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中国航空报评论员:
“谋篇”十四五大力推动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 1
王冠楠:
“十四五”规划编制应密切关注三个趋势 3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杨伟民:
“十四五”规划具有里程碑意义 5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
“十四五”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9
张占斌: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 1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重点方向建议 18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X支部书记陈亚军:
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始终 20
但家文:
地方“十四五”规划应把握好基本原则 23
盛轩:
奋斗“十四五”奏响龙江新乐章 25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商照荣、张丽娟:
关于编制“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的建议 27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
关于我省县乡村“十四五”期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若干思考 31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常洪、张琴清:
关于做好“十四五”规划的几点建议 32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徐飞雄:
湖南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围绕山水生态做好谋篇布局 35【更多文库微信:da dawk01免费领取】
中共洛阳市委X校X史X建教研部副教授吕新江:
坚持“首要原则”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40
李拯:
接续奋斗,推动“十四五”起好步 42
统筹、龚莉、吴芳:
牢固树立战略思维科学系统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4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
面向新发展格局的“十四五”教育 50
本报记者王璐:
农业农村工作“十三五”回望及“十四五”前景 53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东北大学教授李凯:
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58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郇庆治: 全面发挥“十四五”规划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领作用 62
宁心:
深刻把握“十四五”发展的总遵循 65
周子勋:
双循环为“十四五”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67
湖北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辉:
以局省合作协议为新起点奋力开创“十四五”湖北民航高质量发展新 格局 69
乐山日报记者罗晓玲、宋雪:
展望“十四五”建言话教育 74
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国:
准确把握“十四五”发展趋势 76
“谋篇”十四五 大力推动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
中国航空报评论员
(2020年11月6日)
十一月的云湖,层林尽染的金秋时节,一场围绕着学习贯彻X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全会精神指导航空工业“十四五”及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大讨论”刚刚落下帷幕。为期两天半的航空工业X组扩大会暨战略工作会, 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集团公司“十四五”及2035年中长期发展研讨战略部署、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施路径。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X中央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5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更加纷繁复杂,发展改革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 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对于激励全X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航空工业,作为大国军工央企,肩负着建设航空强国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事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航空工业X组要求,贯彻落实X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真学、学真,要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到规划、转化为行动。航空工业的“十四五”及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要与五中全会精神对正对表,承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描绘实现战略目标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构建出实现“航空强国、世界一流”的“四梁八柱”。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在“十三五”和“十四五” 的历史交汇点看向未来,中国已经在时间的坐标中书写了伟大的发展奇迹,也将在未来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大国央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军工央企是大国重器的“压舱石”。航空工业将坚守初心和使命,时刻保持正确的方向前进,承接好X中央对航空工业发展部署的“第一棒”,无愧于共和国长子的责任,无愧于新时代的选择。
“十四五”规划编制应密切关注三个趋势
王冠楠
(2020年11月9日)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量变引起质变,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特点、新问题、新情况。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议密切关注和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趋势。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趋势。发展与环保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我国经济总量、工业体量、人口数量均居世界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行的走势对污染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那么,“十四五”期间,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工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市场需求、资源消耗会有哪些变化?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高排放行业的产量将会增加还是降低?针对不同的变化趋势导致的污染排放变化,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制定应对举措。而且,伴随着污染治理逐步深入,不少行业通过新增治理设施能够削减的污染排放量日渐趋紧。比如钢铁、火电等行业实现超低排放,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逐步提高到准四类以后,污染缩减的空间所剩无几。今后更多要依靠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减排。因此,“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和需要, 在两者良性互动中实现绿色发展。
二是污染物排放结构变化趋势。“十三五”期间,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普查结果对于下一阶段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之前一个阶段的环境治理过程中,工业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但从“二污普”的结果来看, 在一些种类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中,工业污染已经不占主要比例。比如氮氧化物, 工业源占36%,移动源占60%;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工业源分别仅占4.2%和4.6%, 农业源和生活源是主要来源。所以“十四五”期间,污染防治需更多关注农业、生活、移动面源污染。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研究全面、深入、系统的治理方案,强化与交通、公安、农业农村、住建、水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
三是生态环境治理精细化趋势。回顾近年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有的 地方和领域,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亟待提高。比较突出的就是个别地方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式治污。还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在具体环境污染现象的应
