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59 9
2023年12月
目 录
一、地方X委政府
保山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综述 1
定边县多向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5
乐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8
康县打造“市场主体向往、服务对象满意”营商环境综述 12
乳源县全方位突破营商环境综述 14
东辽县打造更优营商环境纪实 16
鹤壁市持续优化科创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18
昌吉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21
那曲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25
桥东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28
林芝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32
巴中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35
博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39
驻马店市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42
吴忠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45
十堰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综述 48
侯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51
朔城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经济发展工作纪实 55
宝山经开区X建引领营商环境优化纪实 58
厦门市持续优化经济特区营商环境综述 60
彭泽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62
宝山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65
武都区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68
邵阳县凝聚合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70
广元市上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72
二、政法单位
四川政法系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综述 74
怀化市政法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78
玉林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综述 82
陇南市公安局主动创稳护航营商环境综述 84
准格尔旗人民法院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86
湘潭市两级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90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93
盐城法院能动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纪实 96
宁乡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99
湘潭法院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纪实 101
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综述 103
三、其他单位
安阳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治理营商环境综述
吉林省税务部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纪实 111
鹤壁市税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114
来宾市生态环境局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117
益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120
保山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综述
“保山营商环境优质高效,区位优势明显,生态优良,资源富集,非常愿意同保山市持续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拓宽合作领域。” 10月14日,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平与市委书记杨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锐座谈时,表达了京能国际始终把保山作为战略发展要地的真实感受。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倍增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牛鼻子”,让营商环境的高标准体现到助企惠企成效上、体现在主要经济指标提升上,“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打好政策组合拳,激活市场“一池春水”
10月17日,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税务部门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围绕办税负担更“轻”、办税时间更“短”、办税渠道更“广”、办税方式更“优”全面发力,持续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减轻纳税人缴费人负担,努力让经营主体“生得更多”“长得更大” “死得更少”。今年1月至8月,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63396万元,有效、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激活了市场“一池春水”。此外,在便捷缴费服务方面, 实现47个税费种“全程网上报”、256个功能事项“全程网上办”、110项税费业务“移动平台办”,网络申报率平均达99%以上。
事实上,税务部门仅是我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的5 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54项工作目标中占比极少的部分。今年以来,全市30 余个部门围绕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不断破解制约发展的难点堵点。尤其是针对少数单位对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认识不足、经营主体培育存在少小弱等困难和问题,8月10日印发了《保山市“个转企”10条政策措施》,从全面提升准入便利度、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实施不动产登记费优惠、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落实就业创业补贴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扩大贷款贴息范围、推动银税互动、切实降低转型成本、强化部门联动协作10个方面作出政策性安排。8月14日,又印发《保山市营商环境全面提质年行动方案》, 就市场准入与退出、获取经营场所、公共基础设施接入、促进公平竞争、获取金融服务、清理隐性壁垒、创新市场监管、提升便利度、增强获得感、激发创
