,让X建与业务发展、行业发展同向发力。一年来,全省组建区域、行业X组织和产业集群产业链X组织117个,在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中组建流动X员X支部181个。在“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中, 4.5万名选派干部联系服务各类经营主体6.09万个,收集园区、企业问题诉求
万件,办理答复2.69万件;清欠资金12.97亿元,促成融资68.18亿元。 坚持全面从严,统筹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X的建设。在机关,持续加强和
改进X的建设,推动机关X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服务振兴发展;在国有企业,开展“强X建、兴国企、促振兴”专项行动,推进以高质量X建引领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公办学校,深化X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推动学校X组织优化教育发展、提升育人质量、推进提质增效;在公立医院,将X
建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述职评议考核等内容,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严管厚爱,全面提升X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X员队伍建设是X的建设基础工程。一年来,我省持续改善X员队伍结构和分布,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中发展X员, 加大从高层次人才中发展X员力度,发展X员质量不断提高。强化X员教育管理,扎实开展X员全员轮训,推动全省8万名流动X员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创新X员教育方式,辽沈智慧X建云平台播出专题X课269部,摄制《热血河山》《身边榜样》《大漠初心》等纪录片专题片,让广大X员重温光荣X史、感悟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坚持全程管理,压紧压实抓基层X建工作责任。今年,我省出台《增强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若干措施》,以小切口提出7个方面31条务实举措, 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集中攻坚。加强X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X组织,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大起底、大整改、大落实, 持续推动基层X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持续推进X的基层组织建设,必将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
弦歌不辍载初心 滋兰树蕙育新人
宁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综述
(2023年12月19日)
宁德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为X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让“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在各地各校遍地开花,引导我市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观念、锻造高尚品质
宁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的殷切嘱托,坚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传承弘扬“闽东之光”,不断丰富拓展“闽东之光”内涵和外延
宁德聚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积极探索“未成年人+”融合模式,架起“连心桥”、汇聚“大合力”,共画协同育人“同心圆”, 凝聚成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阵阵暖流
在校园里,感受传统非遗技艺,参加多彩文体活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革命历史纪念馆,“触摸”英雄人物,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在“四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主题馆、鲤鱼文化非遗馆,化身小小志愿者, 为游客讲解闽东历史文化故事;在“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中,不断涌现先进典型……这一幅幅生动画面正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点滴缩影。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着力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种下崇德向善的“金种子”,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
一、为学先立志种下理想的种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指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结合闽东的革命历史和传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宁德市牢记嘱托,主动扛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ZZ责任,用活用好闽东苏区红色资源,以铸魂育人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顶着烈日,他在酷暑中走遍了闽东大地,这种心系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在宁德六中举行的“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诵读比赛中,
参赛选手精神饱满、声情并茂地在台上讲述着习爷爷“九仙村扶贫”“三进下X”“三上毛家坪”“四下基层”的感人故事,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担当”“务实”“作为”的深刻心得体会。
近年来,宁德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以“为X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让“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在各地各校遍地开花,引导我市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观念、锻造高尚品质。
全市各中小学校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特点,通过老X员老同志讲故事、演讲比赛、读书分享沙龙、撰写心得体会、研学劳动实践等“听、说、读、写、行” 方式,全面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
立足闽东X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特点,推动X史学习教育从娃娃抓起,开展“闽东事天下理新思想我来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宁小团”等特色宣讲队进校宣讲X的二十大精神,引导未成年人深刻理解X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之基。
依托各县(市、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各类研学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打造了“X群连心·茶香情长”“四下基层·造福一方”“精准扶贫·筑梦小康”“牢记嘱托·弱鸟高飞”“仙山修身·九仙齐家”“逐绿奋进·花木成金”等多条“追寻习爷爷的足迹”研学实践活动精品路线,涌现出寿宁下X、福鼎赤溪等省级研学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各校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达14100余场次。
二、善用“大思政”踏着时代的步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孩子成长的土壤,滋养着每一朵鲜花的绽放。为了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我市不断拓宽教学“半径”,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实践活动中,变枯燥的灌输式教育为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
围绕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实践活动,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和实景体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体验的思政课”,深化开展经典诵读、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品牌德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文明礼仪等融入未成年人德育实践,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传递正能量。结合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与风俗习惯等美德家风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近年来,宁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的殷切
嘱托,坚持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传承弘扬“闽东之光”,不断丰富拓展“闽东之光”内涵和外延。编撰《闽东革命小故事》《闽东好人小故事》
《闽东名人小故事》《闽东名胜小故事》等4本“闽东系列小故事”教育读本, 累计发放4.13万余册,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闽东未成年人讲好闽东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举办“唱支红歌给X听”“X的故事我来讲”“童心向X强国复兴有我”“喜迎二十大向国旗敬礼”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了解革命历史,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见行见效,筑牢红色信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培育选树宣传新时代未成年人先进典型,引导未成年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2023年宁德市‘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中,经过各校推荐选送,各部门认真评选以及网络公示等环节,全市50多万名中小学生中产生了14名宁德市“新时代好少年”,并推荐入选福建省“新时代好少年”1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学生诗人”游若昕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实现“零”突破。深入持久的德育实践,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市各地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不断优化育人环境,积极培育选树和学习宣传“新时代好少年”,营造了“树榜样力量、学榜样事迹”的浓厚氛围。
三、文明润童心共赴美好的未来
阮毕宸是蕉城区漳湾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每次学校乡村少年宫举办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社团活动,是他最期待的事。
当毕宸在福船制造技艺社团里跟着非遗传承人老师学习技艺时,经典诵读社团的教室里传来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孩子们正跟着老师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我们坚持做到让每名学生掌握一项特长,培育有情怀的人才。”漳湾中心小学校长曹小玲说。
而在宁德市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红领巾奖章”奖励机制是同学们创先争优、勤奋学习的有效激励措施。“学校根据‘红领巾奖章’奖励机制,创设了学习章、阅读章、诚信章等特色奖章,激励同学们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该校少先队副大队辅导员孙静彬说,学校还结合传统文化、传统体育进校园等各类实践教育活动,引领学生做一个有健康体魄的人,做一个快乐自信的人,做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
为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各地各校积极拓展活动阵地,满足孩子们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全市大力推进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探索农村育人新模式、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诗歌文化、海洋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乡村少年宫建设,如霞浦县举办方言唱诗会、丑石诗社新年诗会、“文学下基层,诗歌回家乡”公益讲座等活动, 在各中小学校掀起了校园读诗、写诗热潮。同时,我市持续开展“一宫一品” 特色培育,重点围绕传承红色基因、非遗民俗、劳动技能培训等内容,遴选了蕉城区城南中心小学雏鹰武术社团、周宁县浦源中心小学举重队、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畲族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柘荣县第三小学剪纸、宁德师范学院二附小连环画等5个活动项目进行重点培育。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46所。
“孩子们,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如何处理,要向谁求助呢”在“525” 心理健康主题课堂上,我市资深心理健康专家刘强抛出问题,引发到场学生的思考,并展开热烈讨论。
为进一步推进宁德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素质,我市依托市未成年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通24小时心理健康咨询热线,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辅导工作。同时, 广泛开展主题活动,构筑心理健康屏障,持续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公益巡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通过整合融通,目前我市已形成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普法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乡村学校少年宫等组成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构建全方位关爱网络。
四、擘画同心圆托起明天的太阳
每个周末,古田县绿洲亲子绘本馆总会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体验亲子阅读。2012年以来,该县把家庭教育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体部署,以“关注家庭教育就是关注民生”的理念为引领,探索实施“区域落地式家庭教育工程”。
绿洲亲子绘本馆是我市近年来不断拓展社会渠道,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者有机互补、和谐互动的有益探索,引领广大家庭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善用“社会大课堂”,融入“校内主课堂”,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是育人“共同体”,宁德聚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突
出问题和热点难点,积极探索“未成年人+”融合模式,架起“连心桥”、汇聚“大合力”,共画协同育人“同心圆”,凝聚成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阵阵暖流。
“未成年人+创建”,营造浓厚氛围。市委、市政府每年听取未成年人工作专题汇报,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设“周周学月月讲”共享课堂, 邀请X的二十大代表、道德模范等进行专题宣讲。大街小巷,校园内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关爱未成年人”等公益广告随处可见。
“未成年人+群团”,提升服务能力。发挥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功能和社会团体力量,强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整体合力,《“校社企”三方联动打造宁德家庭教育新模式》入选教育部“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连续11年实施“关爱微心愿”部门联动计划,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未成年人,推动建设特殊困难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
“未成年人+法治”,织密“保护网”。各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清风”“净网”“清朗”“新风”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护苗”专项行动,强化校园周边社会环境整治,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网络空间和社会文化环境。成立未成年人保护联盟,建立校园法治副校长工作制度,全市聘任检察、公安法治副校长697名,全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实现校园法治副校长配备全覆盖,对校园霸凌、不法侵害、校园贷等开展针对性法治宣传,培育“金贝壳” “为宁守未”“春泥护花”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品牌。其中,“安小检·福娃卫士”,整合检察机关青年X员力量,开展“‘临界预防’——福安‘临界少年’帮扶计划”,打破行政部门间横向联动壁垒,汇聚起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全国四级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连获佳绩。
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宁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正朝着阵地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元、充满蓬勃生机的未来大步迈进。
以变革性实践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华章
鹤壁市 2023 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5 日)
2023年,我市紧紧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目标,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影响治理效能的突出矛盾、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全年101项重点改革事项全部顺利完成,24项改革事项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42项改革事项获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年度考核在全省名列前茅,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连续多年全省第一,2022年我市被省里评为推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成效明显市。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田培炎到鹤调研时对我市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委改革办主任王作成先后两次到我市调研,领衔撰写的《鹤壁市着力激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产业和创新生态》调研报告,在省委《改革简报》第84期专期刊发,在全省学习推广。
一、强化顶层引领督察激发改革动力活力
改革大局,谋全者胜。我市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谋划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改革,颁发实施了《关于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鹤壁实践的决定》《关于以更大力度推进“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加快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的意见》,有力促进全市上下改革创新、担当作为。
机制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市委深改委研究部署、统筹协调全市重点改革工作任务,全市12个改革专项小组通过细化改革方案、召开改革落实推进会等方式推动各领域改革有序开展。
在工作机制方面,我市完善协同推进、改革调度、督察考核、典型引领四项机制;实行台账式管理,月调度、季通报,清单式推进、挂牌式督导、实效性评估。对我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推广,构建的政企合作“京东鹤壁模式”入选了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智慧+信用”推进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被新华社刊发。
我市聚焦经济、民生、科技创新等重点改革领域,创新开展全市调查研究项目“揭榜挂帅”活动,形成高水平调研成果86篇,以深度研究服务科学决策、
助力改革攻坚。全市组织开展专项调研48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6篇,8篇被省委《调查研究》采用,14篇被省委《改革简报》刊发,《营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启示与思考》在《河南日报》专题刊发,被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16次。两篇调研报告分别荣获省社科联社会科学普及及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2023年,省社会科学院鹤壁分院(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撰写的4篇论文入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论坛;鹤壁分院成功举办现代化建设论坛暨第十五届中原智库论坛。
二、改革成效亮点纷呈创新红利持续释放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今年,我市各领域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创新红利持续释放。
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持续深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改革,编制完成鹤壁科创新城总体发展规划,鹤壁“智慧岛”在全省考核中位居前列,市级以上产业研究院达到7家,市级以上中试基地达到15家,各类创新平台超过500家,我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按照“龙头引领、链群互动、生态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印发实施链长制、加快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推进方案,组建38个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完善“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招商体系”招商模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连续三年全省第二,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评估获优秀等次。
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出台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任务分解方案,制定项435条推进举措,推行政务服务“无差别”全科受理模式,99.98% 的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编制完成全国首个“五位一体”企业服务地方标准,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全国第四,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全省“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市。
城乡融合发展提质增效。深化放权赋能改革,向浚县、淇县下放各类权限339项。两县“320工程”已实现税收1.13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投资完成9.25亿元。出台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等8个文件,“4+2”开发区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各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加快建设。扎实推进“五水综改”, 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示范县区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三、扎实推进民生改革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一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聚焦“新颜值”“幸福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高品质生活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我市坚持把改革作为高品质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以改革实效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市新型智慧化社区、淇河书屋、二支渠、樱花园等特色元素出现在了中国馆播放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美好新生活》宣传片中,展示鹤壁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成果。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把“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与城市创建、城市更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聚焦“便民、利民、惠民”做文章,探索建立“四制三化”建管模式,构建起覆盖百姓生活的九大功能圈。
目前已在全市121个城区社区、36个县城社区完成“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城市颜值和内涵品位“相得益彰”、服务功能和资源利用“深度融合”,在全国首家发布城市一刻钟生活圈《术语》《标志》《建设标准》三项地方标准,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鹤壁之路”。今年6月,我市成功承办中部六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现场会并作典型发言,经验做法获省委改革办红榜通报表扬。
