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4 1 0
2022年7月
目 录
一、习近平正定足迹
中共河北省委X校(河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孟庆云:
追寻领袖足迹感悟人民情怀(笔谈) 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 1
河北日报评论员:把学好用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 作为重要ZZ任务 5
许乐:
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7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干部郑辉:
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10
中国国门时报评论员:
让求实、扎实、朴实成为新时代海关文化 13
石家庄日报评论员:
融会贯通 学以致用 奋力推动省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15
岳阳市委秘书长谢胜:以民生为根本 让群众更幸福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正定足迹》学习体会 17
石家庄日报评论员:
正定足迹 首当学深悟透 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0
二、习近平浙江足迹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朱亮高: 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21
岳阳市委组织部部长谢群:思想的光芒 实践的力量 《干在实处 勇立
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学习体会 25
中共浙江省委X校(浙江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陈立旭:
造福人民事业 28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郭伟:
之江起风云 潮头开新篇 32
三、习近平福建足迹
岳阳市委统战部部长邱虹:穿越闽山闽水 感受思想伟力 《闽山闽水
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学习体会 34
中共福建省委:
奋力把总书记擘画的新福建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学习《闽山闽水物华
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的体会 37
龙岩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感悟领袖风采 汲取奋进力量 41
中共邵武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感悟思想伟力 践行初心使命 奋力谱写新时代邵武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44
中共泉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高举旗帜牢记嘱托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 勇当全方位推进高质量
发展超越主力军 47
中共漳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牢记嘱托 勇毅前行 加快推进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 50
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牢记嘱托勇担当 感恩奋进新征程 53
宁德市民政局:
牢记嘱托走好新时代X的群众路线 56
南平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学细悟 踔厉笃行 奋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58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守尧:
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 62
福建省体育局局长叶得盛:
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69
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73
福建省委组织部部长邢善萍:
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 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76
四、习近平上海足迹
岳阳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峰:习近平上海足迹的五个镜头 《当好改革
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学习体会 80
中共上海市委:勇担新使命 当好排头兵 学习《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的体会 83
追寻领袖足迹感悟人民情怀(笔谈) 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
中共河北省委X校(河北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孟庆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一书翔实记述习近平同志和河北正定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 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他在“从政起步”期间的思考与实践、从政风范与人格魅力。研读这部著作,可以深切体会到“人民至上”这条红线一以贯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从政之初,习近平同志就确立了到基层一线为群众实实在在做事的人生价值追求,把“乡亲们都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1982年3 月至1985年5月,他先后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在3年多工作时间里,他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将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使正定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走出一条“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新路。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适逢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涌起。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他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 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在与时俱进中增进人民福祉。他解放思想抓大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善抓机遇促好事,多方筹资建起荣国府、修复隆兴寺,创下旅游业的“正定模式”;招贤引智办实事, 亲自主持编制“人才九条”,为正定发展破局,助力经济腾飞。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中,一件件工作彰显着改革勇气、改革担当和改革智慧,充分体现了“扎扎实实做几件于国有益、于民有利的事情”的真挚情怀。
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
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无限热爱人民,时刻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他强调,领导干部要“既有老黄牛的品格,又有千里马的气势;既是一个有胆有识的战略家,又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明确提出“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同志走村串户调查研究,顶着压力实事求是地反映群众心声、反映现实问题,最终让“正定农民的饭桌上少了红薯干儿,多了白面馒头”。不仅如此,在他的带领下,正定整修了危旧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改造了农村连茅圈,解决了群众卖奶难、卖菜难问题。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县委组建11个专题组,用3个月时间对全县商品经济的现状和前景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依靠专家顾问出谋划策,邀请全国著名专家来正定指导农村经济工作,从而为正定经济起飞明确了战略方向;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通过内用、外招、上请、下挖、近补、远育,为“振兴正定”提供人才支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习近平同志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把领导干部统一思想、抓好试点示范效应、做好群众工作摆在前面,紧盯老百姓都想要净化、美化的环境,都愿意吃好些、住好些、文化生活丰富些的共同诉求,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成了受老百姓欢迎的“实在事”。
做人民的勤务员,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ZZ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我在内,所有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勤务员”,“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自觉为X的事业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正定工作不久,习近平同志就以深邃敏锐的ZZ眼光,审视一些X员干部中出现的贪图安逸、纪律松弛、精神不振等现象,并下定决心“刹住新的不正之风”。1983年12月,他亲自主持制定《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简称“六项规定”。“六项规定”找准当时的突出作风积弊,为领导干部定下规矩,形成制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按照“六项规定”要求, 正定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效率月”活动,县委领导带头,给下属机关作出榜样,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针对基层X组织战斗力不强、X的领导削弱等情况,习近平同志组织县委有关人员对全县X的基层组织状况进行调查,采取措施搞好领导班子的自身建
