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27.执政重在基层 13
28.更多地关爱基层… 13
29.增强走在前列的意识… 14
30.先进性教育重在“强身健体” 14
31.化压力为动力 15
32.保持先进性就是走在前列… 15
33.不畏艰难向前走… 16
34.理想责任价值也要重在实践… 17
35.敬业乐业为美德… 17
36.勇攀科学发展高峰… 18
37.越是艰苦环境,越能磨炼干部品质… 18
38.基层矛盾要用基层民主的办法来解决… 18
39.换届考验领导干部的X性… 19
40.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主体… 19
三、领导艺术篇
41.要讲究领导艺术… 21
42.顺利时更应防骄躁… 21
43.要学会十指弹琴… 21
44.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人文环境指标… 22
45.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 22
46.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23
47.处理好三对时间关系… 23
48.虚功一定要实做… 23
49.从“倒逼”走向主动… 24
50.大力弘扬抗台救灾精神… 24
51.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25
52.要善于抓典型 25
53.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26
54.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好“样子” 27
55.既重务实,又善务虚… 27
四、廉洁自律篇
56.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 29
57.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 29
58.对腐败多发领域要加强防范… 30
59.关口前移,惩防并举… 30
60.越是领导干部,越要廉洁自律… 31
61.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 31
62.激浊扬清正字当头… 31
63.要“干事”,更要“干净” 32
64.做人与做官… 32
65.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 33
66.生活情趣非小事… 34
67.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34
五、调查研究篇
68.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 36
69.办法就在群众中… 36
70.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 36
71.调查研究要点面结合… 36
六、学习思考篇
72.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 38
73.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 38
74.多读书,修政德… 39
75.求知善读,贵耳重目… 39
76.要善于学典型 40
77.为政者需要学与思… 40
78.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实践中提升境界… 41
79.“书呆子”现象要不得… 41
七、落实执行篇
80.求真务实要出实招… 43
81.形势越好,越要求真务实… 43
82.抓而不实,等于白抓… 43
83.努力把“不能为、不敢为、不想为”的工作抓实做细… 44
84.莫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 44
85.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 45
86.吃透精神而不照抄照搬… 45
87.落实才能出成绩… 46
88.积小胜为大胜 46
89.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46
90.做人做事要力戒浮躁… 47
91.不兴伪事兴务实… 47
92.抓落实如敲钉子… 48
八、责任担当篇
93.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 49
94.一个X员就是“一面旗” 49
95.讲X性、强责任、树正气、守纪律… 49
96.困境之中见精神… 50
97.敢于负责、善于负责… 50
98.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51
九、执政为民篇
99.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 53
100.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的位置 53
101.树立五种崇高情感 53
102.心无百姓莫为“官” 54
103.珍惜在位时 54
104.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 55
105.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 55
106.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56
107.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56
108.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57
109.为民办实事旨在为民 57
110.为民办实事重在办事 58
111.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58
112.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59
113.群众呼声是作风建设的第一信号 59
十、法治建设篇
114.“四位一体”的辩证统一 61
115.法治:新形势的新要求 61
116.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 62
117.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 62
118.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 63
119.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 63
120.X的领导是法治的根本保证 64
十一、信访维稳篇
121.把好事办好 65
122.要树立新的稳定观 65
123.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政绩 65
124.要“平安”,不要“平庸” 66
125.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 66
126.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有益创举 67
127.基层干部要把好信访第一道岗 67
128.领导下访必须注重实效 68
129.领导下访的方式方法要不断深化 68
130.善于同群众说话 68
131.坚持科学维权观 69
132.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69
133.防止不稳定因素成为“慢性病” 70
134.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70
135.打牢基层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平台 71
十二、素质教育篇
136.路就在脚下 72
137.成才必须先学做人 72
138.认真实施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 72
139.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73
十三、文化建设篇
140.文化产品也要讲“票房价值” 74
141.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 74
142.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 75
143.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 75
144.抓与不抓大不相同 76
145.文化是灵魂 76
146.文化育和谐 76
147.文风体现作风 77
十四、环境保护篇
148.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 78
149.既要GDP,又要绿色GDP 78
150.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78
151.让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扎根 79
152.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79
153.发展循环经济要出实招 80
154.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80
