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调研荟” 系列№ 3 8
2023年12月
目 录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哪来的活力”调研组:“小巨人”释放自贸港
创新大能量 海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1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哪来的活力”调研组:
步入快车道当好自贸港建设主力军 海南国企发展调研报告 7
胡宏:X建带团建推动高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实践探索 以上海市向明
中学为例 13
朱小瑜:
档案工作践行“三个走向”的实践探索研究 20
柳飞、宋金梅、江庆丰:
关于江西省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调研报告 25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关于强化村规民约功能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建言报告 30
中共山西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余国琦:
关于山西省直机关思想ZZ工作的调研报告 35
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后勤服务分公司李金艳:
国企X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以某国企生活后勤服务分公
司为例 49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刘晓萍:
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 基于《2022河
南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视角 53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60
黑龙江大学鞠佳奇:
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问题研究 以日本泡沫经济为例 70
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人大工作联络委员会课题组:
开发区人大工作践行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与思考 76
福建省福州市纪委监委课题组:
凝聚合力推动监督向下延伸拓展 83
西华师范大学ZZ与行政学院代燚:
农村基层X建引领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88
河北省沙河市农业农村局田亚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
以河北省沙河市新城镇台上村为例 95
中共怒江州委X校科研办主任付文敏:
怒江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报告 98
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X校陈小兰:“强村公司” 农村集体经济创新
发展模式 来自浙江省临安区的调研报告 103
哈尔滨师范大张子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渑池县为例…110 1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崔晨涛:省直管县后财政转移支付问题研究 基于
河南省沈丘县省直管县财政调研分析 117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青年理论研究课题组:
碳资产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实践及创新 126
华南理工大学潘瑛:
提高高校离退休X员教育针对性有效性问题研究 131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课题组:
推进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 以大庆市大同区太阳升镇为例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哪来的活力”调研组:
外资加码开放共赢 海南外商投资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141
延安市委赴福州学习考察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谁理解得更深刻执行得更彻底落实得更到位谁就能发展得更优更好
更快 福州“3820”战略工程学习考察报告 146
上海市总工会课题组:
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挑战、规律与对策 152
胡庄方、朱永江:
新时代高校学生X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6
中共三明市委X校金祎:
新时代关于加强乡镇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171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耿倩男:
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基层X组织建设工作实践探索 174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静:
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县域实践探索 以奇台县为例 178
武汉博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王小娟: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企业X建品牌建设实践探索 186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姜静:
延安市新型农村集体及经对济策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 190
中共石家庄市委X校课题组:
以“强省会”战略 全面推动石家庄高质量发展研究 197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课题组: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助推哈尔滨全面振兴的策略研究 205
浙商银行董佳艺:
浙商银行善本金融背景下绿色金融数字化发展研究及实践探索 213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哪来的活力”调研组:
争当弄潮儿助力自贸港建设 海南民企发展调研报告 218
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植根贵州大地 建设贵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224
上证报新疆调研组:
中油工程:在“双碳三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228
西南民族大学杨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实践探索 以云南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 230
“小巨人”释放自贸港创新大能量 海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哪来的活力”调研组
(2023年12月14日)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海南自贸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我国开放创新示范高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研选取海南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为样本,通过走访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到目前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及单项冠军企业呈现出创新活力迸发、积极转型开拓市场等发展趋势,这与自贸港政策利好不断释放、企业坚持科研投入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单项冠军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多名省内外专家从用好自贸港政策、完善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海南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发展现状
海南省自2018年起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逐步构建了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成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从地区分布来看,目前海南“小巨人”企业大多分布在海口,从行业角度来看,主要聚集在制造业和信息产业。
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以专破局、以精立业、以特求强、以新赋能,多项技术成果填补市场空白,弥补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短板,不断展现出强劲创新活力与发展韧性,成为激发创新动能、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盘科技)积极为行业内外伙伴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接连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实现我省单项冠军零的突破。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生生物)拥有核心专利30余项,开发可吸收界面螺钉、人工软骨等多个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行业技术难题的创新产品。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正业)开发的植物免疫诱抗技术代表产品——“正业海岛素”对预防作物病害、抗低温促生长、改善作物品质和增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不同作物上的增产可达到10%—35%,成功推动国家设立
第八类农药品类——“植物免疫剂”。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诺公司)主营业务为功能BOPP薄膜、功能涂布薄膜、激光全息防伪膜及功能水性乳液,产品性能及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使用标准,特别是在防伪包装薄膜、香烟包装薄膜及高阻隔涂布包装薄膜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海南美亚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亚电缆)打造高性能铜加工材生产基地项目。该项目产品以高性能光亮铜杆为主,原材料选用进口高级电解铜,完善了海南电线电缆行业的产业链,填补了海南在该领域的空白。
通过聚焦主业、强化创新,我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断在专门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争做产业链上的“小巨人”。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近年来积极转型升级,立足自身核心优势深耕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赛诺公司对业务进行调整,从原来的不可降解膜逐步探索可降解薄膜,研发了一款聚乙烯醇(PVOH),对原有材料进行替代。美亚电缆从生产制造商转型为服务商, 联合海南大学打造新能源研究院,主营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板块业务。依托拥有的大样本库、
大数据库,海南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域医学)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大样本、大数据在临床研究、医检技术创新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打造开放创新平台,积极构建智慧医检创新及产业生态。
“小巨人”企业深刻把握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脉搏,深度融入自贸港发展大局,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赛诺公司积极推进生物降解产业的发展,为了支持海南禁塑,企业自主研发禁塑快检仪,可快速、精准检测塑料制品,3秒即出结果,高效协助执法部门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执法检查。金域医学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修建了超1万平方米的博鳌金域实验室,探索与国内外IVD和药企等上游产业的合作模式,为海南全省甚至全国提供国际前沿的最新医疗成果。海南正业持续创新开发绿色植保技术,服务于海南绿色农产品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作物增产、农民增收, 助力海南乡村振兴。
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南“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把“走出去”开展海外
创新投资与合作当作长期发展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不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在资本合作、技术合作、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金盘科技不断完善发展链条,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84个国家及地区,主要产品获得国内外278个权威认证,2023年上半年集团外销订单10.48亿元(含税), 较去年同期增长157.49%。苏生生物目前正在开拓南美、东南亚、东欧等地区市场。云码智能(海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注册子公司对接出口业务,产品目前主要出口到印度等国家。
二、海南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活力从哪里来
在调研中发现,我省“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活力迸发,一方面与海南自贸港政策利好不断释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发展战略,重视研发投入等内部因素有关。
在调研中,受访企业均认为,自贸港建设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税收、人才、金融等方面的政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广受企业欢迎。比如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自贸港政策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范围,允许更多国际企业来海南开展贸易;在跨境电商领域,自贸港政策降低了进出口手续的复杂性,加速了跨境贸易,使企业能够更便捷地与全球客户进行交易。在产业政策方面,近年来,海南省围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深度融合。其中,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作为目前全国医疗领域唯一对外开放的“医疗特区”,有着独特的“国九条” 政策,对于拥有海外创新药械品种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乐城快速落地、注册、销售。在税收政策方面,“两个15%”所得税等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税负,为企业节省出更多资金用于扩大业务、研发创新和发展。除了税收,还有很多奖励政策也让企业享受到红利,比如针对“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的奖励政策以及“首台套”政策等。
海南作为全国首个成立省级营商环境建设厅的省份,建立了高效的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问题处理路径。大部分受访企业表示, 不管是从省级层面还是市级、园区等层面,各职能部门都很支持企业发展。此外,海南还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海南省惠企政策兑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
供精准服务。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推行“信用+承诺”容缺机制,大幅缩短企业落地、业务推进的周期。
各家企业负责人均认为,企业发展活力来自于持续的创新研发。通过比较各家企业近年来的科研投入,也印证了这一点。金盘科技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2.26亿元,同比增长63.3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4.74%,较上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海南飞行者科技有限公司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进行长线研发,与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进行长期合作,同时发挥“双总部”优势进行异地研发,聚焦某一领域进行针尖式创新。赛诺公司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超千万元,在同等规模企业中,科研经费占营收比例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该企业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在生物降解烟用薄膜领域的突破,通过挑战行业难题实现从“0”到“1”。
近年来,海南依托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加大“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力度,不断扩大“博鳌论坛+消博会” 溢出效应。受访企业负责人表示,开放的海南自贸港为广大外向型企业提供了与世界市场、专家、产业领域深度交流的平台,相比国内其他企业更具发展优势,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曝光和合作机会,还为公司保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企业来说,既能把国外的资源引进来,又能把国内和海南的一些好产品送出去,形成较好的双向交流与发展路径。
三、海南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单项冠军企业发展的建议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海南可以加大对创投基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其投资成长性、创新性创业企业。苏生生物公司负责人表示,海南应顺应自贸港企业发展需求, 为新技术提供更科学的监管,发挥好和世界再生医学联络的窗口作用,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国际上先进的医疗技术在海南更好地用起来。
针对如何破解专精特新企业“招才难”的问题,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李钢认为,海南可以继续用好教育对外开放先行先试政策,通过国际合作办学等方式,培养更多适应自贸港未来发展需求的领军人才。海南金都经济研究院
院长章一鸣提出,可以与“985”“211”高校合作在海南设立研究院,吸引高学历人才。
专家建议,政府应该采用“链式”招商,深入挖掘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吸引更多产业链上的企业,做好相关产业建链、补链、畅链、延链、强链文章, 夯实产业基础。海南大学教授、海南省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李伟铭表示,政府可以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探索长效激励机制,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更好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多位受访的专家学者表示,真正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要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这“三化”环境都有相应的国际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真正落实到这些具体的指标上。盘和林表示,政府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式,来激发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热情,这既包括本地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也包括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域外的专精特新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优越、公平的市场环境之中,公平是第一位的,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随着我省企业“走出去”的数量增多和在全球影响力的扩大,其在海外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情况难以避免。企业希望政府能持续加大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企业更好“走出去”。盘和林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活跃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由政府搭台,科研机构、企业唱戏,激活产权交易,做好知识产权估值工作。二是打击侵权,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激活创新热情。三是开放政府公共专利、实验室资源,推动经营主体从专利应用中获得收益,实现发展。
专家们认为,政府可以在优化产业资源集聚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搭建一些服务平台,让专精特新企业能够低成本地获得所需要的研发、生产、营销以及国际资源等要素,助力创新型企业科研攻关,建立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促进研发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此外,政府还可以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强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让一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够低成本地实现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借助数字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协调效率和运营效率。通过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发展的关键还是靠自身。李伟铭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应该更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做专做精,建立自己的技术门槛,构建自身发展的“护城河”,以此来获得竞争优势。要瞄准海南省四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建设,针对当前产业链的优势与短板,一些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可以做链长,一些快速成长的企业可以在产业链中某一个环节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与产业链共同成长。
步入快车道当好自贸港建设主力军 海南国企发展调研报告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哪来的活力”调研组
(2023年12月12日)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有经济发展,把国资国企工作摆在自贸港建设大局中来谋划、布局和推进,充分发挥其战略支撑作用。海南国有企业充分利用自贸港建设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机遇,逐渐步入发展快车道,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地位显著提升,自贸港建设主力军作用日渐凸显。
本次调研先后联系了18家海南国有企业或单位,最终选择样本企业8家,即7家省属国企和1家市县国企。调研发现,海南国企呈现加快发展、战略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整合重组加快等趋势,其背后有强根铸魂抓X建等六大原因。但海南国企也存在“小、散、弱”等制约发展的问题,调研组据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提出围绕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提质增效等六大建议。
一、海南国企发展现状
