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5441
2023年2月
在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鹤壁市委书记 马富国
(2023年1月6日)
同志们,朋友们:
半甲子风雨兼程,三十年铸就辉煌。在全X全国深入学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在全市上下加快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关键节点,我们迎来了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的喜庆节日。今天,这里可谓是群贤毕至、精英荟萃,我们同开发区的新老建设者们,同关心支持开发区和鹤壁高质量发展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们欢聚一堂,就是要共忆开发区30年的流金岁月,共叙开发区30年的丰硕成果,共商开发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大计,动员和激励开发区推进“二次创业”、争创“全国百强”,为续写高质量富美鹤城更加出彩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此,我代表鹤壁市四大班子及全市人民,向开发区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开发区建设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广大建设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我们共同观看了开发区成立30周年专题纪实片,听取了开发区有关情况介绍,观看了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师荣耀同志的贺词视频;传达了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鹤壁市委原书记马宪章的回忆文章摘要,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鹤壁市委原书记李新民和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开发区X工委原书记谷清显的贺词;天海集团X委书记杨勇军同志进行了发言。各位老领导和朋友们结合开发区30年来的发展历程,通过不同形式,对开发区的未来发展和鹤壁的光明前景送上了美好祝福、提出了殷切期望,充分体现了对开发区、对鹤壁市的高看厚爱和关心支持,让我们备受感动、备受鼓舞、倍增信心。会后,我们要认真学习,并落实到工作中,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回报各级领导、各位同志的支持和关怀。
1992年7月,乘着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和煦春风,在马宪章老书记的带领下,时任鹤壁市委、市政府班子冒着风险、顶着压力,作出了创建淇滨经济开发区的重大决策,并在9月向省政府递交书面请示,11月开工奠基,从此,鹤壁正式拉开了建设开发区的序幕。经过全市上下特别是经开人30年的不懈奋斗,开发区从零起步、从小变大、从弱变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
30年来,开发区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之路,助力鹤壁实现了从“豫北小城”到“中原名城”的转变。1957年建市之初,鹤壁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仅0.51亿元,到1992年启动建设淇滨经济开发区时,也刚刚超过20亿元,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开发区的垦荒者们怀着对X和事业的无限忠诚,承载着富民强市的希望和梦想,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坚韧,在艰辛的创业之旅上奋勇搏击,推动开发区2010年11月晋升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021年全国219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中排名第103位、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三,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今的鹤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7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高于或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四,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美誉度持续提升,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30年来,开发区在勇担使命中跨越奋进,走出了一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转型之路,助力鹤壁实现了从“煤炭立城”到“多业兴城”的转变。鹤壁因煤而生、因煤而兴,滚滚乌金曾经让这座城市“煤飞色舞”,煤炭产值占比最高达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九成,但长期的“一煤独大”,也让鹤壁的发展一度陷入了困境。开发区的建设发展,为鹤壁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了新空间、开辟了新天地。随着一家家企业相继落地,一个个项目投产见效,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开发区汽车电子电器、光电子、镁基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积厚成势、形成生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羽翼渐丰,被确定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带动了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今的鹤壁,煤炭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到6.1%,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49.6%、全省第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全省第二,找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开启了“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新征程。继2018年之后,2022年我市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再次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
30年来,开发区在科学发展中开拓新局,走出了一条全域统筹、融合共进的提质之路,助力鹤壁实现了从“传统老城”到“现代新城”的转变。成立开发区之前,鹤壁市主城区虽历经两次南迁,但仍在老区,交通不便,基础薄弱,也没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开发区成立当年,市委、市政府就规划建设了淇滨大道、兴鹤大街等路段,塑造了3.8平方公里的新城架构。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一边拉大城市框架,一边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开发区从一个小镇、一个小站、几个小厂,逐步发展形成目前的“一城一镇一园一区”格局,“一城”就是北部新城,“一镇”就是金山镁业小镇,“一园”就是龙岗创新创业园,“一区”就是鹤壁综合保税区。以开发区为基点,市委、市政府持续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形成了今天的鹤壁新城区。如今的鹤壁,“一体、两翼、多支点”城镇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三山”统筹、“三区”协同成效明显,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8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7%,高速高铁便捷通全国,高楼林立刷新天际线,城市地标展现新形象,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屹立在太行东麓、淇水之滨。
30年来,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走出了一条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的竞进之路,助力鹤壁实现了从“内陆山城”到“开放强城”的转变。1992年之前,鹤壁主城区地处丘陵盆地,投资环境较差,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