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16位省委书记谈乡村振兴文章汇编
推荐理由:
可以说,这是省委书记们在同一“擂台”上思想的碰撞、能力的比拼和文字的较量。浙江有县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江苏有县委书记讲坛,北京有工作汇报的“一页纸”,这些不同的举措有三个相同的突出特点:一是同一主题内容, 大家公平竞技。二是规定发言时间,考量文字能力。三是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开辟省委书记谈乡村振兴专栏,可能源于这些特点。
这些省委书记的人生经历和工作阅历不同,所处的地域互有差异,写出的文章不免就各具特点。这些文章可以说是各个省“笔杆子”文字功底的较量—— 虽然,领导能力有强有弱,工作水平有高有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但面对乡村振兴这个“新提法”,大家的“起跑线”基本一致。面对《人民日报》的约稿,省委书记虽不至于亲自动手起草文稿,但一定是省级“笔杆子”根据书记的日常工作的理念打法,按照具体指示精神形成的文章,最终由书记亲自审阅、修改、把关、发表。因此,通过研读、揣摩、体悟这些文章,就可以分析判断出每位书记的文字观——喜欢什么样的文章结构,善于什么样的逻辑线条,习惯什么样的词语搭配。这对于我们写出容易“被批示”的文章是大有帮助的, 对于提高自身的文字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
这19篇文章分别由17位省委书记撰写,其中2位省委书记撰写了2篇。这些文章除了1篇以外,都刊登在《人民日报》上;除了2篇以外,其他字数在2100~ 2800之间。胡和平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刊登在《学习时报》上,字数4000多;刘家义的《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第二篇关于乡村振兴的文章,字数4000多,其他省委书记都是1 篇,“特例”原因不得而知。
1.车 俊:有文字基础,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担任过秘书,工作经历非常
丰富,知青、大队X支部书记、区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省政
法委书记、组织部长、省长、省委书记等职务,可以说是履历比较最全的省委书记。在一线政法系统工作14年,在新疆工作6年,可谓“斗争经验”丰富。从他的这篇文章来看,ZZ站位牢,语言比较“犀利”, 习惯用逻辑线条组织一级标题下的文字内容,没有设置二级标题。文章节奏感和紧凑感比较强。他不拘泥于大标题的整体对仗,比较注重逻辑思路。
2.刘家义:在财务审计系统工作长达40年,没有从事过具体文字工作,文章有强烈的“审计思维”——善于针对问题行文。从他的这篇文章来看,对工整对仗看得比较轻,习惯使用更加符合具体语境的段落和词语。在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处理上,轻形式、重内容,并不拘泥标题的逻辑层次。
3.于伟国:中国人民大学文学专业毕业,在中央书记处、秘书局工作12 年,担任过时任宣传部部长丁关根的文字秘书,文字功力很强。从他的这篇文章来看,比较重视遣词造句,善于提炼和使用各种形象化的比喻性词语。但全篇文章并没有完全拘泥“三三制”,文章重点比较突出。词语运用精彩。
4.王东明:毕业于辽宁大学哲学系,是“文革”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 也是为数不多的全日制哲学系毕业的高级领导干部。他工作经历丰富,担任过县委副书记、书记、副市长、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特别是在组织部门工作长达11年,并担任过中组部副部长。组织部被誉为“笔杆子”的速成地,他的文字功力可想而知。从他的这篇文章来看,习惯运用关键性词语统领和组织文章,善于运用逻辑线条组织一级标题下的文字内容。辩证思维和逻辑能力突出。
5.蒋超良:从事具体经济管理工作31年,有2年的文字工作经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X委办公室主任。他是唯一从事过具体经济管理的现任省委书记,经济管理能力突出。从他的这篇文章来看,少了“穿鞋带帽”和“弯弯绕绕”, 文章直奔主题,通篇围绕“经济”展开。在语言组织上力求简洁精准,不拘泥于辞章。
6.张庆伟:被誉为“航天少帅”,在航天航空领域工作29年,是现任3位
60后省委书记之一。从他的这篇文章来看,ZZ意识强烈,站位牢固。虽然运
【更多文库微信:dada wk01免费领取】
用了文章结构“三三制”,但并不太在意全篇的格式统一。语言比较质朴简练, 不习惯锤炼和运用形象化的语句。
7.林 铎:在交通系统工作12年,历任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市长、市委书记、辽宁省纪委书记、甘肃省省长等职务。从他的这篇文章来看,比较注重对词语的提炼,习惯使用宏观性的概念和概括性的词语。全文没有完全拘泥于“三三制”。
8.刘赐贵:一直在沿海省份工作。在福建省工作38年,从基层知情、大队X支部书记干起,担任县委政法委书记、副书记、县委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省长等职务,还曾经在国家部委任职,履历完备,阅历丰富。从他的这篇文章来看 ,比较注重搭建文章的整体框架,是这19篇文章中唯一彻底打破“三三制”的文章。文章虽然看似横向排列,逻辑感不强,实则是为了突出重点问题。全文并不拘泥于遣词造句。
9.石泰峰: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
是省委书记中为数不多的全日制研究生。在中央X校工作25年,分管政法工作, 文字功底较强,是专家学者型的省委书记。从这篇文章来看,比较注重搭建文章框架,遣词造句比较精心,用词比较稳健。
10.胡和平:在清华大学工作27年,是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也是近年来31个省市区3名清华大学校长、X委书记(陈希、胡和平、陈吉宁)出身的X政 “一把手”之一,是目前现任最年轻的省委书记。从这篇文章来看,比较注重对文章一级标题的提炼,且标题与内容融合较为紧密,聚合力和逻辑感比较强。在词语选用上追求“平淡化”,使用“高大上”词语较少。
11.王东峰:从事一线文字工作7年,有一定文字功底。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历练21年,担任过市长、市委书记等职务,既有地方工作经历,又有部委工作经验。从这篇文章来看,特别注重运用“三三制”,在语句锤炼上追求对仗完美,习惯使用正式化的政务型语言。
12.陈求发:在航天航空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工作35年,在地方只担任过湖
南省政协主席、辽宁省长等职务。从这篇文章来看,语句十分精练,繁文缛节少,这也是成为这19篇文章中字数最少的主要原因。对一级标题的提炼较为细腻,喜欢一目了然,习惯在标题中展示出段落的主要内容。
13.杜家毫,“海派”官员,有过一线文字工作经历,担任2年的X政办公室主任。分管过文字工作,担任1年的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他从工人做起,历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区委书记、副省长、省长等职务,经历比较完备, 工作能力突出,1995年被评选为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这也是目前唯一担任省委书记的优秀县委书记(海南省政协主席毛万春也是当时的优秀县委书记)。从这篇文章来看,比较注重锤炼一级标题,没有设置二级标题。善于用逻辑线条组织文章内容。文章用词不拘谨,有灵动性。
14.李锦斌,曾担任8年省、市委组织部长,对文章质量和文字要求比较高。从这篇文章来看,完全遵循“三三制”原则,十分讲究对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的提炼,标题对仗严谨,精于锤炼,内容紧扣标题,并善于使用形象化、比喻性词语,这是在这19篇文章中绝无仅有的。
15.李纪恒,广西大学中文系毕业,是为数不多的中文系毕业的省委书记。从基层宣传部新闻干事干起,历任公社X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书记、市长、市委书记、省长等职务,工作履历完整。从这篇文章来看,对标题的提炼比较清新,习惯使用三段式、多文字的一级标题概括段落内容。词语使用平和稳健, 语言组织顺畅。
16.巴音朝鲁,从事共青团工作10年,在沿海开放城市浙江工作近10年。有基层工作经历,担任过组织部干事、科长、旗委副书记、旗长、旗委书记等职务。从这篇文章来看,虽然运用了“三三制”,但是并不拘泥结构排列和语句锤炼,有些二级标题没有独立成句,而是直接融入段落之中。词语运用严谨端正。
17.陈 豪,“海派”官员,在上海工作31年。曾经分管过文字工作,担任过6年的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从事工会工作11年,任市工会主席、中
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从这篇文章来看,是这19篇文章中最不讲究“章法”的文章。在一级标题上,有一段式,也有两段式;在二级标题上,有的段落有,有的段落无;在内容均衡上,有的段落小,有的段落大。但是,文章整体效果却很好。词语运用顺畅有序,习惯连续使用并列性词组。在段落内部构成上,注重暗埋逻辑线条,层次感比较明显。