155.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81
156.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 81
157.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悖论 82
158.正确理解“好”与“快” 82
十五、勤俭节约篇
159.办节要降温… 84
160.在土地问题上要长期从紧过日子 84
16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社会革命 84
162.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85
163.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 85
164.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 86
165.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 87
166.机关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87
167.强本还须节用 87
十六、服务“三农”篇
168.要跳出“三农”抓“三农” 89
169.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 89
170.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 90
171.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 90
172.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 91
173.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 91
174.“潜绩”与“显绩” 92
175.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93
176.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 93
177.“三化”带“三农”,城乡共繁荣 94
178.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 94
179.重中之重是“三农” 95
180.以发展强村 95
181.靠建设美村 96
182.抓反哺富村 97
183.促改革活村 97
184.讲文明兴村 98
185.建法治安村 99
186.强班子带村 99
187.建设新农村要体现科学发展理念 99
188.建设新农村要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100
189.从规划开始强化特色… 100
十七、施政理念篇
190.抗旱要“目中有人” 102
191.利用民资大有潜力… 102
192.两条腿走路好 102
193.搞试点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103
194.努力打造“信用浙江” 103
195.要看GDP,但不能唯GDP 104
196.抢抓战略机遇期要有历史紧迫感… 104
197.从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104
198.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 105
199.努力提高新闻质量和水平… 105
200.在更大的空间内实现更大发展… 106
201.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 106
202.重视打造旅游精品… 107
203.发展“无烟工业”也要可持续发展… 107
204.靠劳动创造财富,让知识成为力量… 108
205.做长欠发达地区这块“短板” 108
206.发展观决定发展道路… 109
207.推动我省经济布局不断优化… 109
208.努力打造“品牌大省” 110
209.发展不能走老路… 110
210.平安和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题中之义… 110
211.将服务业培育壮大为“主动力产业” 111
212.突出选商引资 112
213.宜轻则轻,宜重则重… 112【更多文库微信:d adawk01免费领取】
214.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112
215.重视进口的作用… 113
216.牢记科学发展的使命… 113
217.树立和谐社会的理念… 114
218.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14
219.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辩证法… 115
220.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 116
221.区域协调发展要注重抓“两头” 116
222.着力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117
223.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 117
224.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 118
225.“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 118
226.选商引资要做“合”字文章… 119
227.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120
228.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 120
229“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 121
230.“浙江人经济”拓展浙江经济… 121
231.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122
232.在慈善中积累道德… 123
领导班子建设篇
(二○○三年七月十八日)
我们平时常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也出干部,这说明团结是何等的重要。其实,团结是班子建设的重要问题,讲团结是讲ZZ、顾大局的表现。加强团结,“一把手”要负主要责任,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善于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与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善于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对有些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豁达一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增进团结,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二○○三年十一月六日)
“一把手”是X政领导集体的“班长”,是一个地方和部门贯彻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的第一责任人。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是“一把手” 的根本职责。
各级X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ZZ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ZZ形势, 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X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
力,也出干部。在团结问题上,“一把手”更应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那些“孤家寡人”、包打天下的“超人”,是不能长久的。只有靠“众人拾柴”和“三个臭皮匠”之力,靠大家帮衬,工作才能做好。
在一个班子中共事,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始终牢记毛泽东同志关于书记和委员之间“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的教导,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用真诚赢得大家的理解和信任,在合作中加深了解,在共事中增进团结,以坚强的X性、良好的作风、规范的制度和人格的魅力抓好班子自身建设。
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是“一个拳头”。班子的团结就好比
“指头”与“拳头”的关系。“一把手”只是其中一个“指头”,充其量是个“大拇指”,一个“指头”劲再大,其他“指头”如果不用力,也难以体现出“拳头” 的合力。所以,“一把手”要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才,从而使这个领导集体攥紧“拳头”,打出“团结牌”,形成整体合力。
