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中共青冈县委X校刘丽娜、中共绥化市委X校于玲:
关于青冈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 1
陈全明、曹军:关于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7
刘银行、真晖:对农业银行福建南平分行服务特色茶产业发展的调研 11
淄博市县人大常委会联合调研组:关于桓台县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
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14
运城市委政策研究室:对永济市城市基层X建的调研 16
淄博市人大常委会、高新区联合调研组:关于高新区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1
赣县区组织部部长廖新宇:
赣县区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脱贫攻坚实效的思考与实践 23
淄博市人大常委会、淄博经开区联合调研组:关于经开区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6
临琦县委X校樊文辉:
关于角杯乡甜柿产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28
北京市纪委监委调研组:关于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的调研 31
淄博市人大常委会、文昌湖区联合调研组:关于文昌湖区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34
翠屏区委X校邓胜英:关于优化乡村法律服务供给助力乡村治理的思考 3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高质量推动中西部城市圈发展的思路 38
赣州市委X校教授张卿均: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赣州故事的理性思考 41
临淄区委X校曹永芳:乡村振兴视阈下优化ZZ生态的探索与思考 45
中国农业银行仪征支行课题组:浅析破解农行县域支行X建工作难题 48
纪娅仙:将国企ZZ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49
关于特色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53
黔组轩:陶营村抓X建促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57
许昌市委X史研究室苏毅:加强机关X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 62
朔州市公安局新开分局局长李树凯:
管X治警新途径 新开分局X委“六个一”X建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64
“保市场主体,为激发市场活力、恢复市场运行注入强劲动能”专题
调研组:关于促进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建议 专题调研报告 67
“快速崛起的县域发展新星”
关于青冈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
中共青冈县委X校 刘丽娜、中共绥化市委X校 于玲
(2021年1月)
如今的青冈,令人刮目相看。近几年,这个曾经有名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 大胆实践,开拓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蹚出了一条依托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被誉为“快速崛起的县域发展新星”。
2020年年初,青冈县正式脱贫摘帽。如今,青冈县地区生产总值已从全省县级排名的后列跃升至前排,成为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一匹“黑马”。目前已建立起玉米、汉麻、畜禽和葵花南瓜4个百亿产业园,搭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2020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8.0%,税金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0%,进出口总额增长23.4%。
研究青冈的创新发展实践,或可为我省县域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亮眼的实绩,标示着奋斗的足迹
青冈,过去虽穷,但底蕴深厚,声名远扬:中国猛犸象故乡、中国汉麻谷、中国玉米之乡、中国万寿菊之乡,是战斗英雄马玉祥故里,是中国首位铁饼世界冠军李艳凤故乡。
如今,让青冈光彩的是他们的奋斗成果。这成果,是青冈县领导班子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晶。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户13户33167人全部脱贫,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2016~2019年连续四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位居A档次。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增收渠道持续拓宽,2020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 入达到13065元。教育、医疗、金融、就业、低保等各项扶贫政策落地见效,贫困群众精准受益。
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粮食总产实现“十七连丰”,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8%,森林覆被率达到15.4%,先后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机平安示范县、全国鲜食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冷凉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中高端鲜食玉米生产示范基地。
工业经济日益强化。结合农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了玉米、汉
麻、葵花南瓜、畜禽4个百亿产业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2019年玉米产业园产值实现113亿元,成为全省首个百亿级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园,被评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被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一县一业”工业大麻产业工作站。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坚持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同步,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实现全面升级,棚户区基本清零,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9%,人均绿地面积达到41平方米,是国家级生态县标准的2倍以上。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7634户,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黑龙江省唯一一个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县。