此外,我市高效推进了省市重点民生实事,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等改革,获评为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市委改革办改革督察科科长李翔伟介绍,2024年我市改革工作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等六个方面,深挖改革潜力,激发创新活力,为助力我市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以机关文化建设为着力点 促进机关X建高质量发展
雅安市直机关工委全面推进机关X建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7日)
12月20日至21日,全省机关X的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我市召开。
此次理论研讨会既是对雅安机关X建工作的一次现场检阅,更搭建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这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次思维的启迪。
市直机关工委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转化用好专家的智慧成果,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市州的好经验好做法,再添举措、再加力度,推动雅安机关X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市直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文化蓄内力、增活力、添动力、聚合力,找准“结合点”,解决“两张皮”,以X的科学理论为指引,不断提高全市机关X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一、突出ZZ文化打造模范机关
组建9个综合X委、178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120支宣贯小队,举办153 场次主题宣讲,成立“红船领航、水润雅州”读书会,举办X史沙龙,唱响音乐X课……市直机关工委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推动X员干部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中走好“第一方阵”。
把严格遵守X章X规X纪和依法行政作为最大的纪律。开展“雅廉细胞” 创建,建强机关纪委队伍,创建“清廉机关”15个,推动机关正风,引导社会风尚。建设法治文化阵地29处,组建“法律讲师团”“志愿服务队”“人民调解员”三支队伍,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氛围。
把坚决贯彻X中央决策部署作为最大的责任。指导各X组织提炼机关文化理念41个、建设X建文化长廊45个、打造X建活动阵地58个,挂牌X性教育基地10个,引领和推动X员干部振奋精神、勇担使命,不忘“来时路”、看清“脚下路”,以工作实绩检验“ZZ三力”。
二、锻造组织文化引领创先争优
地震发生后,市直机关各X组织和X员干部冲锋在前,开展路网排查、道路抢险、搜救群众、震后安置、物资运输等志愿服务;疫情防控期间,X员干
部主动对接、就地转化、下沉报到,积极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人员排查、卡点值守、物资转运等工作;暴雨洪涝时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参与转移安置、清淤消杀、抢收抢种、排危保畅、水毁修复、次生灾害防范等工作。
在“急难险重”中才更加凸显X员担当,更能诠释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X员的意义。
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中,市直机关工委建强基层堡垒,充分发挥X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X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X员干部下沉一线、攻坚克难,充分展现共产X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重点项目”上强服务。市直机关工委在业务链上组建171个X支部(X小组),选派177名机关X员干部到一线锤炼。在“行业系统”面补短板,出台
《事业单位X建工作指导意见》,建立X支部105个。
在“结对联建”里共携手。市直机关工委推动规上企业与中小企业X建联建、结对共建。坚持榜样引领,开展“两优一先”评选表彰,推进“十佳X建品牌”“十佳X建文化长廊”“十佳红旗帜志愿服务队”申报评选,举办演讲比赛,开办“先锋论坛”,营造创先争优的机关风尚。
此外,印发《“转树作抓”争一流动员令》《干部职工言行规范》《干部职工着装言行倡议书》,带头做老实人、文明人、遵守社会公德的带头人,以良好机关作风,带动社会文明新风。
三、强调宗旨文化聚力发展大局
12月8日,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医疗、农技、法律3支“红旗帜”专业志愿服务队和市科技局、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市红十字会、市医保局等10支单位服务队70余名志愿者赴芦山县飞仙关镇开展市直机关“红旗帜”志愿服务集中宣传活动。
他们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免费治疗、政策讲解、法律咨询援助、反诈宣传、应急救援、医保咨询、科技讲解等知识,免费义诊320余人,免费发放医疗用品380余份,卫生健康、法律宣传、防拐防诈、医保政策资料2600余份,同时还深入大街小巷开展卫生清洁、文明宣传等活动。亮旗帜,服务人民群众。市直机关工委组建医疗、农技、法律3支“红旗帜”专业X员志愿服务队,整合机关42支X员志愿服务队,持续10年开展系列服务群众活动。雅安市直机关“红
旗帜”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雅安“红旗帜”巡回医疗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全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和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解难题,深化基层治理。在“五联共建”中,市直机关工委发挥“机关X建+基层治理”示范引领作用,发动135个市级部门联系307个小区(大院),选派34名X务干部担任社区兼职委员,指导220余个小区(大院)建立X组织,协助290余个小区(大院)建立自管委,改造老旧小区120个,惠及群众3.7万余人。
搭桥梁,推进政企共建。市直机关工委联合七部门印发《关于深化“X建助企兴企”专项行动的通知》,安排机关X组织和企业X组织结对共建。市直机关32支助企兴企服务队与20个全市重点企业(项目)结对子,派驻X建(政务)联络员19名。
四、重视管理文化强化制度保障
一直以来,市委高度重视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文化建设的通知》,明确各级责任,建成雅安市行政中心风雨文化连廊,形成“头雁效应”,构建层层推动工作机制,将机关文化建设与工作职责、X建品牌、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把机关文化建设贯穿机关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
市纪委监委机关持续深化“忠诚卫士”机关X建品牌建设,市公安局打造“X建引领、文育雅警”X建文化长廊,市烟草专卖局打造以“红”为底色的“初心驿站”X建文化长廊机关文化的本质是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人格的体现和价值信仰的延续。
为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市直机关工委牢牢把握“三个注重”——注重机关文化建设的ZZ属性、注重机关文化建设的目标取向、注重机关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引导X员干部善于从ZZ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营造向“上”敢于担事、向“善”善于共事、求“精”精于谋事、求“实”勤于做事的浓厚氛围。
此外,构建关心关爱工作机制,走访慰问老X员、困难X员以及一线X员和X务工作者;构建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开展机关运动会、工间操,举办国画、书法、篆刻等培训,让文化建设有制度、有阵地、有活动、有榜样,做到运转高效、心有归属、干有氛围、学有榜样。
镜头一:雅安市市直机关X员X性教育基地挖掘红色资源打造开放式共享式综合平台
2019年5月,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直机关工委、市委X研室、市档案馆、市群
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打造雅安市市直机关X员X性教育基地,补齐全市暂无系统展示雅安X史的教育阵地,为全市机关基层X组织、群团组织、两新组织开展ZZ学习和思想引领,提供开放式、共享式的综合平台。
走进基地展馆,“光辉历程”“红色雅安”“时代担当”三个主题区分别展示X的重要历史事件、雅安地方X史,以及“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以来,雅安的发展变化。
在这里,X员干部开展“沉浸式”X性教育,他们重温入X誓词、集中学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X史X性教育展馆、入X宣誓区、X组织活动室、阅读学习区,进一步坚定信念,增强X性意识。
镜头二:雅安市政务服务大厅抓好X建引领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55个单位入驻市政务服务大厅,其中,市本级23个、雨城区32个,共派驻窗口工作人员271名,其中X员87名,集中办理1533项政务服务事项大厅文化墙专区处,详细展示着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型X委运转情况、X建引领工作开展情况;X员示范岗上,工作人员耐心的解答、热情的态度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暖心、安心;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便民服务政策落实落地,让群众办事少跑路。
市政务服务大厅坚持X建引领,以“雅政事、安心办”为工作理念,积极筹建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型X委,设立6个功能型X支部,充分发挥X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落实“一门、一网、一次”(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门服务”、现场“一次办成”),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区一体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高标准建设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
抓好X建引领,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市政务服务大厅根植“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以“人民满不满意”为落脚点,全力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始终把加强X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把全面加强X的领导贯穿政务服务工作发展全过程,坚持X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结合政务服务工作特点,创新政务大厅X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完善功能型X委运行制度体系,做深做实X建引领延伸,切实把X建融入窗口服务和热线话务工作,做到抓自身建设与进驻部门、进驻人员X建工作并重,以X建促服务、以X建激活力,探索出一条X建与政务服务工作融合互促的新路。
镜头三:雅安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新X组织活动
雅安茶厂股份有限公司距今已有400多年不间断制茶历史,是目前藏茶行业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技术最强的百年老厂,是一家集生产、文化、旅游、产能、品质、科研、销售为一体的传统企业。
公司X委充分发挥X建引领作用,大力开展“与X同心、与员工贴心、与企业齐心”活动,坚持在企业中把生产技术骨干、中层管理者培养成X员,把X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把X员中的生产技术骨干培养成中层管理者,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新X组织活动载体,通过打造藏茶文化塑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增强X在民营企业中的影响力。
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为雅安茶厂颁发“千年贡献”金奖。2010年, 在上海世博会上,“康砖”和“金尖”两个新产品荣获金奖。
“藏茶世界”被评定为3A级国家旅游景区,雅安茶厂被评定为“十三五” 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精制川茶自动化清洁化示范企业、四川省黑茶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等。
镜头四: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X建引领奏强音助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具备水电资源充沛、区位独特、气候适宜、通信发达、政策汇聚、设施一流、运维专业等优势。
雅安经开区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力拼经济、搞建设部署要求,着力推动X组织覆盖在链上、赋能发展在链上、服务保障在链上,按照“1+2+N”模式(1 名分管领导挂帅、园区职能部门和头部企业领衔、N家链上企业参与),组建3 个重点产业X委,大数据产业X委属其中一个。
大数据产业X委通过产业链上“筑巢引凤”,发挥龙头企业“磁吸效应”, “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开展以商招商、共建项目,发挥参谋助手和实施主体作用,全程参与政策制定、活动举办、平台建设,出台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加快集聚人才创新创业“十条”,举办技术人才互派、川渝大数据产业职工创新大赛等活动。
建设大数据学院、川藏(雅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人才引育平台,与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高校合作,定点培育各类应用人才400余人,实现政产学研
联接联通,雅安经开区获评四川省“500亿”重点产业园区、四川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已成为全川单体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多线直连国家互联网骨干节点的绿色数据中心,被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是国内首个“碳中和”绿色数据中心,获得2021年度第一批绿色数据中心唯一最高“白金”的评级。2022年入选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 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用好“关键一招”奋力推动现代化建设
2023 年贵州省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23 年 12 月 28 日)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 X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波澜壮阔新时代,改革走过千山万水。全面深化改革给中国带来巨大改变, 推动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
前景光明向未来,改革仍需跋山涉水。踏上新征程的贵州紧跟X中央步伐,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应势而为,迎难而上,推动各领域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
2023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一年来,省委坚决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ZZ责任,充分发挥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通过改革激发动力和活力应对复杂局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从推动贵安新区管理制度改革到安顺搭建“安心干”平台促精准就业,从铜仁江口创设“梵净生态账户”推动绿色发展到黔南荔波“五个对标”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到优化煤炭开采布局推动煤矿规模化智能化发展。
365个日夜,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点改革不断突破,一批重要改革成果正在形成,一批顺应群众期盼的改革红利加快释放。
激荡改革潮,扬帆正远航!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的贵州,正迸发出一种磅礴力量,推动着动能、改变和进步不断生成。
一、紧跟中央步伐,结合贵州实际,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是引擎,是源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后发追赶者、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实践者、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探索者,对进入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重要阶段的贵州而言,必须坚持改革、必须依靠改革。
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从全局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X中央重大改革决策的战略意图,始终把抓改革作为重大ZZ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更好服
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紧跟中央——省委严格按照中央部署,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ZZ任务,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紧跟中央步伐先后召开4次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及时学习传达中央深改委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不断加强整体谋划设计,有力有序推进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责任明确、有序推进。
聚焦重点——领导干部带着问题开展领题调研,省委主要领导围绕“深化贵安新区管理制度改革”深入调研,以全面深化改革解难题、破障碍,有力助推新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开局良好。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能矿产业、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等一批标志性、关键性改革调研成果转化落地。
谋划落实——紧密结合贵州发展实际,建立省领导改革点题机制,省委主要领导点题并推动出台省市(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等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建立议题点题机制,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中共贵州省委改革办关于开展2023年改革创新试点的实施方案》《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贵州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项小组工作规则》等文件;开展X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涉及我省的改革事项落实情况“回头看”,相关做法获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
谋在“新”处、改在“真”处、抓在“实”处——贵州全面深化改革步履铿锵。
——紧密结合贵州发展实际,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组织实施本领域、本部门改革,全程负责、一抓到底,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坚持严把质量关,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贯穿于改革工作全过程,进一步规范改革方案制定程序,切实增强改革方案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科学性,全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的工作合力推动形成,各项改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良性互动,统筹推进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建设, 在全国率先全省域开展“一市一示范”“一县一试点”,首批部署市县两级115 个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3个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二、向着难点进,朝着深处改,以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突破
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
一年来,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始终牵住改革“牛鼻子”,聚焦重大问题、主要矛盾,攻克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重点改革任务,以重点“落子”盘活全面深化改革棋局。
聚焦重点难点攻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为发展赋能——
今年10月,贵州电力现货市场圆满完成第一次结算试运行,宣告贵州电力市场进入“现货时代”,实现从无到有新突破。
全国首个数据要素登记OID行业节点、全国首个数据要素行业价格监测定点单位、全国首笔基于“数据产品交易价格计算器”估价的场内交易完成……奔跑在大数据新赛道,贵州多次实现“全国首创”。
荔波县对标世界级定位、世界级资源、世界级标准、世界级管理、世界级品牌,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1—10月,全县旅游总收入215.27亿元,同比增长51.49%。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创新引领基层试点大胆突破——
江口县创新推出“梵净生态账户”,有效打通生态-金融-经济之间“转换器”。目前已建立“梵净生态账户”1212个,授信金额21380万元。
安顺市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打造“安心干”平台,利用大数据帮助群众好就业、就好业。目前,平台注册使用人数达79.3万人,依托平台开展就业服务29.8万人次。
顶层基层良性互动,最大程度聚合改革效能——
息烽县145个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划定情况纳入村庄规划。此后,《贵州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明确重点探索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等内容。
都匀市开发“益林贷”创新金融产品,建立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机制,形成“林业资源得保护、农业产业得发展、加工企业得保障”新格局,相关经验入选国家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
在战略上布局,在关键处落子。我省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国企国资、营商环境和“富矿精开”、开发区管理、投融资、生态文明、数据资源化资产化、乡村振兴、旅游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重大改革事项,统筹推进各领域改
革任务,高质量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人民的智慧推动着改革的进程。一年来,全省各族群众积极支持改革、坚定拥护改革,为推动改革注入强大推动力。
省法院不断优化完善人民陪审员随机抽取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生活经验、行业专长优势,与法官形成“互帮、互学、互管”联合参审态势,在司法审判、法治宣传、司法公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3年前三季度,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189828件。
六枝特区利用居民常聚集的小广场、小卖部等场所成立“群众驿站”,定期邀请律师、物业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开展驻站活动,将群众的“金点子” 变为代表的“好建议”。
人民的呼声谱写着改革的旋律。一年来,我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近期,年仅8个月的省外先心病患儿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得到救治,这样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贵州共有5家,总数在西部并列第一,越来越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顶尖优质医疗服务。
精准摸底、精准对接、精准宣传、精准服务,毕节市推进“跨省通办”改革,携手浙江省四县创新探索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省联办,让更多新生儿父母省去两地往返烦恼。
完善城市停车位、改建农村厕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民生实事每完成一件,改革进展就前进一步,群众获得感就提升一度。
改革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创;改革的历程,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激发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于首批984名考生来说,改革是贵州职业教育“3+4”中本衔接培养试点工作,架起了直通本科的“立交桥”;
于办事申请人来说,改革是人像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等科技赋能, 催生了全程网办的“直通车”;
于纳税人来说,改革是税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破除数据壁垒,敞开了多报
合一的“方便门”;
……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细数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涉及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散发着幸福的味道,人民群众在改革进程中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看得见的变化、触得到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是改革推动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步。
岁末回首,贵州全面深化改革又越过了几座山头,蹚出了几条新路。顿足
眺望,来年还有更高的山要攀,更多的路要走。砥砺前行!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铸魂强基勇担当 擎旗奋进新征程
2023 年汉中市组织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0 日)