(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集体领导是民主集中制在X的领导制度上的具体体现,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关键环节。由于人们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个人阅历和知识结构不一,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不尽相同,在讨论问题、作出决策时自然会见仁见智,发出“多种声音”。这“多种声音”,正是坚持集体领导、形成科学决策的基础。而“一种声音”,甚至于“悄然无声”,看起来是高度集中、至高威信,实非好事。
“一把手”的领导艺术,就在于有容人之气度、纳谏之雅量,充分发扬X内民主,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确保X委班子认识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这就像一支乐队,只能有一个指挥。离开了指挥,乐队的演奏不协调,大家各自的声音汇集在一起就变成了“杂音”。乐队指挥的高超技艺,就表现在他能巧妙精致地指挥乐队,吹拉弹唱,丝竹和谐,齐奏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乐。领导班子的“一把子”,就应该成为这样的指挥,善于把“多种声音”协调为“一首乐曲”, 从而使领导集体的决策尽可能反映客观实际,符合人民利益。
(二○○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各级X委和政府的“一把手”,不是简单的自然人,在很大程度上是X委和政府的人格化代表;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不只是简单的个人关系,更多的则是X政之间的关系。两人相处得如何,事关一个X委班子整体合力的发挥,事关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朋友可以选择,书记和市(县)长是组织上搭配的,双方应该“哥俩好”,而绝不能意气相争,更不能以为把对方说坏了自己就好了,在对方的缺点中体现自己的优点。
作为X委书记,要总揽而不包揽,学会“弹钢琴”,善于抓重点,充分发挥X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个班子的职能作用,而不能事必躬亲,专权武断, 干预具体政务。作为市(县)长,要到位而不越位,在X委班子中积极发挥作用, 自觉接受X委的领导,注意维护书记的威信,着力抓好政府X组的建设,主动按照X委的决策和书记的意图开展政府工作,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X委请示、报告。作为各级X政“一把手”,都要补台而不拆台,你落下的我主动捡起来,你不足的我主动补上去,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演一台“二人转”的好戏。
选人用人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X委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际检验。在干部的逃拔任用上,首先要擦亮自己的一双“眼睛”, 在实践中识人辨才,加强对干部的考察和了解,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情况。尤其要“近君子,远小人”,坚持原则,严格标准,不搞感情用事,摒弃个人好恶的影响,摆脱亲疏远近的干扰,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同时,要用好集体的多双“眼睛”。有时候,一双“眼睛”受视角和景深的影响,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难免出现一些偏颇。而多双“眼睛”则能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一个干部,可以尽量避免“失真”。“一把手”就是要引导、鼓励班子成员表达不同的观点,把多双“眼睛”的“眼光”汇聚起来,形成一致的正确的用人意见。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一点“影”、留下一点“声”、留下一点印象,就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努力为人民多作贡献,而绝不能靠作秀、取
宠、讨巧,博取一些廉价的掌声。
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X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是赋予我们的责任,是给我们为X分忧、为国效力、为民尽责的机会。“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我们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忠诚于X和人民的事业,恪尽职守,尽心竭力,讲奉献,有作为。既要多办一些近期能见效的大事、好事,又要着眼长远、着眼根本,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的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八八战略”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浙江目前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长期工作积累的效应。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我们要饮水思源,与时俱进,要像接力赛跑那样一捧一棒地接下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 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而要在前任的基础上添砖加瓦。这是一种ZZ品格,是正确政绩观的反映,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当然,形势在发展,“逝者如斯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做工作要顺应变化,应时而变,应势而变,不断开拓创新。创新是“三个代表”的精髓,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发展,不可能前进。
(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领导干部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抓好各项工作。“功成不必在我”,要甘于做铺垫性的工作,甘于抓未成之事。
不是自己开头的不为,一定要刻上自己的政绩印记才干,这不是共产X领导干部的风格。在大局面前,在X和人民的利益面前,我们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红旗渠、三北防护林等大工程,都是几代人一以贯之而成的。如果有个人的私心杂念,政策朝令夕改,是完成不了的。只有像接力赛一样,一任接着一任干, 才能做成大事。
(二○○五年二月四日)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X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现在,X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四自”要求,就是对自我批评的要求。尤其是省级领导干部受X教育多年,在X性修养上更应有“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要经常警示自己,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把自己置于X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及时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时刻不忘省级领导干部是X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是群众认识和评价我们X的“窗口”,也是其他X员和干部心目中的“标杆”,必须管好自己,同时管好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X的优良传统,也是最重要的作风之一。现在有一种倾向, 好像批评是不得了的事情,批评谁就得罪谁,出现批评的人不敢批评、被批评的人也不愿被批评等现象,有的与其说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还不如说是表扬与自我表扬。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甚至对X组织的肌体健康是有危害的。目前,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进入分析评议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天下无尽善尽美之事,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人。问题在于往往自病不知,识己更难。于是,工作中有不足,干事业有失误,如果有人及时指出,自己及时觉察和改正,于工作和事业有利,对自己成长和进步也有好处。这是多好的事!批评是为了团结,连批评都不敢开展了,团结也是不牢固的。一团和气、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是团结,而是涣散,也是一种麻痹。应该说,同志间互相批评,是信任、是理解、是支持、是爱护。