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一大批高质量经营主体,海南国企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省国有企业1751户,资产总额10220亿元;今年1-9月,海南国有企业营业收入889亿元,利润总额18.4亿元。其中省级企业1169户,资产总额5731.8亿元;营业收入793.6亿元,利润总额16.6亿元。
截至10月底,省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19家,主要集中在农业、投资与管理、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等领域。市县监管一级企业251家,主要涉及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市政设施管理、投资与管理等领域。
近年来,在自贸港建设机遇下,海南国资国企进入发展快车道,初步摘下此前一直顶着的“小、散、弱”帽子。数据显示,2020年之前,省国资委重点监管的19家企业资产规模突破100亿元的只有2家;创造的增加值、缴纳税费还不到全省的3%。2020年、2021年、2022年省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连续跨过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台阶,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收快速增长,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今年前三季度,省国资委监管重点省属企业营业收入达到747.3亿元,同比增长71.8%;前8个月海南重点省属企业营收增幅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海南国资国企紧紧围绕在自贸港建设中“当主力军、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的定位,聚焦“产业引领、基建支撑、民生保障”三大关键领域,不断实现新发展、展现新作为。
勇挑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重任。如:海南控股旗下海南机场集团承担了涉及海口、三亚、琼海三家机场共计5个自贸港重点项目建设;海南交控承担了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建设重任,并与海南控股、海南旅投等积极参与首批驿站的建设。
布局海南自贸港主导产业。在海南自贸港主导产业培育方面,海南国企的作用不可替代。海南旅投坚持聚焦“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投资发展商”定位,以引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南自贸港旅游龙头企业。如组建海南环岛公路旅游运营有限公司,推动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向打造公路旅游产品转变。
扛起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重任。在区域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方面,海南国企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如:海南建投大力实施“建设+投资” 双轮驱动模式,聚焦城市更新,自主开发建设浩业物流园安居房等多个民生项目,提升城市品质;省金城安居集团挑起海南保障房建设主力军重担,成功推进4个安居房项目开工建设、盘活2个经适房和1个统建房项目,形成阶梯式项目滚动发展态势。
近年来,省国资委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开展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2家投资运营主体+7家龙头产业集团+9家专业化特色企业”国资新格局雏形初现。市县国企重组步伐也在加快。如:海口市将13家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及3个园区的4家监管企业,整合重组为6家市属国企,形成“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4家行业集团”的国资国企新布局。
二、海南国企活力从哪里来
海南国企发展迅速,发展活力得益于强根铸魂抓X建、自贸港建设红利、国企改革、开放平台赋能、科技创新、丰富的融资手段等。
海南国企旗帜鲜明讲ZZ,推动X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X建工作成效转化为发展动能。海南国企执行力强,与当地政府联系更紧密,能够更
快执行政策部署,并兼具市场化资本运营方式和高稳定性资金安全等优势,在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如:海渔集团创建X建特色品牌,开展争创“海渔407号X员突击队”等活动,有效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
自贸港政策带来市场机遇与红利。自贸港优惠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海南国企特别是省属国企往往“第一个吃螃蟹”,可率先展开产业布局。如:免税板块业务去年就为海南旅投贡献了70%的营业收入,让该公司在疫情冲击下实现逆势增长。
自贸港人才政策助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两个15%”税收优惠政策等自贸港高含金量政策,吸引了经营主体和人才向海南集聚,为海南国企招纳人才、开展业务合作提供很大帮助。如:海南控股充分利用自贸港人才政策,引进海南自贸港国企首位外籍法定代表人,并成立全国首个省属国企和央企合资的人才集团,积极服务全省招才引智工作。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破除桎梏提高效率。此次调研的国企基本都在国企 改革三年行动中逐步建立起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完成董事会建设,明确集团各层级企业的权责清单、决策主体和路径,破除企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决策效率,强化风险防控。如:海南控股成为全国
17家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示范企业”的集团公司之一。三亚环投集团自2019年改革重组以来,产业规模、投融资能力和企业综合实力迅速提升。
抓契机推动资源优势重构,组建龙头产业集团。海南国企对照海南省“产业树”,画出国资“产业树”,聚焦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资源优势重构,组建多个大型产业集团。如:近年来新成立交投集团、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公司等企业,形成“投资运营主体+龙头产业集团+专业化特色企业”的国有资本新格局。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成为宣介海南国企、提升海南国企影响力的重要窗口。借助上述平台,海南国企行业资源加速集聚,获得与国际国内头部企业“面对面”深入对接沟通契机,有效推动进一步深化合作。
海南国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苦练内功,让科技创新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发展新动力。如:海南信投投资的18家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已成为推动我省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丰富融资手段,拓展企业业务。海南国企不断丰富融资手段,强化资本运作能力,为企业业务拓展提质增效。如:海南交投先后设立海南绿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三支基金产品,完成服务区公司、电管家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股权投资,累计约10亿元。积极探索将保理产品融入交通工程建设产业链条, 供应链再保理业务、建设工程保理业务相继落地。
抱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省国资委积极引导和推动国有资本、资产、资源向优质企业、优选行业集中,推动省属国企抱团发展,树立“国资一盘棋” 理念,实现合作共赢。如:省金城安居集团、海南建投等企业通过资产资本化运作、抱团发展等手段,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形成多平台、多层次、多渠道、低成本的融资体系。
三、海南国企发展的建议
此次调研也发现海南国有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表现为:企业“小、散、弱”制约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开拓及引领能力有待提升;授权考核与容错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吸引与培养机制有待优化等。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进行深化改革。建议海南国企从科技、效率、人才、品牌等方面着手,通过加快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内外部数字化、提升关键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加强公司治理、完善激励机制等多举措提质增效。
向更大范围拓展核心竞争力。建议海南省级国企凭借自身特点推动核心竞争力逐步向省外拓展;市县级国企竞争力应突破所处的市县级地域范围,在省域范围内拓展。
着眼长远加强能力建设。建议围绕自身核心功能定位,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从强调“长远”而不是“当下”的视角,在主责主业、国民经济命脉等领域加强能力建设,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该整则整、该合则合,突出战略性和长远性。
结合海南发展战略谋布局。聚焦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对照国企产业现状,以前瞻性眼光“排兵布阵”,重点在文旅、交通、科技、金融创新、民生保障等方面加大布局力度。
瞄准产业短板开新篇。如:整合海南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农垦集团等资源,打造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集团,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链,打响海南热带农业品牌。
整合现有资源强主业。整合国有企业现有牌照、资质等优质资源,减少同质发展、同业竞争,形成企业间战略各有侧重、产业各有所长、主业各有优势的业态格局,打造“多兵种”作战的“联合舰队”。
用好资本运营干大事。借鉴中央企业及深圳、广州、珠海等地模式,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资委”的前后台组合,打造“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资本运营体系,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强化资本运作。建议海南国企在承担政府性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同时也要强化资本运作,以市场化手段打造经营性业务,形成良性的项目(公司)投资和资金回笼的闭环。
提升被投项目(公司)资本市场“造血”能力。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建议,可凭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丰富的资本市场渠道和资源,在经营质量和业绩提升的基础上,强化被投项目(公司)全生命周期资本运作管理,实现被投项目(公司)的估值或市值提升;借助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政策推动,引入外部投资者和市场化运营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
加大对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考核力度。采用“一企一策”的考核方式,考核时应遵循“做强、做优、做大”原则,以是否有利于地方发展、做强产业为考核指挥棒。
建立更灵活的授权机制。可参考借鉴深圳等地的经验做法,在省内选取国企作为试点,从投资、资本运作、担保、产权变动、融资、预算决算等方面给予充分授权,减少投资决策上级审批事项。此外,对因承担重大战略项目任务或解决关键历史遗留问题等影响经营指标(如利润总额)的部分,在考核时
予以弹性豁免,鼓励国企更好地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3.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和激励机制。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容错
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国企干部职工撑腰鼓劲。202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的落地实施提供制度依据。
构建更加公平的人才评价标准。许多先进央企采用OKR结合KPI等创新考核方式,结合自身战略与国资委监管要求,着重突出质量类指标与应用类指标, 探索适宜自身的业绩评价体系,这一方式值得海南国企参考借鉴。
构建更加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安永组织与人力资本咨询合伙人刘万芳建议,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国企往往以人才内生式培养发展为主,在新时代下,需要更加兼顾外部人才引入与融合管理。
建立更精准、高效、均衡、精细的激励与薪酬管理体系。如:鼓励探索针对科研人员的员工持股、跟投、虚拟股权、超额利润分享、科技成果转化分红等多种激励机制,并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形成不同激励工具的有效搭配。同时, 还应注重有序管理风险,并着重将人力资源效能作为薪酬水平划定、工资总额内部分配的考虑因素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指出, 从策略和技术路径上讲,需要坚持主导产业为王、创新驱动为先、绿色低碳为重。
X建带团建推动高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实践探索 以上海市向明中学为例
胡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ZZ责任,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X工作机制,着力推动X、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1]共青团肩负着为X育人的重要ZZ使命,高中学校承担着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因此,探索在X组织引领下,如何更有效地提升高中共青团组织的育人实效, 推动高中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意义重大。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X的二十大精神,创新高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品牌建设,巩固、拓深学校X建工作创先争优活动成果, 进一步加强X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提高X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X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上海市向明中学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优化“促X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不断深化推动高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建设。
一、上海市向明中学创办共产主义学校的历史溯源
地处X的诞生地所在区、团的发源地和国歌唱响地,紧靠红色初心始发地
——中共一大会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长达120年的红色办学历史,共产主义信仰牢牢地镌刻在向明中学的办学基因中。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求实效、重创新的学生思想ZZ工作就在学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中居于中心地位。1987年, 上海市首个高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暨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在嘉兴南湖的“红船”边诞生,开创了X建带团建创设高中学生共产主义学校的育人新模式。在学校X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校团委联合德育处和ZZ教研组共同推进共产主义学校的课程开发,不断探索培育时代新人的模式。1988年,国家教委首次组织德育先进集体评选,向明中学被命名为上海市唯一的“全国德育先进学校”。1992年,学校依托校级共产主义学校面向高中学生开展思想ZZ引领的新闻报道《以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向明中学爱国主义教育重实效》登上《人民日报》头版,介绍了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具体措施: 强化高中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X的性质和任务,拥护X的方针和政策,坚定永远跟X走的信念;实行推优入团、推优入X的机制,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时任校领导受到中央领导接见,一时间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兄弟单位相继组团来校参观学习。学校坚持“在实践中体验人生,在创造中升华人格”的德育工作理念,不断夯实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这
片红色沃土,培育了一批批“爱国、责任、创新、追求梦想”的向明人。
二、上海市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开展的模式与做法
在校X总支的引领下,向明中学不断探索如何办好共产主义学校,攀登新高度,让红色成为向明学子的人生底色,让知行合一成为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的特色,从制度保障到教育体系以及育人方式上逐步形成“1+4+6”的育人模式。
聚焦高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塑的关键阶段,学校思考如何高质量、真效果办好共产主义学校。结合共青团上海市委颁布的《关于加强高中阶段“青马工程”三级培养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在校X总支的统筹下,校团委联合德育处、ZZ教研组、历史教研组以及各年级组制定了《上海市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规定》,并在历年工作中逐步完善优化,从组织架构、选拔机制、课程设置、培养路径等四方面不断完善共产主义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的选拔上,采用团员自荐+支部推荐的方式,综合日常行为表现、参与团组织重大活动成效等多项量化指标,进行公开选拔,并在高一年级开始就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升旗仪式、主题活动等形式鼓励优秀高中学生加入团组织,成为入团积极分子,参与共产主义学校先修课程学习。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利用学校地理位置优势,因地制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打破学校和家庭的壁垒、学校和社会的壁垒,联合家、校、社资源,让学生在没有围墙,处处皆可做文章的共产主义学校中收获成长,以制度的不断规范对学生的成长开展全方位的守护。
在教育方式上,学校X总支联合校团委以四大维度的融合教育,发挥共产主义学校育人的最大效应。
一是扎实开展“赓续红色血脉”系列主题学习活动。学校依托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优质资源,推动向明教育集团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建立思想ZZ理论课建设研究基地。2022年2月,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打造强国复兴开学第一课——“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共产主义学校全体学生参与,并以直播方式推送到全校师生。学校以此为契机, 陆续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等院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大思政课”共建。每学期开学第一课,
共产主义学校师生携手高校导师及研究生共同完成“赓续红色血脉革命精神永流传”系列课程。通过数年积累,明确将“赓续红色血脉”的学习主题作为每学期共产主义学校开班的第一课,也成为学校X建带团建的品牌项目之一。围绕以上主题,我们通过课堂学习、读书分享、各类讲座、主题征文等形式开展红色教育,并输送优秀学生参加区级共产主义学校,提升学生理论修养、思想ZZ素质,为X组织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
二是开展“知史爱X,信仰启航”红色场馆志愿者实践课程。早在1997年, 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就组建了全市第一支中共一大会址中学生讲解员志愿者队伍。每位学生需要在1个月的时间内把近3万字的讲解词熟记于心,并能背诵出来,通过共产主义学校课程的相关考核环节后,再经中共一大会址讲解教师的现场培训,最终才能站在中共一大会址向参观者讲述红色故事。经过30多年的探索,这一红色场馆教育的成功经验已被复制推广,如今蔡元培故居、刘长胜故居、中共淞浦特委机关旧址陈列馆和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都有向明学子的讲解身影。每次讲解对于共产主义学校的学员而言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从共产主义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通过红色场馆的淬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保证课程效果,2021年以来,在校X总支和团委指导下,形成了德育处、学生会志愿者部、相关场馆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学生会志愿者部负责监督志愿者的日常考勤,结合学生会志愿者部的评价和学生的自评文字,以及场馆工作人员的反馈,综合评价每一位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德育处确定专人负责服务评价的电子档案管理,根据志愿者部反馈的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服务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定期进行优秀志愿者评选。学校每年进行向明志愿者之星表彰大会,共产主义学校的学员是其中的主力,并邀请学员家长代表分享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助力。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勉励志愿者通过实践课程学习提高服务意识, 倡导奉献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三是开展“择一事,钟一生”职业精神体验学习。自2018年起,依托学校学生职业生涯导航系列课程,整合共产主义学校部分实践类课程,开展“择一事,钟一生”劳模精神体验及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2022年寒假,共产主义学校学员采访全国劳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全国劳模、“改革先锋”包起帆,走进他们深邃而崇高的精神世界。“择一事,钟一生”,是劳模身上最鲜明的烙印,是他们的“创新”之魂,也是“劳动精神”最打动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的地方。在“劳
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采访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副院长结合自身求学经历,以及工作中始终为患者服务、为生命护航的理念,寄语共产主义学校学员要学会吃苦,感恩人生中的每一次成功。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积极投身职业体验实践课程,以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信仰保驾护航。
四是开展“红色寻根”研学实践活动。从1987年开始,共产主义学校的学员代表每年都会赴井冈山、延安参加“红色寻根”之旅。在红土地,他们领悟到为什么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在宝塔山下,延安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共产主义学校学员。带着沉甸甸的精神收获,他们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2011年以来,向明中学坚持开展春假研学特色课程,以课题为导向,组织学生前往全国各地开展为期三天的考察活动,在实践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对于共产主义学校的学员而言,春假研学更是为红色理论知识增添了实践探索的翅膀。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南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走访考察井冈山等革命老区,实现X史教育与信仰锤炼相结合,让共产主义学校学员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会认识社会、思考人生。2021年,在春假研学十年总结会上,校X总支和团委发出号召,鼓励更多向明学子以春假研学方式开启红色之旅,吸引更多高中学生积极投身共产主义学校学习。
通过四大维度的学习,共产主义学校的学员形象地概括出理论学习启迪法、实践服务锻炼法、创设情境熏陶法、社会考察激励法四大学习法宝。每一个维度的学习都需要向明学子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思维,实现他育和自育的融合。