造力等16个方面作了安排部署,加快推进保山市场环境、创新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全面提质,全力打响“保山效率”“保山服务”“保山诚信”营商环境新品牌。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相继落地见效,有力有效促进了经营主体倍增, 加快了“微变小、小变大、大变强”经营主体梯次培育格局的构建,全市经营主体小散弱的现状正逐步改变。截至9月末,全市实有经营主体243025户、同比增长19.29%,净增24729户、增速11.33%,完成省级下达年度目标任务28514户的86.73%,其中企业38023户、个体工商户201624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378户。
二、建立完善营商环境制度,推动纾困惠企政策直达基层
项目落地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是否需要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发展改革、林草、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市投资促进局投资服务科科长李明花介绍,全市投资促进系统为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截至8月主动走访服务企业474家,瞄准项目用地、水、电、路等“堵点、难点、焦点”开展攻坚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04件, 挖掘出新投资信息27条。
据悉,为形成X委、政府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营商环境氛围,今年7月24日,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保山市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制度》《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制度》《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约谈制度》《保山市营商环境投诉办理工作制度》《保山市银企合作沟通制度》《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工作方案》6个制度。6个营商环境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发挥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倍增的抓手作用,进一步构建起亲清政商关系、强化了服务经营主体、加强了银企沟通合作、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推动了纾困惠企政策措施直达基层,惠及更多经营主体。
截至9月,全市以《保山市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制度》为平台,推动了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全市188名领导干部共走访调研商会(协会)、民营企业252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产品营销、技术改造、生产用地、复工复产、用工困难、项目申报、融资贷款、职工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困难问题151件;以《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制度》为平台,召开营商环境推进会议2次、新闻发布会2次、专题研究18次、工作调度5次、组织分析研判80余次;以《保山市银企合作沟通制度》为平台,开
展各类银企交流对接活动30场(次),实现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7.56亿元, 同比增长24.28%;以《保山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约谈制度》
《保山市营商环境投诉办理工作制度》为依据,实现跟踪问效制度化,目前共发出工作提醒函11份,共受理营商环境投诉211件,已办结销号173件、未办结38件,分办率100%、销号率82%。
三、营商环境“软实力”,转变成推动发展“硬动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年以来,全市通过树牢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实现了企业有诉求、政府必回应,企业有困难、政府帮解决,让保山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要素集聚的强大磁场,5大环境全面提质,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成为推动发展“硬动力”:
一是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财产登记效率持续提升,企业转移登记已压缩至平均0.2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已压缩至平均0.16个工作日。金融支持企业力度持续加大,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4.27亿元,同比增长25.35%,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2.22个百分点。纳税缴费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般企业留抵退税平均办理时限为1.59个工作日,“不见面”办税缴费服务网络申报率平均达99%以上。开办企业注册登记效率提高,企业注册登记平均耗时已压缩至0.19个工作日。
二是政务服务持续提升。优化网上大厅服务,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共承接、指派政务服务事项8422项,网上可办率100%(除涉密事项外),全程网办率90.52%,网络送达“零跑动”率91.52%。优化实体大厅服务,县级以上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进驻政务服务事项8422项,进驻部门217个,进驻部门、进驻事项、办事指南发布率均达100%。服务便利度提升,全市办理“跨省通办”办件14694件,“省内通办”55100件,政务服务事项好评率99.99%,整改反馈满意度100%。
三是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强化知识产权全面保护,截至9月末,本地区商标申请件数为2583件,注册件数为1005件,累计有效注册量19487件,与上年末相比增长4.8%;发明专利有效量为228件,与上年末相比增长18.75%。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全市调解成功率达90.33%、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42.1%,仲裁结案率保持100%、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11.11%。解决商业纠纷和办理破产22390件,当场立案率95.79%,服务满意度评价98.03%;诉前调解案件12491件,调解成功9787
件,调解结案平均办理时间6.53天。
四是创新创业不断增强。今年以来,共举办6场研发投入培训会,培训160 余人(次)。目前,全市共有企业技术中心123个、市级众创空间17个、星创天地15个。截至9月末,全市完成数字经济投资21.8亿元,同比增长640.6%,超额完成省级下达全年目标任务;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累计达到172.6亿元,增长14.4%。
五是宜居环境不断改善。宜居宜业环境进一步提升,2022年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88.24%;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730户,建设老年幸福食堂20个。环境质量进一步优化,今年9月末,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6.3%、细颗粒物(PM2.5)浓度20微克立方米,22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5.4%,全市89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1%。综合立体交通更加完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887.125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62.7公里,机场开通航线69条。