民生福祉全面提升。集中财力办好惠民实事,年均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0%以上。教育事业提档升级,新建和改造中小学、幼儿园校舍80所。医疗水平逐步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社会保障健全完善。
X建工作持续加强。精心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持续推动X的创新理论刻骨铭心进头脑,X员干部ZZ定力和X性修养进一步增强。
二、服务市场主体,展现“硬核实力”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市场主体是经
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
青冈县委、县政府清醒地意识到,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里的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产业就在哪兴。地方的营商环境,客观反映着地方的X风、政风、民风,必须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对标先进地区和国际标准,用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市场主体,青冈人毫不含糊,展现“硬核实力”。他们认为,营商环境的每一件“小事”,都是关系青冈未来发展的大事。他们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满意度。
优化服务,让服务最好、最快,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零距离”。首先是努力让服务最好、最快,实现资源共享。人民办事中心设置服务窗口135 个,将所有涉批、涉证、涉费的部门全部集中整合,实现“最多跑一次”158项。这一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专题报道。按职能优化,打造“一窗式集成服务”
模式,使中间审批环节系统内流转,让管事的人与办事的人不见面,实现“走一个窗口,办成所有事”。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建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我帮办”工作机制。
既“亲”又“清”,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围墙内的事企业说了算,围墙外的事我们帮着办。”青冈县坚持把“亲”“清”二字转化成一种制度关系、一种权利约束,以“亲”来密切政商关系,用“清”来规范政商关系,努力做到交而有“法”、交而有“方”、交而有“界”、交而有“度”。青冈县还探索“大企业组团配套服务”,为30户重点企业分别配备了1名处级领导、2名驻企秘书,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用贴心的服务提高企业的“满意指数”。
讲好企业的故事,让企业家有荣誉有地位有尊严。企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环境、文化环境等软环境的配合。龙凤玉米、长林、嘉丰塑业等企业,已经在青冈运营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这些企业家心无旁骛地经营企业,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青冈,把青冈当成了第二故乡。青冈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企业家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履行责任、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这些办法让企业家们既能“安居”又能“乐业”,有“家”的感觉,引领着社会正能量。
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更是企业成长的沃土。青冈县根据实际情况,倾力研究加大信贷投放、降低准入门槛、创新金融产品等问题,力争让企业享受到利率最低、费用最少、期限最长的信贷服务, 最大限度地集聚金融要素,撬动金融资本。
为市场主体减压降负。针对不同企业开出不同“药方”,“一企一策”解决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比如在降低用地成本上,明确“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在工业用地、仓储用地上对工矿厂房、仓储用房进行重建、改建、扩建和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容积率、建筑密度的,不再征收土地价款差额”。
精准招商,打造新发展格局大开放才有大突破,大开放才有大发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战略机遇。应抢抓机遇,招商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青冈人形成了共识。
招商引资,是捷径、是妙棋,但,青冈——无区位优势,无矿产资源,甚至是连铁路都没有的内陆贫困县,靠什么与人家竞争?
他们靠的就是不屈不挠的执着和毅力!
招商引资,列入“一把手”工程,要求必须拿出“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上下结合、条块配合,举全县之力打造招商引资新发展格局。
县委书记“十七顾金达”一事,传为佳话。
2016年,青冈县确定了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主要抓手的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围绕这一主要方向进行精准招商。
浙江金达集团起步于丝绸,转型于亚麻。当时金达集团只是有个在东北投资的想法而已,但具体到哪个地方还没有做市场考察。听到信儿的青冈人捷足先登,介绍自己的优势,也说短板和不足,以真心换“人心”。
招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于是青冈县委书记挂帅带队“十七顾茅庐” 到浙江金达集团。
为了看到真实的营商环境,金达集团在与青冈洽谈的同时,悄悄派了三组人员到青冈县考察调研。他们坐公交车,看青冈的社会治安和秩序;他们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要素;他们深入机关事业单位,看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
2016年,浙江金达集团终于决定在青冈县投资设厂,并构建一条国内重要的麻纺产业链条,青冈县迅速形成了麻纺产业集群。至2020年,金达集团已引进康源、泊海、普洛普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5户,开发建设短麻加工、CBD提取、工业托盘加工、供应链管理配售中心等项目14个,麻纺加工能力达到6万锭,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左右,年可生产亚麻纱和汉麻纱7500吨、坯布70万延长米, 汉麻纱产量占全国份额的80%以上。
如今,“工业大麻全身都是宝”已成青冈人的共识。为加快推动工业大麻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他们着力打造工业大麻产业发展最优承载平台,目前已实现全产业链开发、规模化扩张和集群式发展。
