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52 9
2023年6月
目 录
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袁晓文:
“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探析 1
人民日报本报评论部: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9
中核集团战略规划部(改革办):把握”三新一高”全面深化改革推动
中核集团高质量发展 中核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回顾 11
乌兰察布日报记者刘超: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 市财政局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新格局 22
上海交通大学李君龙:从《矛盾论》中探析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现实依据及其实践启迪 25
管雪: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佛山样本” 35
周密: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展、成效与战略取向 37
李阔:
江苏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篇章 53
中共郑州市委X校哲学科社教研部雷英英:
解放思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意蕴 57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帮成:
牢牢把握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抓手 65
胡雪峰: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7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室主任孙应帅: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X员干部积极心态建构 79
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王海云: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X建工作探思 84
蜀南气矿安岳采气作业区王诗棋: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X建研究 89
中共南阳市委X校涂冰燕: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 ZZ生态涵养与监督体系重构 94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程颖:
全面深化改革的地方样本 以恩施为例证 101
左权县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研究中心魏亚玲:
全面深化改革的现状及成果分析 110
贵州日报记者安通:
多点突破全面发力 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动力活力 116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臧建东: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118
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吕计跃:
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的人民性价值取向研究 121
《中国报道》记者王哲:
陕西咸阳:全面深化改革赋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129
雅安日报记者孙振宇:深化改革促发展 踔厉奋发启新航 写在市供销
合作社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北京国电科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何智艳:
试论新时代央企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143
中共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张伯瀚: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
理论起点探析 以习近平两篇重要讲话为中心的考察 148
周胜强、汪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三重逻辑要义 160
刘嗣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的生成
逻辑、内涵要义与多维价值 166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天:系统观念是新时代改革方法论的
鲜明特征 学习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的论述 187
刘林:县域层面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以S省J市全面
深化改革进展与成效评估为例 198
阳宏润:
新时代坚持X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210
杨宜勇: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变革性实践和突破性进展 220
王耀东:
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思维方法论 230
中共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李鹏:
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及方向 243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平煤神马集团X委书记、董事长李毛: 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势能 250
中共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洪向华:
以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提振经济发展信心 255
邯郸日报评论员: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五论学习贯彻市
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 263
河北日报评论员: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 五论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265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展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267
刘晨光:
制度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核心要义 269
“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探析
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 袁晓文
[摘 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施“两步走”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 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需要围绕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在经济体制、城乡统筹、农村发展、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一系列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强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全面探化改革、重点方向、重点领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推进“十四五”时期全而探化改革各项工作, 需要明确改革的项点方向和重点领域,纵探推进讥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ZZ方面看,“十四五”时期 全球地缘ZZ格局将空前复杂, 我国既面临形成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美国对我国进行全面遏制的挑战。中关在意识形态、ZZ制度全球治理发展桢式等多个领域竞争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将加速推动以共曲、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的“一带一路” 建设努力破解“发展缺位“这一全球治理难题,进一步推进全球发展校式和治理模式的完善、推进经济令球化的健康发展。从国际经济力面乔,助石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力忧对比的不断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步加大, 全球分工格局加快调整.发达国家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扩大出口和实施柯 业化”战略;新兴市场国家积极扩大国内盂求.大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谋求更大的发展主动权。同时,全球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加速重构,美国对我国的全方位打压使贸易摩擦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我国的外部经贸环境将越发严峻, 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巨大压力。一方面会倒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深化改革主动适应新形势,倒逼我
国加快开展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
