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36 0
扫描二维码关注“笔苑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文名”公众号
2022年2月
目 录
郑磊、方学华:
“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共建研究 1
川煤集团X委冯雅可:
城乡X建结对共建 助脱贫促发展 6
徐小飞:答好三道“加法题”画好共建“同心圆”江苏新沂农商银行推进 结对共建激发“X建+金融”活力 9
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张伯驹:
打造国有企业X建共建生态的探索与实践 11
闫晗:
大庆银保监分局:探索“监管+银行+村委”X建共建模式 16
隋红彬:X建共建+扶贫 自贡银行助农走上“幸福路” 18
宋云昌:
X建共建促共赢 20
中交四航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宋从伟:
X建引领融合共建以“五色教育”为抓手助推项目中心工作 22
朱丹君、姜舒:
X建引领 “医校共建”促健康 27
张爱云:
高校附属医院与扶贫联系点X建共建的实践与思考 29
吴娇蓉:
高校与扶贫联系点X建共建的实践与思考 以福建商学院为例 35
安通:
国企结对显担当 X建引领助脱贫 39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港务分公司侯幼农:
国有企业实施X建共建工作初探 42
航空工业南京机电刘娅如:
航空企业X建共建实践研究 46
江苏油田真武管理服务中心朱建:
基层X建结对子互学共进手牵手 基层X建工作探索与实践 50
农发行江苏省分行袁文华:
加强银企X建共建 深入推进反“四风” 54
南昌市政府办公室汪美宁、江发挥:坚持X建引领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南昌市政府办公室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纪实 58
郭丹:
金平区金东街道百合园社区X总支部:打造区域化X建共建新模式 62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李琳:
开展X建共建推动X建和项目建设深度融合 64
康定市委组织部邓明志:
康定市“五促进五提高”推进城乡X建结对共建行动 68
高文超、薛文星:
科技系统机关与企业开展X建结对共建的探究 69
杨明军:
陇川统筹城乡X建结对帮扶 72
河南理工大学胡志明、张润泽:
论积极推进新时代国有企业X建共建模式 73
庞敬宇:
内江市探索“三化”模式推进城乡X建结对共建 77
刘海玲:
青岛:结对共建激发X建新活力 78
邛崃市委组织部:
邛崃市“三聚焦”创新精准智慧路径推进城乡X建结对共建 81
中国城市报记者郭文治、李彤彤: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上下联动共建共享打造城市X建新高地 82
刘卫焕:
石化管道企业X建共建的探索与实践 85
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杨蕊:
实施X建共建、推动国有企业X建工作创新 90
陈飞:
苏垦南通公司:“企地X建共建”再提升 93
绍兴文理学院史正东:
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 探索校地X建共建拱式的实践与思考 94
华北石油局有限公司王甲:
推进鄂北工区X建共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98
湛江中粤能源有限公司刘明瑞:
以X建共建提升中心工作质量 101
“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共建研究
郑磊、方学华
2019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X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职院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相较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更为突出,而服务社会这一职能凸显了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X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X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X是领导一切的; 中国共产X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X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执政X的命运,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当今中国,政X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有效互动已经成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这个机制产生持久效能的关键是中国共产X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1]”。由此可见,中国共产X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 因此,X建也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单位制X建模式已显落后,区域统筹的X建模式逐渐得到认同。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X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X组织领导作用,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X组织,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X建工作新格局”。因此,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共建顺应了当前X建工作的新形势。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应适时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探寻X建工作的新思路。作为X建工作的创新举措,以高职院校和社区为基本单位,以X建工作为依托,以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基础,逐步实现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的高效共建,这既是一种必要,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职教二十条”的需要。如何实现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的高效共建,本课题组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明确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工作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全国的高职院校与社区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但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些共同点的,简要概括如下:
高职院校的优势与不足
高职院校的优势
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是社区不具备的,这是二者X建共建的重要基础,简述如下。
智力资源。高职院校在思想ZZ教育方面具有师资、理论水平等多方面优势,可以组织教工X员通过深入社区讲X课、作报告等形式对社区X员进行教育,提高社区X员的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工和学生专业理论水平高,能在社区开展法律、电子商务、养生保健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讲座。
人力资源。高职院校能以X支部共建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动用大量人力在社区开展义诊、法律咨询、家电维修、卫生大扫除等活动, 提升人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满意度。
信息资源。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本身汇集了大量的ZZ、科技、文化等各种信息,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高职院校的不足
高职院校在X建工作中主要的不足在于,缺乏可供广大师生X员、入X积极分子、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活动的社会实践平台。
社区的优势与不足
社区的优势
社区在X建工作中也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主要是能够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帮助他们在开展科学研究或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参与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到在大学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社区的不足
社区由于自身能力和掌握资源有限,或多或少地存在诸如X员思想认识不到位、X建经费不足、X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高职院校都能给予一定的帮助。
高职院校与社区在X建工作中的这些优势与不足,是双方实行共建工作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共建双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以X建为切入点、
以共建为着力点、以服务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推进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共建,取得X建工作的双赢。
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共建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形成整体合力
高职院校X建和社区X建都是我X基层X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掌握的资源不同,二者在各自的领域可以说是既有优势、也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对更好地推进双方的X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建共建工作中高职院校与社区要充分交流沟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X建共建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实现X建共建工作的双赢。
在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共建工作中,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整体合力,双管齐下,实现共建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作为基层X建的两个基本单位,高职院校和社区在X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双方协调配合、共同解决。比如在高职院校离退休X员的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和社区单方面都很难有效地施行管理。由于离退休X员相对来说流动性大,以往各自为政的情况下,离退休X员的管理往往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加强高职院校与社区的X建共建,建立有效的信息互通渠道和手段,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离退休X员的基本情况,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能保障离退休X员的权利。如从2014年开始,天津市滨海新区依托街道社区共建离退休干部X支部(总支)56个,将895名离退休干部X员纳入其中,确保老X员“离休不离X,退休不褪色,流动不流失”[2]。上海市积极开展离退休干部融入社区、服务社区活动,让16万老X员离岗不离X,如杨浦区四平路社区(街道)离休干部X支部鼓励老同志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争当X的政策宣传员、社会道德示范员、和谐社会促进员、教育后代辅导员、社会风气监督员、社区文化倡导员, 以实际行动传递“六大员”正能量,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3]。
高职院校开展主题X日等X员组织活动需要合适的场所和与之相适应的条件及空间,而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是X员开展组织活动的合适场所。以往高职院校开展X员活动往往局限于校内,活动内容缺乏新意。通过X建共建,高职院校可以同社区X组织合作开展各种X员教育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活动、“一对一” 结对帮扶助困等,在对师生X员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能帮助社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2018年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与湖南大学法学院结
对共建,双方合作开展了“传递两会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等多次主题X日活动,很好地实现了区校共建共享共赢[4]。同样在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与岳麓区梅溪湖街道骑龙社区也合作开展了“七十载砥砺奋进, 新时代再创辉煌”主题X日活动,进一步推进思想共建、文化共建等活动,助推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先进文化思想[5]。