在校X总支鼓励下,全体X员教师与学生结对交流,担任学生的“人生规划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思想成长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参与共产主义学校课程学习,被学员称为“个别谈心引导法”。
从1987年第一届共产主义学校开始,无数向明学子在共产主义学校接受红色信仰的启蒙,有的在这里郑重地向X组织递交入X申请书,有的在这里宣誓入X,如今他们都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2017年,在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成立30周年纪念会上,校团委联合校友会共同发起了“共产主义学校校友大寻访”活动,在每年的共产主义学校课程中安排“校友面对面”采访活动。学
员在互动交流中,从同为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的学长身上挖掘经验、汲取养分。同时,积极举办“成功论坛:向明校友讲座”,邀请优秀共产主义学校校友重回共产主义学校课堂,结合本行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的担当与责任展开分享。通过优秀校友的引领示范,释放榜样的力量,从而催生出“榜样教育感染法”。
三、开展共产主义学校的经验与启示
理想引航前行,青春熠熠闪光。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带给学生无穷正能量。
向明中学迄今35年共产主义学校办学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证明了唯有坚持X的领导才能收获成果。依托X建引领,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在建设发展中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从思想上带,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筑牢青年理想信念之魂;坚持从活动中带,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在活动中感悟思想、汲取力量、收获成长;坚持从组织上带,推进团员青年队伍建设与X员队伍建设相衔接,使优秀团员青年成为X组织发展青年X员的主要来源。
2023年,校X总支要求全体X员教师与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结对,保证3—4 名X员联系1—2名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组建“明理·家”,构建“教师X员—共产主义学校学员—全体学生”的三级X建网格架构,深化X建带团建、促班建机制建设,当好青年引路人,呼应诉求助成长。提高X员教师、共产主义学校学员以及全校师生的ZZ站位,塑造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引导X员教师、共产主义学校学员以及全校师生提升境界、涵养气概、激励担当,形成了X建带团建的“明理·家建设五步走”方案。
第一步,在活动酝酿期间,由班子成员牵头成立“明理·家”X建品牌建设小组,完善品牌建设工作流程。召集教师X员充分讨论实施方案,形成最终意见并下发各X支部、X小组以及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第二步,组建“家庭”。教师X员联系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组建“明理·家”,由“家庭”成员填写家庭申报书上报各X支部,X支部汇总后上报“明理·家”X建品牌建设小组。第三步是“家庭”建设。每年春季开学至当年12月,各“明理·家”认真抓好各项活动的落实,做好活动记录;并结合各自“家庭”特点策划特色“家庭”活动,找准X员教师与共产主义学校学员的最佳结合点,积极搭建实践载体,不
断丰富完善“家庭”内涵,注重突出各“家庭”的个性化、差异化特色。第四步是经验推广。每学期或学年结束前,“明理·家”X建品牌建设小组对各组“家庭”活动成效进行审核验收,对形式多样、效果突出的特色“家庭”予以表彰,总结特色“家庭”的建设经验并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推广。第五步是总结提升。“明理·家”X建品牌建设小组对全校年度品牌建设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将品牌创建过程中的有益经验制度化,同时对照X中央政策和上级要求查找不足、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纳入下一年度X建工作重点内容,增强X建工作实效。
共产主义学校是引导有志青年追求共产主义理想,推动思想升华的摇篮。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30多年的实践历程中,一批又一批的学员在共产主义学校成长,先后有2000多名品学兼优、思想要求上进的学生加入其中,700多名学生递交了入X申请书,157名学生在X旗下宣誓成为光荣的共产X员,这些优秀学子有效传播了校园文化正能量,引导广大学生、团员对标先进榜样,在校园里形成比学赶超的育人氛围,激活了向明学子创先争优的潜能。
学校鼓励学生成为共产主义学校的宣传者。众多学员经过校级或区级培养后,选择成为共产主义学校的小助教。他们将自己在校内外的成长经历和理论知识,通过接续传递的方式进行学习与宣传。这些小助教们积极参与共产主义学校的各项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读书会、座谈会等,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在共产主义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激发同学们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尤其在互联网平台上,这些小助教们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积极参与校园公众号的运营及维护,发布关于共产主义学校的内容,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和认识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
学校X组织带领团组织,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助力学生成为校园先进文化的践行者。校园是检验共产主义学校成果的首要平台,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思想ZZ引领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0多年来,向明中学始终坚持将各类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融入共产主义学校的各类课程中,融入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让红色信仰引领校园文化,让红色信念在创造先进文化的氛围中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让不怕苦、能吃苦、肯吃苦的革命精神在共产主义学校学员中有效内化、积极外化。
学校注重创设各类平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
优秀学生”,引领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先行者。2023年,在共青团上海市委的支持下,学校成功选派了三位共产主义学校学员成为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最年轻的高中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领悟到:学习不能停留在课堂书面,要在实践中将自身志向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共产主义学校优秀学员的示范引领,让更多的学员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让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稳步前行。
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结合团组织工作实际和团员青年的需求,运用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模式,组织X团共建活动+专业知识、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将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着力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与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引导学生在学史力行中担当时代重任,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
2019年,共产主义学校学员参与了与百联集团合作的“红旗指引,溯源前行”青少年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积极探索能够提高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用实际行动践行团员精神,以课题为载体,以红色文化弘扬为研究内容,引导更多同学传承红色基因。2020年夏,学员参与黄浦区探访身边“四史”现场的活动,通过走进红色文化现场,以拍一拍、画一画、写一写的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记录青春火红誓言。2021年冬,五名学员来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进行南北“新青年”对话活动。与北京的同学代表一同朗诵陈独秀的《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发刊词), 隔空合唱《没有共产X,就没有新中国》,充分感受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2]先进精神。2021年,向明中学共产主义学校五位学员参与黄浦区高中学生思政社团联盟理论学习片《锋语者》系列影片的拍摄,从黄浦校园到黄浦街道,回顾建X百年历程,展望筚路蓝缕的发展之路;从黄浦区X建服务中心到五里桥、打浦桥街道X建服务中心关注黄浦的改革故事,走进上海第一个居委会——宝兴居民福利委员会,聚焦五里桥街道的“三会”制度,走访打浦桥街道“斜三基地”改造,以青春视野回望改革开放历程,用行动响应“请X放心、强国有我”七一献词,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关键一招”,回顾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复兴之路。
档案工作践行“三个走向”的实践探索研究
朱小瑜
2003年5月2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调研浙江省档案馆,高瞻远瞩地提出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1](以下简称“三个走向”)。“三个走向”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档案事业发展规律、时代特征及目标要求,也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现代化的目标、路径及方法,闪耀着真理光芒和实践伟力,推动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理论、制度及实践创新[2],是新时代档案工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将“三个走向”作为“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强调要“着力推动档案工作‘三个走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档案力量”。“到2025年,档案工作‘三个走向’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个走向”的实践内涵
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科学阐述并回答了档案工作的实践路径、方式和目的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蕴含着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三个导向”的重要实践内容,体现了档案工作继承与创新、守正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走向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就其含义而言就是依据法律法规而不是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具体到档案工作,就是依据《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整治协调档案工作,体现了档案工作的行为方式,以及通过法治途径用以调节这一行为的机制。依法治理档案工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法治思维。走向依法治理,也进一步明确了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走向开放
“开放”的字面含义是张开、释放,解除限制等。档案工作走向开放,即指档案工作由传统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由重保管型走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型。档案是X和国家的重要财富,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走向开放既是档案工作法定要求,也是档案工作站稳人民立场的生动体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档案工作走向开放,包括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促进档
案公共服务均等化、法治化、规范化,为档案研究开发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用档案信息资源,也是新时代档案工作的价值导向、改革创新的具体方法。
走向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ZZ、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多层次、多阶段深刻变化的历史过程。X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目标要求。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包括档案工作思维理念的现代化、档案工作制度机制的现代化、档案工作组织体系的现代化、档案工作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和档案工作能力本领的现代化。
综上,“三个走向”具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各有侧重、自成体系,且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其中“走向法治”是档案工作能否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体现了新时代档案事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走向开放”体现了档案事业现代化的鲜明价值导向,也是“走向依法治理”的内生动力;“走向现代化”是档案事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发展方向和目标,也是“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的实践结果。
“三个走向”的实践意义
档案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新时代档案工作践行“三个走向”,是实现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档案治理更规范
近年来,随着档案领域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日趋完善,档案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档案工作朝着依法治理的方向迈进,使整个档案治理行为更加规范化、法治化。2021年新修订的《档案法》使依法治理档案工作有了更为完善的法律支撑。新修订的《档案法》中蕴含着立法的原则、法治精神要义、法理要求。除了法律外,还出台了《档案法实施办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行政法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相关部门规章,从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以及标准规范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档案工作坚持“走向依法治理” 就是要严格落实这些完备的法规体系,强化法律刚性约束,使档案治理更加规范。
档案开放更深入
新时代档案工作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步伐和要求,持续推进档案信息化、智能化工作,先进技术应用深化档案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使人民群众查询、检索和利用的渠道更加畅通,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这些都集中体现档案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性,站稳人民立场。在推动档案开放方面, 档案部门通过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先进技术应用。在开放性方面,通过技术支持多人同时管理、单人管理+多人上传等模式,消除档案工作“信息壁垒”;外部加强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有机联系,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重保管走向保管与利用并重,有效激活和释放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符合人民期待的档案价值, 在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的开放共享中将档案价值转化为社会共同财富。
新时代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涵盖档案工作思维理念的现代化、档案工作制度机制的现代化、档案工作组织体系的现代化、档案工作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和档案工作能力本领的现代化。档案工作思维理念方面,要有“国之大者”、档案工作姓X、大档案思维,体现“为X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价值理念。档案工作制度机制现代化则包括单轨制的实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效率同等。档案工作组织体系的现代化,体现X对档案工作的绝对领导,集中统一领导等。档案工作方法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各种先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结合用户使用习惯,在档案管理范围内提供非常多的自动且智能的工具。总之,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
“三个走向”的实践要求
以法治思维推动“依法治理”
依法治理是推进档案工作开放、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学法、知法、用法,不断提升档案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的轨道上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首先要有法治思维。要把法治融入开放的每个层面、现代化的每个环节、进程,激活档案工作“法治细胞”。其次要不断完善档案法规体系,做好档案法规、标准的立改废,达到“良法善治”。再次要健全档案法治实施体系,将法治体现在档案收集、整理、安全保管、利用等全环节。第四是要强化档案法治监督体系,健全档案部门、新闻媒体、群众等多元监督体系,强化内外部监督。运用法治手段巩固档案事业立业之本、稳定发展之基。
以人民立场推动“开放”
首先是要把牢正确ZZ方向,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X”、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来推动和深化档案工作开放。其次是要落实落细“四好”(把蕴含X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X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两服务”(更好地服务X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基础上推进档案工作开放。要以人民立场推动档案、档案馆、档案工作格局的大开放。再次是要把档案工作置于X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开放,自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推动开放,切实发挥档案工作的基础性、支撑性功能。此外,还要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共享格局上推动开放, 推动档案工作跨部门、跨地区、跨系统、跨层级共建共享。深化档案馆际合作、国际合作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以整体性推动“现代化”
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要求整体性的现代化,而不是某一方面的现代化。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X管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规划体系,积极推进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的现代化,还要进一步促进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现代化。涵盖思想、能力、结构现代化。
“三个走向”的实践路径
以法治现代化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
首先是抓基础。依法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要有完备的档案法规体系,要在新修订的《档案法》基础上,加快推进《档案法实施条例》的制定实施,不断健全地方性档案法规体系,修订档案部门规章,完善档案行业标准。其次抓宣传。要常态化开展档案法规体系及标准规范的宣传教育,通过开设档案法规宣传专栏,拍摄普法短视频,举办档案知识测试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法规宣传教育,提升档案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再次是抓落实。要把依法治理档案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尤其是《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等,全面推进档案管理“三合一”制度
(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落实,四是抓检查。抓好档案依法治理成果的监督检查,发挥档案考核“指挥棒”作用,定期开展档案综合检查、专题检查、专项检查[3],探索建立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协调工作机制,以监督检查督促制度落实。
以开放现代化推动档案工作“走向开放”
“以法为纲,服务为本”[4],以开放现代化推动档案工作“走向开放”。要在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增强档案共享程度、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见成效。首先抓理念。要胸怀“国之大者”,牢固树立“大档案”理念,更新档案工作理念,既要从供给角度形成档案开放的内生自觉,也要从需求角度强化开放的外部动力。走出自我循环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增强新时代档案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要我开放”向“我要开放”思想转变。要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档案信息需求,主动让档案走近群众、走进基层。其次是抓机制。建立健全档案开放审核、监督两大协同机制建设,为档案开放提供有力机制保障。积极构建以档案部门为主导,档案形成单位或移交单位、保密部门参与的开放审核协同机制,强化责任担当,注重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注重从内部行动监督与外部社会监督有机结合, 拓宽档案高质量开放广度、深度。再次是抓标准。从管理、审核等方面建立档案开放制度标准,建立健全覆盖档案开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制度体系,系统规范指导档案开放工作[5]。最后是抓创新。不断创新档案开放的手段,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开放力度,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深度学习技术、数据生成技术,增强档案开放产品供给质量。
以全面现代化推动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
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理念贯穿于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的全过程,把X关于档案管理的要求贯穿于档案工作各领域,以全面现代化推动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首先是治理方式现代化。始终坚持档案工作的ZZ属性,积极构建X的统一领导、局馆协同、主管部门各司其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档案工作新格局。其次是发展路径现代化。要加快档案技术赋能迭代升级,主动数字中国建设,持续推进档案全流程信息化建设,主动应用先进技术,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数字档案场馆。再次是人才队伍现代化。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 的关键在于档案人才队伍的现代化。要大力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四下基层”调研之风,强化“三支人才队伍” 培养,扩大队伍规模,为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关于江西省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的调研报告