“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没有变,必须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地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好全面和充分发展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ZZ、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制约因素依然较多,国内经济结构性失衡尚未扭转,新旧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 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走势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要有效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夯实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的基础,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形成新动力,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同时,要聚焦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可以预计的是,在“十四五”时期“三期叠加”背景下,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凸显,未来更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需要通过改革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需要通过改革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不断凸显、要求更高,持续推进改革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根据“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坚持用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分析研判经济形势,紧紧抓住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难题,提出明确的改革对策和方案,下大气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引导各类要素在全域统
筹配置利用,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优质载体,将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十四五”时期,需要继续聚焦区域协调发展,着力补齐城乡短板、缩小城乡差距。细化和落实“人地钱挂钩"政策,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同发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尤其是广大农村发展的两大重要战略性部署。在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的硬性任务之后,将面临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问题。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由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作用对象、施策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存在因政策针对性与整体性、特惠性与普惠性、福利性与经济性等矛盾而引发的现实挑战。“十四五”时期,需要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有预见性地主动寻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对接方式,通过政策内容和实施方式的适度细化与调整,做到有效衔接、无缝对接。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将继续向好发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迎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 时期,我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自身生态环境本地特征存在较大差异,造成我国各地区、各领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存在较大差异,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因此,“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文明理念,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产业的绿色化和生态化,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X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始终重视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增进民生福祉。“十四五”时期,我国要牢固树立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完善制度、守住底线。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 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医疗、就业、环保等群众关注的改革举措落地落实,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推动发展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十四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一)以强化经济增长动力为目标,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十四五”时期,要按照X的十九大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经济竞争力,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一是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生产端入手,全面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二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逐年增加研发经费支出。立足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立分领域分行业差别化科技创新策略,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落实科技收益处置分配等激励政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以新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研究、推动应用示范和成果转化为主要任务,加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鼓励企业法人和各类投资者坚持依法合规、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增加值占DP比重稳定在60%以上。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放开竞争性经营行业和投资领域。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或经营管理。
“十四五”时期,需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改革。一是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市县两级设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要求,大力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制度改革和政策安排率先落地, 先行先试,为全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及时总结提炼可复制的典型经验。二是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要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村域各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探索建立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机制,明确乡村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健全有利于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三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加快建立和实施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健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原则,突出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把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十四五”时期,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要求,继续坚持农业农村改革的主攻方向,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一是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广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支持农民在自愿基础上互换并地,实现连片耕种。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加快“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