为摆脱企业原料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青冈县着力打造工业大麻产业原料生产“第一车间”,种植面积已经覆盖全县15个乡镇。2020年种植工业大麻面积7万亩,从种到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
被优良的营商环境以及农业基础所吸引,国内畜禽食品加工巨头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携资进入青冈县。这个企业不仅并购了当地的长林食品,还把哈尔滨的百年老字号道台府食品纳入旗下。以个小时的精湛工艺打造的精品红肠, 成为全国红肠的一线品牌。今年重点推进铁骑力士集团食品总部基地、50万吨饲料加工、200万头生猪屠宰扩建、海底捞配套等项目。
青冈县注重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先规划后招商,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活动, 走出了一条大中小企业配合、上下游联动的发展路子。
三、保驾护航,向高标准看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青冈县瞄准企业关切、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从提升法治服务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耕细作法治“服务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青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精准号脉”查找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以“群众办事是不是方便了、企业投资是不是便利了、政务服务是不是改进了”作为检验标准,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办事流程,强化制度供给。
贯彻条例,下“硬功夫”。围绕《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执行情况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督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好企业家的财产权、自主经营权等各项权利。如果发现故意刁难企业的违纪违法行为, 追责到底,绝不姑息。
制度机制,密集出台。青冈县成立了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和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制定了《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实施意见》《营商环境监督员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等制度机制,从全县社会各界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50名,在重点企业设置营商环境监督测评点30个。
“清赖行动”,专项整治。制定了《青冈县“清赖行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聚焦政府不守信践诺、新官不理旧账等失责失信行为,违法制定政策等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整治。
依法行政,作风过硬。青冈要求X员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执证上岗制度,打造了一支ZZ过硬、专业过硬、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
司法公正,正义公平。青冈司法机关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努力把每一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真正让群众和市场主体感受到公平正义。
企业群众“评卷打分”。青冈坚持“为谁服务就让谁评议”的原则,把评判权交给企业、交给群众,深入到企业和群众,发放调查测评问卷,听取企业
【更多文 库:dadawk01免费领取】
和群众的意见建议。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青冈的做法实打实、硬碰硬,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让企业和群众天天看到变化,年年看到成效。
这就是如今的青冈。他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拿出“一天当三天用” 的干劲,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发展建设着新时代的青冈。
巩固文明村镇创建成果 扎实做好乡村振兴文章 关于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陈全明、曹军
(2021年1月6日)
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地处集宁区与察右前旗的交界处,紧邻7高速。全村辖六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28人。2017年南村被命名为“自治区文明村镇”, 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近年来立足“南村蔬菜”这一品牌优势和靠近中心城区、直达高铁、机场的独特区位优势,南村实实在在地走出一条抓X建、兴产业、促脱贫、树新风、求振兴的路子。
一、强化X建引领聚力脱贫攻坚
“我过去种12亩大田作物收入只有2万元。这几年,在村X总支的引领下, 我种植了两个大棚和三个冷棚,年收入能达到12万元。”村民魏喜告诉我们, 种大田和种大棚差别很大,就他家4口人的平均收入来说,由过去的人均0.5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3万元。村民种蔬菜水果增加了收入,村X总支也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
为充分发挥基层X组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斗堡垒作用,平地泉镇X委下派选调生任南村X总支书记,将两名大学生充实到“两委”班子中,致富能手周伟和张效玲在换届选举中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和总支副书记,村“两委”班子进一步选优配强,切实提升了治村能力。总支有效整合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干部等各方力量,积极培养和帮带后备干部,为南村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金牌扶贫队伍。
村X总支副书记张效玲就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优秀代表,在南村发展蔬菜水果产业的奋斗路上,她起到了拓路人的作用。2002年,她利用本村排灌便利的自然条件,带头试种并引导群众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取得较好效益。在她的带动下,2003年全村利用水浇地种植蔬菜就达到260亩,蔬菜种植初具规模。以此为起点,南村的蔬菜水果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二、发展蔬菜水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说到南村,十年前与今天可不是一个样。当时获得人们美誉的只是地势平坦、立地条件好,但传统的“两麦一薯”种植结构,只能让村民解决基本的温饱。如何才能发展当地的经济,如何能让群众尽快富起来?