柳飞、宋金梅、江庆丰
为深入了解江西省农民工就业状况和就业政策措施落实的情况,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江西省人社厅调研组分赴九江、萍乡、鹰潭、赣州、抚州5市10县开展实地调研。调研通过座谈交流、深入企业和农村走访等形式,听取基层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和农民工代表等意见建设。现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
江西省农民工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监测调查,2022年江西省农民工总量1325.8万人,比上年增加23.2万人,增长1.8%。其中,在本乡镇从业的本地农民工468.7万人,占比35.4%;离开本乡镇外出的农民工857.1万人,占比64.6%。外出农民工在省内从业386.1万人,在省外从业的471万人。在县内就地就近就业的农民工,即本地农民工和乡外县内农民工,共686.4万人, 占农民工总量的51.8%。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对稳住农民工就业大盘意义重大。
江西省农民工就业情况及特点据调研了解,九江、萍乡、鹰潭、赣州、抚州5市农民工总量约540万人,农民工外出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距离远近是农民工选择外出就业地的重要因素。例如,鹰潭市位于江西东部,临近浙江省和福建省,到省外就业的农民工17.48万人,其中浙江省6.65 万人、福建省3.34万人。于都县位于江西南部,临近广东省和福建省,在省外就业农民工25.76万人,其中在广东省19.5万人、福建省2.9万人。
二是工业园企业情况是农民工留在本地就业的重要因素。九江市湖口县工业园区引进了一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企业,全县农民工12.8万人,县工业园区用工人数达3万余人。抚州市引进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吸纳了一批上下游企业,农民工用工需求增加。目前全市工业园区企业数1716家,在岗总人数13.2 万,256家企业缺工,缺工人数约0.69万人。
三是照顾老人、小孩是农民工留在本地就业的重要原因。调研中,于都县脉动智能公司、芦溪县意卡德公司等反映公司员工大部分都是周边农村的村民, 他们就近就业方便照顾家中老人或小孩,帮助处理农村家庭事务。四是春节前后返乡返岗周期呈现“双延长”且省内企业用工总量有所下降。节前返乡受各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影响,使得整体返乡时间拉长。一季度,全省99个工业园
区用工规模逐月下降7.7%,较去年12月份下降7.02%。今年来,南昌华勤电子的参保人数同比下降较大,吉安立讯智造的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但订单减少, 有部分生产线转移到越南,社保参保人数回落至用工高峰期的一半左右。
二、促进农民工就业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加强”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市、县都成立了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发挥领导小组作用,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统筹推进农民工工作。例如,九江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等30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相关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共同确保农民工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市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辟农民工服务“绿色通道”,设立“农民工服务专窗”,优先办理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事项。各地围绕农民工返岗复工,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服务活动。抚州市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百日大招工、民营企业招聘月、文昌里“人才夜市”“赣就有位来” 直播带岗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活动201场
(次),提供就业岗位4.92万余个。湖口县成立招工专班,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常态化服务园区企业招工和重点群体就业。余江县开发了智慧就业平台,求职者可足不出户浏览招聘信息,在线投递简历,视频面试,求职高峰期智慧就业平台月浏览量达26万人次。贵溪市通过“创新一码通、设立村级招工点、点对点专车接送求职者、直播进企业云上招聘、送岗下乡”等多项举措, 为园区企业新招2705人。芦溪县开通就业直通车免费接送各乡镇1300余名务工返乡人员进园区。会昌县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做好企业用工服务。
加强技能培训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持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增收。鹰潭市持续开展“一乡一品”职业技能培训,截至5 月底,面向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培训4625人次。抚州市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送技下乡、送技入企、送技到户,让农民工就近就地享受到免费技能培训。萍乡市持续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将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上栗县通过“企业用工+联合培训+持证上岗”技能培训模式,培训一批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广昌县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1357人。
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建设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农民工创业示范
园(点)等创业孵化载体,加强创业指导,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落实创业补贴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上栗县出台《关于鼓励扶持回乡人员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落实落细援企稳岗各项举措,灵活运用” 四招”模式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南丰县以支持乡村群众个体创业为基点,力推创贷“1+N”服务项目,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力争实现发放1笔贷款带来N项效应。鹰潭市各类创业孵化基地9家,入驻企业186家,带动就业2129人,开展市场信用担保模式全省试点工作,截至5月底,全市共发放农村创业者信用担保贷款282笔3520万元,为45名农村创业者发放一次性补贴22.5万元。
加强县域劳务品牌培育劳务品牌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为劳动力贴上“就业名片”,形成“质量认证”。贵溪市外出人员主要从事烘焙行业,有近10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桃酥类烘焙食品生产,在全国布局3万家门店,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30余家。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区,是全国五大眼镜生产基地之一,园区企业近300余家。余江木雕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产业在“果喜星”的引领下,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雕刻之乡”“中国根艺之乡”。目前雕刻行业从业人员达2.81万人,眼镜行业4.03万人。上栗县花炮企业持有生产许可证167本,花炮企业吸纳就业3.9万人。会昌县从事涉竹、藤生产加工种植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共100多家,从业人员众多。
三、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突出四偏弱”
农民工就业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方面企业难招到合适的人。调研座谈中,大部分企业反映本地难找到熟练的技术工人,有些需要从外省引进。企业招聘年轻的工人也难,年轻人不愿进工厂,工人年龄都偏大。另一方面农民工找不到合适的活干。受经济形势影响,企业订单不足,甚至有些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向国外,就业岗位减少,增加了就业难度。年轻农民工就业心态变化, 不愿从事建筑、流水线等工作,喜欢自由度高的新型职业。主播、外卖、代驾、网约车等新型职业大量人员涌入,开始偏向饱和。
本地企业用工薪酬相对偏低近年来,江西省内用人单位逐步提高了员工工资,不断完善用工福利体系,但涨薪幅度明显低于周边沿海发达地区,地域间员工收入差距较大。调研了解到,本地企业用工成本比沿海地区低1500—2000 元。另外,社会保障方面,沿海地区用人单位已规范发展,根据规定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而省内企业和员工参与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园区配套服务设施相对偏少随着园区入驻企业增加,吸纳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园区公共服务功能滞后问题也日益凸显。工业园区内员工宿舍或公寓比较少,农民需要租房;工业园区大都位于县域周边地区,交通不方便;园区配套学校、幼儿园少,学位紧缺,子女就近入园上学难等,都增加了农民工负担。园区生活设施不完备,生活不便利。
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相对偏难根据相关政策,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要脱产参训7—15天。农民工忙于务工或找工作,自主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加之经费少、补贴低,申请手续麻烦,后续审计检查多,企业不愿培训。部分县受限于师资力量,培训工种主要集中在家政、茶艺和创业培训(电子商务)等,难以满足农民工的培训意愿。市场急需的电工、电焊、叉车、锅炉工、种养殖等工种县级培训部门无能力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投入大、规模小, 企业负担重。
基层为农民工服务力量相对偏弱因机构改革,县、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并入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为兼职,难以满足就业创业服务需求。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服务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和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村(居) 劳动保障协管员补贴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近年来,国家、省、市密集出台了惠企纾困、保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的政策,但各级下拨就业补助资金未相应增加,县级财政压力大,部分政策兑现落实难。
四、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不断推进“四个提升”
提升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因地制宜,制定“一县一策”,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 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市政交通设施,扩大教育、医疗等资源供给,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进城务工人员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转变思想观念,大城市抢人才,小县城抢农民工,不断增强县城对农民工的就业容纳力,积极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使农民工在“离土不离县”的前提下实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支持县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打造县、乡两级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按照“五统一”标准,建设覆盖县、乡、村的就业服务平台。加强人社系统干部教育培训,针对基层工作特点和实际,制定完善业务培训计划,抓好抓实基层队伍的业务培训,提升基层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政策水平和服务质量。采取措施,调动村劳动保障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做好“互联网+就业服务”,实现省、市、县公共就业信息共享互通,完善“农民工地图”功能,建设农民工信息库、企业空岗信息库、培训资源信息库等项目,开发手机端运用程序,向农民工和企业开通查看查询、信息发布、岗位提醒、岗位推送等功能,方便企业本地招工,农民工就近就业。
提升技能培训效能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政府部门技能开发培训服务中心、职业(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作用,根据本地市场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推广定向、订单培训,提高农民工培训后转岗就业率。强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做到教、学、做合一。鼓励大型培训机构到县、乡开设培训课堂,增加县级优质培训资源供给。支持县政府探索公办民营培训中心新模式,促进企业自主评价,解决“技工荒”问题。引导企业逐渐成长为培训主体,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
提升对农民工基本保障水平和人文关怀引导企业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员工成长,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给予员工合理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是落实总书记讲话最直接的举措。建立健全工会组织、设立职工娱乐场所和文体设施,改善职工住宿条件和用人单位环境,形成“招得进、留得住、共发展”的格局。加强农民工关怀, 组织开展节假日生日等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相关部门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进广场、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举办符合农民工特点的文化娱乐、联谊交友等活动,选树一批农民工典型,加强正面宣传,营造社会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民工融入县域集镇发展。
关于强化村规民约功能作用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建言报告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2023年12月6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村规民约作为村民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创造、共同遵守的“民间法”,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将村规民约提升到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予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就“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作出重要指示。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吉林省把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作为重要抓手,列入《吉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进行部署。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改进乡村治理、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市政协委员一致感到,这是各级X组织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小村规”撬动“大治理”的战略决策,对发展全过程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深刻把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市政协坚持“X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智慧力量就汇聚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把“强化村规民约功能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作为重点调研、重点提案、重点协商课题,积极组织委员广泛献计献策。现将市政协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域内外村规民约的实施现状及思考启示
市政协高度重视这次专题协商、调研工作,侯川主席多次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并成立由苏晓华副主席带队、法制委牵头、部分政协委员、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调研组,聚焦村规民约实施中的重点问题、关键环节,通过组织政协委员赴松原、梅河口及我市各县(市)区乡村实地学习考察、查阅资料、座谈交流进行调研,以及采取线上方式了解其他省市的做法予以借鉴,形成对我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
目前,全市75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村规民约已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体现、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手段、推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对域内外的调研,对标对表找差距,聚焦聚力促提升, 在用好村规民约、强化基层善治上,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一)坚持X建引领,突出ZZ性。用好村规民约、加强基层治理必须把X的领导挺在最前沿,实现有效打通“最后一公里”。浙江浦江县郑宅镇坚持深化新时期“枫桥经验”,全面实施“X建+治村公约”建设,创设“家风指数” 引领村风民风,实行联系X员、家风评议团、村务联席会、镇X委政府四级评审,设立“红黄榜”,在正面激励上,可获得免担保贷款、享有建房指标审批、各类困难补助等方面优先权、给予花卉苗木物质奖励、先进事迹上墙、表扬嘉奖;在反面教育上,不仅将农户负面行为在平台推送批评,还通报批评农户联系X员。有效搭建X群联动网格,推动农户有事一起议、网格有事一起干, 切实让X的一切工作落实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二)坚持群众路线,增强主动性。实施村规民约的重点和难点关键在于把村民组织好、发动好。松原市宁江区杨家村在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中,把群众的问题交给群众自己解决,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避免简单照搬照抄政策、法律条文和相互仿效的做法。黑龙江大庆前进村制定《前进村乡规民约》《前进村议事协商章程》,组建议事协商理事会,建立议事协商裁决委员会,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议事格局,通过村民自治释放乡村治理活力。
(三)坚持因地制宜,体现针对性。制定村规民约,要从各村实际出发, 紧盯突出问题,将村民反映最多、要求最迫切、思想认识比较统一的事通过村规民约先规范起来,不搞一刀切,不搞命令强迫。双辽宝山村“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对红白喜事等制定规定,酒席在“村大食堂”进行,为群众减负,为幸福加码;梨树八里庙村“村规民约+积分制”,“规”出新气象,“约”出新风尚;伊通吉祥村“村规民约+环境整治”,确保源水活、苍鹭飞。这些村规民约既让村民知道“什么不可为”,又规定“违反后怎么办”,内容丰富全面, 简洁易行,村规民约可操作性强。
(四)加强指导监督,实现合法性。坚持合法合规原则,既从制定程序上加以监督,又从内容上加强审视,强化对村规民约的指导和监督。福建厦门市民政局紧密联系经济特区乡村振兴和民政职能任务,突出婚俗殡葬改革重点, 通过推进“微自治”、倡行新风尚、开展专项整治等举措,深化村风民风建设。结合实践,出台《厦门市完善和落实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指引》《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范本》等,明确修约流程和内容规范,把婚俗殡葬等民生社会事务列为村(居)自治重要内容,并强化开展村规民约修订情况“回头看”等,助力
基层治理并取得良好成效。
(五)加强规范执行,注重灵活性。村规民约的规范执行,是村规民约发挥应有作用的前提。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坚持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以智治促升级,深入推进“四治”融合治理,依托智慧社区微脑展示平台、社区通平台,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推动村级信息中心在平安建设、环境保护、交通出行等方面发挥实效,让传统文化与智慧科技在现代乡村交相辉映,逐步探索走出一条大都市近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让村规民约的内容人人皆知;对开展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工作进行督查评估和通报,强化考核,全面营造有效执行村规民约的浓厚氛围。
二、当前我市村规民约存在的问题
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被称为独立于法律之外的“软法”,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同时,由于当下基层治理体系尚不完善,在面对诸多农村问题时显得治理手段匮乏,通过调研分析,我市农村的村规民约存在以下问题。
(一)与现行“硬法”不协调。由于农村社会深厚的自治精神,村民对陋习的坚持,对法治的淡漠,有少数村规民约留有封建残余,与国家法律法规, 出现明显的不当、不合理。有的将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处罚的事项又列入了村规民约,超出了其“立法”权限。有的罚则过多、权利太少,思想教育方面内容几乎没有,违背了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原则。有的规定对违规的村民可以采取“罚款”“扣罚政策资金”等措施,与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协调,国家权力的介入在浓厚的封建观念下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二)与群众接受意愿不配套。多数村规民约涉及行为规范、人身财产权, 存在权利义务不对等、义务本位思想突出的情况。一些村规民约的条文笼统、抽象、涵盖面广,道德宣言式、倡导式的条文多,口号多实际少,明确村民权利义务条文少,实际操作意义不大。由于地域、文化等因素,村规民约往,往不能及时反映时代的变化,多数的村规民约内容明显过时。有的保留传统却不与时俱进更新,多数群众难以接受,村规民约遭遇地位的尴尬和权威的丧失。
(三)与基层治理可执行性不相符。有的村规民约针对性不强,选用大而空、华而不实的内容,导致约束力弱化,使得亟需解决、而法律尚未触及的农村问题被搁置或放大,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有的洋洋几十条,不成文形式的
村规民约较多,很多地方是通过村民小组“一事一议”确定下来后再口口相传。有的地方甚至用抓阄的方式来确定,程序不合规范,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有的制定后即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变为一纸空文。有的虽设置了如罚款、减少福利待遇、通报批评等直接或间接影响村民利益的措施,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难以执行,甚至有些村民根本不知道村里还有村规民约。同时,乡镇政府过分强调村民自治,也没有明确一个部门作为村规民约的指导和监管机构,指导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村规民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三、完善村规民约的对策思考