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人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三是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切实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着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创意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由单一生产功能向复合功能拓展,推动形成县城、集镇、中心村层级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乡村产业结构布局、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四是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积极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乡镇金融机构网点全覆盖,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得到有效普及,借助电子设备等终端、移动互联技术以及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等代理模式,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五是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探索低收入群体的扶助机制,明确低收入群体的认定范围、标准、程序,建立低收入群体收入基本保障机制和增收长效机制。完善扶贫救助制度, 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探索设立扶贫救助基金,确保临时性、突发性贫困及时得到政策救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让发展成果普惠民生,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时期推进民生社会领域改革,既要考虑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和切身利益,又要把满足人民的需要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相结合。一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X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对教育事业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等重大战略。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理能力,健全部门联防联控和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巩固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成效,逐步改变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大力调整和完善医疗资源布局, 促进城乡医疗资源均等化,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举办民营医疗机构, 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公立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等不同
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三是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乡统筹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四是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构筑“大调解”工作体系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大联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对人、地、物、事、组织等治理基本要素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动态掌控、精准发力、高效运转。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全球生态安全和美丽中国建设。“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完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一是强化生态空间管控。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及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二是推进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执行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资产管理、资产评价考核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减量替代政策, 协同推进碳减排和污染减排等,推进能源节约利用与结构调整。推动城乡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强化补贴推动农村废弃物资源化与有机肥综合利用以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营。三是强化生态治理和污染防治。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抓紧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开碳交易市场,探索推进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四是严格生态环境法治和生态环境监管。探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加强生态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等地
方法规制定和实施,建立和完善流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法规体系。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完善大气、水环境质量的常态化监测,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常态化监测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估、环境风险预警和环保执法的综合集成。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现有监测系统、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的共建共享,建立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共享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库和标准体系。五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完善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水、气、土、生态等要素统一的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公开、责任、奖惩目标管理体系,强化考核结果与中央政策和资金倾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衔接。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人民日报本报评论部
(2023年5月10日)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坚持和加强X的领导,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加大改革抓落实力度,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定能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添动力。前不久,作为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压力测试的重要内容,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等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施的部分政策措施,扩大到洋浦经济开发区试点实施。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蹄疾步稳的具体写照,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生动缩影。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是全面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X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事非经过不知难。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改革涵盖的领域愈加广泛、触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愈加深刻、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愈加尖锐、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愈加艰巨,继续推进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联动性前所未有。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ZZ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聚焦“为什么改”, 创造性阐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明确“往哪儿改”,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道路、总目标、价值取向;着眼“怎么改”,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路线图、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强烈的使命担当,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科学回答
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指挥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X以巨大的ZZ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看深度,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等关键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我们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看广度,避免“碎片化”,善打“组合拳”,注重理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显提升。看民生温度,医疗保障、教育均衡、食品安全、清洁取暖一桩桩“百姓事”,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 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实践深刻表明,这不仅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 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X,能有这样的ZZ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X,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