村X总支立足蔬菜水果种植业主导产业,鼓励村民扩大青椒、尖椒、西红柿、黄瓜、葡萄、油桃等无公害蔬菜水果的种植规模,着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北纬41度冷凉优质蔬菜水果种植基地。2013年,南村大力度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当年争取旗政府支持,由旗政府主导投资建成了97个温室,帮助群众发展温室蔬菜水果产业。成立蔬菜协会和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中、后的全程服务。借助京蒙帮扶政策机遇,村集体经济牵头、村民入股建设仓储服务中心,延长蔬菜保鲜期。聘请两位山东种菜能手对农户免费进行指导。几年间,菜农们逐步掌握了温室蔬菜水果种植的核心技术,钱袋子也逐步鼓了起来。
“我每天下午摘上黄瓜、西红柿、豆角,凌晨两点就送到集宁的惠民园了, 咱们的东西纯绿色,在惠民园很受欢迎。”村民池振英说。42岁的池振英是一个有6年大棚蔬菜种植经验的老手,种植7个大棚,年均纯收入在十几万元。
村民郭福奎的奋斗故事也是南村村民依靠种植蔬菜水果致富的一个典型。2014年,他种植了1个温室的黄瓜。当年由于掌握的种植技术不高,第一年产值不多。2015年开始,他从山东引种回了“克隆生”葡萄品种,尝试进行种植, 2015、2016头两年为幼苗阶段,2017年葡萄挂果,开始尝到了温室种植水果的甜头。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他家的葡萄逐步名气大了起来,不仅是有机栽培出的葡萄比别人家的甜,而且还引进了不同的品种,实现长时间上市,有的品种一斤能卖到60元,这让其他种植户看着也羡慕不已。用他自己的话讲:“种葡萄的劳动力投入不多,但每年一个温室少说也能收入个十万、八万的,种温室的确让生活变富了。”
为了提升蔬菜产业集约化程度,2016年南村又引进了中泰、欣康源两家蔬菜种植规模化企业,流转土地1500亩,新建171座大棚,农民流转土地每亩可收入500元,有劳动能力的可以进公司去打工,年收入也在2万元以上。
目前,南村共建成日光温室595座、冷棚13座,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冬季葡萄、油桃等,每个棚年收入3—5万元。种植冷凉蔬菜3400多亩,主要种植圆菜、长白菜、青尖椒等,亩年均收入6000元左右。目前,南村蔬菜年交易量2 万吨左右,交易额1300多万元,产品远销天津、北京、山东、东北等地,全村农户实现了靠蔬菜致富。2019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20元,近80%的收入来自蔬菜水果种植。南村通过发展蔬菜水果产业,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成为全旗产业带动脱贫的典型和示范。
三、打造全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兴旺
着眼于培育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南村推动蔬菜水果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结合当地紧靠集宁的地域优势,南村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业,村X总支带头做大相关产业集体经济,带动部分村民由单一农田耕作转向服务行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产业内容多样,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乡村资源的充分利用。2019年村观光采摘集体经济实现收益15万元,2020年预计收入达到25 万元。
结合新农村建设,南村打造了面积3万平方米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智能温室,开展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乌兰察布农产品展览和四季观光旅游,为发展乡村旅游业奠定了基础。利用村内闲置房屋,打造乡村式家庭旅馆,使村民在家门口当房东、搞服务、增收入。2017年南村还引进乐村客农家乐餐饮服务中心,这家企业集采摘、餐饮、垂钓于一体,秉承就地采摘、就地加工的原则, 为市民提供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餐饮,让游客吃得好、带着走、忘不了。
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文明乡村
“这里从前住的是土房,走的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家家户户随意倒垃圾,环境可差了,外人进村没有不皱眉的。”村里老人张笑云回忆到。
南村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以破除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为主要内容,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大力推进危房改造和街巷硬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文化、卫生等基本服务均等化,广泛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
55岁的村民白振宇对我们说:“我家原来住的是三间土房,危房改造后, 住上了亮堂堂的砖瓦房。房宽了,心明了,X的政策再好不过了。”为治理“脏乱差”,村里成立了卫生保洁队,农户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全村日常清理街道10公里,设置垃圾倾倒点16处,实现了垃圾统一存放、清运及处理。新修了两条水泥路,一条砂石路和一条中心大街,为玫花公路重铺了沥青,方便了农民出行。同时,实施“改水改厕”工程,使农民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环保厕所,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目前,南村已完成危房改造533间、322户,拓宽主街道567平方米,两侧铺装彩砖6400平方米,新建公厕2处,硬化了所有小街小巷,加之粉刷的墙壁、张贴的标语,让村子看起来靓丽整洁;新打饮水井、维修管道1700米,解决了全
