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6410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2023年7月
在全省“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
浙江省林业局局长 胡侠
(2023年6月1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X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回顾总结我省林下经济发展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全省“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重点工作任务。这次现场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昨天下午,大家参观考察了开化县“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建设基地和加工基地;刚才,大家观看了全省林下经济发展专题片,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和浙江省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授牌仪式,开化、淳安、磐安、松阳、景宁5个县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总结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希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就深入推进“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讲3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全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
近年来,全省林业系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我省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我省林下经济从早期的林下间作套种逐步发展到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等复合经营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林下经济日益成为我省生态林业的底色、富民林业的亮色、人文林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引领不断强化。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我省于2006年启动实施了百乡千村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创建了1092个兴林富民示范村,树立了一批兴林富民典型,示范村农民林业收入占整个农业收入的80%以上。2010年、2014年,省委、省政府先后作出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全面实施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决策部署,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并明确林下经济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实施林下经济100万亩示范基地、100亿元综合产值“双百”工程。2022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部署会,提出了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把“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作为发展生态产业拓宽富民新路径之一。全省各地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当地特色,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淳安、磐安、景宁等地分别出台了扶持林下种植业、中药材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协同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地流转经营,健全财政金融支撑政策,吸引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培育林下经济经营主体,有效促进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了浙东、浙南、浙西、浙北、浙中林下经济五大发展区。全省共有4万多家社会资本投资林下经济,建立合作组织等7656家,涉及农户20余万户,建成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个。全省林下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47个、面积达2万余亩。如淳安县累计发展林下中药材13.6万亩,2022年产量达8178吨,产值近5亿元,惠及农户2.3万余户,并建有浙西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是浙西、赣北、皖南等地重要的中药材供销集散地,年均交易额达3.5亿元。
(三)科技支撑不断增强。我省创新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把“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任务村(基地)纳入科技“四联”帮扶范围,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加强推广队伍、技术服务、科技示范建设,着力构建林下经济产业科技支撑体系,打造了一批高效集约的示范典型和样板基地。自2004年以来,连续举办19届全省林业科技周,组织送科技下乡2669次,现场指导林农8.16万人次。目前,全省已聘用首席林技推广专家221名、林技指导员634名、责任林技员939名,省级林业乡土专家五批394人,61人受聘为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组织研发林药、林菌、林产品采集加工等各类林下经济模式50余种,发布中药材省地方标准30多项,推动实施省级以上中药材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1项。
(四)富民效应不断凸显。全省各地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引导工商资本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林地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让林下经济惠及千家万户,成为山区林农致富的“金钥匙”。据统计,全省从事林下经济的人数达107万,来自林下经济的人均年收入达2.72万元。如武义县白姆乡松树下村探索林地流转入股,建立了中草药产业园,发展林下三叶青,通过“分红+工资”,村民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0余万元。再如嵊州市“想食榧榧”家庭农场,在香榧林下套种玉竹、芍药、白及等中药材350亩,亩均产值超万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林下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发展林下经济不够重视,林下经济产业还没有在全省得到全面推广,企业、合作社、大户数量规模不够大,综合发展能力不够强,示范辐射作用不够明显,受益面还不够广。二是发展要素制约还比较明显。由于发展林下经济投入周期长、产出慢,再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老龄化和人工工资增加等因素,经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