改革永远在路上。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改革也面临新的任务,必须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坚持和加强X的领导,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加大改革抓落实力度, 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定能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山一程,水一程,改革创新启新程。展望中国发展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有目标、有规划、有战略,一定会实现。”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我们一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把握”三新一高”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核集团高质量发展 中核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回顾
中核集团战略规划部(改革办)
习近平总书记窃度币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多次作出顶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推动犹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落地见效。中核坎团X组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核工业发展的根本遵括.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核工业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集团公司犹中长余剑锋明确要求要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唯有在变中求发展.唯有在变中商效前进”。
中核集团凝心聚力、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已全部完成,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得中央有关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和国资委有关领导高度认可。在2021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中,中核集团位列中央企业第5名,位居考核A级央企前列,所属6户“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改革专项考核结果全部为标杆或优秀。
一、全面布局,统筹兼顾,高位推动,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落地见效
中核找团X组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顶大ZZ任务,全面布局,统第兼顾,以上半下,推动深化改革多点突破。
强化全面布局,以讲ZZ的高度狠抓三年行动
贯彻溶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核找团X组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X的建设重要论述,通过X组会、务虚会、专题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统第谋划.全面推动深化改革工作。各位X组成员结合分管领域进行部署推动,狠抓改革工作落实落地。制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针对6个方面工作细化80项觅点改革任务及434项改革举措.细化分解形成各年度改革工作要点。
健全改革三年行动领导体系。成立中核渠团改革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在中核媒团X组领导下全面推进改革三年行动的总体布局、统第协调、指导把关、督查问效,共召开会议21次.审议议题60项。各成员单位均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改革三年行动组织机构,全面落实工作部署.穿透式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编制改革”十四五”规划.在中央企业范围内率先对中核集团未来五年深化改革进行顶层设计,以“大力破除制约集团发展的体制机制陋碍,更好激发
市场发展活力,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为目标 , 全面谋划推进找团公司改革工作。
强化高位推动,抓实工作机制加大督导力度
X组领导亲自推动。董事长余剑锋定期组织召开改革三年行动领导小组会, 多次对改革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激发集团公司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核工业高质狱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红旗文稿》2022年第5期首篇刊发了余剑锋署名文章《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总经理顾军多次主持召开集团公司改革三年行动专题推进会,加快推动改革三年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其他各X组成员、助理级领导结合分管协管业务领域全面推动改革工作。
建立X组成员和总部部门对口联系二级单位工作机制。按照条块结合、包户到人、协同推进”的原 则,各X组成员、总 部部门 分别划定“贵任田”,分工负贵各业务领域、二级单位改革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改革专项调研督导抓实抓细重点改革任务。
完兽跟踪督办机制。战略规划部(改革办)采月取度简报、半年通报、年度总结等方式.适时重点督导,动态跟踪、重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进展悄况。各级单位以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为主要抓手,定期做好数据报送,梳理工作进展,有序推进深化改革各项任务。
开展改革专项巡视。X组巡视办将改革工作纳人ZZ监督范图,今年对12 家成员单位开展深化改革和采购招投标领坡专项巡视。重点关注各单位改革实效,督促各级X组织扛起贺任、担当作为。有关经验做法被国资委重点推广。
强化统筹兼顾,以系统思维有序推动改革
整体工作与专项工作相结合推动改革。分层递进、压茬推动,落实加强X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增强班子动力提升员工活力等改革举措,增强深化改革的整体性有效性。把推进改革三年行动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压减、两“非”、“双百”、“科改”等结合起来.增强深化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
规定动作与主动创新相结合推动改革。在完成国资委部罗的改革任务基础上.积极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差异化工资总额调控机制差异化管控新路径等创新工作,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增强了探化改革的实效性和创新性。在国资委改革专项考核中名列前茅。
专项考核与实效评估相结合推动改革。全面开展改革三年行动2021年度考
核,中国原子能、中国核建、中国核电、中国铀业、中核浦原、中国中原、核动力院等7家单位获得2021年改革专项考核A级。开展202炉2021年度深化改革工作 表彰,中核渠团人力资源部等6家单位获得深化改革先进集体称号.中核运行黄潜等11人获得深化改革先进个人称号。深入开展改革三年行动回头看”, 对重点改革任务工作成效进一步评估检验。
真抓实干与宣传推广相结合推动改革。大力宣传推广中核集团各级单位改革三年行动典型案例和突出成效,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中核集团发布深化改革简报50期,官微推送“深改进行时”65期,各级单位总结提炼典型案例136篇。
二、突出重点,精细管理,狠抓执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实效
近期,董事长余剑锋在国资委国资央企系统改革交流会上分享了中核集团以高质量X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多次在上级部委重要会议及主流媒体平台分享改革经验,作为骨干单位参与国资委国企改革课题研究。中核集团的改革形象和改革成效得到中央领导、上级部委、广大干部职工的好评。
坚持和加强X对核工业的全面领导
加强ZZ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按照有没有学习研讨、有没有贯彻落实、有没有督导推动、有没有跟踪问效“4项标准”,健全专题研究、专门部署、专班推动、专项督办的工作机制。形成以章程为基础、“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重点、各决策主体工作规则和授权制度为支撑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各级X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X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实现制度化、规划化、程序化。X建责任制在2021年国资委专项考核中并列第一。
加强组织引领。连续5年开展X组管理年轻干部公开选拔,93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45岁左右的年轻干部比例达29.9%。积极为干部培养搭建多种锻炼平台,近两年累计交流191人次。福清核电“华龙一号”一线作业班组X员进驻率达100%,388个班组、1.1万余名建设者坚守奋战。中核工程创新X建融入中心机制,组建X员突击队225支,充分发挥X建引领保障作用,创造了世界三代核电机组首堆建设最佳业绩。中国中原创新海外X建工作模式,在疫情防控等多重压力下,顺利实现海外“华龙一号”K2/K3机组商运。
加强人才引领。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新增院士1人,新增国家级人才34