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绩效评估,确保X建共建工作落到实处
高职院校与社区的X建共建工作是长期且复杂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为确保X建共建工作落到实处,避免走过场,双方在X建共建工作中应逐步实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首先,务必建立长效机制,把X建共建工作作为日常工作常抓不懈。X建共建工作的双方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共同研究制订工作计划、积极协调配合、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有序地开展各种共建活动。如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是在X建共建工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所谓“结对共建”就是有共建意愿的高职院校和社区签订正式协议,把开展共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做到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具体落实到位,按照所签订协议的要求开展活动,并互相检查督促。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为例,2018年10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X委与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X委正式签订了X建共建协议[6]。签约后,双方将在后续X建工作中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原则,开展X建结对共建工作, 并逐步完善“优势互补、互帮互助、院乡联动”的X建共建工作机制,以加强学校、乡镇基层X组织和X员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增强X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基层X组织创先争优,促进X建工作、卫生事业、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协议主要内容有开展组织建设互帮共建和帮扶送温暖活动、组织师生到塔石乡镇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指导和社会实践活动等。2019年7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X委如约派出了“医路␎健行”志愿者先锋队前往塔
石乡,开展乡村健康关爱志愿活动。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们跟随乡村医生行
走于乡间小路,开展随访调研,真切地感受到了乡村医生工作的艰辛,了解了当前基层卫生服务的现状;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者们也为大山里的村民们送去了自救互救健康培训、强心复健操教学、垃圾分类、反邪教宣传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歌传唱等互动活动,在增强村民们健康意识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大山里的文化生活[7]。
制度是行动的保证,行动是制度的落实。共建协议的签订是保证双方共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真正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共建双方X组织必须对共建活动常抓不懈,只有双方X组织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统筹协调,高职院校与社区的X建共建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绩效评估。为更好地保证共建工作的高效开展,要建立适宜的绩效评估机制。双方还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 进行反馈和监督,互相通报各自X建共建工作的实际进展和实施情况,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X建共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双方参与X建共建工作的X员和入X积极分子,应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自觉接受X组织的监督,避免X建共建活动流于形式。
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与社区的X建共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发挥服务社会功能的新方向。高职院校汇聚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在知识结构、创新能力、使命意识等方面优势显著,而社区治理对高职院校的参与也有客观需求。目前,高职院校与社区X建共建工作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我们应在实践中努力完善这一共建工作模式,增强新时代基层X建工作的活力和影响力。
城乡X建结对共建 助脱贫促发展
川煤集团X委 冯雅可
地处大山之中的开江县宝石乡程家沟村和讲治镇大雄村,是省定贫困村。基层X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级产业缺乏、村民思想观念僵化等因素,长期制约着贫困村的经济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定点扶贫的部署安排,川煤集团X委从2015年7月开始对程家沟村和大雄村定点帮扶,以城乡X建结对共建行动为引领,实施“X组织结对联建、X员活动结对联办、产业发展结对联促、村级治理结对联抓”举措,将国企X建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 着力构建城乡X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如今,程家沟村已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迈入全省脱贫示范美丽新村行列,大雄村也在2019年3月顺利通过全省脱贫成效考核检查,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一、X组织结对联建
川煤集团X委把开展城乡X建结对共建行动与增强基层X组织建设结合起来,编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抓X建促扶贫。集团X委配强驻村帮扶工作团队,选派ZZ素质过硬、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担任驻村干部。