今年以来,我市组织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X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X的组织路线,统筹推进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各项工作,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突出“严”字强化ZZ建设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我市组织工作紧扣“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市委常委班子带头举办读书班、带头讲专题X课、带头“四下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实际谋划开展“循足迹、学思想、促践行”活动、“擂台比武展风采、比学赶超促提升”活动、“严纪律、知敬畏、强作风”整训专项行动;根据“8+3”领域不同特点,分类指导基层加强理论学习、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全市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持续深化干部ZZ素质考察,切实把ZZ纪律和ZZ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严格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X员、主题X日等基本制度,严肃开展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X内ZZ生活的ZZ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
二、突出“强”字优化选育管用
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探索严格ZZ标准选、突出实绩实效选、适应岗位需求选、在历练锻炼中选、坚持清正廉洁选,发现重用“千里马”、量才适用“老黄牛”、爱护善用“小青苗”的“五选三用”干部选用方式,对11个县
(区)和部分市直部门领导班子进行综合研判,提拔重用作风实绩突出的干部
33名,持续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实践出真知、长真才。深入实施新任职干部一线锻炼、机关干部基层挂职、优秀干部外派学习、年轻干部“墩苗育苗”4个培养工程,先后抽调482名优秀年轻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一线专班锻炼,及时选派72名县级干部下沉支援68个重点镇防汛抢险,抽调4700余名干部参与市委专项工作,让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经风雨、壮筋骨。
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引导全市干部带头兴风、实干养风、严纪正风、为民淳风。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评选“红旗奖”县区8个、“蜗牛奖”市级园区1个,力促各级比学赶超、加压奋进。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完成宁强、镇巴等5个艰苦边远县5322名公务员津贴调整,让干部安身、安心、安业。
三、突出“进”字夯实基层组织
欲茂其末,必深其根。聚焦抓组织、抓融合、抓能力、抓服务、抓质量, 扎实开展各领域基层X组织“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着力增强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表彰命名全市首批“五星”X组织1625个、“双强示范” X组织120个。
聚焦基层关心关切,X建领航出实招。扎实开展村(社区)X组织书记“分类培优、强素提能”专项行动,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X组织,坚持“X支部+村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农户”模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完善群众动员、事项管理、激励鼓励等基层网格化管理制度,大力推行“红色物业”培育计划,设立小区、物业服务企业X组织537个, 组建业委会(物管会)998个,健全完善X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居民业主协调运行机制,着力提升X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一名X员就是一面旗帜。涵养X员发展源头活水,坚持发展对象资格考试、预备X员转正考试“双考”制度,持续提升发展质量、优化队伍结构。扎实开展“X员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面对入夏以来多轮强降雨,动员全市1.2万余名X员下沉一线巡查排险、转移群众,充分发挥X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突出“活”字狠抓育才聚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市委专门召开人才工作会议,为全市新时代人才工作谋篇布局,首次评选全市“最美天汉英才”和人才工作优秀创新案例,引导
广大人才充分发挥“第一资源”作用。
大力实施“天汉英才”计划,制定加强人才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招才引智《评价细则》,引进各类人才3717人、吸纳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10118人,成功创建3家省级专家工作站,有力发挥引才作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揭榜挂帅”竞争机制,大球盖菇病虫害防治、药品快速检测技术等7项“揭榜挂帅”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
5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获秦创原春种基金500万元支持;建好用好人才资源共享池,广泛吸纳农林牧、加工制造、现代服务等产业领域专家人才,为78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97项,不断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建立健全市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机制,常态化慰问专家人才;落地兑现各项人才政策,发放各类人才支持补贴资金387万元;深化优秀人才“服务绿卡” 制度,优化升级13项优惠政策,为159名优秀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需求、572名专家人才免费体检,营造了尊才、爱才、敬才良好社会氛围。
铸魂塑形锻铁军 担当尽责践初心
2023 年甘肃省纪委监委机关X建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8 日)
12月26日,省纪委监委机关召开2023年度X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暨X务干部培训会议,总结全年机关X建工作,检视X支部书记履行抓X建“第一责任人”责任情况,对X务干部进行专题辅导培训,推动机关X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强有力的X建工作,迸发出磅礴力量。
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X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提高机关X建质量的重要部署,立足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定位,按照省纪委常委会和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的安排部署,以X的ZZ建设为统领,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以建设“四强”X支部为目标,以“强化五个引领、建设模范机关”为抓手,着力增强机关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以自身过硬扛起担当的不变初心,奋力推动机关X建工作提质增效,努力以高质量机关X建引领保障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ZZ引领,建设ZZ忠诚的模范机关
“要把忠诚作为首要的ZZ品质,把干净作为立身做事的底线,把担当作为干部的职责和价值所在。”
3月15日下午,省纪委监委机关八楼第一会议室内,一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主题X课正在进行。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如何铸就ZZ忠诚、增强斗争本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高素质纪检监察铁军讲授X课。
学习教育是教育整顿的先导,是铸就ZZ忠诚的基础。省纪委监委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将支部作为落实各项任务的“神经末梢”,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蹄疾步稳、强力推进。通过教育整顿,机关X员干部接受了一次深刻透彻的精神洗礼、触及灵魂的ZZ体检、刻骨铭心的革命性锻造, 提升了思想境界、提振了精神状态、提高了素质本领、推动了工作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ZZ性是马克思主义政X的第一属性,体现了X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旗帜鲜明讲ZZ是中国共产X的根本要求。
省纪委监委机关坚持把ZZ建设摆在机关X建工作的首位,深化ZZ机关意识教育,推动机关基层X组织把X的ZZ建设融入监督执纪执法全过程各方面,引导X员干部不断提高ZZ站位,把准ZZ方向,坚定ZZ立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明X的ZZ纪律和ZZ规矩,引导X员干部牢记“五个必须”,坚决防止“七个有之”,自觉规范“八小时以外”ZZ言行。持续加强对X忠诚教育,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X性教育, 组织机关X员干部到兰州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甘肃省廉洁文化作品展, 开展“感悟诗词美、陶冶爱国情”主题X日活动,激励X员干部忠诚履职、勇于担当。
通过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不断锤炼ZZ素质、提升能力本领、忠实履职尽责,推动X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强化理论引领,建设能力过硬的模范机关
“要不折不扣落实,以‘实’为要,‘干’字当头,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要牵好头、作表率、履好责。”省纪委监委机关要在学习上往深学、往实学,在执行上出实招、求实效,在效能上快步走、加速度。
……
理论上清醒,ZZ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全X是X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机关把全面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将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ZZ任务,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把省委“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行动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坚持理论武装先行、X性锤炼固本、统筹融合推进,将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支部日常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X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用好红色教育资源,机关各支部开展集体学习789次、交流研讨334次,接受革命传统教育52次、纪律警示教育154次。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
创新形式载体,抓实支部学习,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运用“五学联动” 机制,坚持每月初印发X支部理论学习要点,督促各X支部认真落实每周集体学习制度,共印发12期66篇,引导X员干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国之大者”做到了然于胸。深化交流研讨,组织X员干部围绕“牢记领袖嘱托、永葆铁军本色”,围绕“学思想强X性、忠诚为X护X、全力兴X强X”,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开展专题研讨98次,引导X员干部学深悟透、深信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强化组织引领,建设务实高效的模范机关
X的基层组织是确保X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X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省纪委监委机关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眼增强基层X组织的ZZ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发力、统筹推进,强基础、固基本、补短板、强弱项。坚持把“四强”X支部建设作为加强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一体推进支部的ZZ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引导X支部和X员干部学思想强X性、推动“ZZ功能强”,抓班子聚合力、推动“支部班子强”,重管理强培养、推动“X员队伍强”,抓融合提质量、推动“作用发挥强”。着力增强X内ZZ生活的ZZ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精心谋划设计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特点的X员活动阵地,建成集展示、教育、阅读、体验、共建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X员活动室”; 严格执行临时X支部管理有关规定,在审查调查、巡视等工作中成立临时X支部27个,保障专项工作顺利推进。
同时,坚持重创新、强特色、创品牌,深入开展“X委创品牌,支部抓特色”活动,确定部分有一定工作基础、特色亮点鲜明的X支部进行重点培育, 引导X支部在抓创新抓质量抓特色上下功夫,打造支部特色、争创X建品牌。近年来,省纪委监委1个X总支被评选为全省先进基层X组织,1个X支部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先进X支部,6个X支部被评选为省直机关先进基层X组织,12 个X支部被命名为省直机关标准化示范X支部。
X建工作要为X的中心工作服务,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 推动X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X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
省纪委监委机关推动X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在纪检监察业务工作中充分发挥X建工作ZZ引领、督促落实、监督保障作用,抓目标融合,树立“围绕中
心抓X建、抓好X建促中心”的理念,把中央纪委、省委和省纪委工作部署是否落实、部门或组内业务工作是否完成等,作为支部工作的根本目标;抓措施融合,树立X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盘棋”思维,把X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抓责任融合,对X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总结、同评价,在部门年度总结时,同步总结支部工作,同步开展X员评议。2个X支部的特色创新做法分别荣获省机关X的建设研究会组织评选的全省机关X建创新“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3名X支部书记和机关X委撰写的4 篇论文荣获全省机关X建课题研究论文一等奖、二等奖,机关X委荣获优秀组织奖。
四、强化作风引领,建设团结奋进的模范机关
打铁必须自身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X永远在路上,X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省纪委监委机关深入开展纪律警示教育,组织X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纪委印发的案件教训警示通报、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等重点警示教育材料,组织X员干部旁听有关职务犯罪案件庭审,赴兰州监狱近距离感受服刑人员生活,引导X员干部以案为鉴、筑牢底线。
强化自我约束,扎紧扎牢制度之笼。省纪委监委机关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建章立制,制定修订《甘肃省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办法》《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督察工作办法(试行)》等制度,持续抓好X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X员干部严格执行婚丧事宜报备、节假日离兰报备和遵守纪律自查制度。
省纪委监委机关把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工作作为推进和提升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契机,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创建工作与机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X建工作有机融合。大力丰富机关文化生活,组织开展贯穿全年的“全员参与、同心同行”业余时间体育活动,引导X员干部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拓展强化X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教育管理监督途径;分期举办以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绿色低碳为主题的道德讲堂4讲,引导X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涵养优良品格、践行时代新风;举办学思想、兴文化、铸忠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堂3讲,引导X员干部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恒久价值,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组织开展委机关基层X组织和X员干部到街道社区开展联系报到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五、强化责任引领,建设担当作为的模范机关
加强和改进机关X的建设,必须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坚持头雁引领带动群雁齐飞,种好机关X建“责任田”。省纪委常委会对机关X建工作及时研究部署,提出具体要求;机关X委认真履行职责,重要工作及时向省委直属机关工委请示报告。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对机关X建工作从理念、思路等方面给予指导、提出要求,引导机关X委进一步抓宏观、抓统合、抓创新,提升工作水平;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切实履行“一岗双责”,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支部书记切实履行好抓支部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抓X建带队伍促业务,带头落实责任、带头担当作为、带头增强本领、带头改进作风。
注重以X建带群建,着力发挥群团组织作用,举办“牢记领袖嘱托永葆铁军本色”青年干部学习交流会、主题教育青年干部座谈会,举办以“品古今崇德事,做诚信纪检人”为主题的道德讲堂。
一年来,省纪委监委机关发挥X建引领保障作用,ZZ监督进一步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X和国家监督制度规范不断健全、合力正在形成,惩贪治腐始终保持高压震慑,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持续加固,牵头开展全省“三抓三促” 行动,推动了全省干部作风大转变,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
新的一年,省纪委监委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X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提高机关X建质量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强基础、提质量、建机制、抓统合,着力增强基层X组织ZZ功能和组织功能,坚定不移推动纪检监察机关X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筑牢堡垒聚合力 X建引领新征程
加格达奇区开展基层X建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0日)
加区围绕“身在最北方·心向X中央”ZZ信仰教育,立足当前X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聚焦主业、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稳中求进,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基层X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聚焦发展抓X建促乡村振兴
加区发挥X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以“X支部+农业产业发展” 模式,推进泽康琳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配套建设“兴安百药谷”土灶台农家乐和采摘棚室,月旅游观光量达6000余人次,年用工量20000余人次,农民月均收入达4500元。打造“合作社+科研院所”模式,一体化推进“政产学研用”,用科技助力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严管厚爱并举,持续加强驻村干部队伍建设,2023年,新调整选派驻村干部12名,其中8人为35周岁以下年轻干部。严格落实考勤、请销假、工作报告、激励约束制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在岗情况全覆盖检查30余次。活化培训形式,开展驻村干部实战演练, 24名驻村干部上讲台、打擂台、比业绩、晒经验。加大对驻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高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和生活补助,为驻村干部发放爱心书包24个。落实驻村干部评奖评优优先制度,2名优秀驻村干部被提拔使用,2名驻村“第一书记”荣获大兴安岭地区“十佳驻村干部”。
凝心聚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常态化开展“平战结合进网格、服务民生365”主题实践活动。通过X组织进网格、X员进楼栋、服务进家门“三进”模式,组织地企军警192家驻区单位X组织、6100名在职X员,下沉基层、融入群众、服务民生,加区44个机关单位1199名在职X员下沉网格,参加志愿服务4854人次。积极推行“您有事我帮办、您不会我代办、不方便上门办、来不及延时办、免排队预约办、亮身份示范办”的街道“六办”服务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秉承“服务群众最大化、办公阵地最小化”的理念,将17个社区的X群服务中心全部升级改造成多功能、一体化X群服务中心,红旗街道安悦社区X群服务中心、卫东街道北秀社区X群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成长型X建示范点”。持续打造“红色物业”,佳兴物业公司X支部以“红心点亮微服务,居民走进幸福里”为载
体,坚持“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文化”的理念,建设“红管家”队伍,建立“红色议事厅”,及时解决业主急难愁盼问题30余件, 佳兴物业公司X支部被评为“2022年度省级成长型X建示范点”。
守正创新提升“三新”X建工作质效
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在行业X建领域持续探索深耕,全面提高“三新”X建水平。以18处户外工作者之家及社区X群服务中心建立的“蓝莓驿站” 为主阵地,科学设置休息区、阅读区、补给区等功能区,配齐学习设施及主题教育必读、选读材料,将之打造成为“三新”X员主题教育学习的红色“加油站”。依托“蓝莓驿站”开展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矛盾调解等“暖新”服务, 吸引新就业群体当好“五大员”。在为“三新”X员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同时,引导X员把“碎片化”时间转化为学习的“黄金时段”。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活动,吸纳30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切实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新”力量。
分类指导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X建
推进X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打造“五强”机关X组织,42家机关单位完成了X建品牌创建,将X建融入医保、社保、民生、环保等多个领域,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维修社区基础设施、普及法律知识、“金秋助学”“小屋筑大爱·巾帼暖民心”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做到了以X建促能力提升、促作风转化、促产业发展、促基层治理、促民生改善、促服务群众。加强“五优” 学校X组织创建,7所中小学校规范执行X组织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X组织设置为X支部的5. 所中小学校,专职副书记配备率达到100%。学校X建聚焦立德树人,以X建带团建带队建,开展“五老进校园”“一老一小”话X史等活动,推动“三红工程”见实效。加强“五型”国企X组织创建,2个国企X组织规范执行X委前置研究讨论清单。公立医院X建聚焦医心为民,依托“创建人民满意医院,争当卫健发展先锋”载体,全方位提高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落实X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了医院X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制定了议事决策清单。
擂台比武着力建强基层“头雁”方阵
组织农村、社区、机关、“两新”等7个领域44名基层X组织书记,围绕X的建设、生产经营、疫情防控、服务民生等工作,现场讲X建、亮成绩、晒经
验、谈思路、绘蓝图。采用“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微X课” “微宣讲”“微问答”“微剧场”为载体,展示个人风采和工作业绩。“微X课”围绕学习ZZ理论的感悟、学习时事新闻的见解,讲思想、讲看法、讲落实。“微宣讲”主要讲述X组织的基本情况、X建工作载体、X组织和X员发挥作用等方面的好典型。农村领域设计自选动作“微问答”,8名村X组织书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X的二十大精神、“三农”政策和X建业务知识开展竞赛。城市领域设计自选动作“微剧场”,12名社区X组织书记现场对X建引领网格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进行情景再现。在全区各领域基层X组织书记“擂台比武”中, 红旗街道X工委书记荣获一等奖。
管教并举切实强化X员教育管理
按照“十有”标准,建成涵盖离退休老X员的“银发中心户”和物业小区业主聚集协调小区事务的“幸福里中心户”等在内的22个“X员中心户”,辐射带动X员426名,覆盖群众2700余户。推进“X员中心户”亮身份、担责任、树形象活动,先后开展了“红色一刻钟”“聊聊我的‘一招鲜’”和“X徽引领银发队”等活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32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25件次。积极发挥“X课开讲啦”载体作用,着力在创新X课载体、丰富X课形式、提高X课质量上下功夫,策划拍摄了《兴安首府X旗红》《为民履职润初心擎旗奋进踏征程》等4部微X课,已在龙江先锋网展播3部。承办了省“身在最北方·心向X中央”主题X课培训研讨班现场会,实地参观了4个观摩点,助力X的创新理论在加区展开。为迎庆建X102周年,策划筹拍的X建专题片《兴安红——“00” 后眼中的X建》,全面展示了加区基层X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地区“身在最北方·心向X中央”ZZ信仰教育推进会上进行展播,取得较好反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加区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定力、提升能力、持续发力,抓实基层X建工作,引导广大X员干部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林海城市上再创新功。