村136户、278人吃水难的问题;标准化卫生室、农村养老保险使村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便民超市、村村通广播电视让村民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草原书屋”及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满足了村民学习知识和健身娱乐的需要。
创新业务模式 强化科技赋能 对农业银行福建南平分行服务特色茶产业发展的调研
刘银行、真晖
(2021年1月6日)
武夷山市是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地,当地种植茶叶已有1500年历史。近年来, 农业银行福建南平分行通过“惠农e贷”对接茶叶产业,以抵质押、保证担保和信用方式提供信贷资金,有效解决了茶企、茶农“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为专业合作社及农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探索出了一条金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农户增收致富的可行路径。截至2020年11月末,该行通过“惠农e贷”
(快农贷)支持武夷、建瓯、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地重点乡镇的茶叶生产农户9600多户、授信金额11亿元,有贷客户数7500多户、贷款余额7.59亿元。
一、主要做法
构建常态化联动机制。一是建立业务对接关系。该行以“合作社+农户+担 保”模式作为切入口,积极推进与专业合作社合作。二是做好活动联建联动。 与合作社共同开展茶产业、旅游业课题研究等活动,密切银客联系。三是落实客户回访制度。安排专人对所负责业务区域内的农户进行回访,就贷款政策和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农户提供指导和帮助。
创新星级贷款制度。基于合作社和农户的密切关系,该行创新推出合作社社员星级贷款制度,制定社员星级评定办法,实行社员星级管理。银行与合作社双方共同组建星级评定工作小组,根据社员ZZ素质、信用情况、资产质量、存贷比等情况评定星级等级,每年评定,动态调整,将合作社社员星级评定办法与“惠农e贷”业务管理有机结合,根据合作社社员星级情况给予贷款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优惠,参照农户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为合作社及社员量身打造专属金融服务。
活用金融科技特派员制度。组建由市分行、支行、网点相关人员组成的具有金融、科技、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的金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每月走访合作社,了解茶企及农户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在融资、销售渠道拓展、投资理财培训、金融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农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二、问题及建议
以银社合作模式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是金融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但从南平分行实践来看,当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茶产业等农业种植业面临自然灾害及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种植管理风险和市场价格变动风险难以把控。二是贷后管理难度较大。虽然该行对于社员实行星级贷款制度、根据农户的实际资产状况进行评级并发放贷款, 但如不按农业生产周期发放贷款,则存在客户挪用贷款资金用于其他用途导致贷款用途不实等风险。此外,因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特殊的合作关系,可能还存在“多贷一用”等管理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完善业务模式,构建产业链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一是延伸产业链,建立健全产业上下游客户群利益联结机制,搭建产销一体化平台,深化原料供应关系, 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有效延展金融服务链条。加强与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同业的紧密合作,创新金融支持特色产业的联动服务模式,实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助力企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二是做好与农业主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行业组织等机构的常态化沟通,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自然灾害等情况, 通过农业保险等措施分散风险。三是提供多产品的综合服务。在“惠农e贷”的基础上,拓展“惠农e付”“惠农e商”等业务,形成一个涵盖融资、支付结算、电子商务、理财等完整的金融服务流程闭环,打造产业金融服务生态圈,提升价值贡献度和风控能力。
强化科技赋能,建立动态化、精准性数据库。一是保障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和全面性。加强银政企合作,从源头上获取多元线上数据,线下走村入户进行信用村、信用户的信息采集,将多维度信用数据批量纳入档案系统。二是挖掘数据的资产价值。将数据应用于农户的信用评价、风险分析、授信测算、利率 定价、信贷收回等方面,做好对农户的授信用信、贷后管理,促进业务经营及商业可持续发展。三是进行科学化数据治理。加强对数据的监测分析,实时进 行数据动态更新,确保数据的精准性、时效性,有效拓展数据应用。
加强风险管理,健全全流程、多维度风控体系。一是把控从贷前到贷后的全流程环节。加强实地走访调查,贷前真实性审查,核实贷款用途,严格授信管理,并按照农业生产周期发放贷款。提升贷后管理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 实行金融科技特派员常态化交叉、定期集中走访合作社、农户,全面了解客户生产经营真实状况,精准研判风险。二是识别与防控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