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70多人。赋权赋能推进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作用发挥, 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实施人才培养引进专项计划,建立“人才特区”匹配特殊政策。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平均工资达到中核集团全体职工平均水平的1.6 倍,科研人员82人收入高于所在院所的主要负责人。加大青年员工培养,建立健全以“青蓝计划”为代表的长周期培养体系,每年匹配过亿元项目资金设置“青年英才计划”,中核集团“青马工程”入选首批央企试点。提升新入职员工质量,2020年以来,校园招聘员工16000余人,面向境内外一流高校顶尖和优秀毕业生发布校园招聘专项计划“星原计划”和“核星计划”,提供重点科研项目和经费、专项培养、优秀职业导师等方面支持。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为筑牢国家安全基石而真诚奉献。发扬“强核报国创新奉献”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完成全国巡讲14场,现场观众近6000人,在线观众约180万人次。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取得突出成效
全面加强公司治理中X的领导。中核集团明确细化X组(X委)功能定位和具体权责,细化X组(X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有效落实X建工作进章程、董事长和X组(X委)书记一肩挑、X组(X委) 研究讨论作为企业决策重大经营事项前置。董事会、经理层权责明晰、高效运转。
董事会配齐建强实现制度建设和实践探索“双丰收",董事会建设首次获得国资委优秀评价。国资委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落实董事会职权在国资委2021年度改革专项考核中分别名列中央企业第6、第9和第2。中核集团专职董事队伍建设经验在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研讨班上作书面交流。落实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71家重要子企业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和授权清单,在健全专职董事选聘、派出机制、差异化落实职权上持续探索创新。中国核电落实董事会职权工作在中核集团专项考核中获评满分,荣获国资委“公司治理基层示范企业”荣誉。中国宝原率先发布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指南,指导子企业董事会建设。
全面落实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589家子企业经理层、29家事业单位班子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X委副书记等X的领导职务参照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2021年底实现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人员达2167人,在国资委2021年度改革专项考核中排名第4,建立健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有关制度,以改革发展成果检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成效,明确对自查造假、整改不力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责任,形成弱者下、劣者汰的竞争氛围,创造争相干事创业的积极环境。中核咨询等单位进一步探索,将中层管理人员纳入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取得突出成效
干部能上能下取得新突破。大力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公开招聘、不胜任退出等机制。2021年以来,各级单位新聘任上岗的管理人员达到3224人,通过竞争上岗占比30%,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管理人员342人。新华发电开展本部中层管理人员全体竞聘工作,退出调整率达22%。中核浦原本部全员和主要成员单位职能管理部门全部中层干部完成竞聘上岗,49名干部退出管理岗位。中国宝原所属7家单位开设职业经理人试点,公司职业经理人团队累计达到28人。市场化用工全面铺开。中核集团100%实现公开招聘,上半年终止劳动合同3216 人。中核集团批复核燃料系统定岗定编标准化专项工作方案,中国原子能按照既定方案积极推进相关工作,通过统一组织机构设置、制定部门标准化职责、控制在岗人员规模、压减职能管理人数等方式,力争到2023年在岗人员减少16%, 到2025年减少28%。中核(天津)机械2021年稳妥实现市场化退出449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超过4000万元。中核财务加强试用期及期满考核,2022年内因试用期不胜任或因绩效考核不合格退出率达2.56%。
收入分配激励更加有效。对重点领域实施单列工资保障,对科技创新设置专项激励,2021年兑现科技创新激励额度3.1亿元。施行以标准工时为基础的管理部门量化考核工作法。单位负责人绩效年薪与中核集团年度考核、个人考核与班子整体考核结果挂钩,2021年二级单位负责人年薪倍差达到2.2倍。核动力院、原子能院等重点院所加大对参与重大工程人员的薪酬激励力度,待遇增长40%以上。中核环保在玻璃固化、浙江神仙洞等项目试点“军令状”机制,给予一线骨干突出奖励。
中长期激励实现广泛覆盖。以灵活多样的中长期激励激发活力,打造员工与企业发展命运共同体,累计建立中长期激励计划102个。覆盖成员单位125家, 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系统进行经验交流。西物院深化内部分配改革,职工与考核联动的绩效工资占比达到近70%。中国铀业确定首批1亿元“揭榜挂帅”项目清单,集中优质资源解决核心技术难题。
持续激发创新动力取得突出成效
X委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全面铺开。深入推进“X委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改革,核动力院等6家院所完善章程,构建了X委会、院长办公会协调运转的决策体系。战略规划总院、中核矿业科技重组整合成立公司,通过建立公司治理体系,实现X委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中组部专程赴中核集团开展调研,并将核地研院等3家科研院所纳入改革试点。
“一院两制”呈现新局面。通过企业化、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充分激发院所创新活力。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华龙一号攻关工程” 等取得重大进展,核工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更加牢固。原子能院2021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所参与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作用逐步显现,2021年共完成73项成果转化项目,比2020年增长25%,成果转化收益共5亿元,比2020年增长4倍。核动力院1700多项成果纳入集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龙鳞”无形资产作价3亿元人股中核控制。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月例会上对“一院两制”改革点名表扬并进行推介。
提升精细化管理取得突出成效
持续优化集团管控体系。持续加强总部管控能力建设,明确总部行权方式和授权内容。按照“小总部、大产业”的模式,连续4年开展授权改革,先后发布3版《集团公司对二级单位权力清单》,深化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通过设计组织架构、管控模式、权力清单、制度体系、X建监督“五个要素”,形成有效运行的集团管控体系。中核集团《大型企业集团管控体系深化与优化》获2021年度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中核集团及各二级单位选取97家国内外一流企业作为对标对象,实现重要子企业对标工作全覆盖,对标管理提升行动主体任务全面完成。对二级单位开展对标成效评估,建立评估体系,形成雷达图和“一对一”画像,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打下坚实基础。“三高三强” 战略规划体系建设等5个标杆成功入选国资委对标管理标杆创建行动名单,中核集团对标管理提升工作在国资委2021年度考核中获得满分。中国核电2021年度19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达到满分,整体运行指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原子能立足降本增效,聚焦核心环节推出400余条对标提升措施。
改革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具有中核特色的国企改革标杆、样板,中核集团“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2021年度改革专项考核结果全
部为标杆或优秀,位列中央企业第9。中核二三、中核华兴形成了23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改革经验案例。中核矿业科技率先完成公司本级、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中核控制开展股权多元化改革,实现中核集团DCS产业整合以及管理关系与产权关系的统一。中核武汉同一职级科研生产人员月度绩效奖金差距最大达到12倍。中核七院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高速增长,2021年达33%。
三、解放思想,引资引战,调整结构,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核集团加强顶层统筹谋划,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提高资本运营回报,综合运用重组整合、投资并购、调整退出等手段推动集团公司产业布局结构优化,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打造产学研战略平台积极响应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企改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有关要求,成功收购同方股份,打造校企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平台。这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企改革重要指示精神的第一单,又为中核集团进入世界五百强做出重要贡献。中核集团成立三个专班,集团领导亲自挂帅,加强对同方股份的投后管理和业务指导。
加快资源重组步伐,布局优化初显成效