“营商环境是个系统工程,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金字招牌。下一步,我市将持续贯彻落实省委政府系列政策措施、持续精准发力壮大经营主体培育整体实力、持续推动营商环境难点堵点问题取得突破、持续以经济发展检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构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具有保山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定边县多向发力优化营商环境纪实
高质量项目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今年以来,定边县围绕“三个年”活动,以X建为引领推动项目落地,持续推出AB岗、红蓝章、全流程代办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优化营商环境措施,为全县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AB岗制度确保服务无空档
走进定边县政务服务大厅,可以发现很多单位的工作窗口,摆放的工作牌都是AB两个岗位。目的就是为了确保窗口一直有工作人员在,方便群众办事。
“一般是A岗上岗,如果A岗人员有事情,B岗就及时顶上去,确保窗口一直有人值守。如有外地来的办事人员,可以提前加急办理,确保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所有事情都办好。”定边县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有宏说,实行AB岗制度能及时回应并解决老百姓的需求。
为优化政务服务,今年以来,定边县各乡镇部门班子成员、下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政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全面实施AB岗制度。该制度推行以来,政务服务大厅真正实现了岗位无死角、服务无空档、工作无缺位。不仅增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培养工作人员不断拓展业务面,成为多个岗位的多面手, 提高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既解决了人员缺位的工作难题,又培养出“一专多能”有责任心的人才,确保不因工作人员缺位导致群众办事跑“冤枉路”, 切实将政务为民做细做实。
二、红蓝章制度推动项目进度快
今年以来,为全面加快投资项目审批进度,定边县印发了《关于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红蓝章制度的通知》,为各项目建设单位开通了“蓝色”通道。
近期,定边县水利局在新安边镇有个防洪工程需要及时投入施工建设,该项目单位在承诺期内取得容缺材料后,通过蓝章办理了防洪工程初步设计,使得项目得以提前投入施工。
“这个工程前期如果不实行红蓝章制度,可能会因为一些前置条件导致无法推进。有了红蓝章制度的保障,相当于之前的串联审批变成了并联审批。现在一边办理土地用地预审意见,一边送到财政进行评审,大大节约了前置时间。” 该防洪工程技术员王向前说。
以往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政府投资项目,在立项前需取得资源规划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串联的审批制度影响了项目整体进度。“蓝章”
的作用相当于为项目开通了并联通道,申报单位在书面承诺限期提交容缺资料的基础上,可容缺申请批复所申报事项,取得的蓝章批复文件可作为该项目在市域内其他前期手续办理的支撑性文件。
红蓝章制度实行以来,成效显而易见。定边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长张振兴介绍,过去对于有新增建设用地的政府投资项目,在完成用地预审或规划选址后,才能办理意向批复。实行红蓝章制度后,由项目单位在一定时限内签订书面承诺书,在完成用地预审和选址意见后,发改局于一个工作日内,转成正式的红章批复文件。
三、全流程代办制保障项目稳落地
中材叶片年产300套风电叶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是全市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企业借助定边产业区位优势进行深化合作的一个落地成果。目前,该项目已经完全建成,且具备300套大型百米级风电叶片的生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整个建设时间仅仅100天,实现了央企进驻定边的新速度,更是定边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有力见证。
“这个项目在前期调研、合同谈判期间,招商服务部门就给予了一些相关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审批过程中,成为定边县第一宗交地即交证的地块,这大大缩短了在后期办理工程规划以及相关施工许可的时间。”中材科技(榆林) 风电叶片有限公司X群工作部副经理张勇瑞介绍,从洽谈合作到落地,都有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目前,已经接到订单350套,企业发展风生水起。
为推动项目高质量落地发展,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要求, 定边县在项目立项、企业开办、税务申报等方面全面建立了代办制。其中,招商引资项目全面实施全流程代办制,重点项目签约后的注册、立项、用地、规划、地勘、环评、奖补等全部由县政府安排专人代办、帮办。
此外,该县还持续开展县级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双包一解” 活动,110名包抓干部对111个县级重点项目进行督导代办服务,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度,目前已完成审批事项360项,办结率75%。
四、机制助推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机制是工作效率的催化剂。为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定边县制定完善了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评价制度、季度点评工作制度、年度考核办法等,通过市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调度平台,对46条“营商环境突破年”任务、16条专项治理任
务每月调度两次,对142条“审批不见面”任务、营商环境50条措施每月调度1 次,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形成了问题有台账、事情有人管、事后有评估的工作机制。
同时,为强化关键领域改革,提速项目审批工作,定边通过持续开展“双包一解”活动,对111个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建立603项审批事项台账,对市、县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审批事项实行“颗粒化”、限时办管理,抽调8个要素保障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对“市、县审批事项台账”进行指导督办。通过全面推行“联审联批”“容缺审批”“承诺审批”“多评合一”,促使在线平台审核备案事项办结率由75.71%大幅提升至96.91%。