村规民约作为一种自下而上产生于农村本土的“软法”,具有地域性、民间性、自律性等特征。在深入探析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的不足、缺陷,发现症结,深挖问题根源,找到应对之策,进而促进村规民约正常化、规范化、合法化,提升“软法”治理能力,形成软法不软的局面是十分必要的。
(一)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规民约的指导监督。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民委员会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指导村民会议制定村规民约。加大对与发展不适应的村规民约清理力度,对不合法的内容进行修改。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遵守良好村规民约的自觉性。
(二)村规民约的制定应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根据村情民情完善村规民约内容,多接地气,入乡随俗,多体现地方特色。紧贴时代,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垃圾处理、乡村绿化、道路亮化和污水治理等各项工作纳入其中,赋予村规民约新内容。将杜绝“等、靠、要”懒惰行为列入村规民约,扶贫、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农民内生发展动力。(三)规范制定程序,确保最重要的主体人民群众“归位”。完善和规范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严格落实村民会议作为村规民约唯一法定制定主体的规定,减少其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上,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问题交给群众自己解决。
(四)强化实施效力,提升村规民约的权威性。成立诸如黑白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创新监督执行方式,处理处置违规违约现象。通过建立执约巡查队、制定奖励政策、落实惩罚措施等方式,督促农民认真执约履约。在践行落实、调解纠纷、处置违约行为时,应公平公正,村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不当特殊村民。村民之间相互监督,形成遵守村规民约的良好风尚。
(五)结合重点工作,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聚焦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产
业发展等方面,依托“道德银行”等平台,推广“红黑榜”“积分制”等做法, 有效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形成比学赶超、遵规守约的浓厚氛围,让村规民约覆盖乡村振兴各方面,实现“约”出治理有效、“约”出乡风文明、“约”出崭新气象、“约”出共同富裕。
关于山西省直机关思想ZZ工作的调研报告
中共山西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余国琦
社会在变,客观事物在变,人的思想也在变。机关思想ZZ工作必须聚焦这个“变”字,把握新情况,摸清新问题,研究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山西省直机关工委通过个别谈心谈话、集体座谈、问卷调查、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 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在省直机关发放调查问卷9442份,实地走访25个省直单位,谈话100余人,为调研报告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具体案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中共山西省委高度重视思想ZZ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创新工作思路举措,切实提高思想ZZ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山西省直机关工委把思想ZZ工作作为加强机关X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X的重要抓手,以X的ZZ建设为统领,落实任务举措,不断推动省直机关思想ZZ工作强起来、实起来、活起来。
思想ZZ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山西省直机关工委充分发挥机关X建重要风向标作用,持之恒加强X的创新理论武装,创新理论学习和宣传宣讲的平台、载体、抓手,引导省直机关广大X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以理论学习淬炼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不断淬炼思想武器。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完善学习机制,通过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实地调研等形式,推动学习X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明确年度学习重点内容,定期通报学习情况,选树先进典型,努力打造理论武装的“示范组”“模范班”。抓实省直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积极推广“读书班”“课题制”“项目攻关”等学习方式,结合实际搭建实践平台,加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ZZ训练,自觉把X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强化机关青年X员X性锻炼,组织青年干部到X性教育基地以及转型发展、乡村振兴一线调研学习,不断拓展学习广度和深度,实现理论学习成果的
深化、内化、转化。策划录制《X课开讲啦———培根铸魂启新程》电视教育片,选树老X员、青年X员等不同层面的X员代表,结合工作实际,以深刻的理论思考,“接地气”的表达形式,分享了X员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实践与体会,为省直机关X员干部讲授生动X课,推动理论学习更深一层。
以主题宣讲培根铸魂。着眼“两个结合”,推动X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策划举办系列宣讲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X性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22年,举办省直机关“精神的力量”系列宣讲活动,聚焦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X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坚持每月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宣讲,共举办“伟大建X精神”“井冈山精神”“照金精神”等专题报告会12期, 多位省领导出席,在广大X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同时,通过在《山西日报》开设专栏、制作《精神的力量》电视访谈片,引导广大X员干部群众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举办省直机关“文化的力量”系列宣讲活动, 以山西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为主要内容,每月组织专题报告会,生动阐释山西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和历久弥新的历史精神,引导机关X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汲取担当作为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推动X的创新理论在省直机关牢牢扎根。
以广泛宣传凝心聚力。围绕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形式载体, 广泛开展主题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制播省直机关X建大型全媒体节目《奋进赶考路》,组织部分省直单位X组(X委)书记走进演播厅,现场讲述X建新思路、为民新实践、发展新成效,宣传展示省直机关各级X组织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和鲜活事例。截至2023年10月,共制播专题节目29期,为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激发更加强劲的内生动力。同时,通过宣讲报告会、理论骨干培训、送讲到基层、领导干部讲专题X课等形式,不断将学习贯彻工作掀起高潮、引向深入。在山西省第十二次X代会召开之际,举办“X
建引领开新篇、转型发展锳新路”省直机关X建成果展,立体展示了五年来省
直机关X的建设取得的成就,引发了X员干部的强烈共鸣,充分发挥了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作用。举办“颂歌献给X、奋进新时代”红色交响乐进机关活动,选取10首红色音乐作品,主动“送”演进机关,活动内涵深刻、形式新颖,是深化X史学习教育的生动X课,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
做好思想ZZ工作,重心在基层。山西省直机关工委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严在日常、抓在经常,切实推动机关思想ZZ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结合规范化建设狠抓落实。按照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5个领域分类制定推行基层X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在X员管理、组织生活、作用发挥等章节中,明确思想ZZ工作各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和规范标准,使每个基层X组织的思想ZZ建设定有标尺、干有方向、评有依据。严肃X内ZZ生活,专门印发通知至省直机关,重申组织生活6项基本制度规范,跟踪督导各级X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X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X员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特别是召开年度民主生活会前, 把开展谈心谈话作为重要环节,要求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与分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谈,接受X员、干部约谈,力求把问题和矛盾谈开谈透,并把这一环节纳入质量评估体系。严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督促省直机关按照主管主办原则,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及时研判干部职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做好思想ZZ工作。
突出问题导向提质增效。结合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在深入调研、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列出X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力不强、“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等10个突出问题,组织各单位X组(X委)召开专题分析会,实施清单式整改。其中涉及X组织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力不强方面,共查找问题436个,制定整改措施213条,修订完善各类制度95项,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提升专兼职X务干部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在工委组织的示范培训中,专门把“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作为重要内容开展专题辅导,全面提升基层X组织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意识和能力。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在强化正风肃纪反腐中加强警示教育,把思想教育和监督执纪结合起来,以发生在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例为反面教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讲廉政X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 推动机关X员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
抓好典型示范全面推进。针对省直机关摊子大、类型多、职能各异、工作不平衡的特征,坚持试点探路、典型引路、经验开路,打造“样板工程”,做到以上率下、以点带面提升机关思想ZZ工作质量。结合开展省直机关“X建品牌”创建工作,连续四年分领域选树了45个“优秀X建品牌”,通过总结提
炼、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经验,为做好X支部思想ZZ工作提供了可学可比、可见可感的范例。在省直机关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结合庆祝中国共产X成立102周年,在广泛发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省直工委与山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了《X课开讲啦———培根铸魂启新程》电视教育片,紧扣主题教育总要求,分“学思想、强X性、重实践、建新功”四个篇章,由来自省直机关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消防战士以及考古、地质、电力等一线工作者,用科学理论、生动案例、感人事迹,讲授了6堂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示范X课,把有意义的X课讲得更有意思,切实增强机关思想ZZ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思想ZZ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山西省直机关工委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着眼长远,科学统筹,在完善思想ZZ工作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完善领导体制。按照分级定责、有序运转、有效落实原则,制定出台《山西省直机关X建工作“四级四岗”责任清单》《山西省直机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明确省直工委、X组(X委)、机关X委、X支部在思想ZZ工作中的ZZ责任和领导责任。山西省直机关工委统一领导省直各单位思想ZZ工作,认真指导督促各单位X组(X委)落实思想ZZ工作主体责任。X组(X委)具体领导本单位思想ZZ工作,X组(X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推动X管宣传、X管意识形态、X管媒体原则落实落地。机关基层X组织在省直机关工委统一领导、单位X组(X委) 的具体领导和管理下,政论 文公 众号整理,做细做实机关思想ZZ工作。
探索联动机制。在上下联动方面,通过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工作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促进上级X组织与下级X组织良性互动,共同明确要求、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在左右联动方面,制定落实《省直机关X建工作协同机制》,明确省直工委与X组(X委)的定期通报机制、决策咨询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联合调研机制、联合培训机制、跟踪问效机制,形成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工作链条;结合开展省直机关X组织联学联建,指导首批10个联学联建领域的61个省直单位,通过开展理论联学、X课联讲、活动联办、队伍联建等举措,有效集聚资源力量,努力构建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机关思想ZZ工作新格局。
优化考评体系。将思想ZZ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机关X建督查、X建目标责任考核工作、X组织书记抓基层X建述职评议考核、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考核验收,一对一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建议,狠抓整改落实,强化结果导向, 充分发挥督查“利剑”和考核“指挥棒”作用。同时,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设置考核评价指标,在7类21项X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中,明确思想ZZ工作的目标任务及评分标准,既有量化评估,又进行定性分析,确保思想ZZ工作考核评价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机关基层X组织坚持把思想ZZ工作作为机关X建的基础工作, 理论联系实际,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抓常抓长,思想ZZ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为中心任务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也有一些X组织对做好思想ZZ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方法不活、措施不力,在做深、做实、做活、做新等方面有差距,主要存在三个“不相适应”。
X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度重视机关X的建设, 作出重大部署,提出重大要求,机关X建面临的形势任务、领导体制、工作内容都发生深刻变化。[1]这些新的变化,对机关思想ZZ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但在调研走访中发现,一些单位抓工作的思路、方法还停留在“过去式”。
主要表现在:一是ZZ意识淡化。有的单位开展思想ZZ工作忽视ZZ性, 把思想ZZ工作简单化、形式化、流程化。有的ZZ机关意识教育开展不深入、不具体,X员以“业务部门”的“业务干部”自居,认为“只要业务好、有业绩、领导认可,就不愁ZZ待遇”。有的认为本单位业务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复杂,没有闲暇时间顾及其他,思想ZZ工作只能往边“靠”,往外“挤”, 处于被动状态,甚至认为只要中心任务完成了、做好了,可以“一俊遮百丑”。有的以业务学习代替思想教育,理论武装弱化,导致ZZ领悟力、ZZ判断力、ZZ执行力不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二是责任落实软化。调研中发现,思想ZZ工作的落实力度呈现“上热中温下冷”层层递减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基层X组织对思想ZZ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单位X组(X委)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问卷调查显示,选择“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对思想ZZ工作重视不够” 的比例达31.5%。有的基层X组织组织功能发挥不够,支部工作软弱无力,处
在“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状态,经常性的思想ZZ工作责任悬空,要求不严, 把思想ZZ工作当成软指标,开展活动、组织学习被动应付,甚至事后补记录, 搞“花瓶”,作“应景”;有的“运动式”抓工作,上级强调了就抓一抓,要求了就紧一紧,一阵风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有的部门认为机关思想ZZ工作是X务工作,理应X务部门全部负责,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三是理论武装浅层化。思想ZZ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把X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般润入X员头脑,提升理论修养和思想境界。根据问卷调查,有30.6%的X员认为学习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入脑入心,有22.4%的X员感到本领恐慌,跟不上实践发展,两项相加超过受访者的一半。谈话中很多X员反映,理论学习还停留在通读原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缺乏深度研读。调查中有10.2%的X员认为本单位开展的学习教育活动“走了形式,效果一般”。四是结合工作虚化。有的做思想ZZ工作不注重联系工作实际,不会找、也找不准思想ZZ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难以为业务开展提供ZZ导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的只是被动地执行上级指示部署,没有根据本单位X员队伍思想状况, 找准工作着力点。比如,在机构改革时,个别单位只是宽泛地强调组织纪律、服从意识,没有及时解疑释惑、纾困解压,特别是针对思想波动较大的X员, 缺乏有效的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思想ZZ工作没有跟进到位。
近年来,各级X政机关队伍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从参与填写问卷调查的X员中可以看到,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80后、90后已经逐步成长起来,成为主力军;学历结构上,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干部占比高达96.0%;经历结构上,基层经验较为缺乏,多部门多岗位历练不足。综上,机关X员视野宽、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成为当前队伍的一个优势,同样,也存在历练不足、经受重大考验不够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单位思想ZZ工作却没有随着队伍的新变化去应势而为、应变而变。
主要表现在:一是深入思想实际不够。有的对X员的想法和诉求了解不深入,把握不准确,开展思想ZZ教育工作存在“五多五少”:提要求多、疏导的少,谈工作多、谈思想少,说的太多、倾听太少,管理的多、教育的少,检查的多、帮助的少。有的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把不住X员的思想脉搏,踩不准X员的关注热点,没有解决X员的实际问题。在调研走访中,一些基层X员
反映,支部书记把讲X课当“任务”,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不切实际、质量不高,讲不到心坎里,表示“现在有些X课,想听的没讲,所讲的离我们又有点远”“X课没有聚焦大家关心的理论问题、现实问题、热点问题,有点虚, 不解渴”。根据调查问卷,38.7%的X员认为支部书记不了解或不够全面了解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情况、父母健康、婚姻状况、子女上学就业等)。还有年轻X员表示,自己“经常有找不到北的感觉,目标不明确,工作没动力,精神上缺乏追求”,但是组织上也没有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的表示不再愿意听“高高在上”“忆苦思甜”式的说教,自己在意的不仅是“怎么做才是对的”,更希望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二是尊重主体地位不够。有的X组织负责人只注重工作的行为过程,而忽视了对象的接受效果。有的高高在上,离X员群众远,认为自己与X员群众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管住与被管住”的关系,没有深刻认识到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不重视、不尊重X员群众的主体地位,常常是“我说你听”“我讲你做”,甚至对有错误的同志存在“抓辫子” 的想法。三是区分工作对象不够。X员队伍中的对象不同,其社会背景、文化水平、认知能力、立场视角与思维方式不同,甚至需求偏好也有所不同。在X员经常性教育上,有的基层X组织忽视对X员个性特点和差异化需求的研究把握,不分层次、不分对象,不能因人施教,习惯用“一把钥匙开百把锁”,实行“一刀切”“一锅烩”,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大问题变成违法违纪问题。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媒体报道,近年来各地发生了多起年轻干部腐败案件,从贪腐目的看,他们中有的是“贪玩”,为了购买游戏装备、网络赌博等,有的为了追求生活奢靡,走上犯罪道路。这从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些X组织及其负责人片面地认为年轻人思想单纯、涉世不深,忽视对年轻X员“因人而异”的教育管理,特别是8小时以外的管理。四是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有的X组织和负责人平时只注重业务工作,对干部职工的关心也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嘘寒问暖上,对X员群众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合理诉求,特别是个人成长进步关注不够,化解思想矛盾不及时,X组织的服务功能弱化。在这样的现状下,一些X员思想上存在“有困惑不知向谁诉说,有困难不知向谁求助”的问题,对X组织的归属感不强,许多问题日积月累淤积在心里,长期得不到化解,导致状态不好、干劲不足。问卷调查显示,有22.2%的X员认为所在单位的领导仅能解决大家反映的一部分问题,有7.6%的X员认为所在单位的领导不能解决任何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实际问题,影响了X员甚至单位内部其他