对上,缺少科学高效的分析治理思路以及手段。例如某个点位水气环境质量出现波动,往往只能做出一些定性的、甚至较为模糊的原因分析,要解决问题必须把周边所有可能的污染来源都排查一遍。“十四五”规划中,应当把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课题,不断补强分析和治理技术手段,促进环境治理从“四面出击”向“精准打击”转变。
“十四五”规划具有里程碑意义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 杨伟民
(2020年11月9日)
刚刚闭幕的X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总结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大势, 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展望了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壮丽图景。“十四五”规划建议, 凝聚了全X全社会共识,是“十四五”时期X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基本依据。在“十四五”规划《建议》基础上, 国务院还将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各地区将制定本地区的“十四五” 规划,有关部门还将就重点领域编制专项规划,形成完整的“十四五”规划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制定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十四五”规划, 在我国规划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划。
“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规划
改革开放后,我们X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02年X的十六大, 将第三步战略目标分为前20年和后30年,前20年的目标是集中力量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X的十六大提出的,当时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是, 到2020年GDP年比2000年翻两番。X的十七大根据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就是到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这两个目标均已实现。X的十八大,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情况,在十六大、十七大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其中之一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由于今年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实现GDP翻番的目标有一定难度,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可以如期实现。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最主要的是看全面,不能仅看GDP的增长。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25项主要指标,就是衡量小康社会全面性的指标。目前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
X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其中,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几千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彻底消除。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生态环境的主要指标基本上都可以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我国金融风险可控,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的财富没有缩水。所以,从X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先后提出的目标要求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新起点。X的十九大对我国本世纪后30年的现代化建设分两个阶段做出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规划,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开局,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所以,“十四五” 规划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规划。
“十四五”规划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挑战的规划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国际环境最复杂、变化最大。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十四五”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
在百年大变局中,我国面临全新的战略机遇。我们有出色的领导力、强大的凝聚力、高效的动员力、坚定的执行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生力,有持续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强大动力,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最勤劳最庞大的人力资源,有14亿人口和4 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市场。只要我们把这些优势发挥好,就能在百年大变局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也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在战“疫” 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基础上,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实现转正,增长0.7%,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反映了我国经
济的强劲韧性。但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环境下,我们不可能独善其身,经济还无法完全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目前的经济恢复还不均衡,一些长期的结构性失衡有所强化。“十四五”前期,特别是明年仍处于疫情冲击修复期,必须修复消费力、消化失业率、降低企业“死亡率”,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十四五”规划就是在这样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的规划,是一个既要应对世界百年大变局风险挑战,又要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 还要启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按钮的规划。所以,“十四五”规划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规划。
“十四五”规划是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最大的亮点。如果说,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话,那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发挥决定性作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内经济循环面临不少堵点的实际情况, 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也是大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我们的主动抉择。
“十四五”规划是国家发展的行动纲领,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纲领之纲, 具有纲举目张的定位。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等是一脉相承的,是递进的,不是替代的。
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不开放,不是什么都自己生产,而是要更坚定地扩大开放,不断扩大开放的领域、范围、深度。以国内循环为主体, 不是要减少出口的总量,而是相对减少出口在最终使用的比重,相对增加进口在总供给的比重,是要继续当好“世界工厂”,还要当上“世界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那些我们开放包容、而某些国家不开放、面临“断供”的领域, 我们要通过创新实现自主可控,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对资源型行业,既要通过多元化的途径保障供给安全,更要通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降低消耗强度,相对减少资源消耗总量。
总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X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大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谋划,是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战略定位,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所以,“十四
五”规划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规划。
“十四五”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2020年10月28日)
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