目 录
1.浙江省委书记车俊:
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1
2.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
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4
3.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7
4.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10
5.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
创新举措 增添动能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13
6.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6
7.甘肃省委书记林铎: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举全省之力加快振兴陇原乡村 19
8.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 22
9.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27
10.宁夏回族自治区X委书记石泰峰:
肩负乡村振兴使命 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 30
11.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为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有力支撑 33
12.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 谱写燕赵乡村振兴新篇章 36
13.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支撑 39
14.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
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湖南篇章 42
15.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 奋力推动安徽乡村振兴 45
16.内蒙古自治区X委书记李纪恒:
全面开创内蒙古乡村振兴新局面 48
17.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
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 51
18.云南省委书记陈豪: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谱写云南新篇章 54
19.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57
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浙江省委书记 车俊
(2018年1月11日)
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发源地。这些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三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全省2.7万多个村实现村庄整治全覆盖,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 预计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
2.06∶1。
X的十九大首次把乡村振兴提升到战略高度,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三农” 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十九大胜利闭幕不久,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部署。行进在新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总要求,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以万亿现代农业产业培育、万个景区村庄创建、万家文化礼堂引领、万村善治示范、万元农民收入新增的“五万工程”为主抓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新篇章。
第一,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道。现在浙江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上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融合的趋势,农业和农村新兴产业越来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越来越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行动和
“互联网+农村物流”行动,做优做精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美丽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浙江的好山好水转化为农民的聚宝盆。要加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鼓励引导资本人才等要素流向农业农村,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工商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努力让浙江农村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要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到2019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
入低于1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
第二,坚持把推进农村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进一步释放农村的发展活力、改革红利。过去,浙江农村靠吃“改革饭”,把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在农村比较充分地激发出来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紧紧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蹚过“深水区”,特别是要加快推进“三农”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乡村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大平台”向村级延伸,努力消除城乡之间的数据鸿沟、信息孤岛, 让数据多跑路、农民群众少跑腿。要全面深化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全面建成全省互联互通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地,推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真正使农村产权“活”起来。要深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统筹抓好农业经营体制、农村金融体制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增强农合联生产、商贸、信用、环境等服务功能,真正让农合联与农民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
第三,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较高是浙江的一大优势,更可喜的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在城市创业务工的能人、有知识有技术的农民工及其“二代”主动返乡二次创业的现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努力让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要落实全省“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