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在内的多种风险。加强日常账户资金监测,用好“惠农e贷” 业务管理平台的预警功能,对预警信号进行准确研判,提升各类风险的有效处置能力。
关于桓台县以人工智能赋能“四强”产业推动新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淄博市县人大常委会联合调研组【更多文库:dadawk01免费领取 】
(2021年1月6日)
一、工作开展情况
桓台县现有“四强”产业企业90家,2020年1-11月,“四强”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6.01%,较2019年底提高8.81个百分点,可比价增速22.84%。
(一)精准组织实施,强化政策激励。一是资金引导。桓台县坚持将“两化”融合作为制造业提升改造的着力点,“十三五”期间共兑现扶持资金1300 余万元。二是争取各级扶持。积极组织县内重点企业项目申报国家、省、市在“两化”融合、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等方面各级政策及奖励。三是分行业实施。突出新材料、新医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四强”产业,以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系统综合集成、电子商务发展为重点,逐步推进试点企业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产业先进化, 从而带动全县各行业、各领域的“两化”深度融合和渗透。
(二)创建两个平台,强化智力支撑。一是发挥集聚优势。依托“创智谷”, 打造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智力引擎和科技研发高地。二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专题培训、报告会、高峰论坛,为企业相互交流学习创造机会。
(三)坚持三个带动,强化示范引领。一是贯标试点带动。通过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面上企业“两化融合”迅速发展。二是先进企业带动。实施“智慧车间、智能工厂”培育工程,组织召开了全县传统行业提升改造现场会。三是优秀项目带动。对县内技术含量高、示范作用明显、综合效益高的“两化” 融合示范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重点跟进和服务,促进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二、困难及问题
产业层次偏低,信息产业基础薄弱。桓台县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电 子信息产业占比较小,企业规模、数量、技术水平与优势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企业家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人工智 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还不够,企业投资意愿不强,认可程度不高。
跨界合作不足。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实践结合不紧密,且合作内 容主要在流通、销售、服务等外围环节,研发和生产端的合作仍亟待提升。
人才储备和吸引力不足。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储 备不足,制约了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抓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为创新融合应用打好基础。以省物联网应用示 范基地泰宝防伪为依托,加快向产业上下游渗透融合,打造行业服务平台。在产品智能化方面加大研发和突破力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加大宣传和培训活动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典型经验和案例,提高 企业两化“触网”意识。
加强跨界融合,优化生产制造。以国家、省市引导扶持政策为抓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嫁接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打造产业生态体系。
加强政策支持,打造生态。依托创智谷和淄博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对研发资源和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吸引高层次研发人员和研发团队带研发项目落户,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和加快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产业配套和技术智力支撑。
构筑X建引领大格局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对永济市城市基层X建的调研
运城市委政策研究室 王卫民、刘英凯、梁璐
(2021年1月7日)
近年来,永济市面对传统治理格局难以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以X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建立了“X建引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模式,以X建之“变”迎来了治理之变、城市之治和群众之赞。近期,我们深入永济市进行了调研。
一、坚持X建引领,探索共治之道
永济市按照“人群集聚在哪里,X建工作就跟进和加强到哪里”的原则, 着力强化X建引领,推进“多方联动、集群发力”,形成了革除城市治理顽瘴痼疾的最强力量。
(一)打造X建引领大引擎,让城市更加从容。永济市主动推进思想转型, 变社区X建为全域X建,实现了各方力量的大汇聚,有效克服了城市人群多元化、社会资源分散化、群众需求多样化带来的“新城市病”。
