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5926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2023年5月
我从英雄的土地走来
在衡水红色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
衡水文化与历史研究会会长 陈廷佑
(2023年4月14日)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倾听的想法,参加了座谈会全过程。之前我们衡水文化与历史研究会的刘炳毅同志,和衡水驻京联络处的负责人靳亮亮同志,在衡水老白干集团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会议很顺畅,很圆满,很成功。
让我作总结不太合适,因为刚才郭(华)主席、马(誉炜)将军都对会议给予评价,实际上就是作了总结。郭主席的讲话,既是很好的总结,也是对我们文化历史研究工作的要求和期盼。还有马将军的发言,几个方面,几种精神,几个路径,几个关系,条分缕析,真的非常好。
所以让我来作总结,不是我想干的活,我更想站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初心。
我跟(董)保存是同年入伍,一个车皮,一个闷罐车,到了同一个部队——第63军。我在187师,他在189师,而且都是搞文字工作。那时我们就经常有互动。我们的军长阎同茂,就是我们深州人,还有好多师团首长,也都是深武饶安这一带的,也有保定、蠡县那一带的,给我印象非常深。
我当了12年零8个月兵,就转业到国务院办公厅,分到了国务院参事室。我们的一把手是吴庆彤,家是蠡县的,更巧的是他也是63军出来的。而63军又恰恰是在冀中诞生成长的一支部队。所以我出生在老家,18岁入伍,不到13年转业,在机关一直干了30年退休。感觉自己的生活里,就从没真正离开过冀中。
我在退休之前担任了一个职务,就是中国国学中心筹建办主任。筹建过程是从零开始,一直到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批准立项,大型国家级文化项目,投资10个亿,建筑面积8000平米,几年前已经建好了,就在鸟巢旁边,现在挂的牌子叫中国历史研究院。我退休之后,总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