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1.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胡海良、《观察与思考》总编辑徐友龙: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1
2.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
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对照X章找差距 提升ZZ新境界 16
3.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陶文昭: 为何学 学什么 怎么学 20
4.郴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祥苏:
把握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28
5.《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部副主任陈振凯:
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丰富 严整 透彻…32
6.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韩喜平:
用理论之光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37
7.陕西省社会科学院ZZ与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兴全:
学深悟透 把X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41
8.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斌:坚定信仰 铸魂育人 45
9.求是杂志社李达:切实掌握好“金钥匙” 47
10.《中国军队ZZ工作》原总编辑王幸生:
当代中国共产X人的思想之旗精神之魂 51
11.湖南工商大学教授邓联繁:把X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59
12.郴州市司法局局长陈忠华:
守初心 担使命 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63
13.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曹瑜:
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66【更多文库微 信:dadawk01免费领取】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胡海良 徐友龙
(2019年6月15日)
作者胡海良,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徐友龙,男,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观察与思考》总编辑、编审,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杭州310007)。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课题成果。
X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X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并写入X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X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在全X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X中央同意中央宣传部统一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既是全X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学习资料,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深入学习《纲要》,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新的时代背景,更加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时代主题、科学的内容体系和系统的思想方法,进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新时代背景
《纲要》指出:新时代标示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X的十九大作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ZZ判断,是继新中国、新时期之后,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给我们提出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课题,这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也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一)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前半程走向了后半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开始走向成熟、定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X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X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X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9年间十亿人民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论概括,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X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X的十三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邓小平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 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并评价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由此,中国的改革更加自觉地从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走向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全面探索阶段。1992年10月, X的十四大所作的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正式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X的指导地位。可以说,X的十四大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2002年召开的X的十六大,在坚持以X的十五大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为X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号召全X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可以说,X的十六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是文字的减少、表述的精炼,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体现。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X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③2013年召开的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形成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也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正是后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
(二)新时代从X的十八大开启,是建立在X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基础上的。X的十八大召开后,X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十三五”规划、全面从严治X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全X全国人民亲历亲见、共同见证。
历史性成就催生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变革推进历史性成就。X的十八大以后,我们X以巨大的ZZ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 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成就与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是X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X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五是加强X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六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ZZ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X,管X治X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这些历史性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X的历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正因为建立在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我们X把十八大以后的发展确立为“新时代”。新时代与之前的发展阶段,是有着重大区别的。比如在历史使命上,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X人担负的历史使命,就是使中国人民、使中国富起来。X的十八大以前,这个历史使命总体完成了。十八大以后,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X肩负起的新的历史使命,即实现“强起来”的目标。从这个角度上说,X的十九大报告就是实现“强起来”的宣言书和行动纲领,这个新时代就是强国时代。更具体地说,X的十九大报告分别从中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三个维度,用三个“意味着”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ZZ判断的重大意义。
(三)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在“变”与“不变”的辩证认识中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纵观社会发展史,每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都会引起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改变。新中国成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至1952年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1956年,X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1981年,X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当时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即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
X的十九大报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延续36年的概括,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调整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立足新的历史条件和现阶段基本国情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全新预判,为理解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新阶段的现代化经济提供了新思路。我国已经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2020年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X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ZZ、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
进步。
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既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个最大的变化,又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还要准确把握其不断变化的特点。从理论上看,只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变”与“不变”、“总体性量变”与“阶段性质变”的特征,才能避免各种片面认识和错误判断,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X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只有在“变”与“不变”的辩证认识中深刻把握这个新时代,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时代主题
《纲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突出的、一以贯之的主题,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X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和核心要义。把握住了这个鲜明主题和核心要义,就把握住了最本质的东西,就把握住了改革开放以来X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逻辑和内在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X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社会主义五百年,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程。中国共产X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X人,团结带领全X全国各族人民, 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尽管也经历了严重挫折,但X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
巨大成就,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ZZ前提和制度基础以及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X人,作出了把X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X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X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X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