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日新月异”系列№6322

扫描二维码关注“政论文”公众号
2023年7月
西西弗斯神话的寓意
在2023届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院长 方新军
(2023年6月17日)
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初夏时节、栀子花开,毕业季终于来了。面对即将离开校园的各位同学,老师们难免要送上鹏程万里、事业有成的祝福,同学们相互之间恐怕早已祝福腰缠万贯、早生贵子了。但是,我更想祝福各位同学在未来的日子里尽可能生活得幸福。在现代社会中“感觉幸福”似乎已经成为一件奢侈品,像我这样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更能深切地体会“幸福悖论”的含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意味着幸福指数的提高,很多时候幸福指数反而下降了。中国人在见面时最喜欢的问候方式是“吃过了吗?”这是长期物质匮乏留下的痕迹,如果一个人能够按时吃上一日三餐,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是幸福的。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吃饭已经不是问题,为了身体健康据说轻断食的饮食方式已经时髦起来。如果一个人试图诚实地回复他人的问候,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吃饭,不透露一点自己的隐私都无法实现这个目的。是时候对中国人的问候方式进行改革了,我们在见面时更应该问“睡得好吗?”因为压力增大感觉自己不幸福、或者不够幸福,每天都能睡个好觉似乎越来越难。
鹏程万里也好,腰缠万贯也罢,这些因素有时和一个人是否生活得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梭伦出访撒尔迪斯国,国王克洛伊索斯在向梭伦展示过他的宝藏以后,对梭伦说:我们都听说您非常智慧、而且见识多广,我想知道您认为谁是所有人中最幸福的人。他这样问实际上是希望梭伦称他是最幸福的人,然而梭伦并不想奉承他,而是讲真话:“国王啊,是雅典人泰洛斯。”国王感到奇怪,问道:“为什么您认为泰洛斯是最幸福的人呢?”梭伦回答说:“第一,泰洛斯的城邦是繁荣的,他有出色的孩子,而且亲眼看着他们长大成人;第二,泰洛斯在和敌国作战时击溃了敌人并英勇地战死在疆场上。雅典人在他阵亡的地点为他举行了国葬并给了他很大的荣誉。”在梭伦说完以后,克洛伊索斯又问他,除去泰洛斯之外在他看来谁是最幸福的,心里想无论怎样自己会轮到第二位,但是梭伦认为排在第二位的是两位不知名的年轻兄弟,主要原因是他们愿意为了母亲牺牲自己。这使得克洛伊索斯勃然大怒:“为什么您把我的幸福这样不放在眼里,竟认为它还不如一个普通人?”梭伦回答,人生道路漫长,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他总是拥有某种东西却又缺少另一种东西。拥有最多的东西,把它们保持到临终那一天,然后又安乐地死去的人,才能给他加上幸福的头衔。因为神往往不过是叫许多人看到幸福的一个影子,随后便把他推上毁灭的道路。
尽管梭伦的智慧毋庸置疑,但是他在上述故事中关于幸福的说明非常含糊。梭伦似乎想说,我们希腊人和蛮族人的幸福观不一样,在蛮族人看来,幸福在于占有财富和享受快乐,而在希腊人看来幸福在于行为的德性,即高贵地生活、高贵地行动、高贵地死去。但是他实际表达出来的是,只要克洛伊索斯在临死前能够保持住这些巨额财富,他就是幸福的。除了在时间上有更高的要求,梭伦的观点和蛮族的幸福观没有多少差异。
正因为梭伦没有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述故事只是开启了西方社会关于幸福问题的讨