持续探索新模式 实干展现新作为
2023 年拉萨市人大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8 日)
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拉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区市X委决策部署,聚焦“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当好“七个排头兵”, 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投身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ZZ建设更有高度、服务大局更显担当、民主法治更有温度、自身建设更加严实,在坚持固长补短中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拉萨市中心城区水系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填补了拉萨市在水系保护方面地方性法规的空白;新修订的《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是全区唯一的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第一个民族团结进步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了全区首个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西藏首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堆龙德庆区东嘎街道正式挂牌;首次建立我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围绕《拉萨市南北山绿化管理条例》和南北山绿化工程,首次正式举行专题询问;首次对拉萨市城市建设与管理情况开展全方位深度调研;首次对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开展面对面督办活动。
坚持立良法、促善治,法治保障不断完善。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将立法工作放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的大局中谋划。2023年,新制定法规3件、修订5件、废止1件,立法总量占全区市级地方性立法的45%;建立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调整立法咨询专家库,新聘任立法咨询专家23名;坚持立改废相结合,废止《拉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颁布实施《拉萨市雅鲁藏布江保护条例》,修订《拉萨市绿化条例》《拉萨市物业管理条例》, 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实施性、补充性作用。
坚持扣大局、促发展,监督质效明显增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的指示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强化监督。紧盯经济健康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大事落地等方面, 听取和审议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市政府关于2022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市政府2022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情况报告、拉萨市2022年度环境质量和环境目标完成情况报告等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23年财政预算调整方案、2022年财政收支决算报告,听取和审查拉萨市“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开展《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拉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执法检查、《拉萨市南北山绿化管理条例》实施情况专项视察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拉萨市残疾人保障办法》实施情况专项调研。
坚持优服务、激活力,促进代表作用发挥。组织代表履职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代表培训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制定《拉萨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拉萨市人大代表履职考核办法(试行)》
《拉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办法(试行)》,优化代表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常委会班子成员领衔督办、各专委会督办、市政府协同催办、人大代表参与实办的督办机制,对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开展面对面督办活动、对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增强建议办理实效。截至目前,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收到的54件意见建议,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20件(A类),占37%;正在解决或纳入计划的23件(B类), 占43%;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办理的11件(C类),占20%;办复率为100%, 代表满意率达95%以上。
坚持提素质、强队伍,履职能力明显提升。按照“四个机关”“一支队伍” 建设要求,坚持把抓好自身建设作为夯实人大工作基础、提高履职能力水平的重要内容。以X建引领为抓手,对X的建设、X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意识形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X组理论学习作出安排,做到学习上走在前、落实上下真功、尽责上带好头、践行上作表率,打造ZZ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守正创新善作为 履职尽责促发展
永州市六届人大常委会 2023 年度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5 日)
2023年,是全市上下深入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 规划的关键之年。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建设定位要求,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系统性谋划、创造性开展、高标准推进人大工作,为推进永州民主法治高水平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历史性地推送到全国人大层面,永州人大四次“亮相”中国人大网;“11357”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模式、“3452”监督工作机制作为首创经验在全省人大创新工作会议上推介;“以区建站”做法被省人大常委会X组书记、副主任乌兰批示在全省推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做法在全国片区会议上交流新时代人大工作彰显出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新局面。
一、提高站位把牢方向
在ZZ建设上,市人大常委会立足ZZ站位看、遵循ZZ原则办、注重ZZ效果干,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ZZ任务,全年市人大常委会X组集中学习13次,开展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交流研讨4次。认真开展主题教育,扎实做好“走找想促”“四下基层”等各项工作,切实用新思想凝心铸魂、统揽全局、指导实践。
深入贯彻市第六次X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谋划推进人大各项重点工作。在保落实上,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委、市委决定,确保X的主张、人事意图和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市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和建设,全年18次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相关问题。
二、深化实践打造品牌
6月9日,永州市首个“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示范基地”在零陵区七里店街道建成,标志着市人大“11357”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模式进入完善定型并全面推广应用阶段,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人大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地方辨识度。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探索以一个主体、一条渠道、三维平台、五大活动、七项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11357”实践模式,厚植人大民主根系;探索实行以“三推进” 明确定位、“四清单”规范流程、“五并重”强化指向、“双闭环”保证效果为主要内容的“3452”监督工作机制,增强监督工作刚性。在冷水滩区、零陵区和道县共创建七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示范基地,带动县乡两级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工作经验被中国人大网和60多个地方人大官方网站宣传推介。
立法工作紧扣全市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立法选题调研,推动解决森林火源管理、摩崖石刻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路养护等事关改革发展或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制定出台《永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规定》《永州市森林火源管理若干规定》2部法规。对《永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定》《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开展执法调研,推动法规宣传和执行。
三、注重实效彰显特色
立足法定职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人大各项法定职权,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在经济建设领域,出台《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关于永州市市属非行政区预算审查监督暂行办法》。聚焦春耕备耕工作、农田水利建设、中心城区财源建设、政府履约践诺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实施安全生产执法检查, 听取和审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报告, 督促夯实发展根基、优化发展环境、壮大发展动能工作情况。推动“十四五” 规划纲要实施“破交通瓶颈、补产业短板、优营商环境、抓目标完成”,推动重点项目、重大经济事项落实,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
在社会民生领域,开展湿地保护、土壤污染、中医药执法检查,开展学位建设、农村基础教育、教育减负提质、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监督,开展就业创业、社保基金监管、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残疾人权益保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打击“电诈”、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调研,督促加强对困难、弱势、特殊群体的关爱保护工作,全面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四、优化保障提高能力
11月21日至22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开展《关于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议案》2023年督办视察活动。通过月月调度、季季会商以及本次集中视察,市人大常委会认真督促办好议案建议,有力推动了“向
南向海向外”发展战略实施。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提高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水平。举办两次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共培训代表154人。邀请42名基层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4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参与调查研究、执法检查。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与运行的指导意见》, 推进全市人大“以区建站”探索实践,更好保障人大代表通过联络站依法高效履职。
在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上,2023年组织了在永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永州陆港、永州火车站改扩建、湘江东路、湘江西路、湘江永州至衡阳三级航道等重点项目建设,聚焦农业产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在永省人大代表小组活动,为讲好永州故事、传播永州声音、提出永州建议打牢基础。
督促办好议案建议。对《关于科学合理设置城区道路标线的建议》等10件代表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牵头领办,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亲抓主办,推动解决了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教师减负、产业园区建设等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共接收代表建议338件,办复率100%,满意、基本满意率98.7%。
五、提升标准强基固本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自觉坚持中国共产X领导的ZZ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市人大常委会以ZZ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自身建设,按“每月一主题”开展理论学习,开展中心城区财源建设、科技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等调查研究32项次,切实建好“四个机关”。
推进区域协作,加强上下联动。持续推动跨省区域人大协作,高质量承办湘粤桂三省(区)三市人大民族工作跨区域合作调研暨交流座谈会。切实加强与县市区人大联动,全市人大系统工作合力、履职水平整体跃上新的台阶。
新征程上,唯有踔厉奋发、担当实干,方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履职,守正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永州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围绕中心强担当 依法履职促发展
天水市人大常委会 2023 年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1 日)
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X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紧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使命任务,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系统性谋划、创造性开展、高标准推进人大工作,各方面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X的领导
始终把牢正确ZZ方向
坚持X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根本ZZ保证。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定把牢坚持X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ZZ原则,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始终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发挥X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 开设人大学习讲堂,持续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
坚持把X的领导贯穿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面贯彻市委工作部署要求,组织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制定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精心谋划部署全市人大工作,确定了7个方面、36个重点、90项具体任务,建立了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机制,深化调查研究,强化督促检查,靠实工作责任,推动全市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夯实法治基石
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持续提升立法质效,全力推进法治天水建设走深走实。
紧扣发展所需立法。注重“小切口”、突出“实效性”、追求“高质量”, 科学编制2023年立法计划,制定出台《天水市伏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天水市武山旋鼓舞保护传承条例》,为弘扬伏羲文化、加强非遗保护,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立法质效持续提升。严把立法ZZ关、立项关、起草关、审议关、评估关, 按照“任务、时间、组织、责任”四落实的要求,坚持开门立法,完善立法听证、论证、座谈、评估等机制,实行立法全过程精细化管理,以高质量立法促发展、保善治。
推进法规有效实施。对市级法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回头看”,组织开展
《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对《天水市养犬管理条例》《天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天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设施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推进地方性法规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出台的法规立得住、真管用。
增强监督实效
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X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增强实效,依法对“一府一委两院”开展监督,全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出和谐有效监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紧贴全市中心工作,认真履行重大事项决定职权,依法作出《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关于设立“天水企业家活动日”的决定》,为助推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聚焦高质量发展、实施“四强”行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运行、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生态环保、法治建设、法律实施等10个重点方面,确定了41 项重点监督事项,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方式开展监督,有力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打好监督“组合拳”,对市政府关于农村供水建设管理、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医保基金运行管理情况的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发挥执法检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增强监督
的刚性和实效。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严格执行《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办理办法》,强化决议决定执行力度,持续跟踪监督问效。
发挥代表作用
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天水实践
建好“民意窗”、架好“连心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 搭建活动平台、丰富活动内容、强化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积极引导代表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建强代表履职平台,加强“人大代表之家(站)”规范化建设,累计创建星级“家(站)”210个,发挥法制、财经、教科文卫、畜牧、果业、蔬菜等特色专业代表小组特长,推进产业链代表小组建设,推动代表小组与代表“家(站)”深度融合,实现“家(站)”平台赋能增效。
拓展代表联系渠道,认真落实“两联系”制度,常态化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召开2次列席代表座谈会,组织代表参加市“一府一委两院”有关监督活动,增进国家机关、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举办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代表300余人次,代表履职能力持续提升。
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督办会、评议会,完善“办前、办中、办后”与代表联系机制,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183件代表建议按期办理、答复完毕,办理质量、办理效率和代表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大工作始终,运用好全市610个“人大代表之家(站)”、261个代表小组等履职平台,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立法顾问的“直通车”和“智囊团”作用,推动倾听民意的触角向基层延伸,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环保、就业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大民生实事项目督办力度,以实际行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自身建设
“四个机关”建设全面推进
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建设定位要求,坚持X建引领,持续加强作风建设, 打造过硬队伍,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质效。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X主体责任,及时研究常委会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和落实措施,为依法履行职责提供组织保障。强化制度建设,对常委会工作制度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形成了依法规范、充满活力、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强化
工作协作,加强市、县区人大联动,建立主任会议成员联系指导县区人大和乡镇(街道)人大机制,互通情况、交流工作、凝聚合力。坚持把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作为推进“四个机关”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专题研讨、专题调研、专题练兵等活动,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以高效履职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市人大常委会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天水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务实笃行谋发展 履职尽责为人民
2023 年昌都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7 日)
时间的刻度,清晰记录走过的路。过去的2023年,是昌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昌都市人大常委会务实笃行的一年。回望过去,翻开昌都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的履职历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一组组翔实数据,无不记录着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一次次审议监督、一场场视察调研,无不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一份份建议意见、一项项代表活动,无不体现着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2023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市委“22445”总体工作思路和关于做好人大工作的部署要求,紧扣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持续在筑牢ZZ忠诚上保持定力,在推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上彰显担当,在强化民主监督上发挥作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上体现作为,在打造“四个机关”上树立标杆,推动昌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X的全面领导把握正确ZZ方向
人大及其常委会是X领导下的ZZ机关。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ZZ建设为统领,把X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主题教育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专题研讨会3次,起草调研报告3篇,切实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ZZ上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坚持X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大会议等向市委请示报告45次,市委主要领导批示13次。