只考虑个人得失,不讲真理,不讲原则,对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姑息纵容,任其发展,必然积小过为大失,从量变到质变。作为共产X员,就应该相互坦诚地宣言其过,就应该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和气量。当然批评不是“大批判”,要以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注意在谈心、评议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一种勇于批评、欢迎批评、接受批评的良好氛围,使之成为一种好的风气和长效机制。X员领导干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要做好表率,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二○○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古往今来,“人和”理念一直都为有识之士奉为圭泉。诸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等等,这些诗词、俗语,都充分体现了“人和”之德、“人和”之贵、“人和”之乐。我们所说的“人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善、祥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谐和美、政通人和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实践反复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人和才能政通。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部门之间以“人和”为乐,以团结为贵,以协作为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机关的X员干部,更需讲团结、顾大局,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与人为善,常怀善念,广结善缘。当然,工作和生活中也难免产生一些意见、隔阂、矛盾,对原则问题应当理直气壮地坚持正确立场,但在具体生活中许多矛盾都不是因原则问题而引发的,对此则应讲风格,讲胸怀,不去斤斤计较,多想着人家的好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在相互配合中加深了解,在合作共事中增进团结,努力营造一心一意干工作、尽心竭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要善于团结协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多通气,多交心,多谅解,真正做到讲团结、会团结。讲团结不是不要原则,而恰恰是要坦诚相见,勇于直率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个班子里就像是在同一条船上,开展工作就好比划船。大家同舟共济,目标二致,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了合力,这船就能往预定的目标快速前进。如果各有各的主张,各往各的方向划船,这船只能在原地打转,不能前进半步。更有甚者,如果互相拆台, 还会有翻船的危险。百年修得同船渡。班子里的同志能聚到一起工作就是一种缘分,要珍惜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同心协力,干出一番事业。班子的主要负责同志, 是一“船”之长,要起好把舵抓总的作用,凝聚全“船”之力,使“船”沿着正确的航道前进。班子里的其他成员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这样“和”然后“合”, 大家团结和谐,就能形成合力。
(二○○七年一月二十二日)
毛泽东同志说:“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在这种制度下,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民主集中制是X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是我XZZ生活的基本原则,各级领导班子都要严格执行这一制度,建立保障团结和谐的制度和机制,增进X的团结统一,以X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X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首先要讲民主,切实保障X员的民主权利,加强X内民主建设, 实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在民主的基础上要讲集中,坚持X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X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严格X内生活,严肃X的纪律,既保证领导班子高效运转,又保证实行有效的监督,使领导班子保持和发扬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使领导班子能够真正发挥好领导核心的作用。
当前,各地自下而上集中换届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担负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任,肩上的担子不轻,更加需要领导干部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开拓创新。现代化建设好比马拉松接力赛,需要领导平部一任接一任地带领群众跑下去,而每一任领导干部接过的只不过是漫长的接力赛中的短暂一棒而已。所以,领导干部上任伊始,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培养“接力意识”,既要善于“瞻前”,也要注意“顾后”,团结带领本地本部门的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奋力奔跑。
领导干部要善于“瞻前”,既不搞“一个师公一道法”,也不刻意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前任留下的工作,只要是符合X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就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多多“添柴”而不胡乱“起灶”, 不求个人“风光”而是一以贯之地干下去。领导干部还要注意“顾后”,努力培养长远的眼光和全局的思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致力于推动本地本部门又好又快发展,为后任多打些基础,为后代多留些财富,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队伍建设篇
(二○○三年六月十六日)
现在在一些地方,有的干部被列为后备干部、成为培养的“苗子”后,组织上就很愿意为他设好“台阶”,铺好“路子”,而恰恰忽略了把他放到艰苦的岗位上去磨炼;如果组织上真的把他放到艰苦的岗位上,他本人往往认为是对他的不信任。这其实是干部培养工作的一大误区。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里马”要在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后备干部不能放在“温室”里去刻意培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以磨难历练他,这样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选“千里马”,要在竞赛中挑选。对后备干部要注重在艰苦岗位、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识别。铺“路子”不如压“担子”,这才是培养干部的好办法。
(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现在各地都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竞争上岗,加大公开选拔干部工作的力度,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选拔干部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才为德之基,德为才之帅。现在选干部,容易忽视的往往是德。因此,在把握德与才的关系时,特别要注重德,把德放在首位。同时,德与才也不是抽象的,由于工作战线、事业领域的不同,德与才都应结合实际加以具体化。二要正确对待民主测评。强调群众公认当然很重要,如果大多数群众反对, 一般来说这个干部是有问题的。但讲群众公认决不是单纯以票取人。敢负责、干工作的干部往往会丢点票。不能形成“唯票”的导向,不要引导领导干部当所谓的“满票干部”,否则就会引导干部当“老好人”,不敢得罪人,甚至拉票、贿选。X委把好用人关,就是要把握大节、抓住主流、注重品德,及时发现、肯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事张扬、德才兼备的人,提拔、任用真正坚持立X为公、执政为民,敢负责、能干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准确度及科学性,有效防止考察失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