积极探索X支部联建模式,集团下属达竹公司X委与大雄村X支部结为城乡X建结对共建对子,成立共建X支部,支部成员由帮扶大雄村的驻村干部和公司X群部门、各单位X组织负责人组成。共建X支部建立健全组织生活会、民主决策等制度,规范和推动“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和支部标准化建设, 每月召开支部组织生活会,集中学习中央、省委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集团各级X组织到村宣讲X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等39场次,举办X员主题活动9次,与村X支部谈心谈话15 次,开办农民夜校专题讲座22次,培训村民500余人次。
二、X员活动结对联办
川煤集团X委把开展城乡X建结对共建行动与精准帮扶、结对认亲、走访慰问结合起来,达到支部互访互学、X员互融互带、工作互接互促。集团X委领导和基层单位X组织负责人与两个村9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采取“输血+ 造血”相结合的方式,为贫困户解难题、办实事。
近三年来,集团各级X员干部向贫困村累计捐款18.5万元,到村走访慰问活动400余人次,帮助解决产品销售、村民饮水、阵地打造等困难200多个,发
放慰问金、助学金、救助金和慰问品价值100余万元;集团泽润公司到村开展义诊活动5场次,服务村民1300余人次;集团群团组织到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活动,送温暖献爱心,青年志愿服务队为村民上门维修电路8次,帮助村民灭火2次,抢险救灾1次,并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
三、产业发展结对联促
川煤集团X委把开展城乡X建结对共建活动与拓宽贫困村增收致富渠道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将X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培养有技术、有能力的X员致富带头人,利用村级集体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合作成立专业公司,按照“X支部监督管理、致富带头人技术指导、农户对标执行”的模式,实现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集团X委实施“X员引领扶贫计划”,推行“涉农公司+X员示范户+贫困X员群众”“专业合作社+X员示范户+贫困X员群众”“专业大户+X员示范户
+贫困X员群众”等模式,实施“X员示范带头人自筹+组织部门扶、产业周转金借、小额贷款贷、帮扶单位补”的“1+4”资金帮扶机制,整合资金128.3万元。成立程家沟村农业公司,带动村组干部领办银杏、脆李、贡米、养殖等7个专业合作社,重点打造程家沟村60亩青花椒种植基地、千亩油橄榄种植基地和万亩银杏采叶园,推出宝石湖系列高山特色农产品,借助“天虎云商”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达75万元,村级集体收入8.7万元。驻村干部引导程家沟村8名X员返乡创办电子加工厂1个、休闲农庄2个、家庭生态农场6个,带动全村60名贫困X员群众就近就业,成为造血功能和辐射能力强、贫困X员群众参与度高的X员示范项目。集团向大雄村捐赠中药材种苗款60万元发展黄精中药材产业, 援助X费10万元与该村万物盛家庭农场共建养殖与种植示范基地,栽种洋槐500 株、青脆李4000株、黄精和药用木瓜200余亩,养殖跑山鸡1200余只。集团驻村干部领办大雄村雄业农业公司,帮助大雄村发展高山大米、清脆李产业,成立大米加工、蜜蜂养殖、林下养殖、订单农业4个专业合作社,建立大米加工仓储厂和电商平台,高山大米形成从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近80万元,利润约10万元,在开江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排名靠前。近些年,集团推行订单式“以购代捐”,以略高于市场价格认购程家沟村农业公司和大雄村雄业农业公司的高山大米、蜂蜜、菜籽油和村民养殖的“熟食”猪、跑山鸡等农副产品价值200多万元,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四、村级治理结对联抓
川煤集团X委把开展城乡X建结对共建活动与促进村级治理结合起来,协助村X组织打造村庄新貌,引导村民共同参与讨论、修订村规民约,形成以约治村的良好格局。
集团X委认真梳理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累计向贫困村投入840.53万元用于发展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其中定向援助大雄村367.6万元,用于该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村X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及文化长廊设施设备投入。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共建X支部,推行村民积分制管理,从勤劳致富、孝老爱幼、脱贫争先、诚实守信、爱护卫生等10个方面进行积分考评,将积分与评先选优挂钩,促进村级治理和乡风文明。
积极发展民事调解、道德评议会等组织,通过院坝会让群众自己评议身边的事,鼓励和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思想,积极参与村级治理,促进养成好习惯、树立好风气,提升村民素质,展现新村风貌,呈现出“X旗是最鲜明指引、X员干部是最坚实力量、贫困群众是最核心主体”的良好局面。
答好三道“加法题”画好共建“同心圆”江苏新沂农商银行推进结对共建激发“X建+金融”活力
徐小飞
(2021年12月10日)
江苏新沂农商银行X委把结对共建作为深化X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答好三道“加法题”,在跨界融合中构建新型服务生态,激发“X建+ 金融”活力。
一、“机制建设+创新引领”让结对共建更有保障
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提升内生驱动力。该行建立联络员机制,制定共建方案,组织共建活动;建立互联互动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半年共同开展一次共建活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明确结对共建考核内容、考核方式。
突出“品牌打造”,持续提升农商文化影响力。该行运营管理X支部与市公安局经侦大队X支部共建“红蓝同心␎警银为民”品牌,提高结对共建成效, 扩大结对共建影响力。该行城南X支部与新春社区X总支等3家X支部组成“4G␍X建联盟,形成作用发挥有力、抱团服务聚力、品牌口碑给力的X建共同体。
深化“金融挂职”,持续提升服务“三农”凝聚力。该行聘请新沂市委、市政府评选出的60位“乡村振兴领头雁”为金融服务顾问,选派60名优秀客户经理赴结对共建行政村挂职交流,
深度支持乡村振兴;选拔21名优秀年轻干部赴镇级团委挂职,服务青年创新创业。
二、“服务发展+乡村振兴”让结对共建更有成效
实施增户扩面工程,优化支农支小服务。该行结合“农金先锋进企村、村企联建共振兴”活动,推进“阳光信贷”增户扩面工程,调整后的“阳光信贷” 授信总户数达16.5万户,预授信金额达162.5亿元,户均授信提升至9.6万元。
抓好重点领域支持,提升精准服务水平。该行加大对“一镇一品”特色产业支持力度,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