——念好“变”字诀,创新治理思路。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给传统的城市治理格局造成了冲击,街道社区普遍出现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这在“半工半农、半城半乡”的永济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永济市创新思路、系统谋划,广泛开展“社区大分类、组织大归类、X员大起底、资源大排查”活动,形成了“组织全覆盖、机制大融合、管理无缝隙、监督无死角、作用大彰显、群众有获得” 的思路;连续3年把城市基层X建作为改革“1号”课题,重塑管理体制机制, 使城市范畴内各领域X建资源不断整合,变“孤军奋战”为联合发力。
——念好“改”字诀,健全体制机制。永济市把理顺体制机制作为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建立了城市基层X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共建委员会、社区联建委员会“三级联动”领导体系,实现“市委谋划、街道统筹、社区落实”; 建立“2+10”的制度体系(“2”即两大总纲性方案,“10”即十项配套制度), 解决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条块分割”问题;建立“22个社区联建委员会—130 个网格X支部—326个楼栋X小组—766个X员中心户”四级架构的管理体系, 织密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精细化治理网格。
——念好“先”字诀,开展示范引领。面对城市基层X建牵涉面广、问题
复杂的情况,永济市开展示范引领行动,部署了“1+6”挂牌领题行动计划,由 组织部部长牵头,部务会6名成员各负责一个示范点,探索破题、打造典型;建设具有X群服务、便民服务、法律服务等7大类服务的市级X群服务中心,打造X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地标建筑”;建设了4个集宣传政策、开展活动、收集民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X群服务驿站,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二)构筑共建联建大联盟,让治理更有力量。永济市以街道社区为核心, 开展契约化共建,形成了一核多元、集群发力的治理大联盟。
——推进扩权赋能,强化核心引领。一是扩权。赋予街道社区对驻区单位年终考核和评优评先建议权、对住区X员干部提拔晋升考核建议权,让街道社区X组织说话“有人听”。二是赋能。出台《住区X员到社区备案登记服务居民制度》,推动X员主动融入社区。三是明责。制定《城市X建双向“承诺” 制度》《共驻共建计划》等,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各街道社区抓X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区域“核心”地位进一步凸显。为强化社区城市管理职能,由街道社区、住建局等成立X建联建委员会,开展星级评定活动,强化了社区在物业管理上的话语权。
——着力破解难题,推进共驻共建。针对驻区单位不知道“干什么”“如何融入”的难题,一方面,开展契约化共建,社区X组织与驻区X组织每年签订1次《共驻共建协议》,共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另一方面,推行街道社区与驻区X组织X建联抓、资源联用、事务联管等“十联”工作法,形成了社区“点餐”、部门“配餐”多方协同的服务机制,推进驻区X组织和X员干部有力有效融入共建联建。
——夯实基础保障,凝聚治理力量。加强队伍保障,通过“五个一批”建强配优X建工作队伍,安排3名年轻正科级干部挂职街道X建专职副书记,选拔7名研究生学历的年轻副科级干部挂职社区“第一书记”,公开招聘88名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区工作者,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加强经费保障,每月为社区两委主干专聘人员发放2000元工资,每年为城市基层X建列支600余万元专项经费,保障社区运转和群众工作开展。加强阵地保障,在位置最好、条件最优地段,通过改建、新建等方式建设22个X群服务中心,让群众方便来、愿意来。
(三)奏响共治共享大合唱,让小城更有大爱。永济市充分发挥X建引领 优势,推动驻区X组织、社会组织、住区X员协同发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X组织服务常态化。永济市坚持机制建设和活动开展并举,推动各级X组织更好服务群众。一方面,制定需求、资源和项目“三个清单”,驻区X组织和街道社区X组织对照清单双向服务,逐级化解。另一方面,开展驻区X组织“送X课”“共办主题X日”“访民生办民事”三大活动,累计举办主题X日活动443场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523个,让群众感到X组织就在身边。
——X员服务精细化。制定发挥X员作用的《备案登记服务居民制度》《协管通报“十条”规定》等,建立X员积分管理制度,推行住区X员“十个一” 工作法,通过认领一个群众心愿、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帮扶一户困难家庭等活动,全市4950名X员实名登记,累计认领服务群众事项24982件,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村X员参加组织生活不规范问题,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都有X员服务的身影。68岁的老X员陈凤兰是一名金牌调解员,经多方协调,为世贸广场204户业主争取到招商引资新项目,将群众损失减少到最低。
——社区服务特色化。各社区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主动作为,积极探索, 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例如,打造解忧牌,东环社区立足辖区基本都是老旧小区且无物业管理的实际,将小街小巷改造、改水、供暖等困局一一攻破,目前10个老旧小区中9个已改造完成;打造和谐牌,樱花社区发挥驻区单位多的优势,每晚为辖区妇女开设“雅美成长女性课堂”,缓解妇女压力、促进家庭和谐;打造疏心牌,御园社区建设软硬件兼备的心理咨询室,对预警对象进行专业预防治疗,把风险化解在萌芽之中,该社区被评为“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单位”。