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给思想ZZ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和形式载体带来挑战。面对科技创新和新媒体给思想ZZ工作带来的影响,一些X员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应变手段和能力有所滞后。
主要表现在:一是手段老化。习惯于老思维、老套路、老办法,理论学习主要采取集中教育、读读文件、念念报纸等传统方式,对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思想ZZ工作明显准备不足、能力储备不够,不善于利用大数据收集和分析X员干部群众的关注热点和思想需求,不善于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抓学习、搞活动、做思想工作,不善于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网络化、沉浸式、交互式教育开展针对性的思想ZZ工作,“单调”的活动形式、“无趣”的工作方式让一些年轻人产生疲劳感、厌倦感,甚至逆反心理,使工作成效打了折扣。问卷调查显示,有68.9%的X员认为单位的思想ZZ工作开展“方法过于传统、老套”。二是应变能力不足。网络舆论作为新生事物,附带各种文化信息与意识形态内容,但是目前的思想ZZ工作存在关注线下多、关注线上少的问题。有的X组织负责人对X员群众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看的不多、重视不够、敏感性不强,不能及时察觉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利益诉求。有的对群、朋友圈发现的网络谣言、不当言论,不能旗帜鲜明地批评纠正,开展及时的警示教育不够。
三、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思想ZZ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就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X的事业每一项工作,都要靠人,怎么让人干得好?就是要激发主观能动性,让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想干、能干、干成。一些领导干部正是没有认清这一内在逻辑,主观地把工作和人割裂开来,只求工作结果,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的对思想ZZ工作的长期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长远规划,工作没有前瞻性,认为这项工作周期长、见效慢,不如干业务来的直接,忽视了思想ZZ工作在人的价值塑造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忽视了思想ZZ工作对业务工作的推动和引领作用。调查显示, 34.9%的X员表示所在支部的X支部书记与其谈心谈话次数不多,也有3.8%的
(二)制度执行不到位。《中国共产X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XX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ZZ工作的意见》等X内法规和重要文件对加强机关思想ZZ工作都提出明确要求,但目前主要存在有规不依、落实不力的情况。问卷调查中,专门就机关思想ZZ工作制度执行不到位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制度执行意识不强、制度宣传力度不大、制度监督缺乏引导、制度失范追究不严等方面。有的存在执行“打折扣”“打擦边球”的现象,在检查考核时把所有做过的工作都往上“靠”,资料全都装进文件盒,以牵强附会的方式求“达标”。有的避重就轻、避难就易, 挑“制度”执行,比如,“三会一课”制度上级要求严、检查多,各X支部普遍执行较好,而思想ZZ工作不易量化,很难留痕,效果一时无法显现,因此往往被忽视。有的执行落实前紧后松,制度成了“橡皮筋”“稻草人”。
(三)做思想ZZ工作的能力不足。有些领导干部做工作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受限于自身功底和知识面,以及工作艺术的欠缺,实际工作往往是泛泛讲概念、讲道理,导致思想ZZ工作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2]。有的不能娴熟掌握工作方法,不能做到潜移默化、微言大义,工作艺术还欠“火候”。我们专门针对支部书记的思想ZZ工作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的支部书记谈心谈话不摸实情、不做功课,方法不当、一谈就崩,甚至矛盾激化;有12.1% 的X员认为支部书记谈心谈话的效果一般,甚至完全没有效果,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部分领导干部在思想ZZ工作方面的能力不足。
四、对策建议
X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做好思想ZZ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更加深远的历史意义,应把思想ZZ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确保我们的力量持续发展、凝聚壮大,确保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思想ZZ工作始终是在时代舞台上展开的,随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随着事业的推进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X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紧扣机关X建时代特点和X员思想行为特征开展工作,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难题的新途径新办法,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工作的新载体新路数。”[3]新时代新征程,做好机关思想ZZ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ZZ工作的意见》,聚焦建设讲ZZ、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要求, 把握工作主线,落实主体责任,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引导人们深刻认识X带领人民走的是什么道路、干的是什么事业、为之奋斗的是什么目标,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推动机关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新时代机关思想ZZ工作,必须以X的旗帜为旗帜、X的方向为方向、X的意志为意志,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带头做到“两个维护”。
持续深化ZZ机关意识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尽管职责分工不同,但都不是单纯的业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ZZ机关意识。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ZZ工作,必须把X的ZZ建设摆在首位。通过领导干部讲X课、支部研讨、实践教育等形式,推动ZZ机关意识教育向机关处室、基层单位延伸,让机关X员明白,不管哪项业务,都是X的事业。作为一名机关X员,首先明确自己的第一身份是X员,第一职责是为X工作,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而不是遇事推诿扯皮、“划水”“摸鱼”,遇到问题绕道走、等靠要。
作为X支部书记,要明确自己的职务首先是书记,其次才是行政负责人, 开展一切工作要坚决同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ZZ纪律,也是思想ZZ工作必须坚持的ZZ方向。
持续深化对X忠诚教育。对X忠诚是思想ZZ工作的主旋律。对X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到对X的信仰忠诚上,体现到对X组织的信任上,体现到对X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上。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和平时期对X忠诚“四个能不能”的检验标准,教育引导X员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听X话、跟X走。对X忠诚必须始于足下,思想ZZ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教育引导X员把对X忠诚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 落实在每一次选择、每一份坚守中,要把工作岗位作为对X忠诚的检验平台, 种好、管好、守好X组织交给的“责任田”,以知重负重、善作善成的实际行动,诠释对X忠诚。
持续深化X的创新理论武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是根植中国大地、写在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开辟了“两个结合”新的境界,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做好思想ZZ工作,必须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深度认同和自觉运用。注重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X日等方式,完善和运用“会前定题不定人、会上随机抽点发言、现场随机提问”学习交流机制,进一步破解学习中的形式主义难题,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3]。注重联系单位实际,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开展专题辅导讲座、形势报告会等,做到学习、认识、行动同步跟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本领。
思想ZZ工作本质是人与人思想上的交锋,解的是思想“疙瘩”,给的是心灵“钥匙”,这个过程就如同将盐溶解进水里。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调动各个主体积极性,实现“人人是教员、事事是教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 的生动局面,推动新时代机关思想ZZ工作更加实起来、强起来。
落实主体责任,解决“不重视”的问题。做好机关X员思想ZZ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各单位各部门主体责任,解决之道在于围绕“责”字做文章。[2] 一是定责,不仅要把思想ZZ工作落实到专人专抓,而且要建立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机关X委、X支部、各有关业务处室负责人齐抓共管的责任机制。[2]二是履责,进一步建立健全思想动态收集反映制度、思想ZZ工作分析报告制度,及时了解X员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困难是什么,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研究、早解决。要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X员群众在子女就学、赡养老人、家庭住房等方面存在的困难,以及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 做好思想引导、答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等工作,力所能及地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考责,推动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总体评价、X员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强化结果运用,让“软任务”成为“硬指标”。
提升能力素质,解决“干不了”的问题。X务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做好经常性思想ZZ工作的关键因素。一是提高斗争性,面对有些同志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指出,帮助改正,特别是面对有些人“台上不说、台下乱说”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情况,要提高警觉,坚定立场,敢于批评。摒弃“老好人”思想,不能谁“厉害”就“迁就”谁,谁手伸的长就“优先”谁,而让老实人吃亏。二是注重实效性,把握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把X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形成的伟大建X精神和精神谱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等作为开展思想ZZ工作的鲜活教材,使其成为教育人、激励人的精神营养。尽可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各项政策法规, 面对X员的疑惑与不解,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在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三是讲求艺术性,把“有心”和“无意”结合起来,无事常登群众“三宝殿”;把原则性和随意性结合起来,将大道理寓于随意交谈中, 做到潜移默化、以情动人,用诗一般的语言让铁一般的真理散发出耀眼光芒, 以润物无声的工作达到掷地有声的效果。善于精准发力,区分不同岗位、不同人员、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因人施治,把思想ZZ工作从“大锅饭”向“分餐制”、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特别是要紧盯年轻干部这个重点群体,在日常监督上下功夫,当好“婆婆嘴”、常念“紧箍咒”,对年轻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教育提醒[5],既管好“八小时以内”、也管住“八小时以外”,引导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把路走正,帮助他们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聚焦每名X员,解决“局外人”的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抓住X员群众这个主体。一是坚持渗透式教育。既要围绕“主题”,又要搞好“专题”,既要抓好“大事”,又要注重身边“小事”,关注并抓好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小情”,注重发挥家庭、组织双向教育作用,切实把思想ZZ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任务全过程,渗透到日常生活、机关建设、业务开展的各领域。比如, 单位领导干部要多关心X员职工的生活,对家中老人身体健康、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要多了解、多走访,给予精神支持,送去组织温暖。再比如,对于青年, 要结合他们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特点,针对他们在升学、就业、住房、婚育、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困难和困惑,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他们不为一时一事所惑,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谋划人生,阳光自信、奋发有为迈向未来。二是坚持大众化参与。摆脱把普通X员看作只是思想ZZ工作被动接受者的错误认识,通过广泛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微X课等活动,采取案例式、启发式、辩论式、讨论式等,鼓励每位X员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分享自身或身边人的事例,走群众性教育的路子,让每个人都不当“旁观者”和“局外人”。三是坚持典型示范。发挥正面典型作用,讲好本单位先进X员的事迹,发挥老X员的示范作用,通过身边人带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身边事,以模范表率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思想ZZ工作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创新的动态体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造新经验、新方法,是思想ZZ工作的本质要求。新形势下,机关思想ZZ工作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改进方式,用清新活泼的形式,让人们在喜闻乐见中受到启迪和熏陶。
善用新技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新空间, 那就应该成为我们X凝聚共识的新空间。[6]P318新形势下,谁赢得了互联网, 谁就赢得了思想ZZ工作的主动权。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把懂网作为必修课、用网作为真本事,推动思想ZZ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善于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在网络互动中回应诉求、疏导情绪、化解矛盾,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创新思想ZZ工作“最大增量”。善用大数据,实现对广大X员生活状态、学习进度、成长情况的量化,进而准确勾勒出“个人画像”, 为思想ZZ工作的靶向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最终实现对X员群众的“量体裁衣”。善于借助、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拓宽思想ZZ工作渠道,打破传统课堂“必须在场”的物理空间和固定的上课时间限制,让广大X员随时随地参加学习、进行讨论,增强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比如,在举办学习交流会、主题X日、X课、论坛讲座等活动中,可以运用网络直播、公众号等新媒体,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对广大X员群众进行开放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和熏陶,进一步提高思想ZZ工作的互动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善创新平台。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变化,思想ZZ工作的形式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传统的教育方式基础上,搭建全新的X建工作平台,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让X员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受到熏陶,帮助X员群众提升思想境界。比如,2020年山西省直机关工委主办了“不忘初心·重温我的入X志愿书”主题X日活动,以脱贫攻坚、担当作为、抗击疫情三个基本篇章为架构,选树省直机关不同领域的6名优秀X员,集中展示他们在“不忘初心” 中锤炼X性、在“牢记使命”中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大家都感到这次主题X日活动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穿透力,选取的典型,既有时代感又有代表性, 在呈现典型时,没有人为地拔高,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典型就在身边,可学可比可鉴。这种形式是思想ZZ工作的有益探索实践,体现了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导向创新。同时,还要注重综合运用有效资源,利用阵地多“体验”,紧紧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优良革命文化传统,用X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X的
优良传统教育人、用X的成功经验启迪人。
善用新招法。要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注意引导群众情绪,增进相互理解。用好教育培训“主渠道”,把ZZ理论的学习教育培训与业务知识培训结合起来,以考促学、以学促用,既可以提升X员的素质和能力,又能增强教育培训实效。用好办公室“小阵地”,聚焦理论重点、业务难点,利用工作间隙,灵活机动地开展谈心交流、解疑释惑、困难互帮等工作。用活传统“小课堂”,组织开展微X课,鼓励普通X员走上讲台,实现人人上讲台、人人都分享、人人都受益。要注重人文关怀,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测试等工作,建立健全关爱帮扶机制,落实“五必谈”“三必访”制度(岗位变动必谈、组织处理必谈、发生家庭变故必谈、发现苗头性问题必谈、工作失误必谈,生活困难必访、家庭矛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大家充分感受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要丰富机关文化生活,结合机关X员群众实际,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完善机关文化活动场地, 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活动,为干部职工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以文化人、固本培元、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山西独有的文化资源,推动红色革命文化与传统廉洁文化融合发展,打造好廉洁文化品牌,开辟好清廉课堂,讲述好廉洁故事,播撒好廉洁火种。
国企X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以某国企生活后勤服务分公司为例
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活后勤服务分公司 李金艳
X支部是X的基础组织,肩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社会职责,也是X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在国企运营发展及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自X的二十大顺利召开以来,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程逐步深入,国企X支部建设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国企及事业单位认真履行ZZ职责,全面加强X支部的建设工作,以提升内部员工职业素养,坚持听X话、跟X走的基本原则,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从而更好地为基层X员与社会群众提供服务。
然而,国企X支部建设是一项较为繁杂的工作任务,牵扯到方方面面,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际工作出现弊端和问题。因此,国企X员干部要高度重视X支部建设工作,找准X支部建设要点,以推动国企平稳健康发展。
一、加强国企X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国企改革角度来看,加强X支部建设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把握国企改革发展方向的准确性。在X组织的正确引导下,国企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提升国企的竞争优势。二是有助于加强X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国企X支部是促进X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桥梁,能够正确、积极地引导基层X员及群众,使X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有效调解企业内部矛盾。三是有助于清除国企内部负面思想与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平稳运转。
二、国企X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X支部建设涉及多个业务领域,整体工作内容繁杂,国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作制度,以明确X支部建设方向,严格规范X员个人行为,并督促X员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控的高度自觉意识。但就目前来看,部分国企在X支部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相应的工作制度不够完善, 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特别是联系X员、X员参与重大问题、X员议事等制度体系的缺位,导致X支部建设缺乏一定的约束与保障,日常工作中不规范
操作行为偶有发生,不利于X建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和国企的健康发展。