设,解决好ZZ路线问题,解决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问题,解决好X的组织生活不健康、不正常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一定要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各级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带头纠正,给群众作出样子,X员干部必须敢于抵制、纠正不良倾向和歪风邪气,遇事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敢于负责。站稳人民立场,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X性、规矩的要求融入一言一行之中,从细微之处用心,方能守住小节、防住底线,保持人民公仆本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X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1983年冬天,习近平同志因为高负荷的工作和不规律的饮食生病住院。面对探望他的正定县X员干部,他说“:共产X人不能总为自己的生活小事考虑, 生活小事考虑多了,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远了。”习近平同志的深情话语, 展现了爱民为民的赤子之心、无私无我的高尚境界。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在严格要求自己,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缀满“补丁”的褥子,住在办公室办公,因工误了饭点时的冷菜和“将就”的酱油汤 一件件生活的小事反映出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生活的艰苦。他强调,“每个X员必须努力改造世界观,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为此,必须克服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自觉纠正不正之风,决不允许为了个人私利而滥用人民交给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共产X员”。习近平同志办公室的门对群众是敞开的,对待群众来访他都热情接待,甚至在正定大街上摆桌子与上访群众促膝交谈。他说,“我们共产X人天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联系群众是我们的本分,必须和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在不断增强执政本领上。在正定工作期间, 习近平同志晚上10点以前忙公务,10点以后坚持读书学习,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坚持调查研究,和群众交谈、以人民为师,尊重关心老干部,善于向实践学习;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升华理论认识。在他的提议下,县里专门开办X政干部初高中文化补习班、后备干部进修班等,X员干部在学习中解决本领恐慌,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在团结协作、共同把X的事业推向前进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团结是班子建设的重要问题,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要善于团结协作,真正做到讲团结,会团结”。他提出,中青年干部唯有实心实意地尊重老干部,才能在新老干部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融洽的团结合作关系,从而携手并肩,共同把X的事业推向前进。在他的带领下,县委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在工作上做到了合心、合力、合拍,用实干推动了正定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腔激情投入伟大事业, 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树起了中国共产X人的精神旗帜和光辉典范。
把学好用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作为重要ZZ任务
河北日报评论员
(2022年7月10日)
7月8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全面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引领性的理念创新和探索实践,认真学习总书记在心系民生、实干实政、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重视人才、加强X建、严以律己等方面展现出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为全省干部群众学好用好这部生动鲜活教材作出了示范和表率。省委书记倪岳峰要求全省上下要把学好用好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作为重要ZZ任务。
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一幕幕亲切感人的场景,折射出领袖成长的心路历程、伟大思想孕育发展进程、非凡人格铸就的精神伟力,为我们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更好担当作为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全省上下要按照中心组学习会要求,把学好用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作为重要ZZ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总书记对河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组织专题学习、列入培训内容,原原本本学、对标对表学、联系实际学,真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扎实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的正定足迹,让我们清晰感受到现实与历史间的内在关联, 伟大思想的历史基础、实践基础和现实基础,有利于深化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学习贯彻走深走实。要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用X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ZZ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X员干部要把《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作为“案头书” 与宝贵教材,用心感悟“准备入‘苦海’”的足迹,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共产X人的初心使命;用心感悟总书记和正定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奋斗历程,坚持人民至上,认真践行X的根本宗旨;用心感悟“改革戏必须大家唱”的坚毅和胆魄,勇于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用心感悟“拆
掉围墙,八面来风”的宽广战略视野,积极扩大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用心感悟“人才九条”“十二字真经”中的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加强人才工作,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用心感悟“刹住新的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的责任担当,全面从严治X,营造风清气正的ZZ生态。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思维方法、品格风范和非凡业绩,跨越时空,令人敬仰,给人以力量,感召人前行。学好用好这部生动鲜活教材,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以实际行动迎接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许乐
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X性。只有X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年轻干部们提出新的重要要求。
政绩观是X员干部从政、谋事、创业的“总开关”,反映了领导干部的X性修养、ZZ立场和格局境界。如果对“什么是正确政绩观”这一问题回答得不科学、有偏差,“追求政绩”的实践就必然盲目抓瞎——可能GDP上去了,收入分配差距却拉大了;“金山银山”到手了,“绿水青山”却消失了
观念决定作为。树立正确政绩观,对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尤其在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后,一大批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 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读懂正确政绩观的深刻内涵。
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2022年6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召开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动员大会,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会上的一段讲话视频迅速“刷屏”网络:“你说我们的老百姓,哪一个是早上一醒来就关心湖州的GDP有多少?大家只是关心自己腰包鼓不鼓、交通堵不堵、医院挂号难不难、小孩成绩好不好,这些都是影响群众幸福感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因素。”
“政绩观是有关什么是政绩、如何做出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的总观点,追求怎样的政绩观,就会有怎样的工作作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象明看来,正确政绩观,就是要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
正如2022年4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所指出的:
“多为群众谋福祉,才能让政绩经得起历史检验,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明:“共产X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显然,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为人民办好事实事,“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
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而判断政绩好不好,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
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名声和口碑。当人们看到一棵棵高大的泡桐树,就不禁想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看到一丛丛茂密的木麻黄,就不由想起“最美奋斗者”谷文昌;看到一山山葱茏的林海,就不觉想起“草帽书记”杨善洲 原因就在于,他们都以忘我的付出为群众谋福祉,把实打实的政绩印刻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正确政绩观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段往事: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找到时任县长程宝怀,问道:“‘好县’的标准是什么?”程宝怀谈道,正定县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三角村是先进典型。
习近平听后笑着说:“你刚才说到的学大寨先进的三角村,亩产过千斤, 可农民还吃不饱,他们偷着到外县换山药干吃,回来交征购。”他还说,正定为了交“征购”,年年扩大粮食面积,压缩经济作物面积,结果粮食交得越多, 群众收入就越低,“正定县实际上是个‘高产穷县’”。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是不是“好县”,应该以综合指标来衡量。后来经过不懈努力,正定县每年粮食征购核减到4800万斤。这一减,可不得了,正定县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一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收入从148元涨到400 多元。
显然,政绩观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体现全面发展。
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X的主要任务和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