根据市委部署要求和市委主要领导指示,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全市农牧民增收情况的报告、关于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情况的报告。X组班子成员积极参与“三区一高地”创建、三月维稳督导、
“千名干部进千村矛盾风险隐患再排查”专项活动、宗教界“三个意识”教育巡回指导、贡觉“三岩片区”集中宣讲等工作,圆满完成市委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严把立法质量关口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过去一年,在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完善X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着力提升地方立法质量,让每一部法规都装满民意。市人大常委会注重从社会关注热点和代表议案建议中梳理立法项目,结合市二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研究确立2023年度立法计划。组织召开年度立法工作协调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年度立法项目推进情况汇报。报请自治区审查批准通过《昌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昌都市芒康盐井古盐田保护条例》《昌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在强化立法主导作用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主动参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法规规章草案起草工作。在昌都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然乌湖景区管理立法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起草部门进行充分酝酿、反复斟酌、多次修改, 切实主导法规内容,提高文本质量。
为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重新制定和完善《昌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不断提高备案审查能力, 邀请专家教授作了规范性文件审查专题讲座。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依法对《昌都市物业管理办法》《昌都市公共停车场管理办法》等20余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切实维护了国家法治统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为推动宪法法律有效实施,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以开展国家宪法日、三月平安建设宣传月等为契机,深入宣传《宪法》《反分裂国家法》《西藏自治区平安建设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强化了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刚性实效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神圣职责。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增强实效,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听取审议报告等方式,持续加强对市“一
府一委两院”的监督,确保工作监督取得实效。
围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执法检查和重点寺庙管理专题调研,开展市直相关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工作情况专题询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专门组成考察团赴云南省相关市州学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助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围绕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审计等工作报告6个,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22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开展2021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满意度测评,开展《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开展全市乡村振兴产业情况、全市农牧民增收情况专题调研。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开展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西藏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年度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昌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开展全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情况专题询问并进行满意度测评,认真开展“中华环保世纪行—西藏行”检查活动。
围绕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市人大常委会始终践行“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聚焦X中央和自治区X委、市委关于强边工作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文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开展《昌都市创建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规划(2022—2026年)》阶段目标完成情况专题调研,助力推进边疆安全和边防巩固。
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开展监督。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市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情况专题调研并听取市人民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对全市审判机关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全市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服务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并听取“两院”专项工作报告。
四、持续优化服务保障丰富联系内容形式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和基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
不断强化为人民履职尽责的ZZ自觉,不断推进代表工作创新发展。
过去的一年,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断增强人大代表履职的责任意识,市人大常委会落实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通讯、交通等费用补贴制度,为无固定工资收入的市级人大代表发放2023年度通讯和交通补贴18.96 万元。着眼提高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质量,坚持把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组织39名市级人大代表在市委X校举办为期1周的履职能力提升培训。
一年中,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市人民政府办理工作情况报告,实行清单化管理,强化跟踪督办,完成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127件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落实办理经费保障机制,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推进江达县卡贡乡达色村佐龙组防洪堤、察雅县香堆镇环卫设施经费、丁青县布塔乡灾后重建安置点供水改造3个人大代表议案建议项目的落地工作。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X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在拓展代表履职渠道方面,市人大常委会深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和座谈会、参加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旁听机关单位民主生活会170余人次。在卡若区做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铺开各级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工作,目前已开展240余人次,通过选民评议、满意度测评、结果公示、接受监督,进一步提高了代表依法履职的主动性。
五、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水平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坚持以X的ZZ建设为统领,持续在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建设方面下功夫,以扎实的工作成效服务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
X在基层的影响力,就是X的生命力。在2023年中,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X主体责任,召开“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以“X建提升年”为契机,全面加强市人大常委会机关X的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以正向能量传播X的声音、讲好人大故事。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是推动全面从严治X、永葆X的生机活力的关键举措。过去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严格落实X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作风推进年” 为契机,深入开展“五个不”专项整治活动,认真落实“六治六提”工作要求, 建立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七办”作风,对照《整治“五个不”的突出问题自查自纠清单》,机关X员干部找出问题129个,制定整改措施129条。
在受援方面,市人大常委会与重庆市人大建立“对口援助昌都市人大三年规划”,建立对口帮扶和业务交流长效机制、援藏干部“传帮带”工作机制, 打造“渝昌人大干部学习交流基地”品牌。在重庆大学举行了昌都市人大干部培训班,并选派2批4名业务骨干到重庆市人大顶岗锻炼。
回首方知行渐远,登高振奋再向前。承载着人民的期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昌都市人大常委会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继续坚持X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ZZ制度作用,持续在筑牢ZZ忠诚上保持定力,在推进“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上彰显担当,在强化民主监督上发挥作用,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上体现作为,在打造“四个机关”上树立标杆,推动昌都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迸发外贸新活力
十堰市商务局推动全市外贸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12月27日)
千帆竞,满目新。
元至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77.9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 出口172.8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排名全省靠前。
成绩取得的背后,是十堰不断优化的外贸结构和持续迸发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全市商务系统切实扛起开放型经济稳增长责任,主动作为服务全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统筹做好稳规模、调结构、强主体、拓市场、优环境等各项工作,以开放平台建设、优势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优化、国际合作深化助推全市开放型经济固稳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十堰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注入活力与动能。
一、优势凸显新能源汽车“出海”热
机械长臂挥舞、焊花飞溅间,一套套汽车模具顺着流水线进入下个环节…… 寒冬时节,走进位于十堰经开区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火热景象。在这里,平均每150秒就有一台纯电动乘用车下线,车辆通过严苛的质量检测后,出口法国、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出口撑起全市外贸半壁江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尤其迅猛。2023年易捷特新能源汽车出口达6.5万辆,占全省新能源汽车出口比重80%以上,实现外贸进出口额超50亿元。”市商务局外经贸科负责人说。
这样的发展底气,取决于十堰市作为“中国商用车之都”的产业优势。十堰市是东风汽车公司的摇篮,目前,全市共培育汽车零部件企业2000余家,占全省的43.7%;生产汽车产品辐射20多个省市,出口72个国家和地区,为我市打造国际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商用车之都积蓄澎湃动能。
如何将产品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市商务局切实扛起开放型经济稳增长责任,锚定绿色低碳定位,主动作为服务全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支持十堰车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补链、强链、固链、稳链上加快产业区域性集聚,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展会搭桥牵线,企业“出海”拿单。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开展外贸百企“出海”抢单行动,累计组织385家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种展会,其中有225家企业参
加土耳其、巴西、迪拜、德国、伊朗、韩国等境外汽配展,参展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意向订单额突破5000万美元,十堰汽车汽配产品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速。在今年9月22日举办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上,我市汽车行业贸易海外“朋友圈”再扩大。87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和2000余家汽车汽配经销商、采购商现场交易,共签订供销协议金额约18亿元;48家外贸企业与尼日利亚采购商线上洽谈,成功签约18单,意向成交金额370万美元。
二、“硬核”发力跨境电商发展势猛
“此次培训对企业帮助很大,活动帮助企业打开视野,不仅要立足国内市场,也要积极走出去,多到国外去看看”12月19日上午,湖北省贸促会、湖北省国际商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跨境电商机遇与策略”培训在十堰举行,会上, 业内专家从专业角度分享了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高效开拓国际市场的路径和方法,来自全省各市州的200多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代表现场聆听、学习、探讨、交流,收获满满。
思想碰撞火花,智慧凝聚力量。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立足实际,切实扛起职能担当,筹备成立外贸企业联盟,全年开展外经贸政策宣讲、“单一窗口” 实操等各类培训14次,参训企业1200余家。开展跨境培训活动18场,培训人数1100人,海外线上对接展销活动12场,有力推动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外贸” 方式加快转型,提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破局而立,向新而行。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我市不少传统生产型企业纷纷驶向“新赛道”,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为增强全市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和能力,市商务局坚持高点定位、高标服务、顺势而为,通过实施“强化要素保障、培育主体、优化平台、建设公共海外仓”等多项硬举措,加快推进全市跨境电商突破发展。
优化新业态发展环境,强化外贸开放平台建设。实现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以来,全市9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质效不断提升,共计组织313 家外贸企业入驻“楚贸通”平台,服务数量达25笔,竹山工业园区、郧西工业园区、十堰经开区获评省级优秀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武当山机场临时开放申报工作、湖北自贸区十堰联动创新区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 个,跨境电商产业园3个、公共海外仓2个,全市出口规模稳居全省首列。其中, 聚创、惠宝跨境电商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87家,实绩出口外贸企业34家,带动
全市跨境电商业务实现高速发展。
三、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向优升阶
新能源汽车出口高歌猛进,县域特色外贸产业遍地开花,出口订单生产火热,外贸项目竞相入驻这一年,十堰开放型经济发展“风景独好”。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滋养外贸企业发展的土壤,亦是吸引外贸项目落地十堰的法宝。今年以来,市商务部门以能力作风建设为牵引,树牢“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对标一流,擦亮服务“金字招牌”,持续活跃消费市场,力促外贸稳存量、拓增量,促进外贸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全力打造一流跨境贸易营商环境。
深入一线调研解难题。市商务局X组书记、局长李光锐多次带队持续深入走访调研,密切关注企业生产和出口情况,快速协调解决企业出口新项目涉及的新车型出口资质问题,为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新产品出台提供有力支持。在服务易捷特“扩产能、稳订单、强链条”上,指导帮助企业申报年度汽车临时出口资质,协调解决跨境物流问题,组织本地汽配头部生产企业与其开展配套合作。
软硬环境提升两手抓。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积极走访企业,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举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与外贸企业人才对接会,推动校企合作;组织全市进出口企业开展“单一窗口”业务培训,主动做好宣传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平台全覆盖运用。
惠企政策实施强信心。落实《十堰市市级外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出口奖励、出口信保、境内外参展、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此外,实现中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全覆盖, 保额累计达1.2亿美元。
栽好梧桐树,引来百凤栖。1至11月,全市实绩进出口企业数量突破350家, 新增52家破零企业,外贸进出口实现177.9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居全省第4。全市内外贸一体化建设硕果累累,张湾区(汽车及零部件)被评为省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郧阳区食用菌内外贸一体化产业基地(食用菌)被评为省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松林科技(湖北)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被评为全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
述往思来赶新考,笃行不怠开新局。全市商务人将扛牢主责,持续打好稳外贸扩开放攻坚战,稳住外贸基本盘,以优异的成绩助力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
量发展。
踔厉奋发新征程 医保惠民谱新篇
2023 年乐山医疗保障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19 日)
翻开2023年我市医疗保障工作“成绩单”:在国家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乐山试点首轮754个项目调价落地见效基础上,持续探索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设定;不断健全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 重点人群参保率维持100%,实现“应保尽保”;加速推进“15分钟医保服务圈” 建设,打通医保服务的“最后一米”,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服务成绩耀眼喜人,赞誉纷至沓来,仅在2023年,乐山医保工作就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2022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市医保局被乐山市人民政府评为2022年度乐山心连心服务“人民群众最满意部门”。
医保成果面面开花,改革红利人人共享。乐山医保系统倾力筑牢群众医疗保障防线,用一项项成绩用心用力用情书写医保民生答卷,用一面面奖状述说着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乐山篇章”。
守正创新
将动力源泉聚焦在改革上
让老百姓看病不再难、不再贵,全方位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深化医疗保障改革的终极目标。
乐山市深刻把握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重要内涵,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侧”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协同起来,用医保改革赋能“三医”发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坚定遵循改革“航行图”。乐山市作为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5个试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实干为要。今年1月落地的首轮调价,呈现出“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工作动态》、全国医保核心期刊《中国医疗保险》、全国性卫生行业报《健康报》等先后刊发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乐山试点工作经验。
——创新探索乐山“金点子”。在今年的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乐山试点第二轮调价中,乐山市在国家、省医疗保障局直接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机
制规则,持续探索“五大机制”的落地应用路径。理顺医保改革任务间的联动关系,充分发挥新时代医保的杠杆赋能作用,在全市235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DR 付费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开展医疗服务价格与DR支付改革联动第一批试点探索。同时,增加集中带量采购医用耗材深度关联的医疗服务项目政策性加分,着力提升改革效率,放大改革成果,可实施、可借鉴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乐山经验正在不断形成。
初心如磐
将工作重心锁定在利民上
衡量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是民生保障兜底指数。2023年, 乐山在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多层次、可持续、高质量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一系列政策红利让群众看到了变化、见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
——健全体系实现医有所保。牢牢稳住医保参保基本盘,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稳步落地实施全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实门诊共济保障待遇23.80万人、111.66万人次,统筹基金报销8417.43万元。全面实现医疗救助市级统筹。会同市金融工作局、乐山银保监分局指导市保险行业协会和“乐山惠嘉保”共保体落地乐山市普惠型健康商业保险“惠嘉保”,富有“乐山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政策惠民助力病有所医。全年完成国家集中带量采购1批40种药品、1 批1种医用耗材,省际联盟药品集中采购2批32种药品、6批6种高值医用耗材落地,合同总金额2543.12万元,骨科脊柱类耗材最大降幅达84%。落地全国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等惠民政策,种植体价格平均降幅55%,开展口腔种植体植入4785颗,节约费用500余万元。累计完成5批次1742万元集采结余留用资金的考核和拨付工作,实现医保、医院、患者三方共赢。
——精准施策解决弱有所扶。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分类资助25.7万名困难群众参保,拨付资助参保资金5341万元,重点人群动态参保率维持100%。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医保部门全年累计向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推送风险预警信息16000余条,开展医疗救助11.21万人次,使用救助金额7221余万元。当前,全市基本医保政策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保持在75%以上,300多万乐山人民医保“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务实笃行
将职责使命外化于服务上
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医保工作成效的标尺,始终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解决参保群众关心、关注的医保“急难愁盼”问题。