X支部建设是国企内部治理的首要任务,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就目前来看,部分国企的X支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X支部建设抓手不足、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使得整体建设流程不够规范,工作执行力度不强。例如,国企没有将企业文化融入X支部建设中,也未从抓标准、抓执行、抓文化三个层面入手, 为基层X支部建设提供良好的切入点,导致X支部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X支部建设是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但随着国企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减员增效的不断推进,企业内部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优秀管理人员正在逐步减少。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国企X支部队伍建设中存在人员能力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者,导致日常工作思路与方法单一,无法结合当下社会发展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优化,从而阻碍了X支部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国企X支部建设的对策
国企X支部建设以X员管理为核心,其目的在于提高基层X员的思想水平与综合素质,并严格规范其工作行为,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自我约束,高效履行岗位职责。鉴于此,国企X组织要在制度层面加大扶持力度,构建科学完善的国企X支部工作体系,以达到理想的工作成效。首先,X组织要立足实际,按照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制定与X员发展、X员管理相关的实施制度与办法,有序落实X员轮训机制,进而实现对X员队伍的监督管理。在此期间,X组织要加快联系X员机制、X员议事机制、X员参与讨论重大问题制度的建设, 突出基层X员在X支部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其次, X组织要根据国企X支部建设进程,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开展个人自评、领导点评、X员互评、群众测评、上级考评等绩效评价工作,以确保国企实事求是地对X员进行打分评价,并将最终评价结果与X员年度考核挂钩,根据其实际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最后,考虑到国企X支部建设的复杂性,X组织应根据工作执行中出现的多种问题,细化相关规章制度,以明确任务标准。X组织通过科学构建X小组学习制度、X小组会议制度、X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工作制度体系,全力推动X支部建设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确保X建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国企X组织要以“三抓”作为基层X支部建设的切入点,打造一支“铁军” 队伍,从根本上提升X组织的战斗力。本文以某国企生活后勤服务分公司(以下简称“案例公司”)为例,探究了该公司X支部建设采取的“三抓”切入措施。案例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屋租赁,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物业服务, 商务服务,供水、电、暖设备安装维修等业务的国有社会组织。公司主要从以下三个环节来开展高质量的X支部建设工作。
抓标准:编制规范化的操作手册
案例公司X组织充分发挥X员模范作用,积极推进标准化的X支部创建工作,并详细编制了《标准化X支部建设操作手册》,从X支部设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等层面入手,全面推进X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制度建设、考核评比等基础工作,以保证工作整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案例公司X组织分层设定了X员评价标准。例如:对管理岗、线路管理岗、生产运行岗、维抢修岗等一线岗位明确合格X员的评价标准;设置X员示范段、X员责任区及X员先锋岗,以明确优秀X员的评价标准。这有助于提升国企基层X组织的战斗力与影响力,促进X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抓执行:由点到面发挥“帮、扶、带”作用
在明确X建工作标准后,案例公司X组织坚持以X员作为执行主体,采取了优秀X员带动员工的策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网络会议室与X支部X员学习群、支委会工作群等多个线上X建“微”阵地,定期面向X员召开学习交流会议,共同分享优秀事迹。同时,案例公司X组织制订并推行了X员群众的“一对一”帮扶计划,计划包括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思想动态分析等多个方面,要求基层X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带头实干、带动群众两项工作,积极参与到X员学习、X员岗位讲述等主题活动中,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认真落实好群众工作。
抓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X建文化
案例公司X组织合理借助了企业文化这一重要的软实力,加大对X员人才的培养力度,着重培育思想端正、技术过硬、作风良好的X组织队伍。X组织还通过企业内部宣传与普及教育,严格执行听X话、跟X走的基本原则,逐步打造“不拿第一就是败”的铁军文化,引导X员形成良好意识;通过打造“五
个一”文化,即一个文化展室、一部专题视频、一本宣传册、一名模范员工、一位文化宣讲员,不断增强X员及员工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X支部工作质量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因此,X支部管理人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为X支部建设工作的创新开展创造价值。在X支部建设过程中,国企X组织要加大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明确用人标准,适当提高管理岗位准入门槛,并始终将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优选爱岗敬业、勤能补拙的管理人才;适当创新人才选拔方式,在遵守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敢于打破常规,采取公开选拔的方式吸引更多高价值人才。此外,国企X组织还应定期对X支部管理队伍开展专业化的教育培训, 使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X的最新战略与政策学习中,准确掌握X和国家的政策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ZZ素养;定期组织召开X支部书记例会, X支部书记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经验与心得,并以“庸者下,能者上”为评优、晋升的评价标准,对X支部内部成员进行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考核,以全面推进X支部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国企X支部建设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促进国企转型发展的必然途径,企业领导及X组织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到X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当前影响国企X支部建设实效的主要因素,进而完善国企X支部工作体系,找准X支部建设抓手,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以推动国企X支部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 基于《2022河南民营企业100 强调研分析报告》视角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 刘晓萍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迈入深度融合、全面赋能的新阶段,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先进省份强化领先优势、后发地区实现换道赶超的战略性举措。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繁荣城乡的有力支撑,其数字化转型成效将有助于激发河南经济发展新动能,重塑河南产业竞争新优势。2022年12月20日,在河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河南省工商联基于对全省规模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发布《2022河南民营企业100强调研分析报告》(下面简称《报告》)。《报告》涵盖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制造业百强榜单、服务业百强榜单三大榜单,以及创新发展专题、转型升级专题、数字化转型专题等十一项专题报告。本文以《报告》为研究基础,利用《报告》公布的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数据,对河南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态势
民营经济是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注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达811.76万户,占各类市场主体总数的95.30%。面对要素和防疫成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受阻、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河南民营企业顺应当前智能化、平台化产业升级大势,积极发挥数字赋能效应,全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认知决定行动。民营企业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前置条件,就是对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认知和战略谋划。当前,河南多数民企对数字化转型态度积极,已经由理念认知阶段迈入实际投入和行动探索阶段[1]。以河南民营企业100强为例,《报告》显示,民营百强企业多数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实际行动。
2021年,从战略层面看百强民营企业中已经制定以及着手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的有79家,从管理层面看已根据数字化转型需要进行整体布局以及局部布局的有77家。这两组数据表明多数企业已经具备转型意识并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探索。此外,2022年年初,河南中钢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时空隧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谷网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中智大数据研究院有限公司4家企业发起,并联合300多家企业成立了河南省数字经济产
业协会,搭建省级数字化转型平台,逐步完善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环境。
当下,河南民营企业能够结合企业发展和行业特征,识别推动数字化转型着力点、关键点,积极采用“推动智能制造、加强人才建设、加快技术应用、应用数字产品和服务、实施设备业务上云”等多种路径实施数字化转型。《报告》显示,针对“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途径”问题,河南民营百强企业选择“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服务商,实现企业生产、获客、销售、物流等业务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达到63家。六成以上的百强企业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转型,反映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选逻辑是借助数字化服务商。此外,选择“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的企业有56家,选择“加强企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企业有44家, 选择“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探索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的企业有41家,选择“应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有40家,选择“通过设备共享、产能对接、生产协同,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合大型企业供应链创新链” 的企业有35家,选择“实施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的企业有31家。
近年,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河南民营企业开始聚焦数字赋能企业发展,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进程,呈现出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和场景应用。如多氟多围绕“数据、图像、模型”三大维度,依托“5+1” 朵云体系和5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采购、智能物流、智能市场一体化建设,多场景应用在氟化工产业中走在了前面。安图生物作为河南省生物医药领域高科技企业,相继推出了医学实验室磁悬浮全自动流水线、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全自动核酸提纯及实时荧光PCR分析系统等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产品,推动了医学实验室智能化、物联化、自动化的发展。龙佰集团“智造”赋能助力生产提质增效,生产单元广泛应用数据产品管理、试验数据管理系统,生产线配套相应DCS操作系统,实现全流程的生产自动化。悉知科技针对不同企业、不同市场定制化方案、定制化预期,依托世界工厂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黎明重工、宇通重工、汉威科技、明泰铝业、思念、三全等众多河南知名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外贸出口总额达6.42亿美元。郑州宝冶钢构联手河南移动打造“1+2+N”(即1张5专网,钢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5钢构实验室2个平台,5+数据采集、5+UWB高精定位、5+机器视觉
等N个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产线综合运转效率提升30%,人工减少到仅需从前的20%,成为全省钢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标杆。
二、推动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障碍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新时期民营企业应对外部竞争、提升内部效能的必然选择,当前多数河南民营企业已经顺应形势需要,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但是, 在具体推进中仍然面临不少现实问题和挑战。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试错过程,是一项系统变革工程。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带来的整体赋能多维度构建企业新型能力体系,拓展企业新型价值增长空间。从投入产出效能上看,数字化转型资金投入大、持续时间长,涉及重构企业文化、战略、管理运营等诸多问题,牵扯物力、人力和财力等多项成本, 尤其是传统产业企业初始投入大、转换成本高,没有明确的回报周期和回报收益。当前,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就存在价值效益不明显的状况。以2022年度民企百强企业为例,《报告》显示,近半数百强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成效不明显。具体来看,认为“已实现降本增效”的企业有49家,“成效不明显、投入期未见成效及尚未投入”的企业共计40家。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当前河南省百强民营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整体效果的评价不高,这将影响企业数字化资源投入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企业数字化转型涉及战略性顶层设计、业务场景的技术实现、后台支撑与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专业知识沉淀是决定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其所需数字人才不仅是专职从事IT工作的从业人员,更需要具有业务能力和数字化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战略眼光、数字技术、创新思维的领军人才,可以说数字化人才储备情况就是衡量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的重要维度。当前,河南民营企业普遍面临数字人才紧缺、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 全员数字思维和能力存在差距,难以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求。就以2022年度民营百强企业为例,《报告》显示,百强企业中“已有数字化专业人才”的企业有31家,“拟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专业人才”的企业有49家,“尚未考虑”的企业有10家。可以说,目前大部分百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人才较少,缺乏贯彻执行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数据表明,只有数字化实现跨环节、跨领域集成,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价值效益才能呈现指数级增长。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价值,就是以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赋能企业超越自身资源局限,实现企业内外部、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前后端的协同发展和动态优化,放大转型的价值效益并反哺各个参与主体。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投入能力、投入方式、转型路径和转型效果上存在较大异质性。从集群数字化协同发展上看,不同能级和不同环节的企业在业务流程、技术采用和商业模式上的变动都会对产业链上相关企业带来影响,系统不同构、工具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等会影响到企业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之间的联动协同,最终导致河南民营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内外协作有限,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比较滞后。例如,在2022 年度河南民企百强调研表中,选择“通过设备共享、产能对接、生产协同,促进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大型企业的供应链、创新链”的企业仅有35家。这就显示出目前民营百强企业产业链数字化协同的程度还不够高。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赋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和核心要素,其高效配置与整合应用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推动力,知识技能的承载、传播和使用主要依靠数据要素驱动。对企业而言,数据能够打破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不断催化和转化传统要素。但是目前来看,河南民营企业数据采集不全面,不同产业链条间存在数据壁垒,数据开发共享利用水平不高, 数据要素驱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以2022年度河南民营百强企业为例,能够实现“企业不断积累数字资产并创造价值”的企业仅有20家。这凸显出作为民企龙头的百强企业对数据价值挖潜尚且不足,更不要说中小微民营企业对数据的开发利用了。
三、推动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创新工程,推动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打造以点带面、连线成体的数字化转型格局。
推动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首要的就是从认知层面转变思维,打造全企业主动转型、乐于转型的氛围,按照分级分类、全员赋能的理念,全面提升企业各级人员数字化转型素养。一是提升核心领导数字思维能力。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开设“河南民企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专题培训班,针对企业高管
层,联合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平台、业态创新型企业、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结合“专家授课+专题研讨+典型案例” 的研讨模式,剖析研判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探讨新赛道布局,提升企业决策层系统统筹和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的思维能力。二是提升中层干部数字创造力。统筹理论教学、参访调研、对标研讨、专题训练营等方式,全面提升企业中层干部构建和应用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创造力和执行力[2]。三是提升一线员工数字技能。结合关键岗位培训,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内部外部导师相结合、学习实训相结合的理念,通过校企共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等方式,开展“数字化订单式教育”,引导企业加大对现有人才队伍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的在职培训,激发一线员工参与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推进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分类指导,分行业、分规模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一是依据产业类别分类引导。结合典型行业特点设计数字场景,装备、汽车、电子等离散型产业主要围绕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研发设计协同、制造共享等方面开展数字化改造;化工、医药、建材等流程型产业主要围绕在线检测、设备健康管理、能源智慧管理等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食品、服装、家居等消费类产业主要围绕市场推广、消费数据挖掘、新品开发等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3]。二是依据企业规模分步引导。重点引导大企业培育平台、中小微企业链接生态。大型企业可以整体导入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并凭借“链主”带动力和数字化投资实力,在内部数字化改造基础上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数据模型和产业知识,封装成工业APP和微服务,推动典型模式方法对外赋能,培育产业链数字化生态。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链接大中企业的平台生态,导入轻量化、易部署、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方案,节约改造成本,降低转型难度,倒逼企业导入精益制造、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架构,提高数字化转型成功率。
针对当前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外协同度不足的问题,应加强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及数字化产业集群培育。一是鼓励企业间加强数字化协同。引导产业系统内纵向合作主体(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等)、横向合作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及其他主体(政府、中介、孵化器、金融机构等)完善网络化合作机制;谋划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重点支