集聚优势资源推进产业发展。坚持集团统筹、专业经营,选取优势产业平台整合内部资源,向内聚力,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内部链长企业集中,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地位,优势产业平台集聚力及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发挥中国核电上市公司资金优势,助力中核汇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底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超1000万千瓦,增长近一倍。新华发电积极布局抽水蓄能,储备项目总装机3000 万千瓦,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做好调整退出助力轻装上阵。梳理管理链条过长的上市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退出。中核投资所属中国核能科技出表,压减法人56户。加大法人压减工作力度,加强新设法人管控,2022年上半年压减企业法人88户,占年度压减任务总数的53%,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全面完成23户“两非”企业的清理退出,收回资金及资产1.4亿元,在2021年度国资委改革专项考核中并列第一。
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增资引战共谋长远发展。坚持战略优先、主业优先原则,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阶段和企业需求,有序组织优质企业通过增资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借助投资者的资金、市场、技术等资源、充分发挥“资本+资源”耦合效应,提升产业竞争能力。中核汇能完成增资引战工作,募集资金75亿元,是北京产权交易所成立以来能源电力行业增资类项目的前5名。中国铀业增资引入8家投资者, 募集资金40亿元,为其开拓市场、健全天然铀保障供应体系、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平台利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善用资本市场力量,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资源、市场等优势,通过可转债、非公开发行等多种方式募集发展资金,探索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常态化市值管理报告机制,保障信息披露及市值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丰富投资者沟通形式和手段,向资本市场传递正面信息。中国核电、中国核建先后通过发行可转债、非公开发行等方式募集资金约180亿元,有效满足发展资金需求。5家主要控股上市公司根据国资委要求高效高质量召开业绩说明会,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传递正面信息。中国核电荣获第十一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十四五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年度特别奖,中国核建荣获“金圆桌”最佳董事会奖,中国同辐荣获“金麒麟” 港股上市公司2021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奖,中核科技连续六年获深交所年度信息披露考核评价A级。
加强资源培育对接资本市场。密切关注资本市场改革动态,培育储备资源, 坚持集团统筹,“成熟一家、推进一家”,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打造核心产业平台。
有序开展投资并购,带动提升产业规模
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有效投资。完善股权投资管理机制,加大引导力度,管好投资方向,全面开展后评价工作,落实投资主体责任,推动成员单位有效投资,提升产业规模。发挥投资带动作用,2021年至今,围绕核工业产业链、新能源等开展股权投资,累计投资约300亿元,带动投资超过1200亿元。股权投资后评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对涵盖两核重组、同方股份在内的全部项目完成自评,选取重点项目进行复评,工作成果获董事会专委会高度肯定。参股投资自查整改工作按计划推进,即将进入攻坚收尾阶段,收回参股企业使用的企业字号比例过半;退出参股企业收回投资16.63亿元;整改完成率超过60%。
股东事务管理保障股东权利。优化股东事务管理流程,落实国资委专项治
理要求,确保及时有效行使股东权利。股东事务管理分级授权,办理效率极大提升,由平均15天减少到7天左右,部分紧急事项仅用时2天;开展“控股不控权”专项治理,对控股企业逐级逐户深入排查“控股不控权”问题及潜在风险, 逐户制定整改方案,加快推进整改。
四、X建引领,科技先导,深化改革,加速创建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中核集团“要我改”向“我要改”的改革氛围逐渐浓厚,主动对标找差距、深化改革创一流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加强国有企业X的领导和X的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成效不断显现,连续17年6个任期考核A级, 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中高速增长,取得了“华龙一号”海内外首堆商运、自主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并网发电、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首次放电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但通过X组改革专项巡视、改革回头看、专项督查检查也发现一些问题: 集团公司改革上热中温下冷、各单位改革参差不齐、关键改革动真碰硬不够、数字改革纸面改革、形式到位实效未显等现象还存在。同时,核工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还需优化调整,科技创新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仍不完善,距离世界一流企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专门作出工作部署,国资委X委书记郝鹏强调,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总目标。近期,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下半年深化改革工作从九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中央企业在X的二十大前基本完成三年行动各项任务,2022年底前全面高质量收官。要求各中央企业把三年行动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跟踪督办的重要内容,纳入巡视巡察范围并落实到位。国资委将通过随机复核、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将结果纳入改革三年行动总体考核和评估。据了解,国资委正在重新修订考核办法,今年考核实效比重将达到80%以上。董事长余剑锋近期对改革工作做出批示,要求:总结经验,继续奋进,持续深化改革,取得更好成效。
下半年,战略规划部(改革办)将严格落实国资委工作部署和董事长余剑锋在改革推进会上提出的工作要求,加强改革三年行动考核评估,重点针对前
置事项清单、董事会配齐建强、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建立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人才薪酬制度等重点机制类改革任务,从覆盖面、实效发挥、认可程度组织等方面组织开展自评、互评、抽查、检查,确保中核集团改革三年行动量质齐升、形神兼备。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发挥好改革主体作用,组织做好相关工作。同时,根据X中央部署要求和国资委工作安排,结合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行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和中央企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相关工作。
确保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取得明显成效, 着力推进X组织前置研究更加精准有效,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特点, 对X委前置研究清单内容进行再完善,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不断完善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着力推动董事会高效运转,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外部董事队伍建设,强化管理监督和履职支撑服务,优化子企业董事会制度体系、权责体系、运行机制。着力落实重要子企业董事会职权,规范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切实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着力提升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效,紧盯契约目标的科学挑战性、考核奖励刚性兑现、薪酬设计强激励硬约束、退出管理严格执行等关键要求,确保“契约”工作到位、运行有效。着力加强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优化对部分单位的管控模式,加强二级单位治理管理、市场经营能力建设。
确保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持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解决好科技创新的压力、活力、动力问题,深化科研院所企业化管理,把科技创新的活力释放出来。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进集团公司内部专业化、区域化整合,抓好“两非”企业清退、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剥离企业办社会等收尾工作,进一步严控非主业投资。深入开展亏损企业治理、法人压减工作,持续加大力度,统筹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法人户数管控,力争实现2022 年法人户数0净增。
确保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继续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 进一步推动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在各层级企业普遍落实。推动薪酬分配向关键核心岗位、急需紧缺人才、作出突出贡献的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倾斜。用好用足正向激励政策,统筹运用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多