——坚定守护基金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要求,全面加强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持续完善与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不断扎牢织密基金监管网。健全统筹区内医保基金监管案件评查制度,建强医保基金监管队伍,实现日常稽核、自查自纠和抽查复查“三个全覆盖”,行刑衔接、行纪衔接、社会监督、举报奖励等相关制度机制逐步健全。
——全力满足群众需求。持续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面完成市本级与各县(市、区)共12个医保服务大厅改造升级,增加医保经办即时办结事项至23项,总办理时限提速81.69%。
下沉16项高频医保服务事项至全市131个乡镇(街道)医保便民服务中心, 下沉14项至全市136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持续扩面异地就医医保结算范畴,今年全市共办理异地就医结算186.79万人次,同比增长17.91%;结算费用13.43亿元,同比增长13.24%,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达83%,省内住院直接结算率达95%。
——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国家、省医保系统练兵比武工作要求, 启动乐山市医保经办系统练兵比武活动,动员全市市、县、镇、村四级700余名医保经办工作人员参加。将练兵比武与日常经办有机结合,通过4大赛区层层“比武”,针对性开展对标补齐短板弱项,促进经办人员打牢基本功、练好真本领, 锻造了一支“政策通、业务精、能力强、作风优”的乐山医保经办队伍,为乐山医保经办服务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首来路,倍感欣慰,眺望前路,信心满怀。新的征途上,乐山市医疗保障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紧扣X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深化医保改革这一核心,结合乐山医保工作实际, 守正创新、积极进取,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持续释放医保改革红利,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不断增进医保民生福祉,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乐山新篇章贡献医保力量。
从“居保指数”看“幸福指数”
淮南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6日)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
2019年9月,省人社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
2019年11月14日,我市人社局和财政局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出台了《关于印发淮南市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实施方案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一、完善待遇确定机制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地方确定标准并全额支付给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计发系数(139个月)确定。参保人员领取城乡居保待遇后,对65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加发高龄基础养老金。具体标准为:65-69 岁人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加发3元;70岁-79岁人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加发10元;80岁-89岁人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加发20元;90岁及以上人员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加发40元。对累计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参保人员,到龄核定待遇时, 除按规定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本地统一标准的基础养老金外,另行增发缴费年限基础养老金,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每超过一年,每月增发2元基础养老金。
二、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统筹考虑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出市级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方案,报请市委、市政府确定。近年来我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持续提高:省级基础养老金从2021年至2024年每人每月增加5元;从2022年1 月1日起,市级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5元;从2022年7月1日、2023年7月1日起,中央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分别增加5元,目前我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已达人均145元/月。
三、引导参保居民提高个人账户积累
缴费标准从每年200至6000元共15个缴费档次,省财政加大了对缴费的补贴
力度,对选择200元及以上档次参保缴费最低补贴所需资金,省财政承担50%。同时我市各县区对1000元以上的缴费档次增加了缴费补贴。激励参保居民选择高档次缴费,多缴多得。目前,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补贴为每年80元,最高缴费补贴为每年320元。
四、对困难群体实行代缴费
对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区级财政每年代缴100元养老保险费。城乡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绝症、重度残疾(二级以上)参保人,区财政每年代缴200元养老保险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的夫妻(女方满49周岁)、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三等以上), 区财政每年代缴400元养老保险费。
打造强劲金融“引擎” 服务吕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 年吕梁市金融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6 日)
2023年,市金融办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打造强劲有力的金融主引擎,扎实推进金融业提质增效,有力支撑吕梁经济社会稳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注入“金融活水”。截至11月底,全市银行业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29.85亿元,较年初增加160.31亿元,增长10.21%。
X建”领航”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今年以来,市金融办以X建为引领,加强中心组理论学习,坚持“一课三会”制度,创新性开展主题X日活动,与山西银行、市编办、临县车赶乡等单位联合开展“以人民为中心”“学深悟透法治思想,育好建强清廉机关”“X建引领促振兴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主题X日活动,不断提高全体X员干部的ZZ判断力、ZZ领悟力、ZZ执行力,确保X中央对金融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组织举办了“全市金融干部培训班”,教育和引导全体X员干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金融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注重服务民生建设,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X人的崇高情怀。把X的领导落实到全行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严明ZZ纪律和ZZ规矩,不断净化X内ZZ生态,强化全面从严治X严的氛围,把责任压紧压实,把工作落实落细,抓好X建、净化风气、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夯实各项工作的ZZ思想基础。
市金融办全体X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深入金融机构的办事窗口、深入居民社区的服务站点,倾听基层群众对金融服务履职的需求、诉求。深入了解在支持实体经济、化解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难点与痛点, 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调查与研究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自觉运用X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组织开展了“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活动,以综合金融服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市金融办联合山西股交中心组成服务组,赴汾阳、离石、柳林、临县等地,深入众望畜牧、宗酒酒业
等11家基层一线企业开展入企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融资需求, 为企业发展“问诊把脉”,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2023年,市金融办X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X组织”。
打造普惠金融“主引擎” 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倡导金融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首要位置,主动为实体经济“输血”“造血”,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2023年前三季度, 全市金融业增加值74.4亿元,增速10.2%,总量全省第6,增速全省第1。
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全市“千项千亿”重点项目建设, 定期调度项目融资需求,补齐信贷投放短板。充分调动和发挥银行机构支持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增强对“985”重点产业链、“1+7+N”特色专业镇建设的资金保障。前三季度,各金融机构累计为128个项目授信402.29亿元,投放资金200.51亿元。市农发行,紧盯省市重点项目库、八大支柱产业等项目清单, 与省建投、省路桥、神农、吕交投等省市国企,新城区、经开区的重点项目进行融资投放对接,集中精力抓项目落地见效。2021年以来,累计投放各类贷款55.86亿元,重点支持了市开发区产业园、新区双创中心等政府主抓的农村现代产业建设,向吕梁水控集团投放水利建设贷款10.79亿元,支持文峪河水库供水能力提升和河道水域环境治理。中国银行吕梁市分行积极支持特色专业镇建设, 为兴县铝镁新材料园区7家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授信余额7500万元,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500万元。吕梁市担保公司成立仅一年多时间,累计完成担保融资担保业务规模21.05亿元,支持市场主体636户。柳林农商银行开通“绿色通道”, 为金恒建材贷款960万元,7天内就到账,扶持金恒建材形成百万吨级特种绿色纳米碳酸钙以及复合钛白粉产业基地,可以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创利税10亿元, 辐射带动周边1000余人的稳定就业。
搭建银企对接融资平台。年初,市金融办围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全年固投增长预期目标,将目标“指标化”、将指标“项目化”,深入企业了解经营生产情况和资金需求,在全市范围内筛选有融资需求的项目(企业),编印全市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手册。向各金融机构推送98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069.48亿元。联合人行吕梁中心支行、原吕梁银保监分局联合召开全市金融工作联席会议暨金融服务业提质增效信贷投放调度会,分解落实金融业增加值各项考核指标,按月统计指标推进情况,按季开展分析评估。依托山西天河云计
算有限公司建设了吕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定期筛选比对全市最新存量及本月新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无贷户名单并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公布。各银行机构及时登录平台下载名单,做好对接工作。常态化开展“送政策、促对接、解难题”政银企对接,金融机构介绍信贷政策,企业提出融资需求及金融服务建议意见,银企双方就融资意向进行现场互动对接。市金融办联合市工商联、中小企业局开展银企对接会,累计授信71.26亿元,实际投放19.78亿元;配合市场局开展2023年吕梁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组贷)政银企对接大会,共收集有融资意向企业69户,授信金额15.396亿元。
市金融办持续关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成效,建立一周一报告、半月一调度、每月通报工作机制,同时定期对银企对接活动履约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适时组织召开推进会议,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结经验,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切实解决履约情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履约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信贷资金效益。
加大金融创新案例复制和推广力度,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前三季度, 各金融机构累计为128个项目授信402.29亿元,投放资金200.51亿元。
今年以来,市金融办以市首贷续贷中心为线下平台,市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线上平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无贷户“两张名单”为服务对象、“千名行长结对子”为服务方式、政府性融资担保为增信手段,构建普惠性金融服务体系。提请市政府印发《吕梁市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运行操作方案》, 提高资金使用额度,提升服务质效,办理应急周转金业务10笔,转贷续贷金额6604万元。印发《吕梁市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吕梁市首贷续贷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首贷户覆盖服务。对接市审批局、人民银行吕梁市中心分行,及时更新全市存量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名单,并推送至各银行机构。截止目前,筛选推送无贷户376799户,金融机构拓展首贷户11844户,贷款金额81.92亿元。督促市担保公司制定《尽职免责实施管理办法》, 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开发“肉牛保”“吕梁经营保”“汾酒快贷”等产品,推动落实“总对总”批量化业务合作,服务市场各类主体融资突破20亿元,支农支小业务占比达98%。
打造支持“三农”“加速器” 接续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市金融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三农”,创新
金融产品,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脱贫户的信贷投放和保险保障力度,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生态保护、城乡融合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优化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积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有效实施。
各金融机构、各县(市、区)金融服务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创新金融产品,推出大象贷、木耳贷、肉牛贷、再贷款+保单+活体抵押、十村联保等符合县域经济特色的创新金融产品,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送产品,降低企业成本、优化金融服务,综合施策,为助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农发行吕梁市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围绕全市重大战略和重点工程,聚焦粮食、水利、农地、绿色“四大产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近三年累计发放粮油储备收购贷款2.9亿元。
向全市6个脱贫县发放贷款21.48亿元,重点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三年审批贷款91.46亿元,投放41.89亿元,有效支持了一批“四好”农村路、安置房、水利、集中供热等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服务现代一二三产业融合,近三年审批贷款13.56亿元,投放4.54 亿元。
兴县政府研究和金融服务中心协调县行政审批局、乡村振兴局、人行、银监办等部门,支持中小微企业220户(含转贷续贷户),发放贷款10.34亿元, 支持个体工商户636户(含转贷续贷户),发放贷款3.24亿元,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精准融资对接,促进信贷增长“众人抬”。兴县清泉醋业、兴县晋绥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兴县兴茂养殖专业合作社、兴县千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县黄河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万峰天然枣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稳步成长, 开花结果。
交口县聚焦食用菌产业链,创新推出“再贷款+N”“食用菌贷”模式,从金融活水“雪中送炭”链接“点上开花”到产业发展“链上成景”。“惠农e贷” 为165户农户发放信用信贷资金1670万元、为“十村联体”乡村振兴龙头食用菌企业发放“乡村振兴贷”1000万元,助力“交口夏菇”走上电商平台。交口农商银行通过“兴旺贷”“小微快贷”“惠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推出“再贷款+农商行+特色产业+农业经营主体+能人大户”的金融服务模式,支持食用菌种植农户356户,发放信用贷款2734万元;支持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企业3
个,投放贷款3390万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投放资金1600万元。“再贷款+N”“食用菌贷”,通过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从涉农信息采集、评级授信、信贷投放三个维度发力,为交口县食用菌产业链提质升级,探索出了一条征信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
方山农商行、人保财险方山支公司创新推出“再贷款+保单+活体抵押”贷款模式,组建了“农商快办”服务队,通过活体牛动产质押和农业保险综合增信,挖掘农户资金潜力,降低农户养殖成本、经营风险,支持市场主体倍增。
各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数字金融,促进金融资源要素实现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精准化匹配,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民生银行吕梁分行上线了“民生小微”APP,实现了小微贷款的纯线上化,涵盖了“商贷通”“农贷通”“工贷通”“网贷通”“消费贷”等全方位产品,目前已累计开通2000 余小微客户及消贷客户,并通过小微APP实现经营性微贷放款531万元、消费性贷款发放授信额度4904万元。
打造资本市场“助推器” 推进企业挂牌上市
开展专项服务,主动对接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市金融办联合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开展2023年度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服务活动,深入4 县11户企业开展现场诊断指导,推动企业规范财务运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提振发展信心。今年全市新增挂牌“晋兴板”企业12户。民营企业累计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21042.975万元,比上年度增长5944.275万元,融资规模增长率39.4%。
集中筛选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纳入省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源头培育,新增入选资源库企业4户。同时,完善后备企业资源库,动态维护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企业信息,在库企业达到81家。
落实激励措施,向20户企业拨付2022年度上市挂牌市级财政奖励资金480万元,资金直达企业账户,减轻企业上市成本,激励更多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打造金融安全“稳定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全面落实中央、省、市高风险农信社机构改革化险决策部署,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专项督导,明确化险路径,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全面加强地方金融监管。组织对全市30家小额贷款公司、22户典当行、2家融资担保公司开展现场检查和分类评级工作,推动问题整改,净化行业环境。组织开展“伪金交所”专项整治工作,通过约谈法人等方式,压实企业风险处置主体责任,稳妥压降存量业务风险。
扎实开展防范处置非法集资。持续加大处非宣传力度,从源头上减少非法集资案件的发生。
6月12日,在交城县委X校组织开展了“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为主题的防范非法集资专题讲座。6月15日,会同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委宣传部等42家单位在世纪广场联合开展了“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日活动。同时,督促各县市区加快案件处置,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大道如虹天地宽
七师胡杨河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综述
(2023年12月18日)
奎屯市到胡杨河市公路建成通车;奎克高速公路七师胡杨河市互通式立交建成通车;七师胡杨河市—一二九团—一二八团公路建成通车2023年七师胡杨河市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捷报频传。
交通畅,百业兴!2023年,七师胡杨河市交通运输事业跑出“加速度”,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持续加快,综合交通网络的覆盖广度和通达深度不断提升,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建成投用,为师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强化项目建设
打造乡村振兴“致富路”
“奎屯市到胡杨河市公路建成通车了,我们六连刚好在这条路上,由于每天来往的车辆多,我就在路边卖起了自己种植的苹果,平均每天销售额在三千元左右,最高时可达一万多元。”一三〇团六连职工刘家东说。
在一三〇团六连像刘家东一样的果农还有很多,他们依托奎屯市到胡杨河市公路建成通车积极发展路边特色经济,实现了致富增收。
道路通,产业兴。师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先行的发展理念,全局谋势,通过倒排工期抢进度、挂图作战抓落实等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年度各项目顺利实施。
2023年,师市共建设重点公路项目4个,总投资20.35亿元,建设总里程156.5 公里。农村公路项目16个,覆盖10个团场33个连队,建设总里程101.54公里, 总投资4894.44万元,极大改善了团场连队职工出行条件。
今年,师市交通建设喜讯连连,奎屯市—胡杨河市公路建成通车,为胡杨河市与奎屯市打通了一条友谊路、发展路和幸福路;奎克高速公路七师胡杨河市互通式立交建成通车,打通了胡杨河市通往高速公路的快捷通道;七师胡杨河市—一二九团—一二八团公路建成通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运输服务供给质量,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师市高质量发展畅通血脉、提供动力。
师市交通运输局X组书记、局长孙长伟表示,通过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方便了师市职工群众的交通出行,对胡杨河市对外交通的连接起到非常重要的
作用,为师市经济建设、民生改善注入澎湃动力。
强化养护管理
打造安全畅通“平安路”
“早上来胡杨河市的时候还在飘雪,下午回去的的时候路面上的积雪已经打扫干净了,我们开车跑起来路面也不滑了。”每天往返胡杨河市的司机李庆激动地说。
12月9日,七师胡杨河市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师市交通运输局闻雪而动, 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力清雪保畅通,切实做好冬季恶劣天气防雪防滑安全工作。
两年来,师市累计投入1.8亿元用于公路修复养护、农村公路建设提质、生命防护工程等,不断提升公路养护水平,创建了一批桥涵良好、路容整洁、路肩平整密实、边坡稳定、沿线设施完善的文明样板路。
狠抓执法,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重点查处非法营运、超限超载、路域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不断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今年签订兵地执法联动协议书5份,累计巡查公路7.36万公里,查处污染公路、违规占道经营等各类损害路产路权行为239起,打击货车超载超限、客车非法营运62次,发放宣传单一千八百余份,引导一百五十余名乘客乘坐正规营运车辆,有效保障了师市公路安全畅通。
同时,师市交通运输局提前部署风险防控和应对措施,排查各类隐患二百余处。
师市交通运输局X组成员、副局长叶尚勇表示,下一步,师市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加强路面管控和源头监管,加强同气象、应急、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动, 严格值班值守,及时准确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做好应急保畅工作,全力保障师市交通运输安全。
强化高效服务
打造便民惠民“幸福路”
围绕“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理念,师市交通运输局优化流程,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办事效率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跑路”“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全年承办行政许可1461 件,满意率达100%。
畅通举报投诉热线,提升12328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全
年处理12328投诉、意见建议等94件,满意率100%。