二、焕发城市生机,呈现“善治”之美
永济市通过统筹全域X建,打造“城市治理共同体”,实现了基层X建工作大棋局满盘活、城市治理大联盟聚合力、服务群众大合唱奏强音,推动城市不断走向“善治”。
——X组织凝聚力增强了。永济市构建了“三级联动”的城市“大X建” 格局,通过一系列互联互动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充分展现了X组织和X员敢担当、敢负责、敢啃硬骨头的精神,赢得了群众发自心底的称赞与支持,使X的ZZ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的综合优势。近年来,永济先后斩获了“全国平安先进县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荣誉。
——社区能力提升了。随着“机关X组织进社区”活动、X建引领社会治
理“十联”工作法的常态化推进,各领域X组织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推动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梳理上报、分类交办、督办质询、结果反馈”的工作闭环。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城市基层X建的组织动员优势、制度体系优势和协同治理优势就地转化为联防联控的工作优势。比如,杏南社区充分发挥121名楼栋长的作用,仅用一下午时间就完成了从高风险地区返永人员的排查工作,封紧了疫情防控端口。
——基层活力迸发了。在城市基层X建“公转”的强有力带动下,各领域X建的“自转”也愈发主动,“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传统正在瓦解,“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应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资源和力量开始走出机关大门,走到群众身边,走向治理和服务一线。比如,城西街道针对学校放学早、家长接送难问题,把社区服务中心X员教育活动室开放为“红色家园托管点”,协调教育局安排X员教师开展接送孩子、辅导作业等志愿服务,打造“五点钟课堂”。
——群众获得感充实了。永济市通过建立“六级联动”一管到底的“X建服务链条”,激活了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让群众“诉求有人听、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用X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真正实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比如,针对实验小学门口秩序混乱“接送难”问题, 樱花社区联建委协调实验小学实行错时放学、分区接送,交警部门加大警力、分流疏导,文化场馆服务中心限时免费开放停车场,受到群众广泛点赞。
三、期待永济实践,燃起燎原之势
X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永济市以城市X建引领基层治理、蹚出转型治理新路的实践,对全市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必须坚持X建引领。永济市实施X建引领城市治理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X的领导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保证。只有发挥好X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把各类主体统筹到社会治理大局中,加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X建,以街道社区X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各领域X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服务群众是加强城市基层X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实施X建引领城市治理正是永济市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的应对之策。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十个一”工作法、“立足岗位做骨干、奉献社区做模范”等
活动,实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让群众日子越过越暖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从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城市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协同发力才能取得实效。永济市通过建立实行“2+10”工作机制、“十联”工作法等,明确了各级X组织和广大X员在城市X建引领治理格局中的使命、任务和举措, 改变了过去单靠基层抓基层的局面,形成了共抓治理的强大合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着眼汇聚各方力量,加强制度设计,既要能相互贯通,也要有配套机制,使各类资源在体系轨道上既各司其职、又握指成拳, 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必须坚持精细精准。城市治理越是精细精准,越能更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永济市通过网格化管理、建立“三个清单”、建强X群服务中心等,精准解决了小区停车、课后托管、矛盾调处等民生问题。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用好“绣花功夫”,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制度落实于细节之中,把服务贯彻在行动之中,从而实现基层治理的精细化。
当前,城市基层X建工作正处在全面铺开、全面发力的重要阶段。虽然各县(市、区)城市大小各有差异、X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