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40 0
2022年6月
目 录
第一财经日报:
保经济运行政策组合拳要迅速精准有力 1
毕节日报:
毕节市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增长“1+N”工作方案 3
雅安日报记者蒋阳阳:
发挥金融力量 助力企业发展 我市金融系统多举措确保金融纾困政
策惠及广大企业及个人 8
南京日报评论员:
更大力度保主体稳就业 “稳住经济大盘”系列评论 10
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
河北发布扎实稳定经济运行“1+20”政策体系 12
宁夏日报评论员:
坚定信心 迅速行动 15
南京日报评论员:
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 “稳住经济大盘”系列评论 17
人民铁道报评论员:
聚焦“四保” 坚定信心 担当作为 多作贡献 19
张玉洁:
刘尚希:稳住经济大盘,构建中国发展确定性 22
南方日报评论员:
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 30
经济日报编辑部:
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32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李海楠:
确保上下一盘棋 稳住经济大盘不动摇 39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成栋:
稳增长 四川打好这套“组合拳” 41
孝感日报评论员:
稳住经济大盘向前进 44
青海省财政厅副厅长周宁:
以“六个再加力”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46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万丽君:
正确认识形势 坚定发展信心 47
宁夏日报评论员:
知难而进 真抓实干 48
保经济运行政策组合拳要迅速精准有力
第一财经日报
(2022年5月30日)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下行压力很大,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早在4月29日的中央ZZ局会议上就明确要求,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并强调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出台提出了严格的时间要求:此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6方面33 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
近日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印发文件,其中包括《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等;自上述电视电话会议之后,短短几天,已经有多个省区市陆续部署落实措施,提出要超前谋划,以超常规力度和手段落实政策。综合起来看,这些政策体现出了迅速精准有力的特点。已到5月底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相信这两天还会有大量政策集中出台。
首先,政策出台要迅速。其中原因,经济下行压力大是重要方面,目标明确、时间要求精准也是重要方面。
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上述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既是一个目标要求,也是时间节点要求。二季度只剩下了一个月,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地方都必须尽快落实既定政策,尽快取得成效。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担负着重大责任,中央的政策要严格落实,也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政策潜力,帮扶市场主体纾困、稳岗拓岗等政策能出尽出。
其次,扶持政策要精准。由于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各个层面都受到了影响, 但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也有轻重缓急之分。
拿物流方面来说,就是经济发展中的“肠梗阻”。国家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保畅通,但一些地方上的“关卡”仍未完全消除,物流的整体水平仍在持续
恢复,其中很多障碍是人为设置的。如果物流、人流不能畅通,就会对经济稳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为此, 上述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打通物流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堵点,推动复工达产。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近日出台稳外贸、扩投资、促消费等方面的文件,都体现了精准施策这一点。当然,要实现上述目标,重要的还是保市场主体,为此,国家拿出了更多“真金白银”,包括全年退减税总量2.64万亿元,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等三项社保费预计今年总额为3200亿元等等。
再次,政策执行要有力。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地方都担负着重大责任。对地方来说,肩负着促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 要守土尽责抓落实。不断解决两难多难问题。这就需要地方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
国务院已于5月26日向12个省份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对各地二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将由国家统计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份公布,国务院对相关工作情况予以通报。这都是执行有力方面的重要政策信号。
毕节市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增长“1+N”工作方案
毕节日报
(2022年6月2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省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增长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稳增长稳就业保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X代会精神,把稳经济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激发市场活力,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确保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克服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国内国外经济下行不利因素,全力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稳增长稳就业保基本民生的中心任务,全面落实助企纾困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千方百计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复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工业平稳运行,稳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关键环节,更好发挥工业在稳增长中的主支撑作用;稳定就业基本面、强化民生保障;确保安全生产,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确保实现全年GDP增长9%的目标任务。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惠企纾困各项政策措施。承接落实好国家、减税、退税、延缓缴费、专项债券、融资担保等一揽子财政金融政策措施,不折不扣推动各项政策举措快落地、早见效,确保政策资金直达各类市场主体,全面减轻企业负担,尽最大努力助推市场主体恢复发展。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领域、工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政策措施,助力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大抓项目建设稳住有效投资。明确大抓项目鲜明导向,树牢“项目
为王”理念。聚焦“四化”、交通、水利、能源、5G等领域,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积极培育增量、精准谋划项目,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力度。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3.5%以上,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0% 以上,民间投资比重达到47%以上,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复苏。积极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努力提升和增加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千方百计提升消费信心,激发消费能力。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进消费专项行动,抓住端午、暑期、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筹划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持续掀起消费热潮,加快推动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恢复发展。积极推动夜间经济的恢复发展, 抓住6至9月消费旺季,做大做热夜间经济,各县(自治县、市、区)要通过减免国有产权门面摊位租金(鼓励和支持引导产权为私人所有的门面摊位减免租金)、减免管理费用、适当放宽城市管理限制措施等,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15分钟生活圈,集聚消费人气,促进消费复苏。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左右,培育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市场主体上限入统100家以上,稳岗就业5万人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四)加快推动旅游业恢复发展。积极迎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短途游、周边游、“串门游”等旅游新模式,深入实施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行动、提振旅游消费行动和“贵州人游毕节”“毕节人游毕节”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旅游促消费活动,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扩大旅游消费规模,加快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不断提升旅游对消费拉动辐射作用。(牵头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财政局等,各县<自治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五)推动房地产市场恢复发展。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强商品房销售市场监管力度,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用好用足存量公积金,实行购房补贴、支持公积金贴息贷款、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政策支持合理购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恢复发展。(牵头单位: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各县<自治县、市、
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六)稳住煤电行业促进工业稳定增长。加大煤电企业纾困工作力度,精准施策,加快推动21处煤矿手续办理,推动15处采掘失调煤矿、10处停产煤矿恢复生产,推动10处煤矿建成进入联合试运转,切实提升煤炭产量,安全有序释放煤炭产能,确保2022年完成煤炭产量5200万吨、力争5500万吨。(牵头单位:市能源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水务局、市金融办、毕节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