持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在资本、技术、品牌和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上的优势,开放共享资源和能力,通过工具集成、服务外包、培训共享、合作开发项目等方式强化技术溢出效应,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在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安全保障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不同规模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采购、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化协同合作。二是加快数字化产业集群培育。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引进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数字化产业集群,推动民营企业从信息、资源上平台逐步向管理上平台、业务上平台、数据上平台升级, 带动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形成产业集群数字化生态,以数字化推进优势集群和特色产业链生态重构,从而提升河南民营企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投入高、有风险、收益大的战略行动,因此推动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应当选取一批转型成功的头部企业、价值显现度高的易现场景作为转型标杆,并对相关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复制,引领同行业以及产业链上相关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一是打造转型样板。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情况及需求,打造一批可学习的行业级或国家级企业样板,打造标杆学习对象;培育一批可推广、可赋能的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全行业全产业链集成发展;探索一批可复制的典型转型路径,实现转型成果的全省推广;建立一批可执行的转型标准规范,沉淀相关实践经验并将其提炼成为知识规范,进而升级为省级或国家标准[5]。二是通过试点培育企业。设计试点培育方案,明确试点培育企业的主要目标、重点方向,进行技术实现、场景设计、数据治理等相关转型需求方案详设;组织开展试点遴选,设计试点遴选标准,在全省范围内选定一批试点建设企业、项目,依据试点培育的目标及要求,开展培育全过程成效管控;构建价值传播路径,围绕建设过程和转型成效进行试点建设评估, 选树试点标杆,推动相关实践经验知识化、标准化,塑造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先品牌。
全力打造数字生态,构建以数字化理念为指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发挥各个主体联动效应, 以更优化的结构助推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生态系统发展。一是优化数字技术工具的市场供给。针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高性价比、高适配性工具供给不足的问题,建议全省各级政府综合加强政府采购、研发投入补贴、产品价格
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数字基础设施、通用软件和应用场景等难题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以技术工具链带动基础设施云化、业务在线化、运营数据化、决策智能化、链接生态化的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二是完善全链条公共服务保障体系。针对河南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对专业服务的普遍需求,可以由省、市两级政府牵头,以同级工商联为执行组织,统筹数字经济相关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体搭建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多方跨界资源,形成全链条、一体化转型服务能力,面向全省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宣讲、转型咨询、解决方案、技术输出、人才培训等全链条服务,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根据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发〔2022〕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省府办〔2021〕4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浙商银行广州分行明确了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及精准扶贫贷款余额持续增长的发展目标要求,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提升涉农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以农牧行业实体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应收、应付账款为切入点,应用区块链技术,充分发挥该技术信息共享可信、不可篡改、不可抵赖、可追溯的技术特征,首创应收款链平台,并结合不同应用场景陆续研发推出区块链订单通、仓单通、分期通、“H+M”专项授信模式等和行业解决方案, 在帮助农牧行业实体小微企业及农户盘活资产和资源、减少外部融资、降低财务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围绕农牧企业全流程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应收款链、平台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方案,满足客户在采购、仓储、销售、分期还款、存量资产盘活等不同应用场景的个性化需求。
相比传统产业链融资方式,基于区块链技术,应收款链平台系列创新模式在确权、线上化、效率、风控等方面更具优势,使农牧中小企业更易获得金融服务支持。例如,广东HD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高科技农牧龙头企业, 主营饲料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成功帮助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下游小微企业及农户获得了融资,得到小企业主及农户的高度称赞。
二、解决方案
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农牧核心企业为轴心,辐射众多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巨大。然而,在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够透明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周转效率低,供应链金融难以大规模开展。一是应收账款确权困难。核心企业的确权工作难度较大,
操作手续繁琐,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证明核心企业确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即使完成确权,银行还必须在第三方权威中介机构登记,防范债权人多头融资的风险,成本高且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二是质物管理困难。实践中,银行通常会委托第三方仓储企业对质物进行保管,共同参与质押融资业务的贷中及贷后管理,业务流程复杂且存在操作风险,同时,银行和仓储企业对货物的鉴别能力有限,难以合理确定质物价值,容易产生坏账风险。三是可融资主体范围窄。银行主要依赖核心企业的控货和销售能力,由于其他环节的信息不够透明,银行出于风控考虑往往仅愿意对上游一级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或对其下游一级经销商提供预付款或存货融资。这导致了二三级等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巨大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四是融资工具流转较难。交易过程中,采用商业承兑汇票作为融资工具,使用场景受限且转让难度较大。
应用区块链技术,充分发挥其去中心化/多中心化、不可篡改、高安全性和智能合约的技术特征,可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难题。一是可将实体企业基于真实交易产生的各类资产以“上链”的形式转化为数字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基础交易产生的各类资产就能够转换成区块链金融工具,并依托核心企业的自身信用或银行信用在商圈内封闭流转,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降低产业链融资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二是可实现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份额化权属登记。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共识机制,可实现对区块链数字资产份额化登记,并将交易合同、交易证明等的影像件经交易相关方电子签名后在区块链上进行存证,方便各交易方查验,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欺诈、虚假交易及重复融资的风险, 打通数据信任“最后一公里”。三是可实现业务规则的智能化管理与自动履约。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可将供应链业务各项规则添加到区块链资产中,实现业务规则智能化自动履行,有效防止人为干预,提升操作效率,降低操作风险与成本。四是可提升企业资产交易的安全性,保护企业隐私。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产业链商圈各个交易参与方的信息平权,同时通过多级签名机制,锁定了交易链条上的相关记录,并在每个分布式记账节点上都记录了数据和信息,保证交易可追溯,防止信息被篡改,从而真正保证区块链资产交易的安全性。
BaaS平台架构
区块链即服务(BockchainasaService,BaaS),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BaaS平台是帮助客户创建、管理和维护客户级区块链网络及应用的服务平台, 为客户实现区块链网络的快速部署、维护以及业务场景的快速落地,为其提供便捷的区块链生态配套服务,如图1所示。
浙商银行总行通过构建一站式区块链应用开发平台,面向合作方及其生态伙伴提供高性能、稳定可靠、隐私安全的功能,帮助其基于该平台快速轻松地搭建各类业务场景下的区块链应用,降低合作方开发成本,助力各行业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
账户中心功能完善。账户中心提供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和权限管理功能,后续持续完善用户体系建设,包括对联盟链成员的准入管理和对管理员、操作员、运维人员、审计员等多种用户角色的管理。
新增区块链管理功能。区块链管理提供区块链相关管理功能,包括节点自动化部署、节点增删、合约部署、合约调用、namespace管理、节点证书管理、icense管理功能等。
新增区块链浏览器模块。查询管理提供区块链信息展示和查询功能, 包括区块数目、交易数目、最新出块信息、最新交易信息、节点信息等数据的实时展示以及区块查询、存证查询、账户查询等查询功能。
新增区块链监控模块。区块链监控模块提供区块链网络实时监控功能,包括区块链网络状态、分区状态、节点状态、网络带宽、流量监控、资源占用、服务器信息等数据。
新增审计中心功能。审计中心提供平台的相关审计功能,包括操作记录的审计以及区块链交易的审计。
新增计费中心功能。计费中心提供平台服务的使用费用管理。
BaaS平台服务模式
BaaS平台统一封装了区块链中间件平台,区块链中间件平台可以对外提供统一的区块链服务接入规范、基础的区块链功能服务接口,从而进一步加强区块链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的对外输出效率,提升了针对不同场景的区块链服务能力,降低了区块链开发者门槛,提高了区块链相关应用的开发效率,如图2 所示。
中间件平台一般封装了搭建区块链服务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适合多种合作模式下的区块链服务搭建,对区块链开发者更为友好。合作方可通过接入层OpenAPI直接调用区块链存证服务,也可以对接中间件平台的服务层功能模块,
自主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上链服务以及区块链信息的管理。同时,针对不同的区块链底层平台,中间件平台均进行了适配,使区块链开发者可以更加专注于区块链服务的开发,进一步降低BaaS平台的接入难度和成本,提高可用性,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BaaS平台服务核心功能——交易存证
客户通过SDK对业务数据进行签名后发送至OpenAPI网关;调用区块链中间件,由平台提供的通用智能合约登记至区块链平台;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构建多元化技术生态;结合金融、司法、政务、医疗、公益等应用领域场景打造“区块链+”生态,如图3所示。
BaaS平台服务核心功能——交易查证
客户可以通过OpenAPI、门户等多个渠道直接使用存证查验服务,支持第三方平台间接使用存证查验服务;任意客户可以使用客户方保存登记BaaS平台时返回的交易哈希进行区块链交易查证;客户方可以通过登记区块链时在BaaS平台中的交易请求、业务主键、交易哈希的关联关系,使用业务主键进行区块链交易信息的查证,如图4所示。
区块链产业链金融蓝图
传统产业链金融通常面临信息不对称、信用多层难以穿透、线下操作繁琐等难题。利用区块链去中心、防篡改、防抵赖的特性,借助其保障的刚性信任能力,使得农牧行业核心企业资信能够可靠、可信地随着应收款在区块链上同步流转,实现应收款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流通,有效盘活企业的应收账款,解决传统模式下农牧行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创新金融产品,围绕饲料买卖等农牧行业的特定生产经营场景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构成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的完整拼图。充分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如图5所示。
应收账款
农牧行业原料采购的应收账款规模较大,客户数量众多,对企业现金流有较大影响。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去中心化、天然清算等特征,实现应收账款全生命周期管理,可有效解决应收账款目前存在的真伪难辨、确权难办等痛点,并达到为应收款增信的目的,提升参与机构的清算效率。
浙商银行总行推出应收款链平台,平台采用“区块链+产业链金融”的模式, 可办理应收款的签发、承兑、保兑、支付、转让、质押、兑付等业务,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盘活了原本流动性较差的应收款资产, 为农牧行业链核心企业及其成员单位、上下游企业拓展了创新型融资渠道,构建了产业链金融生态。
订单
区块链技术除了可解决农牧行业产业链业务中普遍存在的应收应付账款问题外,还可用于企业全流程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采购、仓储、销售、还款等应用场景,如图6所示。
浙商银行总行基于应收款链平台实现区块链订单通模式,与农牧行业核心企业合作,为下游经销商提供订货融资服务。下游经销商只需要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可基于订单在订单通平台上签发区块链应收款,支付给核心企业, 锁定未来货权,后续分批打款提货,缓解一次性付款压力。核心企业收到区块链应收款后,可对外支付或融资变现,提前盘活未来应收账款,扩大销售规模。浙商银行总行在此过程中提供资金监管、打款提货通知、融资等服务。
分期采购
将区块链用于农牧行业产业链核心企业下游销售中租赁交易场景,可满足中小微企业和农户分期支付、降低融资成本等金融需求,协助核心企业扩大销售、盘活应收款,如图7所示。
基于应收款链平台实现区块链分期通模式,农牧行业核心企业和浙商银行合作,满足下游企业或农户分期采购的需求。下游企业或农户可根据实际需要签发分期通应收款支付给核心企业,分期付款,缓解一次性付款压力。核心企业收到分期通应收款后可提前确认销售回款,扩大销售。分期通应用场景高度契合汽车、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租赁公司等产业链客户。
存货
仓单常用于大宗商品的交易,受到国家严格监管,因此,仓单的登记和流转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仓库、金融、监管等多家平台协作完成,其安全性和透明性至关重要。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仓单业务,建立安全的运行模式,可有效解决票据造假问题并提高仓单流通效率,如图8所示。
例如,浙商银行总行于2018年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仓单通平台,在区块链仓单通模式下,核心企业(仓储企业)和渐商银行合作,为存货人和经销商
提供货权质押融资服务。存货人基于入库货物签发区块链仓单,可在仓单通平台上办理流通转让或质押融资等业务,也可以向仓储企业提取仓储货物。渐商银行在此过程中提供资金监管、仓单质押、打款提货通知、融资等服务。仓单通帮助存货人盘活货权,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不易变质的大宗商品、季节性商品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质押融资、交易流通服务,帮助核心企业形成稳定的销售体系和客群,对大宗商品的供应链金融具有重要价值。
三、案例创新点
实践中,浙商银行总分行围绕金融行业特性,不仅对应用模式进行创新, 也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发展和改进作出探索和贡献。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浙商银行总分行创设了多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行业应用场景并在金融行业应用,形成符合金融行业特性且具有自主产权的区块链技术产品,并在同业中率先获得了区块链领域专利授权,形成了构建同业、区域联盟链的自主可控技术能力,以及整体对外输出和服务的能力。
支持国密算法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国外,所有的加密算法均为国外相关算法,不支持国密算法。在金融行业应用必须保证其安全性,浙商银行总行在2016年探索实施区块链技术应用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对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对国密算法SM2、SM3的支持。
确保数据隔离
区块链的特点是各节点均可获得全部数据,为了确保参与方只能访问有权访问的数据,以及监管方能够访问所有数据,在应用层,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约束,查询时根据客户、银行、监管机构等角色对应的公钥,控制相应的查询权限,确保数据仅能被有权角色查询;在数据存储层,以特定编码方式对持久化的数据进行加密存储,未经授权无法获得明文。
隐私交易
通过对交易粒度的隐私保护,发送交易时指定该笔交易的相关方,交易明细只在相关方存储,而仅有隐私交易的哈希(Hash)会在共识后进行全网存储, 既保证了隐私数据的有效隔离,又可验证该隐私交易的真实性。
多级签名
通过叠加客户在交易平台的数字签名、服务器数字签名、区块链底层平台
数字签名,构建从交易指令到区块链记账的全过程数字签名证据链,形成端到端的验证体系,确保行业应用客户通过应用平台访问区块链系统过程中的可追溯性。
高频交易模式改造
金融交易具有并发量大、响应时间要求较高、交易执行稳定等特点,需要对区块链进行改造以适合高频交易。根据各个业务的不同特点,对业务品种、交易类型进行分类,制定了可配置交易打包、准实时交易、并发机制、批量登记等多种配套机制,可快速找到最适用的区块链交易模式,大大提升业务处理效率。
数据归档
随着区块链的不断运行,数据量随之增长,或将导致性能下降以及存储空间的增大。每个节点根据管理及运维需要,在数据生命周期结束后,按区块编号进行历史数据的归档,归档数据从原区块链中进行物理删除,并可独立部署于单独节点进行查询,既提升了区块链生产运行的效率及稳定性,又完整地保留了所有的历史交易记录。
敏感词过滤
根据监管的要求以及区块链信息存储的特性,防控涉政、涉恐、涉黄等不良信息上链至关重要。通过在区块链中实现基于确定有穷自动机算法的敏感数据过滤服务,可识别、控制敏感词上链的行为,提升应急处置效率,保障区块链业务的安全运行。
构建平台化服务模式
浙商银行总行区块链平台实现了多种合作方接入模式,合作方可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应用模式、技术能力等选择相应的合作方式,既可通过SaaS模式快速开展业务,又可通过联盟链模式共建区块链生态圈,并进一步为合作方提供区块链BaaS模式,提供高性能、稳定可靠、隐私安全的区块链存证能力,降低合作方开发成本,助力各行业区块链应用场景落地。
无需核心企业提供担保
针对下游,围绕链主企业下游经销商的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在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推出分销通(不控货类经销商融资),即依托链主企业与经销商历史交易数据、结算周期、结算方式等数据信用,为经销商
办理定向用于向链主企业采购货物的融资后,经销商可先行提取货物并以货物销售现金流入偿还本行融资的非控货类融资,缓解经销商扩大采购带来的资金压力。推出订单通(控货类经销商融资),即为经销商办理定向用于向链主企业采购货物的融资后,由链主企业或第三方仓储监管机构利用物联网等技术为本行管控货物,并通过ERP等系统对接,在经销商还款后进行提货的控货类经销商融资,缓解经销商预付款大额采购资金的压力。
针对上游,围绕链主企业上游供应商的数字化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推出供货通(订单融资模式),是基于链主企业采购订单数据(可通过与链主企业采购系统对接)为供应商提供的融资模式。此类模式适用于供应商需要垫资生产的融资需求;推出应收通(应收账款融资),与链主企业基于数据交互为其上游供应商办理应收账款转让或质押类融资业务,包括为供应商办理的区块链应收款保兑或转入等,满足上游供应商向链主企业交付货物后因赊销产生的提前盘活应收账款需求。
下游经销商可通过小程序操作
通过“供应链金融”小程序,下游经销商、农户可上传证件、人脸识别, 并绑定各家银行卡进行开户。基于农牧核心企业维护的订单,农户可以在线申请借款,销售回款时,可在线还款,贷款按天计息。
从提交资料到放款完成,由之前至少需要一周时间,到现在只需1小时,真正实现了“1分钟审批、1秒钟放款”,大幅提升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质效。
培育和打造农业产业园金融服务
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等大湾区核心区域园区经济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积极发挥“公司+小企业/个体户+零售”的联动优势,依托“开发贷+按揭贷/租金贷+代发工资/银行理财”等产品,不断探索成片开发、“公小私”全链条联动赋能服务,为支持农业产业园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落实助企纾困措施,全力惠企助农
围绕国家和各级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纾困和经济稳增长的部署要求,浙商银行广州分行提出“助粤惠企31条”,针对受疫情持续影响的小微企业客户,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根据客户实际需求申请, 为其办理延长贷款到期期限、调整付息周期、插入宽限期、变更还款计划等, 解决客户临时性还本付息困难。
四、经验总结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产业链金融业务通过帮助农牧行业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解决资金缺口,形成了“一点授信、链式流转、多处受益”的产业链金融新模式,有效降低了产业链交易成本,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帮助企业真正实现“降杠杆、降成本”。
以饲料行业龙头企业HD集团为例,其下游有上万家经销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经销商备货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浙商银行创新应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根据该集团推送的经销商历史交易数据和大数据风控平台,线上核定经销商的专项授信额度,定向用于向经销商发放信用贷款采购货物。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有力抓手,全面推进数字产业链金融业务流程优化、制度重塑、系统重构。以客户一键式融资为目标,打造极简客户端,实现开户、融资申请、提款还款的线上化一键式办理。目前电子渠道交易基本实现“新客户最多跑一次、老客户一次不用跑”,大幅提升了对客户的服务质效。以饲料行业龙头企业HD集团为例,其下游经销商和农户分布在全国各地,通过线上化方式提供上游供应商订单融资服务,从提交资料到放款完成只需1小时,真正实现了“1分钟审批、1秒钟放款”,大幅提升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质效。
五、未来展望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将持续构建服务乡村振兴生态圈,持续探索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支持力度。
一方面,加快探索跨链、联邦计算、多方安全计算可信硬件等技术及其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应用,挖掘区块链技术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深化区块链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等新兴技术的融合交叉创新发展, 以区块链为信任与协同的核心,以云计算、物联网、5等技术为基础设施支撑,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判断决策大脑,通过各类新兴技术的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激发技术创新的活力,为农牧产业链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应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无限的可能性,进一步推动农牧产业链数字化改革进程。
浙商银行广州分行聚焦地理标志产品,拟拓展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可实现批量开发的“合作贷”新场景业务,如江门“陈皮贷”“青蟹贷”、增城“荔枝贷”、佛山“家电贷”“盆景贷”、中山“红木家具贷”、清远“家禽贷” 等,丰富小企业信贷产品库,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