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新建公交站台19组、充电桩4个,公交洗车房1座。优化调整胡杨河市公交线路,增设师市公安局(北方集团)、胡杨苑、曙光幼儿园等6个站点,形成A、B两条线路并呈环线,给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打通了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现在胡杨河市的公交站点越来越多,乘车环境干净舒适,我们很方便。” 家住一三〇团友好里小区的退休居民崔银花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总喜欢去3公里外的祥云湖公园散步,途经小区门前的1路车成为她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民生行动中“交通惠民行动”的落实,完成建设一三七团县级客运站1个,团场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支持3个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16.4公里,村道安防工程建设141公里。
“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孙长伟说。
赶考路上永出发 奋楫扬帆谱新章
零陵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12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2023年,零陵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四区两城”,建设“五力零陵”目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打好“发展六仗”为主线,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聚力稳增长、全力拼经济、着力抓落实,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一、拼经济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69个,完成投资128.53亿元”; “2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开工”; “在全省率先承办市级旅游发展大会”
一年来,零陵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始终把发展产业当使命、抓项目建设像拼命、视营商环境如生命,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力以赴拼经济。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69个,完成投资128.53亿元。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新增市场主体4548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家,全年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36场,实现社零总额112亿
元。坚持向南向海向外开放发展,全年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46个, 合同引资118.42亿元。
新增外资企业4家,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零的突破。
——打好工业升级战。扎实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新建园区标准厂房21.2 万平方米,创新创业大厦、鹿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气派家智能制造、正茂电子等2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
产业项目开工,恒飞生物、太一科技等1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停产10余年的荣华锰业复产达效,伍子醉、美源达、德福隆、驰骋电气等园区骨干企业运行良好。前三季度,园区亩均税收11.37万元,排全市第一。
——稳住农业基本盘。新建高标准农田3.38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86.03 万亩,总产36.5
万吨,粮食单产提升工作在全省作典型发言。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认定基地14个,完成蔬菜播种面积38.86万亩、油料面积56.3万亩、水果面积22.6 万亩,累计出栏生猪86.96万头。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链企业10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新认证“两品一标”产品4个。“水口山牛扣”“零陵禾花鱼”荣获第二十四届中部农博会金奖。
——提升文旅首位度。柳子街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周家大院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山景区商贸街竣工投用,新增四星级旅游民宿2家。在全省率先承办市级旅游发展大会,“永州八记”“永州八景”等重要历史景观成功修复。第四届柳宗元文化旅游周·零陵夜宴、首届零陵关帝庙会等系列活动火爆出圈,预计全年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35%。
二、抓融合统筹城乡全面发展
“湘江东路滨江新城段全面建成”;
“识别纳入监测对象832户2122人,稳定消除风险19户50人”; “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
一年来,零陵区牢牢锚定在全市版图中增加零陵分量的目标,持续在“一核”建设上发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零陵中心城区首位度。
——“一核”建设持续发力。全年实施城建类重点项目39个,完成投资19.9 亿元。湘江东路滨江新城段全面建成,联城段计划于本月底全线通车。永零高速全面扫尾,预计明年5月正式通车。零道高速正式开工,零陵段建设有序推进。零冷两区实现供水管网互联互通。
——城乡基础不断夯实。38个老旧小区、6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造全面完成,香零山路(一期)年底建成通车,诸葛庙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项目建成投用。新建集中式供水加压泵站4座,提质改造供水管网15千米,解决城区近2万人用水水压不足问题。启动河西片区首座3万立方N气站建设,新建燃气管网18千米,新增用户8000余户。
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巩卫”工作
扎实推进,新建城市小游园4个,补植绿地面积7500平方米,城市智慧停车
系统正式启用。凼底乡三级公路、许家桥将军府旅游路建成通车,梅溪至太平铺路面改善工程加快推进,大庆坪至水口山三级公路开工建设,完成危桥改造7 座,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第二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832户2122人,稳定消除风险19户50人。脱贫群众“3+1”保障水平巩固提升,荣获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先进县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完工,完成户厕改新建2625座、问题整改8638个,成功创建省市美丽乡村6个。乡村治理成果丰硕,邮亭圩镇岿山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徐家井街道获评湖南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珠山镇创建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镇,香零山村获评全省抓X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
四、惠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10人”; “新增城区学位6600个”;
“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非遗四进”、国学公益诵读等活动200余场” 一年来,零陵区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75% 以上,36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社会保障更暖人心,新增城镇就业569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10 人。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稳步提标,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基金总支出4.45亿元,全区299个村全部开通医保门诊统筹报账。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38.4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9.65亿元。
——“学在零陵”更加优质,义务教育办学获评全省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省第二批校外培训综合治理改革试点单位,“双减”典型经验在全
国推介。完成4所省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杨梓塘小学异地新建、蘋洲小学
综合楼、工商职业中专“楚怡”学校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城区学位6600 个、公办园位800个。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36万人,18所乡镇学校3739名师生吃上了营养健康的免费午餐。
——“健康零陵”更具成色,创新推出“1+1+1+N”三级医务人员包村工作机制,区域内诊疗率提升5.69%,基层医疗机构诊疗占比达74.26%,相关经验做
法被中央电视台宣传推介。调整优化妇幼保健院新业务大楼、富家桥中心卫生院新院、老龄颐养中心大楼等功能布局,助推全区医疗康养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零陵”更有氛围,创新小区图书馆“X建引领+物业主责+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非遗四进”、国学公益诵读等活动200余场。原创作品课本剧《信仰的召唤》荣获省第十七届“三湘蒲公英”大赛金奖。许家桥将军府、蒋家大院修缮以及周家大院白蚁综合治理等文保工程顺利完工。
四、守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分别下降60%、19.23%”; “5个‘保交楼’项目顺利竣工,提前交付房屋1764套”; “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3.5%”
一年来,零陵区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高水平保护良性互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安全生主产、风险防范、生态保护工作,以一域之安,保大局之稳。
——安全生产形势向好。创新推行安全生产“2614”工作法,安排年度预算预备费的一半,专项用于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应急处置。全年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分别下降60%、19.23%,森林火情下降52%,中小学生溺亡事故“零发生”。高度重视城镇燃气安全工作,创新建立“三改三送”模式,完成老旧管网隐患排查整治72.23千米,全年燃气安全“零事故”。排查居民自建房12.26万栋,风险隐患整治率100%。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风险防范有力有效。全力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御香山、藏珑国际、吾悦华府等5个“保交楼”项目顺利竣工,提前交付房屋1764套。妥善处置盛大金禧涉众型金融风险,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永警利剑·永安2023” 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
——绿色发展更可持续。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3.5%,土壤质量状况稳定,国控、省控考核评价断面100%达到二类以上水质,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和改善幅度均排名全市第一。86项“夏季攻势”省定任务全面完成,排名全市第一。
此外,零陵区着力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优化环境等方面下实功,助推
全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改革方面。零陵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涉企审批服务“一照通”改革试点。深化园区“四项”改革,赋权高新区行政审批事项77项,基本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深化国有景区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所有A级旅游景区实现市场化运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
在推动创新方面。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
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实现全覆盖,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54件,排全市第一。鑫城锰业成为全区第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时代阳光建成“中成药复杂作用解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德诺贝莱建成省级天然抗氧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优化环境方面。扎实开展“清风季”“清朗季”“清正季”“清廉季” 警示教育活动。创新推行“四定四化”政企交流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77个。在全市首创优化营商环境指标长制,依托一站式“入企扫码·亲清零陵” 赋码平台,推行“安商公示牌”监督新模式,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 执法检查同比减少50%。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展现新作为。零陵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苦干加实干、创先加争先、革命加拼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动现代化新零陵建设迈出新步伐!
2023 年,一份温暖人心的答卷
工业经济开创新局面。1~11月,零陵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排全市第一;规模工业增速7.4%,排全市第二;工业实缴税金4.12亿元,同比增长45%。零陵产业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省唯一、全市首个与央企共建的湖南稀土新材料产业园11月28日正式奠基开工,年产值30亿元的伍子醉二期、年产值15亿元的中设二期、年产值10亿元的中芯能一期,以及总投资约7亿元的零陵卷烟厂技改扩能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此外, 总投资24.2亿元的湘投燃气发电项目即将核准开建,梁山岐风电等6个总投资约40亿元的新能源项目,年后将陆续开工。
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新增教育年度预算经费1000万元,设立年投入300万
元的教育奖励基金,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让每一个零陵学子都接受最优质教育。2023年,中考平均分、合格率均位居全市第一,高考本科上线3515人, 比去年新增485人,本科万人上线率、600分以上高分人数连续3年位居全市第一。永州一中清北录取6人,创全市新纪录。
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成功创建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耀江豪庭、珊瑚海等小区业主办证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全年累计发放不动产证4798 本。支持项目开发商多方筹集资金,复工续建香零公馆,700余名业主顺利收房, 主要做法在住建部官网推介。国、省交办的信访积案全部清零,赴省进京信访、越级信访、初信初访实现“三量齐降”,信访工作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取得了历年以来最好成绩。
各项工作焕发新活力。1~10月,在“发展六仗”36项量化指标考核中,零陵区有12项指标排名全市前三,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工业高质量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一件事一次办、“夏季攻势”、耕地保护、“保交楼”、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等10余项工作成效明显,全面焕发新活力。
干出一片新气象
新习镇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2023年12月27日)
全力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发挥优质小麦主导产业优势,培育出地市级龙头企业3家;把1.3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示范方打造为濮阳市高标准农田示范标杆基地;惠众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2023年,新习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在经开区X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挺膺担当、苦干实干、奋勇争先,抓重点、攻难点、树亮点,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创建省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向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抓机制、强保障,创新“农村基层X建规范化建设年”。实施“农村基层X建规范化建设年”,通过开展“班子建设规范化、活动阵地规范化、组织生活规范化、X员发展教育规范化”等自选动作,涌现出西鹿斗、张拐、牛家庄、刘堤口、姚庄等先进村。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基层X建“一号工程”,成功创建“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3个、“三星”支部29个、“二星”支部13个,超额完成全镇“三星”以上支部占比在50%以上的工作目标。
抓引领、添动力,拓宽基层治理新实效。以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 X政班子践行“四下基层”要求,抓住村X支部书记“关键少数”,用好每周村X支部书记大论坛、每季度X建观摩和年度基层X支部书记述职等手段,激励各基层X支部在互评互促、互学互鉴中追赶超越。抓好X员干部“绝大多数”, 用好“远程教育”“濮阳X建”“学习强国”三个平台,深入开展“日学周讲月测见行动”,广大X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中走在前、不缺位,主题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
优结构、双绑定,联农带农打造特色品牌。以高质量X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实施“X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联动镇域13家重点企业、2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带动群众就近就业1.3万人,三牧牧业有限公司湖羊养殖基地打造为豫北地区最大的湖羊养殖基地,惠众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鑫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果蔬远销北上广,新习镇“畜禽养殖、蔬菜种植”两个特色品牌更
加响亮。
转方式、提品质,农业现代化加速高效转型。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引导各村盘活现有资金、资产、资源,环绕国防路、政丰路的“X建+乡村振兴”示范带逐步成形,三牧牧业有限公司湖羊养殖基地、张拐冷库等成为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典型。盘活全镇8.71万亩耕地,“小田变大田”6万余亩,1.3万亩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示范方打造为濮阳市高标准农田示范标杆基地;完成南沙窝等14个行政村2.3万亩的高标准农田项目,新打配套机井222眼,新修生产路10677米,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
抓项目、延扩链,“集链成群”促进特色富民。奏好产业致富曲。新习镇主动踏入服装产业“百镇千村”行动新赛道,考察内黄县亳城镇“外引内培” 成熟模式,邀请省服装协会来新习镇实地考察,探索“1+N”模式,计划打造“新习服装加工小镇”。今年以来,该镇共开展外出招商活动6次,对接上海霁洲、中原粮仓、河南省服装协会等项目线索4条,同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写好小麦经济文章。全力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发挥优质小麦主导产业优势,培育出地市级龙头企业3家、镇域农民合作社95个、镇域家庭农场189家,完成主导产业品牌认证3个。在既有产业链基础上,拓展优质小麦标准化种植、农产品加工物流、科技研发、综合服务、文化体验等功能,打造“三区两园一中心” 产业集群。
亮利剑、出重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三零”创建为抓手,用好“1145”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扎实开展平安新习创建、命案防范攻坚“百日行动”、“六防六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活动和反邪教工作,共排查各类矛盾176个,有效化解170个,剩余6个全部落实三级包保责任制,实现专人分包、专人化解;开展普法教育、防溺亡、反电诈等宣传活动30余场,司法阵地规范化建设成效日益凸显。
严排查、除隐患,安全生产守好守牢。树牢“大安全”意识,坚持常态化督导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领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48次、安全生产培训3次、安全生产常态化措施隐患排查及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查出一般安全隐患28项,整改28项。扎实进行应急演练,建立乡镇专职消防队11人,建立消防、应急物资储备库,配备应急物资价值12万元,开展防灾减灾救应急演练20次,树立防溺水警示标识100余块,签订《濮清南河坡禁止种植农作物承诺书》20余份,在河坡种植农作物、下河捕鱼等违规行为得到进
一步制止。
当前的新习,已经成为干事创业的沃土。未来的新习,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
共绘美丽山西新画卷
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6日)
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多年来,我省坚持抓好环境保护,以实现“双碳”目标为重点,在生态环境领域积极探索,加快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描绘出一幅美丽山西新画卷。
一、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
11月21日,太原汾河湿地公园里,白鹭嬉戏,河水潺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初冬时节的湿地公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冬日,在临汾市的汾河公园,游人沉浸在怡人的风景画卷中,享受生态、园林、人文、科技的完美结合带来的惬意时光。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时强调,要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 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让一泓清水入黄河。
近年来,我省一直致力于汾河治理,今年更是把从根本上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作为全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核心任务。
太原市北郊污水处理厂经过四次改扩建后,如今实现了对太原北部城区污水达标处理全覆盖,减轻了雨季对汾河的影响,提升了省城再生水利用率。目前,太原市已建成7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147万吨/日,今年上半年, 日平均处理量达109.37万吨,各污水处理厂整体运行稳定,为一泓清水出龙城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省生态环境厅把“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作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动汾河流域乃至全省域生态环境持续稳定改善的牵引性和关键性举措。以工程实施为抓手,衔接已建、在建和新建重大水利和生态环保治理工程,抓好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治理等重点工作。
与此同时,省生态环境厅定期通报地表水跨界断面生态补偿考核结果,建立汾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时刻紧盯水质,通过有奖有罚的措施, 促进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二、打好蓝天净土保卫战
的哥吴师傅在太原开了10年出租车,他说:“虽然一年中总有空气不好的
时候,但这些年,蓝天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好,马路上冒黑烟的车没了,绿色车牌的车越来越多,烟囱更是很少见了。”这是普通百姓近年对身边环境变化的共同感受。
这样的变化是我省长期开展环保工作的成果。
秋冬季是决定全年目标任务能否完成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时间节点。10月25日,一年一次的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推进会召开,会上通报了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分析研判形势,并全面加强指挥调度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各项治理和管控措施落实落地。会后, 全省各市纷纷出台严管措施,各相关单位细化责任清单,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确保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针对夏季臭氧污染高发期,临汾市每周对臭氧污染出现高值的区域进行警示,每月对指标完成情况、工作开展情况、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通报,问题严重的将被约谈问责。太原市开展夏季臭氧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围绕化工、钢铁、焦化、建材等重点行业,指导企业精准防治臭氧污染。
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我省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5 个方面标本兼治,推进破解我省重点区域大气结构性、根源性问题。聚焦扬尘污染问题,组织开展城市扬尘治理攻坚行动,深入推进施工工地、道路、裸地、堆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扬尘“五尘”同治。聚焦重点行业污染问题,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污染深度治理。