此外,更多资料+V:nuo114 整理,定边对政务大厅窗口进行了优化调整,将个体工商户注册、变更、注销登记等6项审批事项审批权下放,切实解决“就近办” 问题。加强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梳理机关内部办事事项清单, 着力解决机关内部办事多次跑、多头跑、周期长、环节多等突出问题。加强监管执法,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2023年度定边县“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规范重点领域监管,建立了全县安全重点领域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实行监管清单管理,严格控制监管事项数量,规范监管程序。
“今年以来,通过不断重塑项目审批流程、规范监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 以及制定出台营商环境跟踪督导机制,持续优化了定边的营商环境。”定边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专职副书记马宇洁说。
乐昌市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乐昌市围绕解决企业诉求、群众需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力打造让群众满意、企业家点赞的高质量营商环境。
一、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
优化发展环境要找准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在哪里?就在“效率”二字上。对各级政府而言,比简政放权更重要的,是办事效率的提升。
推推动动、拨拨转转,效率何来?无动于衷甚至设置障碍,效率更无从谈起。因此,乐昌市把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作为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的治本之策。
据介绍,乐昌市实现129项、218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 县级1325项事项“市内通办”。探索“扫码亮证”“一证通办”“无感通办”, 截至目前,该市已制电子印章651个、电子印章使用次数达70万次、签发工程审批领域事项电子证照500余张。
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审批阶段“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模式,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全程网办”。推广电子证照运用,全面推行“事前辅导+帮办代办”制度,通过“帮办代办”“数据共享”实现企业无感审批。
改善不动产登记服务,精简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提高不动产登记办结率,乐昌市一般登记3天办结率99.95%、抵押登记1天办结率100%。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民生服务”,积极推进企业项目“交地即发证”“交房即发证” “验收即发证”。截至目前,“交地即发证”4宗,“交房即交证”30宗,“验收即发证”业务4宗。推出了商品房智能审批模式,截至目前,通过线上办理完成一手商品房“不见面审批”1600宗。在产业园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专窗, 今年办理园区各类不动产登记740宗。
提升办税服务便利度,简化办税流程,实行数字人民币缴税,截至6月底, 233个税务事项实现全程网络办理、190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非接触办税率达97%。设立税费争议调解工作室——税立芳工作室,借鉴“枫桥经验”化解征纳矛盾。成立以来,成功解决税费争议事项30项,纳税人缴费人满意率100%。充分发挥纳税服务运营中心集约运营的作用,基本实现企业办税可网上办理、
个人办税可掌上办税。
深化水电气报装便利化,在行政服务中心、水气营业厅等推行“一窗受理”, 实现水气“一次办”。针对商业用户建立一户一档,实现用气报装“零门槛”。提升办电效率,实行低压居民、非居民用户办电环节时间分别压缩至3个、5个工作日。实行信用办电,通过用户签署承诺书代替提供物业权属证明,进一步简化办电手续。
对乐昌市委决定的事、对基层请办的事、对群众关注的事都努力实施“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谁不作为、慢作为,谁就要付出代价。这就是对效率提升的最好支撑。 今年以来,在治理政务环境不优问题上,乐昌市频出重拳,成立了思想作
风纪律整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联合督察组聚焦履职尽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个别X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履职尽责不主动、不用心,不作为、慢作为问题进行严肃问责。同时,聚焦服务意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座谈走访。聚焦纪律规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部分干部失职失责、不按制度规矩办事等问题。
一次又一次重拳出击,不仅让工作效能得到了提升,还赢得了群众的喝彩和掌声。
二、形成“洼地效应”“集聚效应”
发展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还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好的环境,才能形成“洼地效应”和“集聚效应”,让资金、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纷至沓来,提升发展的“加速度”。
如今,乐昌市开办企业便利度不断提升。实行开办企业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实行开办企业全流程“零成本”,为新开办企业实现营业执照和首套印章同步免费办理。启用“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一体机,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登记业务实现“即来即办、即办即批、即批即得”。
如今,乐昌市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出台《关于对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条件实行“承诺+信用管理”准入管理制的通知》,全面推行政府采购供应商以书面形式作出资格信用承诺,降低政府采购活动交易成本。积极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乐昌农商行推出“政采贷”+“绿色贷款”信贷产品,助力
中标企业金融信贷,上半年发放“政采贷”+“绿色贷款”525万元。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项目“异地评标”工作,4月完成首例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如今,乐昌市招标投标环境不断优化。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启用“粤企签”电子印章,同时启用招标人、行政监督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政府电子印章,提高企业参与招标投标的便利性。推广以银行保函、保险保函等非现金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工程质量保证金,节省企业交易成本。
三、让企业感受“有温度的执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两年,乐昌市依托平安创建、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强化法治建设,加强监管,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政府守法、企业懂法、共同护法的放心法治环境。
近两年,乐昌市全面加强和创新市场监管。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主动指导市场主体开展信用修复。持续推进国家“互联网+监管”工作,全市监管事项主项数492 项、监管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