种方式,扩大覆盖面和应用深度。持续完善科技创新薪酬激励机制,对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全面实施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制度。
奋进新征程,中核集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全力推进改革三年行动攻坚收官,以深化改革新成效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创建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 以强核报国新成绩喜迎X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创新机制 深化改革 市财政局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新格局
乌兰察布日报记者 刘超
(2023年5月26日)
市财政局立足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发展现状和改革方向,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将预算绩效管理深度嵌入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从预算绩效管理中挖潜改革动能、释放改革红利,努力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花在刀刃上、花出高效益。
一、坚持改革创新推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为统筹安排使用好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2022年起,市财政局以预算绩效改革为抓手,以预算管理一体化为牵引, 对部分财政补助资金实行财政支出项目化全过程绩效管理。
全过程绩效管理分为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三个环节,各环节分设100分分值,由主管业务科室和绩效管理科分别打分。三个环节各有侧重、层层把控、全程评价,实现财政资金全过程闭环管理。其中,事前评估分为专家评审、简易评审、无需评审和其他评审四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预算单位申请的财政补助资金均以项目为单位实行项目化管理,申报时填报绩效目标表,分项列出申请资金数量、支出明细和具体用途,提供政策依据和支出标准,列清项目预期达到目标和效果,从源头上把控资金方向和使用效益。
同时,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主任、分管领导为副主任,绩效、预算、国库及各主管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财政支出项目化全过程绩效管理评审委员会;建立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结果集体研判决策机制; 制定全过程绩效管理工作规则,明确科室责任,确定评价标准、量化审核指标, 规范工作流程;开发使用系统软件,将评审决策过程嵌入系统,实现管理手段电子化,做到过程留痕、责任可溯、风险可控,有效保障各项工作依法合规、
科学有效。
实践证明,全过程绩效管理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打破了过去固有的财政资金分配模式和支出审批程序,真正将绩效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丰富完善了绩效成果应用,形成了“紧钱吃饭,紧钱办事”的良好氛围。初步统计, 仅在事前绩效评估环节,资金审减率达到14%,成效十分明显。
二、坚持目标导向做实预算绩效管理基本支撑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的前提是高效益。推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构建预算绩效管理新格局,就是要解决财政资金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共资源,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
为此,市财政局牵头建立了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成立全市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各主管部门成立部门预算绩效工作领导小组,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1名联络员;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
根据市政府出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市财政局健全了制度保障体系,制定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并围绕绩效管理重点工作,同步制定了20项涵盖事前绩效评估等各环节的配套办法和业务规程。
列出改革起步之年4大类19项24条任务清单,明确改革试点任务,建立专门工作台账。
市财政局完善了“比学赶超”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挂账销号,确保改革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制定考核办法,纳入旗县市区X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范围,以考核倒逼责任落实,让“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更好落实到底。
市财政局通过发布公告、资格认定、培训考试、业绩考核、网上公示5个环节,征集到多名绩效专家,建立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绩效智库,强化了“解疑答惑”指导培训体系,常态化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三、坚持深度嵌入构建预算绩效全程管理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财政工作领域必须打赢的一场全面改革之仗。在工作实践中,市财政局牢固树立成本核算理念,注重“花钱”与“办事”、投入与产出、支出与效率相结合,着力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为从源头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市财政局将关口前移,对
各部门新出台的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全覆盖”。在自治区率先建立起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共性绩效指标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分部门个性绩效指标体系,以及市县两级绩效指标库,通过科学设置预算绩效目标,有效发挥绩效目标的引导提升作用。采取“自行跟踪监控+重点监控”模式,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
市财政局研究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评价方案,组织对部门整体开展自评抽查核验,对抽查核验结果进行量化打分排名通报。选择部门预算单位整体支出进行重点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相关预算单位进行整改。试点开展对县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综合绩效评价,出台绩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对11个旗县市区财政绩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以综合考核推动绩效工作扩面提质增效。
同时注重运用考核结果,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编审、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抽查核验以及重点评价分别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并及时反馈相关预算单位进行整改。将事前绩效评估和绩效目标编审做法、绩效运行监控纠偏的经验、绩效评价形成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走向纵深打下坚实基础。
从《矛盾论》中探析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及其实践启迪
上海交通大学 李君龙
[摘要]《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化的开篇著作,系统阐释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矛盾观点。从《矛盾论》中探析深化改革开放,一方面,《矛盾论》中蕴含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矛盾论》中所阐释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对于理解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矛盾论》中所表达的矛盾观对深化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实践启迪:一是要秉持“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改革共识;二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三是要牵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牛鼻子”;四是要弹好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钢琴”。
[关键词]深化改革开放;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实践启迪
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诸多场合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性。X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原则。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X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②今年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矛盾论》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著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中国化的开篇著作,更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系统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以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重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念。深化改革开放与《矛盾论》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矛盾观点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将基于《矛盾论》的文本分析,从《矛盾论》中来理解深化改革开放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并且探讨《矛盾论》中的观点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启迪。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