同时,我省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工程,组织开展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目标,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三、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今年,我省碳普惠平台“三晋绿色生活”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该平台围绕与衣、食、住、行、游、用等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各领域,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全民减排行动。
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成为我省的“必修课”。2022 年,太原市和长治市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为我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两市入选以来,坚持产业和金融协调推进、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系统推进调整产业结构降碳、优化能源结构去碳、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资源循环发展助力减碳、基础设施增强韧性、生态系统修复保护等六大工程,全力打造气候投融资“山西样板”,为我省实现“双碳” 目标注入活力。
与此同时,我省生态环保部门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娄烦县、灵丘县、盂县入选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太原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左权县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把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关口,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强“三线一单”数据共享,着力推动全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固档案之本筑兰台之梦
甘南州档案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2日)
在X的二十大光辉照耀下,甘南州档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甘南精神,认真履行“为X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务实的作风,用档案讲好X的故事,着力推动甘肃省“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在甘南这片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牢牢把握ZZ方向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 州档案馆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X”的ZZ属性,坚持以X的ZZ建设为统领, 在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坚定ZZ方向、把握ZZ定位、体现ZZ要求,坚决贯彻落实X中央和省、州委的决策部署,积极服务中心大局,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ZZ理论学习,持续用X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题,组织X员干部集中学习36次。
用好用活档案资源
对接周边市州,征集到涉及甘南州的红色资料8本,复制照片资料30件,档案资料82件,复制历史档案资料800多幅,打造了“红色档案——甘南革命历史纪实”主题展览,截至目前,共接待1000人次观展。建设完成了“绿色甘南—
—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纪实”展览。两个展览的展出,告别了甘南州档案馆无展厅展览的历史。档案查阅采取网上查询、电话查询、来函查询等多种服务方式接待档案利用人员375人次,查阅档案4500余卷件,提供档案复制件2200余页, 获赠感谢锦旗4面。
强化资源体系建设
多措并举,积极开展档案接收进馆工作,截至目前,共接收32个单位文书档案永久卷2189卷53117件,长期卷1842卷,定期30年26574件;2个单位会计档案报表143卷,账本200卷,凭证1112卷;印章16枚。通过近两年的全力接收,
彻底解决了甘南州档案馆几十年空档问题,丰富了馆藏资源。完成了馆藏民生档案扫描、著录、挂接200余万幅,馆藏档案数字化率从1%提升到15%。
筑牢档案安全屏障
严格执行周检查、月巡查等制度,重点对档案库房周边环境、门窗、库房内电源电线、防光窗帘、消防设施等状况进行检查,确保环境安全、设备运转正常;对档案库房中的馆藏实体档案进行排查,确保防虫药物投放全覆盖;认真对档案库房及时进行清理,确保库房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严格核查馆藏档案质量,对核查中发现的档案损坏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维护档案的真实、安全和完整。更换了不符合标准且已超期的超细干粉消防设施设备,安装了27组柜式七氟丙烷清洁气体灭火设备,增设了消防温感和烟感探头14组,使档案馆库房消防设施设备更加完善合理。
夯实档案基础水平
根据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要求,甘南州档案馆加强业务阵地建设,建成了查阅大厅、档案裱糊室、档案消杀室、1、2号展厅,至此,档案馆各项功能得以完善,各项业务正常开展。开展甘南州委、州政府、州人大和州政协等22个单位和部分历史档案的开放审核工作,共计审核8232卷,开放档案1536卷
15978件。修复抢救了建国前档案50盒、1400件(双面裱糊200件)。修复扫描过程中出现的破损档案98件,裱糊室的建设和启用以及双面裱糊技术的应用, 开启了甘南州档案馆档案抢救修复的新征程。配合甘南州档案局结对60多个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配合完成了70多个州直单位、8个县市的档案安全专项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以及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
夯实绿色之基 描绘生态画卷
和政县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2023年12月20日)
太子山下绿树成荫,大南岔河畔候鸟成群,蓝天与白云相接,鲜花与村落相连,城市与绿色相融,一幅如诗画卷呈现在群众眼前。近年来,和政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 战略,狠抓生态环境改善措施,厚植“绿色和政建设”底色,逐步形成天蓝水绿的宜游宜居新和政。
一、全方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和政县全力推进“蓝天” 保卫战,认真履行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狠抓燃煤、扬尘、工业和机动车等关键领域,重点实施以控煤、除尘、减排、禁烧及联合执法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五大行动,县域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年PM10均值达76.2 微克/立方米,PM2.5均值34.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达86.4%。全力推进“碧水”保卫战,认真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从严落实各级河湖长制责任,不断完善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加强水源地保护、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防治,全力整治私屠乱宰行为,地表断面水、地下水水质分别达到Ⅱ类、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合格率达100%。
该县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先后实施了和政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牛津河流域(和政段)水生态修复保护、牛津河流域罗家集镇、三十里铺镇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及砖瓦窑企业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程。昔日的河流变得岸绿水清、鱼翔浅底。
站在龙泉湖畔,居民高红不禁感叹道:“龙泉湖建设得太漂亮了,环境干净整洁,吃完饭后来这里转一下,心情也好。”
从承载乡愁的家乡河湖,到山间丛林里的无名溪流;从开窗见绿的宜居小城,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如今的宁河大地,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高标准做好国土绿化文章
绿色意味着生命,代表着希望。绿色,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最美颜色。城市绿化工程不仅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县城品位、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和政县认真贯彻落实州上“山山水水绿起来、大街小巷靓起来”的发展要求,以建设生态和政、美丽和政为目标,强力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和城市美化提质行动,以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助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
该县以造林绿化项目为支撑,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注重提升绿化美化覆盖面、层次感和多样性,广泛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栽花种草, 多元增绿、见缝插绿、全员护绿,着力扩绿量、提质量、增总量。今年以来, 依托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全县完成营造林绿化5.36万亩、绿色通道240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7%、植被覆盖率达95%,是“全国绿化模范县”。
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全县人民心里的答卷。 张得林是和政县三合镇鸿瑞社区的居民,每天吃过早餐,他就带孙子来博
览园广场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感受美好生活,看着生活环境一天天变好, 老人别提多高兴了。
“这两年,我们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搞得特别好,现在广场有了草坪、花坛和木栈道,感觉更亲近自然了。”张得林说。
三、常态化推进环境卫生整治
绿水青山重拾了群众对美丽家园的渴望,全域整治、全面修复是对水美和政的期许。
今年,该县通过实施广通河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实现了从“点状美”到“全域美”的完美升级。小城大变样,折射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累累硕果,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和政的期待,厚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该县按照“干净整洁、管理有序、和谐文明、宜居宜游”目标要求,突出县城、农村和景区景点三大片区,以公路沿线、河道两岸、乡镇集镇和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常态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城区管理整治,提升全域无垃圾治理等专项行动。
美丽乡村展新颜,幸福生活入画卷。夏秋季节,行走在陈家集镇上王家村, 百花盛开、草木葱茏,处处皆景、如诗如画,美丽乡村景美人和的场景跃然眼前。上王家村的场景只是该县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打造宜居宜游和美乡村
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该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建管结合,以全域全季旅游产业打造为抓手, 大力实施增绿护绿、推进国土绿化、发展绿色产业、完善生态功能,打牢乡村振兴生态底色,筑牢发展生态基础,为建设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和政、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绿色新动能。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通过持续不懈努力,和政县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从“增加绿量”到“涵养颜值”,“生态气质”持续提升,广大群众期盼的绿色生态美丽家园正变为现实,强县域汇聚的绿色动能正蓄势勃发。
激发民营企业“拔节向上”的蓬勃活力
自治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年12月27日)
生产线满负荷运转,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品向外闯市场 在广袤的巴州大地上,民营企业正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州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73.06亿元,同比增长16.4%,民间投资增长82.7%,成为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创新创造的主动力。
一、激发蓬勃活力不断创新产品
今年,新疆瑞源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源乳业)被自治州列入“2022 年度自治州地方经济突出贡献”优秀中小企业名单。回忆起22年来的企业发展史,公司董事长于瑞红感慨万千。
2000年11月15日,从新闻上看到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启动的消息, 于瑞红敏锐地嗅到了机遇,她感觉自己找到了本地资源与广阔市场结合的突破点。
2001年7月,瑞源乳业奠基开工,2002年5月18日正式投产。首批产品就达到了学生饮用奶标准,上市后供不应求。
公司设立研发专项经费,每年按销售收入的3%~5%提取研发费用,成立研发经费账户,实行专款专用。
在创新思维的带领下,于瑞红高薪请来科技团队,研制出了瑞源干酪—— 奶疙瘩。产品所形成的产业链附加值,比同等规模的传统乳品企业增长了2.5倍。
经过不断创新,瑞源干酪从原味、无糖的单一品种,迅速衍生出红番素、红枣、花生、黑谷物、紫薯、南瓜等多元化品种,产品的升级换代月月新、年年新。
瑞源乳业采用生物技术,将过去废弃的乳清加工成独具特色的乳清营养酒, 并计划进一步开发乳清营养醋、乳酸等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专利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就这样,随着牛奶原料被彻底地“吃干榨尽”,瑞源乳业建立了从养殖→ 液态奶系列产品→干酪产品→乳清酒→乳清醋饮并辅以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模式。2022年底,瑞源乳业又通过了有机奶认证,在全国市场上占据了优势。
在不断创新中,瑞源乳业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滚动发展着。 目前,公司仍然不断创新产品,瑞缘小酸奶、瑞源老蛋糕、瑞缘益生菌粉
12月24日,各种新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下线,然后被分装、打包, 发往全国各大城市。
这是我州激发民营企业“拔节向上”的蓬勃活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擦亮助企品牌打造发展沃土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我州擦亮助企品牌,全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打造发展的沃土。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民营企业创新实力增强。以芯团科技、极飞智慧农业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电子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农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民营企业主动投身“万企兴万村”乡村振兴行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共同富裕,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奋勇向前,我州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凝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让民营企业在经济浪潮中节节攀升。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完善了《自治州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非公企业(商会、协会)制度》,推荐和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高层次X政部门座谈会、征求意见会;通过交流座谈、走访调研、完善制度等方式,畅通了政企沟通渠道;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造活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民营经济。引导民营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瞄准国家战略、对准社会需求、找准巴州特色,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加强同疆内外工商联(商会) 联系联络、沟通交流,主动为自治州引进重大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牵线搭桥,助推自治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举办巴州同福清、深圳、河北项目推介座谈会, 吸引闽商、粤商、冀商来我州投资兴业。今年以来,招商引资项目已开工9个, 项目总投资9.15亿元;已投产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1.83亿元。
州工商联利用所争取到的河北援疆项目资金,分4批次、组织120多名民营企业家赴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进行集中培训、实地参观学习。形式多样、类别全面的课程设置,助推民营企业家创新管理能力, 拓宽企业发展思路,为民营企业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创新赋能。
积极开展企业家红色之旅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家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
浙南游击纵队旧址;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向X组织靠拢,有25人递交了入X申请书,坚定了听X话、跟X走的信心和决心;引导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和自治州“七大战场”建设,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新发展、追求卓越,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目前我州有8名民营企业家获得第五届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
三、提升法治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州工商联、司法局、律师协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万所联万会”法律服务机制推进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工作实施方案》,健全了全州律师事务所同商会、民营企业联系合作机制,推动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持续开展好“法律三进”“法治体检”活动,切实提升民营企业法治素养,引导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主动与公检法司等机关加强协调沟通,持续开展实质性合作。
州工商联印发了《自治州非公有制经济投诉维权服务中心受理投诉工作办法》,同州人民检察院12309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法律维权服务;州工商联与州司法局联合举办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听取企业家建议和诉求,推动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及仲裁工作服务企业发展;建立了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家库,聘任了第一批专业人员,助推自治州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协同化发展。
积极搭建平台,助力健康发展。自治州X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 投资180万元建设了目前全疆唯一一家商协会集中办公中心,27家商(协)会完成进驻,形成了信息集聚、资源集聚、商机集聚的商会聚集效应;向州工商联拨付80万元援疆项目资金,组织民营企业家赴国内其他省份交流考察、培训学习、招商引资;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银行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护航。天津滨海农商银行进驻州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开展轮值服务,为民营企业家提供金融理财、贷款咨询等服务,在企业与银行之间架起了一座“金桥”。
新征程上,我州将奋勇笃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巴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进入“上升期” 驶入“快车道”
2023 年吉林省经济工作综述
(2023 年 12 月 20 日)
奋勇争先行致远,策马扬鞭又一程。
2023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转眼间,这一年的大幕即将缓缓落下。
回首这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振兴发展任务,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一主六双” 高质量发展战略,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势头。
且看吉林人2023年的新答卷——
前三季度,全省DP增长5.8%,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多项主要指标增幅居全国前列;
837.3亿斤!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超过800亿斤,单产稳居粮食主产省第一位; 中国一汽喜迎70华诞,持续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示范工程,强化
中欧班列保障支持整车出口,汽车产业集群稳步“上台阶”;
新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增长,“吉林一号”建成世界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高速动车组成功出口欧洲,碳纤维产量同比增长达到46.9%;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吉化转型升级、中车新能源装备产业园、“陆上风光三峡”工程、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重大项目将释放增量;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中,我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 提升幅度全国第一;
时至岁末,吉林冰雪炙手可热,一路繁花。新雪季,省内各大雪场人头攒动,旅游景区订单量大幅攀升,各地谋划的主题活动一波接着一波。广邀天下客的吉林雪博会,更是将吉林冰雪盛宴推向高潮;
截至11月27日,长春机场旅客量达到1397.42万人次,提前34天完成2019年全年旅客吞吐量,创机场投运以来新高,成为国内首家旅客量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的千万级机场;
……
一、因势而谋,实现更有思量的发展
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东北大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吉林树立了奋勇前行的航标灯塔,提供了做好工作的“总方略”“总蓝图”“总钥匙”。
东风拂来,明灯指航。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决定》,对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作出全面部署, 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吉林全面振兴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省还拿出了关键的一招——
座谈会后,我省X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天津、山东、广东,与各地开展座谈交流,签订合作项目,为优势互补、合作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
随后,黑龙江省X政代表团到我省考察,我省X政代表团到辽宁学习考察。东北三省“一家亲”,欲携手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这些画面,勾勒出省委、省政府推动吉林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纵观全年, 驱动吉林经济一招接着一招——
癸卯兔年“新春第一会”,继续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项目建设,这是我省连续第九年在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召开全省性大会,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
奋斗目标明确,前进号角吹响,随后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
之后不久,全省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动员大会召开,释放了一系列加快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强烈传递了努力打造世界级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塑造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的决心;
春暖花开之时,“创业奋斗‘就’在吉林”全省大学生创业就业座谈会在吉林大学举行,号召全省高校毕业生扎根在吉林、奋斗在吉林、圆梦在吉林;
正是吉林好风景,繁花似锦待君归。盛夏时节,第八届全球吉商大会如约而至,征集和同类项目59个,引资总额693.38亿元;
在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视察吉林三周年之际,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在长春召开,审议通过《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定》,对我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作出了系统性安排部署;
又见华堂焕彩、盛装呈现,又见嘉宾如云、高朋满座。8月23日至27日,第十四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气氛隆重而又热烈,各项活动紧凑而又有条不紊;
11月1日是第四个“吉林省企业家日”,11月3日,2023年吉林省优秀民营企业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表彰大会以视频形式召开,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