“当马克思、恩格斯把这事物矛盾的法则应用到社会历史过程的研究的时候,他们看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看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
的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所产生的经济基础和ZZ及思想等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①,《矛盾论》一文先是阐释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后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原理。这一原理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深化改革开放一直以来都是以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重要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缘起和依归;另一方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深化改革开放,这是调整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证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用两种根本对立的宇宙观来证明的,在《两种宇宙观》一章中通过批驳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从而得出辩证法的宇宙观,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观点。
“社会的变化,主要的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②毛泽东也指出社会的发展也是由于矛盾产生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而生产力作为社会基本矛盾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与生产关系之间居于主导的地位的因素。不仅如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对矛盾相比则居于更基本的地位,因此,在社会基本矛盾规律发生作用的机制中,生产力在其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改革和革命都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的,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改革的缘起,更是改革的归宿。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缘起与依归。改革开放初期就十分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邓小平更是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待。邓小平做出将X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上的决策就是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他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④可见,改革开放的提出其实就是为了改变
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困境,通过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以突破计划经济的桎梏,从而不断实现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通过将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我国也真正取得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样态、要求已经和改革开放初期有着重要变化,对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也发生了由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的重大变化,而要提升生产力发展的质量就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对经济产业结构做出调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总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而我国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矛盾问题,这些矛盾问题更需要深化改革开放去解决,从而更进一步地实现生产力的发展。
探究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必须从改革开放的本质出发,改革开放本质上依旧属于改革范畴,是通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原理同样可以适用于社会领域,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会出现失衡的状态,这个时候必须实现两者相对平衡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这就必须调整原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亦然。为了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时候也需要利用革命手段实现政权更迭从而实现发展,这种情况一般发生于维护旧生产关系的阶级与代表先进生产力阶级之间的严重冲突时。而在社会发展的稳定和上升期,并不存在激烈的阶级矛盾冲突,一般并不通过革命手段来变革现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是通过相对温和的改革手段进行。对抗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然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可以通过改革即适合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这也是由于原有生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得不进行的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因此必须要通过做出对经济体制的调整,调动经济活力,促进生产力发展。通过改革的方式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在调整初期比较容易,而后期则难度大,这主要是在调整生产关系的后期想要更进一步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则需要更多
的人力、物力等成本。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入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随着近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已经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了调整,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依旧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新时代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以生产力的发展为重要标准,提高对生产力发展的质和量的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在坚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以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实时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二、国内外具体矛盾是深化改革开放生成的现实依据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深化改革开放也是从各种矛盾中来,最终更是要到解决矛盾中去,国内外的各种具体矛盾就是深化改革开放生成的现实依据。从国内来看,深化改革开放主要是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的,除了社会主要矛盾之外,还有改革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从国际上看,当前深化改革开放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只有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对外高水平开放,才能从容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从容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原因。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我国所有改革都是由现实问题导致的,问题是矛盾的外化,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原因。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占据支配地位、起主导性作用的是社会主要矛盾,这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矛盾论》指出:“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①因此,社会主要矛盾是我国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依据,也是推进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立足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